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
人生学术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2014年09月30日 13点09分 1
level 12
构建是什么?在运作学中有提出秩序序列本身三者之间的链接过程,这个过程呈现出的轨迹就是构建认知!
2014年11月29日 10点11分 2
level 12
秩序序列由存在到处衍生,由衍生导出秩序,无数个点基质演绎无数个秩序序列的排布,总观一切,提取得出存在、衍生、秩序这三种现象,这就是秩序序列的由来,物质宇宙由规则主轴,法则主演来构架的,秩序序列其实是另外一种定位参照,对物质宇宙来说,规则的起点就是点基质点衍伸,进而酝酿出法则的体系,而秩序序列就是总观这一切现象而给予的存在定位。
2014年12月01日 02点12分 3
level 12
在理论中点为一,一为衍生,衍二,成比对模式,而这个模式就是构建的起始,然后就都为构建衍了,称之为演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构建的主轴地位,它是承托一切的基本单位,这就是构建的认知!
2014年12月01日 03点12分 4
level 12
个人构建平台是按照构建模式‘r’来呈现的,梦幻主基质和浮动辅助个占一边,正常的意识衍生脉络是在梦幻主基质的那条轨迹上找补衍生浮动演绎,如此才会形成浮动当道的呈现,说白了就是在梦幻的基础承托下衍伸浮动,以梦幻的基质能力来催化浮动的渲染,所以社会是浮动演绎呈现,而光明面也是共识共守,也就是说是潜规则,毕竟社会的呈现总体来看是浮动主轴控制,但它的出现不也是梦幻给予支持才存在的嘛,所以梦幻面的轨迹衍其实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这也是造成社会能够被演变形成的根本原因。然后我们在来看个人构建平台的浮动脉络,它的存在很特殊,原则来讲,意识只有一条脉络演绎,也就是我们刚说的,所以它是社会演绎的主题,也就是说这个浮动脉络它本是不存在的,但在这它却存在了,这是为什么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平衡找补,说到底还是意识酝酿的运转促使平衡找补形成的,这成为了构建模式的定位参照标准,就这么简单,个人构建平台的浮动脉络就是这么来的,浮动主轴衍生梦幻催化,它的衍伸所渲染的呈现又会给意识演绎本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它的存在是由意识酝酿导出的,也就是说受其直接链接,那么就形成了跟梦幻主轴同时运行的资格,只不过意识只有一个影映面,所以它俩之间也是互相侵袭和交杂影响的,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5
level 12
浮动在输出上干不过梦幻主轴,那么它会把自己催生的渲染直接附在梦幻的输出上,在通过意识释放出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杂念,也是意识学的主题所在,其就是为了处理这个而存在的。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6
level 12
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境的纯粹性质,两种相斥的蕴意是不被一起接收的,这是意识运转的基本定律,因为不想神经错乱就必须这么来,当然它们本身就是相排斥的,所以意识在外界汲取的影映会根据蕴意呈现分别被个人构建平台的梦幻伸展和浮动伸展所接收,然后浮动伸展催生的蕴意会通过梦幻伸展的路子触碰意识进行渲染释放,这是浮动伸展正常的运作规律,当然更多的时候,因它的蕴意呈现跟梦幻伸展的催化蕴意内涵相左,它就会被其给拉扯出意识进行覆盖、消融、同化、兼容等运作来完成酝酿的统一,然后在进行渲染释放,这是比较通用的轨迹脉络,当然浮动伸展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境酝酿或者境制作催生出大量的蕴意来让自身有压倒梦幻伸展而直面意识的时候,比如:欲望、邪恶、仇恨、情怨等等,它们都是比较直观的蕴意呈现,当然七情六欲肯定不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被催生和定义的,其实这就是日常中意识杂念的由来,因为说实话,意识只链接一条输出就足够了,多了就会混乱,严重了就会产生人格分裂现象,所以它俩会在被释放的时候进行协调和统一,当然一般来说还是简单的同化一下方向走向之类的就直接输出给意识进行接收了,也就造成了杂念比较多,意识冲突和烦躁。如此来说浮动伸展的催化完全是多余,所以它只能沦为意识杂念,成为被清理的对象,这种演绎现象是指被社会链接紧密的人群所呈现的,这就是外走向衍伸的论述,虽然九成九的人们都是如此的运作方式,不过还是有走另一种意识演绎的道路的,那就是内走向衍,其对构建的依赖加大,除了必须的外部影映,余下的就都靠梦幻主轴和浮动伸展进行比对来推动意识衍生的演绎进程,和上述的运作规律是一样的,只不过让它俩排斥争执意识释放的那一段构建酝酿转化成它俩的塑造酝酿,然后直接催化出自己想要的境意境感,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7
level 12
主要突出一个自主自我性质,这就是人生中常说的自我演绎,而如何处理浮动伸展的衍面,使之如臂指挥,不再被动接收影映的负面拉扯,转而有选择的自主塑造其的成长,规范其的未来结束放养的状态呢?这就是心境的应用范围了!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8
level 12
心境作为人生演绎的重要参与单位,也是意识对构建能力的最高应用,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心境其实就是第二人格,意识是唯一的,它依附的运行平台也是唯一的,那就是个人境构建平台,那我们塑造第二人格的依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体两面的构建现象,‘r’的存在有梦幻主基质浮动主衍伸的定位,人们的生活演绎都是以浮动作为主题来运行的,所以浮动的观感对人们来说就是第一思维,但是梦幻的承托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在梦浮的拉锯中被其压制到忽略罢了,本是基质的存在反而因为社会的演绎沦为附庸,当然这是社会运转的结果,人们也无法去抗拒,但是我们却可以把梦幻的存在提取出来特别应用,这就是第二人格的由来,如果把意识比作系统,那么它们就相当于主副硬盘吧。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9
level 12
生命死亡、冷暖交替、生机枯萎、光明黑暗……,人生有讲,人的认知体系,其基础搭建都来源于自然的映像给予,而意识很多时候其实都只是充当梳理的角色,经过境的参与,于是有了酝酿的现象被呈现,这就代表了衡量这一规则的生成,也许这里给衡量冠以规则的头衔,大家不明所以,其实以构建学的视野来看,人生中那些定位其实都是后天所塑造的规则拉扯,而人生就是演绎这些存在的现象呈现,如果再细分一些,人生有真实和蕴意两大类,真实属于规则类,蕴意则属于法则类,总观人生学整体都只是在用另一种套路在解说着规则和法则的现象罢了,这也是最初所说,人生学是依据秩序而存在的学说,本质上,它整体就只存在三种现象,秩序序列、规则、法则,这也是宇宙最基础的拉扯配给,不论是何种存在,换句话说,只要你存在,它就存在!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10
level 12
意识蕴涵境,境促使酝酿,酝酿触动衡量,衡量就意味着平衡映像的产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境、酝酿、衡量、平衡,这是一系列的链接拉扯的,其总和构建的塑造演绎了自身独特的韵味和轨迹,因为它的伸展轨迹和人类对社会的感官是完全相反的,社会的境衍面、社会的酝酿面、社会的衡量面、社会的平衡面,这些呈现所主导的演绎充斥着方方面面,也承托起社会演变的现象根本,那为何说它的伸展轨迹和人类的感官成相反趋势呢?对它们来说,其运作的世界只有两种概念,起始和结束,要么在演变起始要么在演化结束,就这么直接,而人类的感官或者说智慧生物的感官是酝酿状态,也就是说它是停留在演绎的秩序范围里的,那么就造成了它和人类主导面的概念相驳,所以才有相反的呈现,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把两种不相干的衍向强行进行比对统一才呈现出来的,所以它的存在只是偏靠理论认知罢了,就如一个国家的建立到灭亡,在规则的视野里那是理所当然的延伸模式,而对社会笼罩下的人来说,那就不能够了,人类的主题在演绎上面,一下子平台都溃崩了,那谁还能定的住啊!),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11
level 12
意识又是靠不断的从外界汲取各种影映来维持自身的运转的,那么这样以来,平衡至理的酝酿就成了人们的共识。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12
level 12
人生学有说,平衡是态势,不是定势,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运作中的型态现象,说白了也就是构建进行深化的某一种衍向罢了,那么‘r’模式的本质是不变的,人类的意识是境本位,这也是个人境构建平台的塑造原因,那么平台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时刻被映像于心的‘r’,这就是酝酿的主体,也是意识进行一切运作现象的起源所在,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梦幻伸展和浮动伸展的问题,意识链接的是构建‘r’,而‘r’的模式中,梦幻才是主导衍生的主体,而浮动只是辅助,所以这里也一样,梦幻伸展主导了意识的主体输出,而浮动只能作为辅助主体酝酿的配角而存在,只是这个角色却因为释放的走向不同而往往成为了主体衍伸的阻碍罢了,很显然,这就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情,这就是思考的主场了,一般来说对自我的倾向它们都是绝对遵守的,这是一种本能上的统一,而遇上这种输出的时候,那就是思路顺畅了,通常只有在浮动伸展辅助其做酝酿的时候才会如此,尤其是气息催化进行释放的时候,那就是渲染。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13
意识映像平衡,平衡找补浮动伸展,在意识主轴梦幻伸展的平台里,浮动伸展的位置其实是很尴尬的,毕竟梦幻伸展自身就可以再次分化梦浮,所以它完全被撇弃了,但法则拉扯,它也会有自己的渲染释放,这又给梦幻伸展带来阻碍,
2014年12月23日 01点12分
看似平常的矛盾,其实这里涉及到两种规则的交织比拼,意识衍伸那一条轨迹其实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根本没什么梦幻和浮动的区分,但在衍伸的过程中,因为境的干预(各种境的应用功能),然后经过意识不断的从外界映象认知成长,所以酝酿出平衡的境认知,最终经过定位和酝酿变成平台承托,那么就有了找补
2014年12月23日 03点12分
这项法则拉扯,这纯粹是意识运行中所产生的附加规则,所以是没法避免的,除非是没有感情的智能,所以对人类这种靠渲染和演绎为生活主题的生物来说,那就成为本能现象了,所以才依此现象定位梦幻主基质、浮动主衍伸的调调,并且从此映象人的认知体系,有梦幻和浮动之分,而在它们各自开始伸展的时候,
2014年12月23日 04点12分
因构建的参与,它们分别分出找补衍伸,从新在新的层次上建立平衡酝酿,这就是所谓的平衡影映了,于是在梦幻主基质链接的意识开始找补浮动伸展,所以演绎了浮动的蕴意现象,这就是所有人的外在境意呈现,所以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浮动的社会,而找补的浮动伸展,酝酿的梦幻气息,揉入意识运行中,那么反而
2014年12月23日 04点12分
level 12
按照秩序序列的排布层面来说,它是恒定衍向的,衍生有孕育的排布,孕育则需要构建的承托,这是衍生秩序单独伸展的衍向所拥有的,但就三者共同酝酿的角度来说,衍生秩序是只有衍伸的拉扯的,这是根本承托,所以在宏观面来说,世界运转衍伸拉扯前行,而衍生则分化演变,这里面多是构建的呈现,这是一种承托,也是物种这种非宇宙常态物质衍面的存在被演变出来,这不得不说是造化,但物种的演变也是要秩序序列的拉扯承托来得到演绎的能力的,我们来看衍伸秩序的拉扯,物种从衍生到被转换,这个过程它是构建来承托的,但构建的承托给予崩溃后,物种依然要沿着衍伸的轨迹被转化,这是一种衍面的呈现,这就是生命,也是世界本质的运转轨迹,虽然人类的社会文明能够为人类的意识衍伸提供足够的影映给予,但是我们总会忽略承托的存在,各种承托之间的拉扯,我们都清楚吗?就比如爱情,这种意识酝酿是构建提供承托的,但构建之上的衍面还有一个衍伸秩序的拉扯呢,所以只要两个人提供不了影印构建拉扯的能力,那么构建就不会被呈现从而给其的演绎提供承托平台,那么这个爱情构建就崩溃了,大家从中可以看出人类的视角和世界本身的视角其实本质是一样的性质,只是在定位认知和感官取决上存在差异,这恰恰是文明承托的建立,也是人类演绎的基础!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14
level 12
人的生命时间是有限的,人的演绎其实就是在构建与衍伸之间的拉锯下被动呈现的,比如爱情,你若不想它溃崩成泡影,那你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各种意识输出来契合构建的轨迹,以达到牵引构建平台的承托目的,这也同时是对衍伸加注在爱情这个构建上的溃崩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构建的爱情本身也是需要衍伸来给予承托才能够继续存在的,那么衍伸针对的是什么呢?是构建本身,构建作为二级规则单位,它的伸展轨迹是跟衍伸的伸展轨迹相冲突的,所以你也明白了,它把构建给消了,我们需要的承托自然就没了,所以不管在酝酿什么情也都是白搭,但意识的存在是拥有自主能力的,又可以不断的塑造构建拉扯来承托意识的伸展释放,于是构建和衍伸之间这样就反反复复了,这是意识衍面的呈现,当然现实中也一样,就像我们赖以存在的身体!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15
level 12
秩序序列虽然面对外界是三位一体的输出模式,但是其排列却是由存在导出衍伸然后酝酿秩序的呈现模式,它的建立其实是由点基质衍生给予的承托才得以成立的,那么也就是说秩序序列的存在是靠的点基质衍生给予的承托,然后秩序序列的伸展又演变出了规则的现象呈现,那么也就是说,秩序序列的存在秩序其实是跟规则的起源点基质是同步的,按照我们的推衍,秩序序列对万物的笼罩,也就代表着一种深化链接的型态,其包裹规则的框架,链接法则的拉扯,由规则的起始点基质进行同步,以至于形成浑圆一体的呈现现象,在境的感官之中,那就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无以言说,秩序、规则、法则,这三种现象,各自的由来我们都已经进行剖析,由此虚化一切,那么我们会看到只有点基质一种现象存在,而秩序、规则、法则其实都是其衍生的附属物,而总观一切所现,一切都只是一个点而已,天地万物莫不如是,而点才是一切的根本承托!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16
level 12
秩序、规则、法则,在人生学里是这样的顺序排位,那是以伸展面来进行定位的,很显然秩序无处不在,是所有存在的承托给予,所以才会这样。点基质只是概念,是现象认知,点基质衍生是规则的起始,同时秩序序列也开始进行同步,那么也就是说,秩序、规则、法则其实都是被衍出来的,那么换句话说,它们其实都是不存在的,然后世间对我们来说,是现实而真切的,那么这个有,它又是怎么定义的呢?这涉及到宇宙起源,说实话,也没有人可以了解关于它的事情,这个就是点的由来,而基质就是以此为映象而设定的,所以人生中一切个体存在和现象都用基质来表示,”三者“的交织但是各自的概念因伸展而不同,于是世间就有了这么三种现象,分别为存在现象、衍伸现象、秩序现象,人类的文明其实都是建立在其的承托之上的,存在指天地万物的本身,这是物理学的依托而衍的道路,衍伸则是存在的深化呈现,那么它就是指在存在上进行演变,那么化学是不是就走的这条路呢?秩序本身只是因多元化的存在进行衍伸进而呈现出来的轨迹统筹,这就是秩序现象的由来以及定位,而我们的人生学就是走的这条路,其本身就是对各种轨迹的叙述和描写,人生学的建立就是在秩序的承托下进行的,所以我们的思路很清晰,就是定位于一切因衍伸而引起的轨迹统筹,这也是世间演绎的中心点所在,换句话说,其就是演绎的主轴。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17
level 12
我们的推演会出现把秩序、规则、法则都逆推成虚无,这已经是一个完美的循环整体了,不要忘了,秩序只是存在的深化现象,如果用一二三来排的话,它只能算三类存在,还要在衍伸的后面呢,虽然一切只要存在,那么就会被笼罩秩序的链接之内,但关于有与无的问题,却超出了概念的拉扯范围,这是超出了人类意识可以触摸的范围概念,怎么去描述点的存在与虚无呢?我想这只是单纯属于存在的论述,宇宙的起源秘密,那也是存在起源,关于”有“的猜想!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18
level 12
用构建学的视野来说,秩序明显是万物演变之后而归纳成型的,说白了就是一种梳理现象,这就是以后天定位先天的方式,就跟文字一样,由文明演变而出,进而可定位一切先天之物,我们把宇宙进行一体虚化,那就是一个点,无论种族之外有种族,生命之外有生命,宇宙之外有宇宙,它们对运行轨迹都是需要的,也就是说它们都需要遵守秩序、规则、法则三位一体的定位现象,不管内容是什么,但是总观的套路却是一样的,点基质衍生同步秩序运行,演化规则和法则的现象,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点基质衍生同步秩序运行,秩序序列是由存在开始而导出的,而点基质又是存在的概念,也就是说实则它们是一体同源,于是才会有同步现象的产生,那么一切就都明朗了,也定义了秩序、规则、法则的永恒认知!
2014年12月22日 05点12分 19
level 12
已用
2017年02月06日 07点02分 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