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节概念与湘粤赣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战略研究
瑞金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内容提要:本文为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行政区划学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区域节,并从区域节的视角对湘粤赣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分析了湘粤赣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措施。关键词:区域节 湘粤赣红三角 区域规划 战略研究 1、关于区域节概念及其相关问题 在汉语中,“节”的涵义有很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是指竹子或草本茎分枝长叶的部分,如竹节;另一种解释是指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如关节。如果把“节”这个字的上述两种涵义引伸到研究地理区域问题上,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区域与另一个区域相连接的地理部位叫做“区域节”。我们知道,由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历史因素的影响,在地球上形成了一个一个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不同的区域存在着气候、土壤、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态、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区域节就像竹节和人体的关节一样,把不同的区域联接起来。中国是一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的国家,具有地形种类多样性、民族构成多元性、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等特点。由于地理的、历史的、经济的、文化的等因素影响,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按大范围划分,有东北、中原、华南、西南、青藏高原、西北等大区域。在这些地理区域之间,产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区域节。比如,南岭丘陵山区是中原大区域与华南沿海大区域的区域节,秦巴山地是西南大区域连接中原大区域的区域节,燕山—努鲁口虎山—辽西走廊是中原大区域进入东北大区域的区域节,甘肃则成为中原大区域连接青藏高原区域和新疆区域的区域节,等等。区域节一般具有以下一些比较明显的的特征:①从地形看,区域节大多是两个平原或平地之间的地理高耸部位,通常是横亘在两个平原或平地之间的面积较大的山脉,这个面积较大的山脉地区成为两个平原或平地之间的区域节,比如南岭、秦巴山地。也有的区域节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型不同的大区域相互连接的地理通道,比如河西走廊。②从人口分布看,区域节一般是多民族混居的地区,人口密度比较小。③从经济发展状态看,区域节大多发展相对滞后,处于区域性经济中心的边缘地带,是经济中心比较难以辐射和带动的地区。④从政治角度看,区域节大多远离政治中心,政治资源比较稀缺,处在政治边缘化位置。区域节首先是由自然地理因素引起的。由于自然地理区域节的影响,从而又会逐步产生经济地理区域节——一个区域经济板块与另一个区域经济板块的交界部分、政治地理区域节——一个政治治理区域与另一个政治治理区域相互交界的边缘部分、文化地理区域节——一种区域文化与另一种区域文化在地域上交结的地区,等等。区域节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布局和政治治理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力表现为区域分割力,我们可以称之为区域节效应。这种效应可以划分为经济区域节效应、政治区域节效应,等等。经济区域节效应导致区域之间经济相互分割,政治区域节效应则有可能促成政治势力的割据。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政权统一问题上,应当尽可能消除区域节效应,加强对区域节地区的开发建设和政治治理。一般来说,把区域节地区开发建设好了、政治治理好了,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经济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消除区域之间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隔阂,促进国家政权稳定、民族团结,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对区域节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则有可能出现区域之间相互分割的现象,甚至危及国家政权的统一稳定。因而,人们应当重视区域节问题,对区域节地区加强开发建设和有效治理。 2、从区域节角度审视湘粤赣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性 湘粤赣红三角是指湖南省郴州市、广东省韶关市、江西省赣州市。三市在行政区划上构成一个大三角形。由于这个地区曾经是国内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根据地,并且所处地貌广泛分布着红砂岩,所以被人们称为红三角。红三角地区面积7.7万平方公里,人口1590多万。2002年11月底,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提出“以广州南沙为中心,辐射韶关、郴州、赣州三市,构建红三角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这个构想很快得到三市的认同,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兴趣和热情关注。在霍英东基金会的组织下,三市已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本文从区域节的角度认为,加强湘粤赣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不仅对于这个地区本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2008年02月05日 09点02分 1
level 5
②经济社会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近年来,郴州、韶关、赣州三市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2005年,郴州市实现GDP477亿元,人均GDP达11197元;韶关市实现GDP350亿元,人均GDP12001元;赣州市实现GDP500亿元,人均GDP5916元。三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机电制造、农产品加工、建材、能源等为主的支柱产业。交通基础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境内有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国家重要干线通过。三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已形成了郴州市城区、韶关市城区、赣州市城区三个中等城市以及一大批小城镇。三市城镇化率已达到29%。③毗邻珠三角。珠三角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红三角与珠三角地区位置毗邻,两地区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红三角为珠三角源源不断地提供牲猪、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和水泥、煤炭等工业品,珠三角则源源不断地为红三角提供家电、副食等工业品及大量市场信息。两地劳动力流动频繁。红三角地区每年有大量劳动力流向珠三角,珠三角地区则为红三角培养了大批工商人才。两地之间企业联系紧密,相互投资办厂。特别是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红三角与珠三角在商品交易、经济交往、人才流动、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联系会进一步得到强化,有利于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④红三角合作机制促进三市加强联系与合作。2002年11月,郴州、韶关、赣州三市在霍英东基金会的组织下,建立了红三角联谊会。几年来,以红三角联谊会为平台,三市多次召开会议,开展联谊活动,加强了联系与沟通,并就一些项目建设进行了合作。湘粤赣红三角合作机制的构建,有利于推动红三角地区的开发建设。湘粤赣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制约性因素:①行政分割制约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郴州、韶关、赣州分别隶属于湖南、广东、江西三省管辖,行政分割突出,使这个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和统一开发利用。再加上这个地区处在三省边境,远离三省经济政治中心,其开发建设往往容易被忽视。②山岭阻隔、交通不便。红三角地区处于南岭地带,境内山地多,河流纵横,特别是三市边境多为山岭分布,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大、施工困难,投资成本高。虽然目前已有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从境内通过,但是,交通不便的问题仍然比较明显,制约着三市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其他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影响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③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是,企业层次不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不强;产业化体系发展缓慢,资源整合机制不完善,整合力量弱小;政府职能转换不快,服务能力不高,行政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力偏大。 4、推进湘粤赣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措施建议 加快湘粤赣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要有新思路、大举措。应站在全国甚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来谋划红三角地区战略定位问题,按照一体化的思路来构建红三角经济区,同时从有利于减弱甚至消除区域节效应的角度来安排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举措。——探索战略定位,明确红三角地区发展方向。科学准确的战略定位,有利于红三角地区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定位,必须把郴州、韶关、赣州三市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把握整体优势,扬长避短,突出整体效应;必须着眼于全国经济发展大局和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放眼未来发展趋势,跳出红三角来定位红三角。根据这个要求,结合郴州、韶关、赣州三市资源状况和发展基础,本文认为,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应以构建红三角一体化经济区为目标框架,以打造“四个基地、一个枢纽”为战略定位,即把红三角地区着力打造成为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工业基地、中国南方丘岗山地生态农业和食品加工基地、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中国南方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基地,以及中原地区与华南地区经济社会和交通网络融为一体的重要枢纽。这种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符合红三角地区的实际,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
2008年02月05日 09点02分 3
level 5
——建设红三角地区大交通网络和经济走廊。道路交通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媒介。国内外所有的发达经济区,都是以发达的交通运输为先导,以交通网络一体化为基础的。目前,红三角地区有京广、京九铁路和106、107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南北,但是,东西走向缺乏交通大动脉,影响了三市经济交往与合作,也制约着东南沿海与本地区及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应当进一步加大这个地区道路交通建设力度,拓宽南北通道,打通东西干线,改造县乡公路,努力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南北通道要加快建设好京广高速铁路。东西干线应规划建设两条铁路、两条高等级公路。两条铁路是,龙岩—赣州—郴州—永州—怀化铁路(即贵福铁路)和赣州—韶关铁路。两条高等级公路是,龙岩—赣州—郴州—桂林高等级公路(即厦昆公路)和赣州—韶关高等级公路。三市应积极配合,联合建设区域性交通网络。国家应积极支持红三角地区交通干线建设,将其列入国家计划。交通干线建设好了,红三角贯通南北、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以交通干线为纽带,科学规划经济布局,建设红三角地区经济走廊。这是加快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前景,可以设计三条经济走廊:①沿京珠高速公路建设南北纵向的郴韶经济走廊,北部以郴州城区为中心,南部以韶关城区为中心,将马田、良田、宜章、坪石、乳源、马坝、翁源等沿线城镇串连为一体,因地制宜地建设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物流仓储园区、文化生活园区等五类园区。②沿龙岩—赣州—郴州—桂林高等级公路建设东西横向的郴赣经济走廊,东部以赣州城区为中心,西部以郴州城区为中心,沿线重点建设瑞金、于都、赣县、上犹、崇义、汝城、资兴、桂阳、嘉禾等城镇,根据沿线资源特色,规划建设有色金属材料工业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生态基地、旅游综合开发基地等四类基地。③沿赣韶高等级公路建设东北——西南走向的赣韶经济走廊,沿途重点建设蓉江、信丰、大余、南雄、始兴等城镇。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三条经济走廊适当聚集,不断壮大这三条经济走廊的经济实力,增强经济走廊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能力。——联合开发区域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红三角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地区宝贵的自然资源一直处在分散、封闭、粗放开发利用的落后状态,不仅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给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应致力于改变这种落后的开发利用资源的方式。紧紧围绕打造“四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定位,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寻求共性、整体规划,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联合开发区域资源,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产业。联合开发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共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工业基地。三市应以构建红三角经济区为动力,采取多种合作方式,联合开发以有色金属矿为主的矿产资源,不断做大做强区域内有色金属产业。在整顿矿产资源乱采滥挖行为的同时,要为企业资产重组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鼓励和支持三市有色金属优势企业开展“联姻”,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组织结构调整;鼓励和支持区域内有色金属企业“联大靠强”,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入红三角地区参与开发有色金属产业;鼓励和支持境内有色金属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构建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开发有色金属新型材料的新型生产力体系。联合开发水力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产业,共建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三市联合开发水电产业大有作为。应继续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小水电建设,促进水电资产多元化发展。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原有体制束缚,引导和支持韶能集团、郴电国际等电力企业通过投资、参股、控股等方式在三市范围内自由、平等地参与水力资源开发,实施水电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使三市水电形成一体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2008年02月05日 09点02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