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校——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旧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4月26日,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最初为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1925年始设大学部。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其学术实力居全国高校之首,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2011年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国发行了“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金币纪念币正面图案相同,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国名及年号。
1/4盎司金币背面图案以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标志图形为主要图形元素,而1盎司银币背面图案“二校门”为主要图形元素。金银纪念币整体设计简洁庄重,主题鲜明,形象明确。文字的选取和设计符合清华大学视觉系统要求,传达出百年校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纪念性和庄重性意义。金币上下方分别镌刻“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中文及“TSINGHUA UNIVERSITY CENTENARY CELEBRATION”英文字样及面额。


早在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就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清华学堂章程》)。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莅校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后被铸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的上方,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
清华大学在教育史、科学史、学术史上所创造的杰出业绩,师生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献身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取得的成绩,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历史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光辉体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被赋予新的内容。1949年随着全国的解放,清华大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时代向我们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任务。为此,我们应该在更高的标准上,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于实现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目标来说,还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做。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的较量。在这场决定民族命运的较量中,清华大学承担着不容推卸的重要任务。一代代清华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愤发图强,争创一流。他们努力战胜自身的弱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堪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拟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