9.卡萨布兰卡




对许多热爱她的影迷来说,英格丽·褒曼永远活着---和贾利·古柏一起在积雪的西班牙山头,或者和加利·格兰特一起在间谍充斥的里约热内卢。
不过,也许最让人觉得她音容宛在的还是《卡萨布兰卡》中的伊尔莎。在那部片子里,英格丽坐在钢琴边喃喃地说:“山姆,看在老朋友份上请再弹一遍‘时光流逝’”,在亨弗莱·鲍嘉举杯时盈盈浅笑,在薄雾机场上黯然送别……
如果你爱的人伤害了你,比如让你在雨中苦苦等候很久却始终也没有出现,你还会原谅他(她)吗?时间或许比蔡健雅的歌曲更有疗伤作用,然而命运又往往揭开你的伤疤,在你已经忘却的时候重新遇见他(她),这时你又该做何选择?不是每个人都有颗博爱的心,误会纠结感情之时的抉择却都由它决定。我可能做不到像里克那样,但是至少在看过这部黑白片子之后,我的心中感到了一种温暖。
名次的让步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卡萨布兰卡》,那么你一定知道《北非谍影》,可是它们是同一部电影。这样的一部好莱坞影片让这座摩洛哥的海滨城市蜚声世界。电影中的爱情故事会让你觉得似曾相识,可是又不知道在哪里见过,依旧给你新鲜的感动。所以本片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爱情影片。
1983年,英国电影学院评选的30部最佳影片,《卡萨布兰卡》从2000多部影片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在1996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百年百部最佳爱情片”中,《卡萨布兰卡》再次评为第一名。同时,本片也是美国电视史上重播次数最多的影片。但是在《看电影》杂志评选的“影史100部爱情典藏”中,《卡萨布兰卡》却屈居第二。可能这与中西方在爱情观上的差异有关。
《卡萨布兰卡》与《乱世佳人》都有令人唏嘘,感人肺腑的爱情,都有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都是两段有始无终的感情故事。但是中国观众更关注爱情本身的曲折性,真如李安所说:伟大的爱情,必须有巨大的障碍。《卡萨布兰卡》的爱情障碍来自时代,《乱世佳人》的爱情障碍本质上说是来自斯嘉丽内心,因而对于人物心理变化的描写也更有看点。不过《卡萨布兰卡》中的里克与伊丽莎的感情坎坷也是颇为令观众揪心,否则60多年来不会一直为观众所痴迷。因此这个排名其实应该算《卡萨布兰卡》对《乱世佳人》的一次妥协,两部电影谁为冠军都无可争议。
《卡萨布兰卡》的电影剧本是公认的世界上的最佳剧本。其实在影片已经开拍时,剧本才完成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王家卫式”的边拍边写出来的。剧本中最妙的地方莫过于虽然是一部战争爱情片,却没有任何表现战争场面的场景,看不到硝烟炮火,看不到殊死搏斗,可是战争的压抑氛围始终萦绕于影片之中。
首先是影片开头是一段纪录片式的介绍:二战前人们渴望到美洲逃避战乱,为此形成了一条路线,非洲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成为了这条路线的转折点。除非拥有过境通行证才能到美洲,其余的人只能暂住在卡萨布兰卡。影片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导火索是两个携带着过境通行证的德国兵被杀死,通行证不翼而飞。
在开场中,卡萨布兰卡的各种人物纷纷亮相。有愚昧无知的富翁、有借机下手的投机者、有被刺杀的地下工作者,当然还有德国军官——造成社会不安的主要原因。这个悬念的提出使得原本有些凌乱的开场又能抽出一条主线出来。里克的出场也是充满了悬念,先是通过他人之口我们得知这个酒馆小老板很有个性,“他从不和顾客喝酒”。当镜头从他签支票的手上移到他的脸,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个影史上最深沉的硬汉。在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中,人物对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没有画外音和独白,而这些对白中也不乏很多经典。
可以说对白的精彩是剧本经典的一个主要依据。悬念层出,伊丽莎为什么离开里克、伊丽莎和她的丈夫能不能得到通行证、谁最后会离开卡萨布兰卡;高潮迭起,德国军官带着部下在酒馆里唱德国歌曲,里克则带领大家高声唱法国国歌《马赛曲》,双方的较量针锋相对却又如此神圣;出乎意料的结尾,机场临别一场戏可谓峰回路转,在最后给观众一击,令感动在心中流淌。
如此精心的编排,紧凑的情节推进,使得我们无论怎么看它,都是经典。
在大雾弥漫的机场,伊丽莎凝视着里克的脸庞,那种仿佛见他最后一面的眼神如此黯然。英格丽.褒曼的这个注视里克的镜头使影片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个也是影史上最不朽的表现“看”的镜头。里克目送着自己心爱的人登上飞机,逐渐消逝于无边无际的大雾中。我猜想他此时此刻心里一定是无比纠结的,为了一份曾经的爱,坚守自己的责任,里克的让步才是更令人钦佩的。那么同一时刻,你是否也感受到了那种暗暗滋生的感动了呢?
唯有那首《时光流逝》还在响起。时光流逝,却带不走往日的情怀。歌声的魅力在此一览无遗,多少年来这首歌依旧还在酒吧里被人们演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