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一辈子没办过保险的郭先生却因为一笔银行存款,与“保险”结了缘。12月3日,郭先生把4万元钱存入了银行,前几天,他再到银行取款时却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钱取不了。
2007年12月27日 07点12分
2
level 1
客户质疑 4万元存款咋变成了保险 据郭先生讲,12月3日,他拿着4万元钱来到农行长春顺风分理处,想办理一年期定存业务。“当时窗口的工作人员向我推荐另一种存款,说是利息高,而且还赠保险。”虽然郭先生从未保过险,但一想既然是赠送的保险,不要白不要,于是根据工作人员的指点来到另一个窗口办理“存款”。在窗口处,他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填了一些单子,当时工作人员问他,投保人写谁,他说写他就行。 办完这些业务,他拿到一张保单、一张收据,还有一个存折。“我当时以为,这种赠保险就是银行的优惠活动,只要办理这种存款业务,银行就会赠送保险,而且银行给我的存折上也写了个人储蓄账户,现开4万元。”于是,郭先生也没细看,就把存折、保单、收据统统放入包里走了。 不到一个月,郭先生的母亲突然生病,急需用钱,他赶紧到银行取钱,但银行的工作人员却告诉他,这笔钱不能取,说是“法律生效”了。郭先生不明白,取款咋还和“法律”扯上关系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的4万元钱已经变成了一份保险。 “不是存款吗!怎么变成保险了呢?”郭先生很生气,认为银行在没有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把他的存款变成了保险,是一种骗保行为。
2007年12月27日 07点12分
3
level 1
宣传单说 可退保但要按期限付费 记者从郭先生提供的两张单据中看到,郭先生办理的是一种“××两全保险(万能型)”,生效日期为12月4日零时。投保时基本保险金为4.08万元,首次保险费为4万元。同时,在郭先生的存折上,记者看到这样一句手写语:“四年定期(不能提前支取)”。 在银行大厅的宣传柜上,记者找到这种保险的宣传单页,从其宣传来看,该保险属于一种投资理财型保险。宣传单页中特别提示:如果客户在犹豫期(即10天内)退保,可以全额退保费,超过则按第1~第4保单年度退保,费用分别为5%、4%、3%、2%。第5个保单年度及其以后保单年度不收取任何退保费用。就是说,如果现在郭先生要取出4万元钱,要支付2000元的手续费。
2007年12月27日 07点12分
4
level 1
银行员工 这是银行的正常业务 昨日,记者和郭先生来到农行长春顺风分理处。据曾向郭先生推荐这种业务的银行工作人员王女士讲,在郭先生办理这项业务时,她已详细告诉郭先生“存款”的注意事项了,比如存期为4年,其间不能支取,而且有分红,并赠送郭先生一份意外保险。“郭先生要是不同意,也不会办理手续。” 但郭先生对此予以否认:“我到银行是办理存款业务的,如果是办保险,可以直接找保险公司。而且,当时你们告诉我,‘保单’是赠送的,并没有告诉我是办保险。” “这不是一个险种,是我们银行的正常业务。”对此,王女士不同意“××两全保险(万能型)”为郭先生办理的是保险业务。她表示,这是他们银行和银监会、保监会合作的业务,任何一家银行都有,不是险种,是银行定期存款的一种方式。
2007年12月27日 07点12分
5
level 1
有关部门 头回听说保险是种银行存款 昨日,记者将这种情况反馈给吉林保监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银行取得了“代理资格证”,是可以代卖保险的。至于这家银行是否有代理资格,他必须在查实后才能处理。吉林银监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把保险说成是银行存款的一种方式”,这还是第一次听说,需要查实后再作答复。 根据《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所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如果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向客户推荐业务时,没有把详细情况说清楚,或有误导的现象,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银行应承担一定责任,反之则没有责任。
2007年12月27日 07点12分
6
level 0
这种情况去年6月以来,我在建行 交行 工行 邮政储蓄等处多次看到.这是保险骗子和银行骗子连手,抢劫老百姓的钱.
2007年12月27日 12点12分
7
level 0
新华保险(北京)可以长大的保险 qq:434497995
13911352559
白先生
2008年03月30日 04点03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