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一种原生小型鱼,国斗
熟悉却不熟悉学名的生物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中国斗鱼,又名:叉尾斗鱼、兔子鱼、天堂鱼等等,龙岩人叫“呯朋”,也叫“三斑”,两广人称为花手巾,婆莎婢,塘翻皮、沙蛮、鳑鲏婆 、菩萨鱼 等 。以前在我国南方的野外溪流、河沟、稻田到处可见,因为它的分布地带属于亚热带地区,因而中国斗鱼可以0℃以上的低水温环境中良好生存,在14℃以上的水温中它可以很好地生长,是著名的观赏鱼品种。德国著名的观赏鱼专家弗兰克.舍费尔在《迷鳃鱼大全》一书中对叉尾斗鱼的评价是:“最早的热带观赏鱼,也是迄今为最美丽的鱼种之一。”在西方国家,中国斗鱼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鱼种之一,被称为天堂鱼。
中国斗鱼的地方叫法(别称)
广西北海 婆煞婢、菩萨魔、菩萨蕾、菩萨鱼
广西柳州 老康鱼
广东广州 塘翻皮、花手巾、黄金皮
广东河源 鳑鲏、鳑鲏省、鳑鲏婆、鳑鲏妹
河北廊坊 小布鱼(圆尾)
广东梅州 鳑菩萨、旁皮罗
江西修水 蓑衣鱼、蓑鳅、花鱼
潮州饶平 打铁借
广东普宁 鳑鲏舌
浙江宁波 欧背嗯(圆尾)
广东惠州 鳑鲏婆
福建泉州 三斑
南安丰州 中斑
福建漳州 中般
福建闽西 鳑鲏罗
重庆 火烧泡
广东信宜 阿婆谢、菩萨谢
广东电白、博贺 大头妹
广东汕头 沙蛮
广东珠海 金瓦片,金片
贵州六盘水 小野鱼(普叉)
浙江椒江 花面巾、花手帕、花皮里单
广东江门 琳琳笔、敢笔
四川泸州 烧火皮
福建石狮 叮斑仔
河南郑州 圆尾斗鱼、懊糟鱼、狐臭鱼
福建龙岩、漳平 三般(婆子)
广西南宁 菩萨鱼
广东汕尾 缤边婆
每一个地方对中国斗鱼叫法都不一样,反应广大劳动人民对这鱼的喜爱。
2014年10月08日 01点10分 1
level 14
野生中国斗鱼有四种:
   1.普通叉尾斗鱼,简称:普叉 (中国斗鱼、天堂鱼、唐金皮、丝线拖、旁皮闪) Macropodus opercularis(L.), 1758 - 广布于华南(包括香港)、台湾、越南等地区
  2.圆尾斗鱼(中国斗鱼) Macropodus ocellatus Cantor, 1842 - 分布于华北(上海及长江以北省区)
  3.越南黑叉尾斗鱼(越黑) Macropodus spechti Schreitmuller, 1936- 分布于越南、广西边境。
  4.香港黑叉尾斗鱼Macropodus hongkongensis Freyhof & Herder, 2002 - 分布于香港、福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4年10月08日 01点10分 2
level 14
普通叉尾斗鱼
2014年10月08日 01点10分 3
level 14
越南黑叉斗鱼
2014年10月08日 01点10分 4
level 14
圆尾斗鱼
2014年10月08日 01点10分 5
level 14
厦门HK黑叉斗鱼
2014年10月08日 01点10分 6
level 14
改良品种
1、白化品种, 白叉尾斗鱼经叉尾斗鱼白化而来,又叫“白兔”,是目前国内较为常见的品种。英文名为Albino paradise fish (白化天堂鱼)。
2、火焰叉,德国的火焰叉(super red ),也可叫作红叉,无纹红叉,属于人工改良品种。
3、蓝叉斗鱼
4、蓝火焰叉,德国火焰叉(蓝型)
2014年10月08日 01点10分 7
level 14
蓝叉斗鱼
2014年10月08日 01点10分 8
level 14
德国蓝火焰
2014年10月08日 01点10分 9
level 14
德国火焰叉
2014年10月08日 01点10分 10
level 14
中国斗鱼的形态结构名词图解
2014年10月08日 01点10分 11
level 14
越南黑叉斗鱼,又名蓝珍珠天堂鸟,学名Macropodus spechti,简称越南黑叉,是中国斗鱼优秀品种之一。该鱼种主要分布于越南,广西中越边境也有少量分布,成年越黑身体金属感强烈,针状腹鳍大多为红色且较长(也有少数黄色胸针的表现型),尾部通常是非常标准清晰地蛛网纹。越黑的尾展大和拉丝出众,而且色彩多样,一般表现有蓝色、绿色、红色和多彩几种类型,是比较优秀观赏鱼种之一。越黑的攻击力较强,喜欢实战搏斗,一般是一个小缸单独一条饲料拉丝比较长,混养一起容易打架受伤 。
越南黑叉(蓝型)
2014年10月08日 02点10分 12
level 14
香港斗鱼(学名:Macropodus hongkongensis)曾被误认为产于 越南的黑叉尾斗鱼(误认学名为Macropodus concolor),在 1999年于香港发现时以为是香港的一个新物种记录,其后于 2002年确认为新种。主要表现:15条灰黑色横带,其中有些是断续性分布。胸鳍未端第一软鳍条呈现白色, 头部有斑点,前背部有 2 ~ 5条狭窄的马鞍形斑条,主鳃盖骨上的斑点蓝色。
香港黑叉尾斗鱼的分布区域则以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向东到达福建西部一带,向北到达江西南部,向西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钦州、防城、上思一带,都发现过它的踪影。香港黑叉尾斗鱼最早由香港鱼类学研究者林钊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香港率先采集到标本,当时他认为港黑与越黑是同种。香港斗鱼最早被正式以Macropodus Hongkongensis拉丁学名命名,则是2002年德国鱼类学家Freyhof和Herder在其文章中的率先使用(Freyhof,J & Herder, F 2002)。
香港黑叉绝大部分栖息于相对封闭的山涧溪流,因为栖息的环境不同而又相对封闭,导致分化出了不少差异较明显的地方表现型。港黑分布区域的华南地区,均是普叉的分布区域,但香港黑叉主要是在山涧溪流里繁衍,普叉则主要是在水田溪流生息,它们在共同的区域内呈现着互补分布的自然生息状态。  
2014年10月08日 02点10分 13
level 14
香港黑叉有很多表现,一般是以发现地为命名品种,约定成俗。如深圳黑叉,发现地在深圳市;佛山黑叉,发现地于佛山。按产地不同,命名也不同
如深圳HK,新会HK,梅州HK,中山HK,钦州HK,东兴k等,深圳HK黑叉(深圳爆针),汕头HK黑叉,梅州HK黑叉
2014年10月08日 02点10分 14
level 14
深圳HK黑叉(深圳爆针)
2014年10月08日 02点10分 15
level 14
汕头HK黑叉
2014年10月08日 02点10分 16
level 14
壮家普叉,'壮家叉”
在广西西南部边陲壮族聚居区的河流、小溪、沟渠、池塘和稻田里,产有一种色彩艳丽的叉尾斗鱼,在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里叫做bya-gaiz(音近“巴盖”),近年来它们还被中国斗鱼行家们称作“壮家叉”、“壮叉”等,它们虽然也属于红蓝叉尾斗鱼,但和国内其他地方的普叉却是有着明显的体征区别。由于每个地方的普叉都会有地域差异,壮家叉再细分可以冠以其主要分布的地名,如分别产于广西大新县、德保县和靖西县的壮家叉,分别被玩家称为“壮家大新叉”、“壮家德保叉”和“壮家靖西叉”等。根据中国斗鱼玩家的经验总结,相对于大多数地区所产的红蓝叉尾斗鱼相对来说体型比较宽厚、色泽偏向暖色系的特征,壮家叉偏向越南黑叉表现型,体型较为修长,更具流线型特征,尾鳍的展幅一般较大,体色偏冷艳,是普叉当中不得多见的佳品。
靖西普叉 图片:
2014年10月08日 02点10分 17
level 14
壮家黑叉,“壮黑”
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中越边境地区的黑叉尾斗鱼,是越南黑叉(Macropodus spechti)的一个地方表现型,国斗玩家们管这种品系叫做“壮家黑叉”,简称“壮黑”。壮黑拥有修长尾展、冷艳的体色以及较宽的尾展,这有别红河三角州的越南黑叉。壮黑的独特的地方表现与野外栖息地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们的产地均属喀斯特台地地貌,水体海拔约在400到800米之间,这些石灰岩山区的水质都较清澈并偏寒性,常年的气温也较凉爽宜人,这些均和中国南方其他地区和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地区有较大差异,所以足以让越黑和壮黑的进化能顺利完成,并产生了宝石蓝、荧光绿、古铜红等偏冷体色及修长的体态特征,变得更漂亮迷人。
壮家黑叉,“壮黑” 图片:
2014年10月08日 02点10分 18
level 14
玩家鱼相片
2014年10月08日 02点10分 19
level 14
2014年10月08日 03点10分 20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