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1978年前的近30年里,涌动于大江南北宽街窄巷的中国人,被西方时尚界形容成“蚂蚁”。这个词包含了如下意义:渺小、灰头土脸、营营碌碌,差不多—— 1970年代,人们梦想的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1980年代初期变成了14寸彩色电视机、摩托车和洗衣机。今天三大件成了奔驰、别墅和美女。区区25年,许多人感觉已经活过了好几辈子,翻云覆雨的变化从头到脚洗涮着这个东方大国。从前,我们包裹得多么严实,今天,我们穿得越来越清凉;从前,我们围观老外,今天,外国人常常驻足欣赏我们…… 重走25年流行路,看看我们是怎样一点一点变成了“什么鸟样”的!
2005年08月13日 01点08分
1
level 1
1978年: 1.谈恋爱。此前整整十年,年轻人公开的约会被视为是可耻和堕落,他们只能用谈工作为由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革命的敬礼,但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恋人们手拉着手逛公园,轧马路,恋爱终于还给它本来的面目。
2005年08月13日 01点08分
2
level 1
2.《望乡》。这部原名《山打根八号妓院》的日本电影对国人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反响程度竟达到了北京电视台转播市民代表座谈会实况的地步。有人说:还可以有色情场面更浓厚的镜头。
2005年08月13日 01点08分
3
level 1
3.德国大众。德国大众公司在这年开始跟中国政府谈判。那时的中国,大街上除了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只有公共汽车和老气横秋的“上海”、“红旗”。 4.烫个“鸡窝”最时髦。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8年6月8日:虽然单调的灰色蓝色衣服仍然是标准的服装,但是妇女开始涌向百货商店,从有限的供应品种种选购衣料。在城市,新时兴的卷发和电烫发型(这些长期以来都被斥为资产阶级和西方的影响)北京排队最长的地方是理发店。
2005年08月13日 01点08分
4
level 1
5.最早的出境游。能到香港探亲然后购物的人最值得羡慕。 6.范思哲。第一个国际顶尖时尚品牌来到中国。 7.劳力士。戴这表的是第一批“先富起来的”的人的梦想,也是被伪造最多的品牌表。 本年焦点:不良少年引领时尚。 在街头出现寥寥几个外国人就必遭围观的年代,伟大的喇叭裤动摇了这个东方大国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游唱歌手艾敬在她的《艳粉街》里记录了这一幕: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他的裤子已经扯破,尊严已剥落,脸上的表情难捉摸。 25年后,我们对喇叭裤鼓掌。
2005年08月13日 01点08分
5
level 1
1979年: 1.第一个电视商业广告。幸福可乐广告于3月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2.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建交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2005年08月13日 01点08分
6
level 1
3.《追捕》中高仓健凭着硬汉形象把充斥中国荧屏的奶油小生们(以唐国强为代表)打入冷宫。此后经常听见寻找男子汉的呼声:留着披肩长发,穿着皮靴,外表清纯,内心如火的真由美成了中国男青年第一代的梦中情人。
2005年08月13日 01点08分
7
level 1
4.《跟我学》(FOLLOW ME)掀起了第一次全民学外语的高潮。
2005年08月13日 01点08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