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摄制贺岁片,是相对不久以前出现的电影现象。可远在苏联时代,尽管还没有贺岁片这个概念,《命运的捉弄》可以称作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贺岁大片。这部影片摄制于1975年,当年12月21日正式上映,获得巨大成功。此后苏联和俄罗斯的主要电视频道在每年的12月31日播放这部经典影片,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每次新年前的播放,并没有使观众感到厌烦,相反每年都保持极高的收视率,以至于人们开玩笑说,不好问别人年龄的时候就问看过多少遍《命运的捉弄》。这部经典的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一斑。 《命运的捉弄》片长192分钟,根据1971年开始上演的的话剧《新年夜》改编,编剧布拉津斯基和电影导演梁赞诺夫将其改编,搬上了银幕。影片描述一名居住在莫斯科的中年医生叶夫根尼·卢卡申(热尼亚)和朋友们在12月31日庆祝新年后,因醉酒被错送上去列宁格勒的航班,结果因一系列的阴错阳差,已经向女友求婚的卢卡申遇到了即将出嫁的中年女教师娜杰日达·舍维廖娃(娜佳),两人在新年夜由误会、沟通、了解而相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2007年12月25日 23点12分
2
level 12
扮演热尼亚的演员安德烈·米亚戈科夫、扮演娜佳的波兰演员芭芭拉·布雷利斯卡、扮演娜佳未婚夫伊波利特的尤里·亚科夫列夫在此之前已经是成名的演员,在此之后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而片中的诸多经典对白也成为流行语,进入现代俄语。影片中还有多首电影插曲,分别由谢尔盖·尼基金和阿拉·普加乔娃演唱。忧伤而又抒情的电影插曲为这部经典悲喜剧增色不少。 此前梁赞诺夫因出色执导《爱车》和《老强盗》等影片已经家喻户晓,在《命运的捉弄》获得成功后,又分别在1977年和1982年执导了《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两部杰作。可以说,这几部经典影片奠定了梁赞诺夫在俄罗斯乃至世界上的电影艺术大师地位,而这些影片也以真诚、浪漫和悲喜交加的强大艺术感染力深深影响了几代俄罗斯人。 2005年,俄罗斯第一频道宣布,著名导演别克马姆别托夫将拍摄《命运的捉弄》续集。在续集里,娜佳和热尼亚最终分手,时隔30年,热尼亚的儿子,康斯坦丁·卢卡申再次来到圣彼得堡的那所公寓,来寻找父亲当年的情人娜佳·舍维廖娃,但却意外地和一位也叫娜佳的姑娘相识。两人也由误解到相互了解而至相爱。别克马姆别托夫曾因执导《守夜人》和《守日人》而成名,两部玄幻影片中的主角均由康斯坦丁·哈宾斯基扮演,这次哈宾斯基也同样在《命运的捉弄》出饰主角康斯坦丁·卢卡申。
2007年12月25日 23点12分
3
level 12
2007年12月21日,《命运的捉弄》续集在全俄罗斯各大城市同时公映。在很多城市,这部影片的首映门票提前多日就被预售一空。莫斯科的75家电影院同时上映,很多影院在不同的放映厅循环放映,据说目前票房情况良好。无论影片的艺术成就如何,《命运的捉弄-2》因其票房价值已使影片的商业利润得到了保证。 当然,这完全是另一部电影,另一个剧本,另一个导演,另一个演出阵容,另一个时代。所以把2007年别克马姆别托夫的《命运的捉弄-2》和1975年梁赞诺夫的《命运的捉弄》相提并论是不明智的。但既然是续集,似乎理所当然就有了和原来影片比较的理由。影片公映后,不仅诸多的观众大失所望,电影评论家们也纷纷撰文,批评的声音盖过了赞扬的声音。很多人认为《命运的捉弄》续集里人物心理变化不合乎逻辑,剧情发展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主人公的形象刻画不够清晰鲜明,影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远远不及梁赞诺夫的原版,影片中还出现了令人莫名其妙的特技镜头处理,不由得让人想起《守夜人》的风格。与《命运的捉弄》相比,无悲亦无喜,幽默成为搞笑,结果既无抒情,也无浪漫;没有命运,只有捉弄。一言以蔽之,狗尾续貂。《消息报》发表的影评认为,两部影片无法作比较,这就好似比较30年前列宁格勒雪花纷飞的寒冬和今天因为温室效应产生的雨雪交加、泥泞不堪的莫斯科暖冬,这部影片让人联想起温室里人工培育的味淡如水的蔬菜水果。这再次证明了电影艺术的一个定理:可以创作出不朽的经典影片,但却不能创作出经典的续集。
2007年12月25日 23点12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