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残酷青春电影之大陆及香港篇
编导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百鬼夜行👹👺
楼主
残酷青春电影缅怀青春之大陆篇
写完台湾残酷青春电影,当然就不得不写大陆和香港残酷青春电影,虽然这两地的青春题材的电影没有像 台湾电影一样蔚然大观,形成一个重要的类型片,但新时期近30年时间亦是佳作迭出,无令人法忘怀。从90年代《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横空出世,到新世纪第六代导演的集体书写,再到最近几年大学生的DV影像,大陆残酷青春物语亦巾帼不让须眉,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2014年09月20日 01点09分
1
level 14
百鬼夜行👹👺
楼主
大陆篇之第六代篇
第六代之前大陆虽有《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扛鼎之作,但大陆导演集体而有意识的爆发式书写青春始自第六代。相对于第五代的前辈大师没有压力,一往无前的冲劲,第六代明显失去了方向。因为他们头上压着第五代这座大山,只有推到这座大山,才能前进。第五代热衷书写宏大历史,而第六代则转向个人书写,他们关注的是大时代背景下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和生命。青春,无疑是最佳切入点。因为他们刚打青春过来。
2014年09月20日 01点09分
4
level 14
百鬼夜行👹👺
楼主
第六代之王小帅篇
谈到第六代,王小帅是不得不说的导演。王小帅是第六代最先引起关注的导演,也是第六代导演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成就仅次于后来居上的贾樟柯。从《冬春的日子》到《左右》王小帅始终在运用自己的电影视野扩充我们这个时代中那些被异化,感受到异化或者拒绝异化的人。这就是王小帅。
王小帅篇之《十七岁的单车》
影片围绕两个少年对一部单车的争夺展开,将十七岁的矛盾、彷徨、爱情、生活、理想和十七岁少年对现实的理解、对社会规则的模糊认识和对矛盾问题的解决方式充分展现出来。
身材单薄的李滨演起这种倔强少年真是很够味,而此后他更是和高圆圆在《青红》中再一次合作,堪称最佳银幕搭档。高圆圆在本片中还是让我小小惊艳了一把。青春的那段残酷故事围绕丢失的单车展开,看后令人倍感心酸。王小帅镜头下的青春总是那么残酷而不留情面,直抵事物最悲情的深处。
王小帅篇之《青红》
如果说《十七岁的单车》的青春最后有了一个还算完满的结局的话,那么在《青红》中王小帅彻底一悲到底,将青春疮疤掩盖下的伤血淋淋的撕开,无情的展示在观众面前,那种彻底无助的失落青春让人不忍卒读,看完也是眼里含着泪的。
如果说高圆圆在《十七岁的单车》只是牛刀小试的话,那么从《青红》开始,我彻底喜欢上了这个有灵性,秀气淡雅,古典端庄的女孩子。可以说高圆圆将《青红》中执拗坚持,敢爱敢恨的青红塑造的极有神韵,堪称中国银幕最令人难忘的少女形象之一。
2014年09月20日 01点09分
5
level 14
百鬼夜行👹👺
楼主
第六代之贾樟柯篇
贾樟柯被视为近几年来最令人兴奋的电影天才之一,他的作品致力于反映当下的现实,着眼于年轻人,捕捉到了他们共有的普遍性。贾樟柯在第六代中拍片是最晚的,但后来居上,超过王小帅,娄烨,张元,成为第六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也是目前中国最有前途的导演。也是中国最有可能成为大师的导演。
《小武》
《小武》无疑给久已疲软的中国影坛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它独特的气质,边缘的人物,真实的生存状态,令人触手可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新希望。《小武》中的小偷小武的生存状态真实,令人纠结,他也有自己的追求,他也渴望亲情的温暖和美好的爱情,可是小偷在人们的观念中注定不是好人,所有当小武的朋友结婚时没有邀请小武,也不要小武的份子钱,他认为钱来路不正,这种无根的生活状态注定了小武悲剧的人生和不堪的青春。时代阵痛和个人悲剧交织,让人隐隐的心疼。
可以说《小武》是98年以来我看过的最好的中国电影,当之无愧的杰作。
《站台》
没有了《小武》的锐气和神韵,但主题更为宏大,对一个时代文艺青年生存状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堪称文艺青年成长史诗,此史诗非彼史诗,它不同于《霸王别姬》的宏大华美,亦区别于《活着》的沉郁悲怆,《站台》就是《站台》,它用最冷静客观的笔触静静呈现,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寻找,那段即将被遗忘的往事和人们。所以,《站台》又一次打动了我,虽不及《小武》来的生猛,却更为余韵无穷,余音绕梁一般~
其实,我骨子里还是小资和小农思想的混合体,所以我既喜欢赤裸裸呈现的《小武》,亦大爱小资情调的《站台》,贾樟柯,用一个字评价你:牛逼!
2014年09月20日 01点09分
7
level 14
百鬼夜行👹👺
楼主
第六代之其他导演篇
张元篇之《过年回家》
五块钱就断送了一个花季少女的青春,这个青春悲剧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悲剧总是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青春悲剧最为撕扯人心,那是带着血色的义无反顾和不计后果的叛逆青春。本片中李冰冰的女警形象非常惊艳,是影片压抑沉郁的一个多小时中惟一让人看到光亮的地方。最让人感到难过的,还是最后影片最后陶兰的那一句“那5块钱是我拿的”。令人这一刻百感交集,无以自处。
路学长篇之《长大成人》
《长大成人》是中国电影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路学长的导演处女作,该片在95年拍摄完成,但历时两年多的修改审查,才在97年底以《长大成人》的名字问世。影片讲述音乐青年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成长经历,是一部少年的成长史,真诚、细致而又残酷地表现他们这一代人对生活的思考和热爱,也借用少年人的经历,对社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该片画面朴实,充满强烈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表现了导演的自我成长情结。
《长大成人》被认为是第六代的青春影像写作的一个终结,这个成长故事被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变迁联系起来,现实与荒诞,想象与失落重合在一起,构成了对80年代到90年代的一次线性反省。
2014年09月20日 01点09分
8
level 14
百鬼夜行👹👺
楼主
刘欣篇之《十三棵泡桐》
导演吕乐说,孩子们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密不可分却又彼此隔离,这就是他们成长的秘密。该片改编自何大草的残酷青春小说《刀子和刀子》,听名字就让人感到一阵寒意。这部电影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说他真实,现实貌似又没有这么残酷,说它刻意吧,却又像一把锥子般狠狠的在我们的心口上划了一刀。好吧,我不得不说,它精准的抓住了这个时代青少年的成长状态,将青春血淋淋的一面撕开了给我们看,最后不过瘾,又在伤口上撒了把盐。看着“泡桐”,我的眼前越来越恍惚,恍然惊醒,才突然意识到,我在他们身上找到了我的影子~瞬间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颜丙燕之《爱情的牙齿》
女阿飞成长史,这部小成本电影与《阳光灿烂的日子》背景相近,描写了七八十年代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女混混,从青少年到中年的几段情感经历。
构成钱叶红内心体验的不是时代的风云,而是伤痛、爱情和记忆相互缠绕的复杂关系。经历了十年,三个男人之后,她忽然发现,伤痛是通往爱情的捷径。
看了这电影才知道颜丙艳竟是《甘十九妹》中那个精灵古怪的尉迟兰心,反差之大实在大跌眼镜,不过颜丙艳确实将女阿飞的青春成长史和感情演的十分精彩,那种混不吝的痞气在女孩子身上不多见,能演的这么惟妙惟肖实在难得。
2014年09月20日 01点09分
10
level 14
百鬼夜行👹👺
楼主
张国荣篇之《烈火青春》
在与实力派女星叶童相互切磋的机遇中,张国荣以一脸未脱的稚气,将整个平凡无奇的故事经营得异常生动。在饰演海滩救生员,挟女友逃避黑帮杀戮的情节里,年轻的张国荣开始体会到了戏剧的跌宕与人生的真谛,萌动的青春,温暖的友谊,边缘的爱情,暴虐的杀戮,宿命般的阴霾……,这样窘异的电影作风,使得尚不经事的哥哥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成熟起来。香港电影金项奖的错失,并没有淹没掉张国荣身上应运而生的表演灵性,毋庸质疑的是,他已经将自己人生中的那些精彩,都淹没在自己对电影角色的领悟之中。
看这部电影不是因为它是新浪潮代表作,而是因为哥哥和夏文汐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她们俩人凑一起不容易,怎么舍得错过~
李灿森篇之《香港制造》
香港电影最大的惊喜之一,导演陈果用废旧胶片拍出了这部杰作,当年本片以横空出世的姿态一举打败《宋家皇朝》,虽然《香港制造》并不见得比《宋家皇朝》好,但它那种开创性的拍摄模式和对港片的启迪确实有资格拿这个奖。李灿森的本色演出,刻划出无所事事,又想模仿别人做大佬的边缘青年的形态。俗语、贴身的花衬衫、爆炸头,潜水镜般的太阳镜及冲动、爱恨分明、不分好歹的性格,被平实地表现出来。
即使今天来看这部电影,依然是纠结加纠结,无法释怀的青春之殇。
田原《蝴蝶》
为什么在好片无数的港片中我独独钟情于这部名气不甚大的电影?答案是田原姐姐,《蝴蝶》是田原姐姐的处女作,而田原姐姐对我人生的影响不亚于人生导师,知道田原姐姐以前我不过是在黑暗中到处乱撞的,是田原姐姐让黑暗中的我看到了一束光,前方是一条未知而神秘的探索之路。
2014年09月20日 01点09分
13
level 13
叶竹依_
给你点个赞 顺便告诉我今天微信上推送的那个是谁写的
2014年09月20日 02点09分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