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甲路油纸伞】
哦哦哦!壮哉我大江西!
![[]](/static/emoticons/.png)
![[]](/static/emoticons/.png)
![[]](/static/emoticons/.png)
![[]](/static/emoticons/.png)
![[]](/static/emoticons/.png)
江西婺源甲路村生产的油纸伞技艺古朴、造型美观大方,坚固又轻巧,所谓“金溪斗笠甲路伞”。相传宋朝时当地人马庭岚被封为丞相,从京城带了一把油纸伞回乡,甲路人便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制伞。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婺源当时属安徽,康熙帝微服到了当地,看徽剧时忽然下雨,
前排
观众撑伞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有顽童就向前掉观众掷石,石子击中其中一把伞却反弹。康熙帝就派人那把伞产自何处,正是产自甲路,自以有了“甲路伞,甲天下”的说法,并收入《婺源县志?货属篇》。江南地区有一首民谣:“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扬州的女子不用拣。”赞赏甲路伞,又有“甲路纸伞甲天下”的美誉。
甲路伞于1936年曾获得国际产品博览会金奖,1943年为全盛时期,产量曾高达二十五万把,出口外销十七万把。2000年代初只有三名超过八十岁的老人传授技艺,原材料之一油柿树为濒危物种,甲路油纸伞因此面临失传。有见及此,当地制伞业改良工艺,开发出天然树叶、恢膜纸等新品种,提高了油纸伞的质量,2006年工艺改进后年产50余万把,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该县鼓励农民学到技术后在家进行初加工,然后由伞厂进行深加工,进行大规模生产,现时中云、赋春、许村等多个乡镇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加工村。全县规模工艺伞厂4家,年产值800万元,专业加工村达30多个,从业人员1800多人。
甲路纸伞以优质优质木竹、皮纸、桐油等制成,主要工序为削伞骨、锯葫芦、组合伞架、煮晒伞架、装伞键、裱皮纸、伞面题画、修卷伞页、漆桐油、穿饰线、套柄锤和结伞顶,共有近三十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