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钗判词全面解读
红楼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砖:按十二钗的排行逐个解读,先来陈晓旭的吧![太开心]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1
level 7
沙发[哈哈]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2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宝钗黛玉判词
画: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
雪下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
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这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宝钗黛玉判词
画: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
雪下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
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这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图片来自:napolunhzj的百度相册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3
level 10
呼呼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4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哪怕是篱玉歪派给他的“错误”,他也承认。这样,他的爱情就在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时要比笑时多;刚刚和好了,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们的爱情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形成一种畸型。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她太聪明了。
宝钗和黛玉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典型:一个胖、一个瘦;一个柔,一个刚;一个藏愚守拙,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心满意足地成为“宝二奶奶”,一个凄凄惨惨地不幸天折。但这一对情敌中没有胜利者,后两句说得明白:宝玉的心仍在“林中挂”,宝钗要冷清清地守一辈子活寡。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5
智慧女神!
2014年06月12日 13点06分
黛玉若会装糊涂,也就不是黛玉了!
2014年06月13日 01点06分
回楼主一句,薛宝钗并不是心满意足的成为二奶奶,她本来来京城是要进宫的,是她们的父母之命。。
2014年06月13日 04点06分
回复 wucong5105156 :可笑,你本打算考北京大学,结果只能上复旦,有种你别上,回家种田去啊![汗]
2014年06月13日 05点06分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6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注释】
此判词写黛玉、宝钗。
“停机德”——典出《后汉书·列女传·河南乐羊子妻》。原文:“东汉,河南乐羊子于路拾得遗金一饼,其妻谓志士不能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于是乐羊子远出求学,一年后思家归来,其妻又以织布为喻,织不能中断,学不能中辍。乐羊子感其言,复出,七年不归,终成学业。”意思是: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可叹句,意思是宝钗有乐羊子妻那样劝夫读书求功名,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贤惠与美德,但可惜徒劳无功。
“咏絮才”——典出《世说新语》,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的故事。一日下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她的比喻十分贴切,谢安一听,大为赞赏。因此后人称赞谢道韫有咏絮之才。堪怜句,意思是黛玉徒有咏絮之才华,其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玉带”——饰玉腰带。南朝梁·江淹《江文通集·扇上彩画赋》:“命幸得为彩扇兮,出玉带与绮绅。”唐制文武官员三品以上服金玉带。此处玉带倒读即谐黛玉之名。玉带句,喻林黛玉命运悲惨。
“金簪雪里埋”——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指的是宝钗的“钗”字。此句意思是: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比喻薛宝钗最后的冷落处境(“雪里埋”)。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7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注释】
此判词写的是凤姐。
“凡鸟”——凡鸟合为凤字,暗指是凤姐。语出《世说新语》:晋代,吕安有一次访问嵇康,嵇康不在家;他哥哥请客人到屋里坐,吕安不入,在门上题一个“凤”字去了。嵇康的哥哥很高兴,以为说自己是神鸟。其实,吕安嘲笑他是凡鸟。这里是反过来用“凡鸟”说“凤”,目的只是为了隐曲一些。
“爱慕”——敬仰、向往。
“才”——才能,即办事的能力。《诗·鲁颂·马问》:“思无期,思马斯才。”《论语·先进》:“才不才,亦各言其志也。”谓多才有志。
“都知爱慕”句——谓贾母、王夫人等都喜爱凤姐理家的才干。
“一从二令三人木”句——对此句之意义说法不一。吾所见统计有二十五种,故不予解释。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10
为何不解“哭向金陵事更哀”?
2014年06月13日 01点06分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注释】
此判词写的是探春。
“清明”——指神智清静明朗,纯净不杂。《礼记·孔子闲居》:“清明闲居,气志如神。”《淮南子·精神》:“耳目清,听视达,谓之明。”
“高”——高明、高尚、超过。全句谓才智纯洁幽静,志向高尚。
“末世”——近于衰亡的时期。亦指朝代末期。
“消”——消失,消隔。全句谓生在即将衰亡的时期,运气已经消失了。
“清明”——此处指农历廿四节气之一。旧称清明为三月节。在阳历的四月五日或六日。“斗指乙为清明”。清明节旧有踏青扫墓之俗。
“东风”——指春风。《礼·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
“一梦遥”——指探春远嫁海疆,像放风筝一样,断了线难以回来,只有在梦中幻想,遥望思念家乡。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12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注释】
此判词写的是秦可卿。
“情天”——太虚幻境宫门上有“孽海情天”的匾额,意思是借幻境说人世间风月情多。唐·李贺《诗歌篇·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后来因称爱情的境界为情天。
“幻情身”——警幻仙姑称为“吾妺”的那位仙姬,就是秦可卿所幻化的形象。全句指爱情的境界高如天深似海,但不能长久。
“情既相逢”——情指爱情,即有情之人相遇。
“漫”——满,遍及。宋·朱熹《朱文公集·题周氏溪园》诗:“风光回巧笑,桃李任漫山。”漫言,即遍说。
“不肖”——子不似父,不才,不正派。全句即莫说不肖之子皆出自荣府。
“造衅”句——造,指成就。《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衅,谓牲血涂器祭祀。造衅,即形成罪恶。开端:开头,起首。宁:指宁国府。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14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湘云判词
画: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析
这一首说的是史湘云。
判词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飞云”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隐“湘”字。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 “水逝云飞”,可能是预示她早死或早寡,或者命运蹇涩。“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写她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从回目“双星”的字样看,这肯定是对她未来婚姻生活的暗示。那么她的配偶是谁?是宝玉吗?似乎是,其实又不是。有些研究者根据“庚辰本”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断她可能同一个叫卫若兰的人结婚(第十四回秦可卿出丧时送葬的队伍里出现过一次“卫若兰”的名字)。或许后来宝玉把那只金麒麟再赠给卫若兰(犹如把袭人的汗巾赠给蒋玉菡一样),也未可知。因曹雪芹的书的全貌已不可窥,上述推测也只是推测罢了。
又有一则清人笔记说,有一种续书写贾家势败后,宝玉几经沦落,最后同史湘云结婚。这可能就是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推衍出来的,聊备谈资。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15
宝玉的金麒麟可能来自于卫若兰,类似于蒋玉菡赠汗巾给宝玉,宝玉转赠袭人结下姻缘。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注释】
此判词写的是湘云。
“富贵”句——富是家资富饶,贵是势位显著。说史湘云从小失去了父母,由亲戚抚养,因而“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富贵对她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襁褓,背负小儿的背带或布兜,这里指年幼。违,离开、丧失、死去。全句意为幼儿时期就离开了父母。因湘云父母早亡,依其叔父抚养,故云。
“转眼吊斜晖”——吊,对景伤感。斜晖,夕阳西下时的光辉。吊斜辉,即以悲伤心情看夕阳的光辉将尽。这句即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思。暗示湘云好景不常,婚后不久,丈夫病死。
湘江水逝楚云飞——湘江是娥皇、女英二妃哭舜之处;楚云则由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梦见能行云作雨的巫山神女一事而来。逝:流去,过去。《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湘江水逝楚云飞句,点出了湘云的名字,暗示她美景不长,如水逝般一去不复返。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16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惜春判词
画:
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解析
这一首说的是贾惜春。
判词前面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喻惜春出家当尼姑。
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小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玩,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异国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要有“绍衣乞食”的经历,也就是要靠沿门托钵乞讨生活,真够可怜了。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17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注释】
此判词是写惜春的。
“勘”——校对,核定。《玉篇·力部》:“勘,覆定也。”唐·白居易《长庆集·题诗屏风绝句》:“相忆采君诗作彰,自书自勘不辞劳。”此处即查看。
“三春”——语带双关。字意指初春、仲春、暮春,实指元春、迎春、探春。
“景”——(一)亮光,日光。(二)景象。此处取景象之意。全句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
“缁衣”——浅黑色的僧服。僧尼服缁衣,故为僧尼的代称。出家也叫披缁。
“顿”——以头或脚扣地,为顿首、顿足。此处谓从头至脚之意。缁衣句,即从头到脚全身均改变了昔日的衣着服装。就是说脱去俗服,改为尼装出家了。
“秀户”——秀通绣,秀户指华丽的宫室。此处指妇女的住所。此处指豪华壮丽的权贵家庭。
“青灯”——谓油灯。其光青荧。唐·韦应物《韦江州诗集·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诗:“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古佛”——年代久远的佛像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18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注释】
此判词写的是李纨。
“桃李”句——完与纨谐音,暗藏她的姓名。喻说李纨早寡。她刚生下贾兰不久,丈夫贾珠就死了,所以她短暂的婚姻生活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景色也就完了。
“兰”——兰花,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兰草或春兰。此处的兰和画中的茂兰皆暗示贾兰。贾府子孙后来都不行了,只有贾兰“爵禄高登”,做母亲的也因此显贵。
“如冰水好”——比喻生与死紧相依。出唐代有名的诗僧寒山的无题诗:“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全唐诗》八百六卷)
“枉”——徒然,白费。唐·李白《清平调》:“一枝红梅艳露凝,云雨巫山枉断肠。” 从作者眼中看来,李纨守寡一辈子,谈不上有什么个人幸福,虽符合封建妇德的典范,却不是作者推崇的人生,“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故此称之“枉与他人作笑谈”。
“如冰”二句--意思是说生死荣枯,总是转化交替的,对李纨的“老来富贵”用不着妒忌羡慕。像她这样早年守寡,为儿子操心一辈子,待到儿子荣达、自以为可享晚福的时侯,却已“昏惨惨,黄泉路近”了。结果只是白白地作了他人的谈笑。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22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迎春判词
画:
后面忽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解析
这一首说的是贾迎春。
判词前“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这是暗示迎春要落在一个恶人手里被毁掉。
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的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很美,虽然没有才华,但心地纯洁善良。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称“二木头”。后来她被其父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的先人因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贾家门下,靠贾家的势力起家的。这个孙绍祖家资饶富,并且“应酬权变”,在官场中很走运,正在兵部等待提升,所以贾赦就选他做了“东床快婿”。孙绍祖品质恶劣,连贾政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贾赦不听。迎春嫁过去之后,受尽种种虐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了。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23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巧姐判词
画:
后面又有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解析
这一首说的是王熙风的女儿巧姐。
判词前面的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是暗示巧姐的最后结局是做一名勤苦操劳、艰辛度日的农妇。
巧姐是王熙凤的独生女。判词前的画面暗示她将嫁给一个庄稼汉,成为做饭纺织的农村妇女。从锦衣玉食的公府千金,沦为喂猪打狗的农妇,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在作者看来,这也是命运的戏弄。有人根据甄士隐<好了歌解注>里“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一句的提示,推测巧姐要被卖到妓院为娼,后被刘姥姥救出,同刘姥姥的外孙板儿结为夫妇。这个推测从书中可以找到根据。第四十一回写巧姐和板儿交换柚子和佛手的情节,很可能是预示他们未来的关系。板儿是农家孩子,将来是农民无疑,嫁给他才能纺线织布。高鹗续书写贾环、贾芸、王仁等人设圈套要把巧姐卖给一个外藩的郡王作安,刘姥姥偷着把巧姐接到乡下,由她作媒把巧姐嫁给一个大地主的儿子(并且是个秀才!),和作者的原意就有相当距离了。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正是对上层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倒是刘姥姥这个穷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以报,使人感到人性善良的一面。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25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注释】
这首词写的是巧姐。
“势”——权势、威力。《书·君陈》:“无依势作威。”势败休云贵句:谓权威已消失,休再提豪门贵族。
“亲”——父母及亲族。《周礼·秋官小司寇》:“一曰亲之辟。”亲即谓五属之内及外亲有丧事应服丧者。家亡莫论亲句:家景败落就不要再攀论亲戚了。
“偶”——偶然。贾府本不存心济贫,不过是偶施小恩小惠而已。
“济”——救助、接济。《易·系辞》:“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刘氏”——刘姥姥。
“巧”——此处有双重意义。一是巧合,二是指巧姐。巧得遇恩人句,谓后来贾家败落,巧姐遭难,幸亏有刘姥姥相救,所以说她是巧姐的恩人。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26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妙玉判词
画: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析
这一首说的是妙玉。
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
妙玉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她“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姣姣者。说她“洁”,是因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人空门,这是一层含义;她又有“洁癖”,刘姥姥在她那里喝过一次茶,她竟要把刘姥姥用过的一只名贵的成窑杯子扔掉。她想一尘不染,但那个社会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命运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按规矩,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似乎还留一手,这是她尘心末断的一个根据。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这类地方把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写得极细。 作者写这些细节,不是要出妙玉的丑,不是对她进行谴责,而是充满了怜惜之情。一个才貌齐备的少女,冷清清地躲在庙里过着那种枯寂的生活,该是多么残酷!她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有一条脂批说: “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推测起来,她可能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这是多惨的悲剧。这应该是“终陷淖泥中”的含义,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27
level 13
napolunhzj 楼主
【注释】
此判词写的是妙玉。
“洁”——操守清白。《楚辞·宋玉·招魂》:“朕幼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同时,也是佛教所标榜的净。佛教宣扬杀生食肉、婚嫁生育等等都是不洁净的行为,人心也是不洁净的,在世界上很少真正有一块洁净的地方,唯有菩萨居处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
“空”——虚。佛教指超乎色相现实的境界为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大乘义章》:“空者,理之别目,绝众相,故名为空。”佛教认为人世间一切都是空的。皈依佛教,又叫空门。云空未必空句,说跳出了红尘,也未必能如愿。
“金玉质”——金玉喻贵重之意。《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古凡华丽或可贵之物,常以金玉为喻,质是本体。金玉质,即本体十分贵重,如金玉般宝贵和纯洁。喻妙玉身份。贾家仆人说她“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十七回)
“陷”——即陷阱,捕兽或擒敌之坑坎。《礼·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护陷阱之中,而莫知之辟也。”
“淖(音闹)泥”——烂泥、泥沼。淖即泥沼,为水泥相和。全句为:终竟堕入淖泥中了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28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