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地名“古书院”的来历
晋城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程颢(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哲学家,程朱理学的奠基人,也是著名的教育家。1067年,程颢任晋城县令,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提出“乡必有校”的口号,在他的倡导下,全县建立乡校72所,社学数十所。他还亲自选择优秀学生,亲自讲学授课。现在市区北部的古书院村,就是因为程颢在那里设教讲学而得名的。
2005年08月12日 06点08分 1
level 0
凤台县志上有说的,可惜现在情况不太妙晋城宋代古书院旧址得不到保护快撑不住了 --------------------------------------------------------------------------------2005年08月11日 09:38   中国山西新闻网8月11日电 一座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书院,由于多年来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目前已经处于几乎被人遗忘的境地,位于晋城市区建于宋代的古书院的现状,越来越令人担忧。  这座古书院旧址地处晋城市北街街道办事处古书院居委会。据史料记载,这座书院是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朱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设立的。程颢北宋年间在晋城任县令3年。期间,他与其弟程颐创办书院,用于讲学兴教,曾开创了“泽州学者如牛毛”的繁荣局面,“古书院”因此得名。  据古书院居委会负责人介绍,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在如今的古书院小学校园内,有一块上刻“宋晋城令程明道夫子之神位”的石碑。据小学校的人说,这座建于1975年的小学校所处的位置,就是在古书院花园的旧址上修建的。至今,在古书院旧址上仍有保存完好的文昌阁。建于清初的明清时代风格的四合院建筑原来有4座,目前仅有1座保存完好。虽然这些建筑保留了原始的明清建筑风格,然而由于历数百年历史风霜,年久失修风采已逝,许多极具文物价值的木雕门窗残缺破损,部分房屋面临坍塌的危险。如今的古书院旧址大多变成居民住所。  为了保护和恢复已经处于濒危境地的古书院旧址,古书院小学校将迁往新校址。古书院居委会负责人希望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古书院各处遗址进行研究定位,以便对原有建筑进行保护维修,并能进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08月12日 15点08分 2
level 14

以前不懂,看贴总是不回,一直没提升等级和增加经验;现在我明白了,反正回贴可以升级,也可以赚经验,而升级又需要经验,我就把这句话复制下来,遇贴就回,捞经验就闪。.
2012年02月20日 05点02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