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小小雪空
楼主
「没有艺术的生命是苍白无力。」——这是我对自己人生的要求,并不一定适用於所有人,因为有些人能够找到其他自娱自足的生活方式。但对於我这个不喜欢唱K、行商场、看娱乐杂志与睇TVB的「宅男」来说,如果不投入艺术,在香港生活是非常单调乏味。
也许有拍拖的人亦会对上面那番话有同感(至少对「在香港生活是非常单调乏味」有同感)。「在香港拍拖,除了行街睇戏食饭以外,还有什麼可以做?」这是我经常听到香港情侣提出的问题。对此问题,我自己的解决方法是:参与艺术。我喜欢写诗、画水墨画,自娱自足,也喜欢去音乐会、画廊画展与读诗会等等,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而这些事情都是可以跟伴侣一起做的,而且感觉也不俗。
不过说起艺术,对於没有多少接触艺术的人来说,往往不是觉得艺术很高深,就是装作高深,总之就是不会欣赏或不屑懂得欣赏。这种一般大众对当代艺术的普遍观感,我认为创作者与观赏者也有「责任」。一方面有些艺术作品确实很烂,但当代一些创作人或艺评人却以后现代主义或哲学理论为作品包装,垃圾也吹嘘成佳作,自然惹人反感。另一方面,有时赏析艺术,确实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背景知识,包括对艺术家身处的时代与社会背景、艺术史、技艺等等的理解,一般群众都不会花时间投入这些知识之中,什麼都不懂就去参观展览,自然只能对著作品发呆或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作品有什麼意思与价值。
如果你对观赏艺术有兴趣但是初次接触,我有以下建议:欣赏艺术,不一定要完全了解作家的意图与作品的意思,可以纯粹是从作品中感受到它所呈现的美或价值。如果感受不到,可以尝试了解艺术家创作的意念与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解释,因为有时我们能通过了解这些概念而对作品有新的体会,从而重新发现到作品的美或艺术成份。
若然你仍然感受不到作品的美感,而艺术界大多一致赞捧这个作品,你又表示不甘心承认是自己没能耐欣赏,可以尝试参考艺评与各种背景知识,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不过这时你就正式初入了「专业艺术」的层次,而不再单纯以自己的直觉对作品作美感或价值判断。假如你掌握了上述提到的背景知识,仍然对作品毫无感觉或不明白有什麼价值时,那很大机会表示那份作品本身确实很烂,或是那类作品不能「感动」到你,毕竟美感判断有不少程度取决於个人的喜好、品味、世界观、价值观等等。
不过话说回头,一般大众都只是把观赏艺术理解成一种「直接感受」的活动,如果一件作品不能即时令自己产生感觉,便会对作品不再感兴趣,不会花更多时间投入了解背景知识。这也许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因为大部分流行作品都是依靠能够即时刺激人们的感官感受而吸引大众。当然,我不是说流行作品就必定比较没价值,对「观赏艺术」的这种理解也并不一定错,这要视乎你个人怎样看待艺术,是把观赏艺术看成是像一种纯粹简单的娱乐活动,还是愿意花时间去进一步了解与赏析的价值活动。
哲学哲学鸡蛋糕吧:https://tieba.baidu.com/f?kw=%E5%93%B2%E5%AD%A6%E5%93%B2%E5%AD%A6%E9%B8%A1%E8%9B%8B%E7%B3%95
2014年07月05日 15点07分
1
也许有拍拖的人亦会对上面那番话有同感(至少对「在香港生活是非常单调乏味」有同感)。「在香港拍拖,除了行街睇戏食饭以外,还有什麼可以做?」这是我经常听到香港情侣提出的问题。对此问题,我自己的解决方法是:参与艺术。我喜欢写诗、画水墨画,自娱自足,也喜欢去音乐会、画廊画展与读诗会等等,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而这些事情都是可以跟伴侣一起做的,而且感觉也不俗。
不过说起艺术,对於没有多少接触艺术的人来说,往往不是觉得艺术很高深,就是装作高深,总之就是不会欣赏或不屑懂得欣赏。这种一般大众对当代艺术的普遍观感,我认为创作者与观赏者也有「责任」。一方面有些艺术作品确实很烂,但当代一些创作人或艺评人却以后现代主义或哲学理论为作品包装,垃圾也吹嘘成佳作,自然惹人反感。另一方面,有时赏析艺术,确实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背景知识,包括对艺术家身处的时代与社会背景、艺术史、技艺等等的理解,一般群众都不会花时间投入这些知识之中,什麼都不懂就去参观展览,自然只能对著作品发呆或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作品有什麼意思与价值。
如果你对观赏艺术有兴趣但是初次接触,我有以下建议:欣赏艺术,不一定要完全了解作家的意图与作品的意思,可以纯粹是从作品中感受到它所呈现的美或价值。如果感受不到,可以尝试了解艺术家创作的意念与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解释,因为有时我们能通过了解这些概念而对作品有新的体会,从而重新发现到作品的美或艺术成份。
若然你仍然感受不到作品的美感,而艺术界大多一致赞捧这个作品,你又表示不甘心承认是自己没能耐欣赏,可以尝试参考艺评与各种背景知识,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不过这时你就正式初入了「专业艺术」的层次,而不再单纯以自己的直觉对作品作美感或价值判断。假如你掌握了上述提到的背景知识,仍然对作品毫无感觉或不明白有什麼价值时,那很大机会表示那份作品本身确实很烂,或是那类作品不能「感动」到你,毕竟美感判断有不少程度取决於个人的喜好、品味、世界观、价值观等等。
不过话说回头,一般大众都只是把观赏艺术理解成一种「直接感受」的活动,如果一件作品不能即时令自己产生感觉,便会对作品不再感兴趣,不会花更多时间投入了解背景知识。这也许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因为大部分流行作品都是依靠能够即时刺激人们的感官感受而吸引大众。当然,我不是说流行作品就必定比较没价值,对「观赏艺术」的这种理解也并不一定错,这要视乎你个人怎样看待艺术,是把观赏艺术看成是像一种纯粹简单的娱乐活动,还是愿意花时间去进一步了解与赏析的价值活动。
哲学哲学鸡蛋糕吧:https://tieba.baidu.com/f?kw=%E5%93%B2%E5%AD%A6%E5%93%B2%E5%AD%A6%E9%B8%A1%E8%9B%8B%E7%B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