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3
以文言文或古诗词为主要辞藻风格。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能够排除掉某些歌曲不属于中国风。如陶喆的《月亮代表谁的心》,歌曲很美,改写带给人无限惊喜,但由于辞赋使用现代文色彩,只能被定位为一首RNB式的改唱歌曲。 。。。。。。。。。。。。。。。。。 先来看看这段陶喆的中国风作品…… 苏三说:苏三离了洪桐县,挂了个牌子在那大街前,被那凶恶群众包围稍微等一下,过往的君子请你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转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一只狗一只马我当报还…… 陶喆借用了古代典故。典故来自中国戏曲《苏三起解》。原戏曲唱词是这样的: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遭冤案,今日起解奔太原。 若遇清官把案断,必定有生我当报还! 陶喆苏三说的这段戏,展开描述了戏曲细节,甚至整曲将现代和古代作了细微的联系,虽说这种联系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他怀疑sam是虚拟的脸,现代的网络感情和苏三有什么联系呢?)但那些古今人物的情感,对真爱追求的执着,相互间还是有联系的,歌曲立意在此,就够了。他固然取了巧,但他本身想要表达的也是好的东西。加上陶喆本人的歌唱技巧也很出色,内敛而不张扬。是很自然的将花腔带出来,而不是刻意的用花腔去套歌曲。 《苏三说》这首歌曲,在以前,都叫RNB改唱,现在我们给他一个正名——中国风。原因在于他和古文化的联系,陶喆巧妙轻而带过的今古联系,精彩绝伦的一段花腔,让这首歌曲富有立体感。 陶喆搬出苏三这个中国典故,让我们感到爱的含义,我们还能从中国五千年文化中得到什么呢?这是一个另人兴奋的话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先辈已经为这一代中国风音乐人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坚决做一个对历史负责的考古学家。对于听众来说,中国风是一本连环画,它让你看完有兴趣去看一本正传。对于中国风音乐人来说,写一首歌,必须看一本书,甚至还不止。 中国风可以是找到一枚历史的钉子,然后将歌曲挂上去,成为一幅玩味无穷的中式画卷。 。。 。。。。。。。。。。。 新的编曲概念,可以在歌曲中加入特殊音效,比如说,流行歌曲编曲概念嵌入情节对话、各种实体音效如,飞机起飞声——陶喆的飞机场的10:30 ,环境声——张敬轩的My Way 、打战声——周杰伦的最后的战役……新的编曲概念还可以是不断升Key法、无乐器人声伴奏法、STOMP法(STOMP源自英国,以打击节奏与声音实验为主要重点,日常器具就是乐器)。 。。。。。。。。。。。。。。。 中国风真正踏入萌芽期是在2002年,根据唱片发布信息,最早出现的歌曲是陶吉吉的《望春风》,歌曲原自邓丽君的《望春风》,可惜的是陶吉吉只是改唱,没有改写,娃娃也没有在作品中填下什么。歌曲演绎上用灵歌形式表现得非常棒,又一次给中国风音乐带来了新思路,《月亮代表谁的心》在原来邓丽君的歌曲基础上加入了一半的新旋律,成为一首新的原创作品,陶吉吉展现的是"新唱法",当时行业对这样的尝试的反应是震撼的,记得92年陶第一次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登台演唱《月亮代表谁的心》,台下的观众还不太懂欣赏,唱完底下鸦雀无声,唯独音乐人李宗盛、周华健听得目瞪口呆,音乐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陶吉吉从国外带回了华语音乐的新唱法,而有了这种新唱法,我们就敢于回去中国古典里面淘金了,中国风也由此踏出了它的前半足。
2008年02月18日 15点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