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渡琼始祖郑志灏郑氏一门三进士 海南郑氏渡琼始祖郑志灏是南宋进士,奉旨到海南任昌化县知县,后落籍琼山,其子郑美器,孙郑真辅均高中进士,史称“一门三进士”,其中郑真辅探花及第,被称为“探花郎”。明清时代,后裔建造白沙坊郑氏志灏公大宗祠,迄今已有数百年,经历代郑氏子孙修葺,香火不断,宗风照人。大宗祠大门两侧的“探花开甲第 奕叶绍宗风”的金字对联,浓缩海南郑氏先祖辉煌的历史。 郑志灏,原籍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坎头村,南宋宁宗庆元年间赐进士及第,特授文林郎,任广东琼州府昌化县(其地约今昌江县境)知县。庆元三年(1197),带着妻子盛氏及三子郑美器、郑美玉、郑美珍到海南赴任。一连三任,官居海南九载,任期满后,携妻儿到白沙律(今海口市白沙门候船北归)因当时金兵南侵,中原战乱,又由于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乏资归籍,他同时看到海南虽属海外,然民俗淳朴,人文继起,可为居身之,遂决定留在海南。他于南宋宁宗二十余间,落籍琼山宜州郡白沙屯(今属海口市白沙坊)。他定居海口后俭朴创业,培育良才,其长子郑美器于南宋理宗年间登进士,任南宁县(今儋州、昌江一带)儒学训导;孙郑真辅探花及第,增添门第之光。 郑美器次子郑真辅(生卒年不详),字仁甫,号佐明。南宋度宗咸淳年间乡试第一名(解元),乡人曾为他立一座解元坊。咸淳七年(1271)进士殿试钦点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为榜中最年少俊秀,被推选为两名“探花使”之一,代表本科进士骑马遍游京城的名园采摘名花,行探花之举,甚为荣耀,使海南人“三代进士”和“首次探花游城”轰动全国。后任南京工部侍郎。
2007年12月30日 05点12分
5
level 8
海瑞的恩师郑廷鹄 郑廷(一说挺)鹄,字元侍,号篁溪。琼山人。明朝进士,明朝政治家、著名清官海瑞的恩师。嘉靖七年(1528)举人,十七年(1538)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不久因奔父丧而辞官。后补礼部仪制郎,不久升任吏科给事中、工科左给事。 嘉靖二十八年,崖州那燕等人聚众起事。他上疏朝廷建议攻抚结合,被采纳施行。二十九年负责考核外官,主持公道,受到内外称赞。不久提升为江西督学副使,廉正公道,诸生佩服。在视学之余,勤奋笔耕,增补勘正丘浚诗文,编成《琼台会稿》12卷;参与撰辑古代军事著作《武学经传》凡40卷,并为之作序;主持篡修《白鹿洞志》;还大兴文教,增置书院田,受到江西士子的拥戴。任职期满升为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后以母老为由请求致仕还家,家居期间常到郊野踏歌行吟。母丧后,虽多次被举荐,但不愿复出。卒年58岁。遗著尚有《藿脍集》、《易礼春秋说》、《兰省掖垣集》、《学台集》、《石湖集》等。
2007年12月30日 05点12分
6
level 8
琼剧表演艺术家—郑长和 郑长和(1893.2-1967.4)原名家福,字寿卿。海南琼海人。琼剧表演艺术家,“长和板”创始人。擅长文武生,师承郭庆生、汪桂生、陈俊彩,传人新长和(王正堂)。1923年加入琼崖土剧改良社和琼崖优伶界工会。一生主演《广东开科》、《林攀桂》、《嵇文龙》等一百多出剧,以高亢激烈的长和板(腔)饮誉海内外。早期录制的《广东开科》、《林攀桂》等唱片至今仍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历任新群星剧团、海口市琼剧团艺术指导,广东省琼剧院副院长,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
2007年12月30日 05点12分
8
level 8
郑氏来源 郑氏最早的血缘先祖是黄帝,受姓始祖是西周末年的郑桓公。 一、出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地,建立郑国,史称郑桓公。郑是西周建立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周幽王时,郑桓公见幽王无道,诸侯强大,王权旁落,预感到将有变乱,便把财产、部落连同百姓迁移到位于河南中部的东虢和郐两个诸侯国之间。郑桓公之子武公即位后,乘护送平王东迁洛阳之机,相继占领了两国的土地,在新郑一带建立了郑国。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前后立国432年,共十四世。亡国后的郑国后人散迁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了纪念故国,便以原国名为姓氏,即郑氏。尊姬友为郑氏的得姓始祖。 二、出于其它姓改姓和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如唐朝的郑注本姓鱼,明代的郑和本姓马,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郑。又如南唐李后主之后为避战祸,因李后主曾受封郑王而改姓郑。今天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其姓氏来源和血统源流当是另有所出。 郑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广韵》所载,主要有七个:1、荥阳郡,治所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2、洛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汉水北岸;3、高密郡,治所在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4、雍州郡,东汉始置州,三国时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5、陇西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6、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7、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顺治时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堂号:“孝义”、“孔安”、“书带”、“复训”、“立本”、“锡类”、“翼经”、“奠邑”、“务本”、“荥阳”、“博经”、“安远”、“著经”、“通德”等。 (本文在采写过程得到了郑万召等人的热情帮助,参考了《海南郑氏族谱》、《海南移民史志》、《海南百科全书》、《走向世界的海南人》、《琼籍民国人物传》等资料,特致谢忱。由于资料缺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作者: 陈文剑 梁振海 编辑:姓氏知识吧)
2007年12月30日 05点12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