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外媒GamesInAsia专栏作家艾恩·加内尔(Iain Garner)近日撰写《中国的教育与瘾》的文章,在文章中提出两个观点:其一,中国青少年游戏上瘾现象真实存在,且具有危险性;其二,中国病态的教育制度才是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3
level 12
加内尔曾在中国任教四年,与不同年龄段和家庭背景的学生打过交道。“很多人认为校园生活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但这是胡说八道。在中国,学校是几乎每一个人的地狱。”文章写道。“尖子生需要努力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们则不得不承受羞辱,日复一日。每个人都知道‘学校很烂’,但没人比中国学生更清楚。”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4
level 12
加内尔指出,中国的教育体系极其残酷。“孩子们每天的学习时间有可能长达12小时。在夜里,他们还必须花几小时完成家庭作业。”加内尔说。“而他们的周末和假期,则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学业负担太重了。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5
level 12
现状让学生精疲力竭,并且具有破坏性。“孩子们很少有时间参与社交活动,更几乎没有时间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我曾问一些初中和高中学生,他们的最大业余爱好是什么,排名第一的答案是‘睡觉’,第二就是电脑游戏。”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6
level 12
中国教育体系究竟有多残酷?加内尔举例说,2012年曾经有一家湖北学校担心学生因学习过劳生病,在教室内给每个学生都打了吊瓶。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7
level 12
很多人曾花大量时间解释电子游戏在中国如此受欢迎。人们普遍认为,青少年玩儿游戏主要有三种心理成因:逃避现实、寻求成就感,以及社交认同感。但在加内尔看来,这些分析有过度解读之嫌。“我们玩游戏,是因为它很有趣,在这一点上,中国玩家和其他国家的玩家没有什么区别。”加内尔说。“中国青少年迷恋游戏没有所谓的根本性原因,正如我们无从解释美国人为何普遍肥胖,苏格兰人为何喜欢酗酒。”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10
level 12
很多人曾花大量时间解释电子游戏在中国如此受欢迎。人们普遍认为,青少年玩儿游戏主要有三种心理成因:逃避现实、寻求成就感,以及社交认同感。但在加内尔看来,这些分析有过度解读之嫌。“我们玩游戏,是因为它很有趣,在这一点上,中国玩家和其他国家的玩家没有什么区别。”加内尔说。“中国青少年迷恋游戏没有所谓的根本性原因,正如我们无从解释美国人为何普遍肥胖,苏格兰人为何喜欢酗酒。”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11
level 16
屌炸天
--One who wants to wear the crown, bears the crown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来自 ID一夜飘红~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12
level 12
比起国内某些教授的言行,这位外国学者的观点看来更让人信服。
1977年恢复高考后,这一相对来说还比较公平的竞争被很多家长看作改善家庭处境的正途,同样也被视为子女的最佳甚至唯一出路。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13
level 12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就是高考的真实写照。虽然现在大肆扩招,但要想上理想大学仍然是困难重重。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很多中国青少年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没有游戏也没有玩耍。他们拥有的只是学业和补习,而这一趋势甚至在向幼儿园之前延伸……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14
level 12
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强行压制只会带来反弹。那些初中高中被管得死死的学生,上了大学没了约束反而更容易沉迷网游而混过四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15
level 12
在文章的最后,加内尔认为,没有迅速解决中国青少年游戏上瘾现象的捷径,因为游戏瘾本身不是问题。“长期以来,中国青少年都在默默承受一个落后教育系统带来的负担,他们总是被给予不切实际的极高期望值。”文章称。“标准化考试系统让学生们受到伤害。在高考来临前,我曾有几名学生表现出创伤后激障碍的迹象:做噩梦、身体疼痛,情绪强烈波动。”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16
level 12
“对很多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逃避现实之所。而在少数极端青少年看来,游戏带给他们的安慰,甚至超过了继续学业的渴求。可诚恳地讲,谁能指责他们呢?绝大多数中国游戏瘾患者,正是那些被过时教育系统所伤的受害人。”加内尔感慨道。
2014年06月19日 04点06分
17
level 15
呵呵
这里是紫霄,新人求罩求关注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2014年06月19日 05点06分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