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国大学生听了《公正》课
喜之郎吐槽区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1
LiyujunK 楼主
假如,仅仅是假如,中国的大学生入校之后听到的第一堂课不是《思想品德教育》,而是桑德尔教授在哈佛大学开设的《公正》课,他们会有何感受呢?
桑德尔教授关心的问题是,在一个社会中,我们如何对公正做出道德评判。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一是关系到每个公民的道德自省,即你觉得怎样做才是合乎道德的,二是关系到每个公民对社会分配的看法,即你觉得在一个社会中应该怎样分配财富、权力、机会等。
当这些孩子们听到桑德尔教授讲的第一部分,即从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考量公正的思路,他们会觉得越听越有道理,甚至会感到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一种思想革命的刺激。所谓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其实就是英国哲学家边沁提倡的功利主义。边沁讲到,道德的最高准则就是使幸福最大化,让快乐更多一点、痛苦更少一点。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这一点,那么我们在考虑道德规范和社会政策的时候就找到一种通用的标准,犹如我们在市场交易中找到了一种通用的货币。
一切问题都可以被归结为:如何才能促成最大多数人的福利的最大化。这一主张简明、果断,对于这些来自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缺失传统文化、到处都是物欲横流的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这不是最显而易见的道理吗?更何况,边沁那种睥睨一切的傲慢态度,一定会让年轻人感到很酷。边沁认为,我们不敢坚持功利主义,要么是因为愚蠢,要么是因为我们怯懦,不敢正视事实。
2014年05月08日 11点05分 1
吧务
level 11
LiyujunK 楼主
当他们听到桑德尔教授讲到经济自由主义者们的观点时,他们可能会觉得更加兴奋。政府凭什么要管教我们?作为一群刚刚走出家门的孩子,你完全能够想像出他们对家长式作风的厌恶。他们就像一群刚刚从白区进入解放区的进步青年,忍不住想高歌一曲:“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在他们看来,自己能够进入大学,足以证明自己是更努力、更有天赋、更成功的,所以那种要把富人的钱拿走救济穷人的想法,会在潜意识里遭到他们本能的反对。哈耶克说,任何企图带来更大的经济平等的尝试都注定具有压迫性,并且对一个自由的社会是有害的。对啊,说得太对了,他们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
但是,桑德尔教授会进一步地讲到,对道德哲学思考得最深入的是康德,而不是原来聚集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那些要求性自由、吸毒自由的“垮掉的一代”。最坚定地捍卫人权的是康德,但是在他看来,人的权利之所以不可侵犯,乃是因为我们是理性的存在,人本身就是目的,绝对不可能被视为工具。这就是康德强烈反对功利主义的原因。
学生们听到这里开始困惑了。不仅是因为康德的思想晦涩难懂,而是当你真正听懂之后,你会感到浑身不自在。康德讲到,如果你仅仅是追求表面的自由,比如经济交易的自由、生活方式的自由,那其实只是对欲望的服从,你不过是欲望的奴隶。人能够得到尊重,是因为我们是意志自由的存在,能够自由地行动和选择。什么是意志自由?那就是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完全出于自律而非他律:你只是为了这件事本身,而非任何其它的东西。
听懂了吗?孩子们。如果你爱一个人,爱他或她让你觉得内心愉悦,那不是真正的爱情,因为你是为了得到自己的愉悦才去爱他或她的。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就是爱这个人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愉悦,甚至让你觉得厌恶、痛苦,但你就是为爱而爱,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是什么逻辑啊?也只有康德这种终身未娶的变态男才能想得出来。
2014年05月08日 11点05分 2
吧务
level 11
LiyujunK 楼主
康德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的意志是被自律所决定、受我自己给定的法则所支配的时候,我们才是自由的。这是何等的境界啊。追求自由犹如登山,或许,当我们登上山顶,发现除了光秃秃的山头、冰冷的空气,什么都没有,我们已经到了云雾之上,极目远望,也没有怡人的风光。你唯一可以引以自豪的就是,我终于登上了山顶。
在康德看来,这是我们能够得到社会道德原则的唯一途径。只有当我们都能够运用纯粹实践理性的时候,我们才能超越于个人的各种特殊利益,并形成一种共同的结论,这种共同的结论,将是整个人类社会所共同遵守的道德法则。它将是指环王。“一枚戒指统领众戒,尽归罗网。一枚戒指禁锢众戒,昏暗无光”。康德哲学中体现出来的凛然王气,不能不让仍然充满了理想主义的青年学子们深深感到震撼。
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对自己的理性如此自信?我们如何才能断定我们的道德高于其他人?要知道,世界多少恶,都是假借正义之名而行。
桑德尔教授对这些学生的提问笑而不语,他让大家再耐心一些。接着,他开始讲亚里士多德。
2014年05月08日 11点05分 3
吧务
level 11
LiyujunK 楼主
这个不会被删了
2014年05月08日 11点05分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