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无聊把我的论文搬进来.话说这个设计里选型肯定是选项小了,而且消防自控之类的..我肯定没有下功夫去想..
2007年12月12日 04点12分
1
level 8
第一部分论文翻译--------------------------------------------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2
level 8
空调装置系统中油存留的实验性调查作者:Lorenzo Cremaschi, Yunho Hwang, Reinhard Radermacher摘要: 在空调和制冷系统中,少量的油会随着制冷剂的带入并滞留在系统的各部件中。在此举出并讨论了在冷凝器、蒸发器、液体和所测吸油管路等油存留的特性,在最大可能的运输性能范围内调查带有混溶性和非混溶性润滑油的制冷剂R22,R10A,和R134a油积的物理特性。在吸油管路中的参数分析表明油保留取决于油的质量分数、制冷剂气体的增量,混合物粘度比率和管子的选取。在吸油管路中,油的质量分数如果保持不变,混合物的粘度就增加50%,油积就在50%的范围内上升。在相似条件下,油保留量在上升垂直方向的吸油管路比水平方向的管路要高出50%。 关键词:空气调节装置;制冷系统;压缩系统;油;测量,回油;压缩机1.介绍 在空气调装置系统和制冷系统中,润滑油是必需的只因为要防止压缩机中各运动部件表面与表面间的摩擦接触。当所需的润滑油在压缩机的曲轴箱里面,使得增加了压降和降低了热交换中的热传递系数,从而防止了在各部件间不需要的相互作用。一部分油与制冷剂稳定混合留在压缩机中,一部分油由于在压缩机中的压缩的制冷剂气体的高速气流而被轻易的扰动。油迅速在各表面形成油膜---这是一个不需要的作用因为它产生了附加的抵抗力。 在1972年,Ridle, Macken,和Gouse在第一批研究者中系统地描述了油和制冷剂混合物的流程。他们所分析的模型是根据极小的气体速度,在油和制冷剂混合物上介绍了间隙分数,吸油和油膜的厚度的概念。Schlager等人做的试验是为了确定制冷剂和油混合物在光滑和微肋管中蒸发和冷凝时的油的量。他们表示, 影响油保留的参量是质量流量, 油的质量分数, 混合物黏度, 蒸发器出口情况(i.e 。 在蒸发器出口的蒸发情况), 和蒸发压力。 Biancardi等人处理的实验性和分析的结果确定在住宅热泵系统中HFC/ POE 和HFC/MO 的润滑油循环特征并且与R22/ MO 混合物相比对。可以看出当速度在蒸气线的垂直向上时,就能确定极小的流速也就是最不利的情况。 Shedd和Newell提出了应用在大范围流体和流程配置上的抗干扰,自动化,准确的油膜厚度的测量技术。白和纽威尔描述了气体流动和300 SUS AB 油二者的特征。通过在水平和垂直管里的流动的广泛实验,以气体速度和管径作为参量,可以得出油膜的厚度与油的质量的比率。 Mehendale在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了在垂直向上流动时的回油特性。估计出防止在垂直管子内油膜逆流的临界质量流速。Jacobs等人研究出带有MO和POE油的R22,R407C和R410A制冷剂蒸气的比较结果。当制冷剂的质量流量下降到关键值以下,稳定向上流动的油膜变得不稳定,一直摆动,改变其运动的方向。关键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与通过热蒸气输送的油的比率比杰克布等人初始的结果要高。 在2002年,李提出了一个把油保存在二氧化碳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模型。该实验使用的油为POG油,它可以与二氧化碳部分互相溶合。李实验性地测量了在系统中细管气体致冷机,蒸发器,和吸油管路中的油积量。当吸气管道的制冷剂中心的雷诺数的范围为16*104to 32*10 4.时,二氧化碳在PAG油中的可溶性的范围为10到40WT%,液体膜片的粘度范围为9.2到43 cst。李还指出了当油的质量分数增大到5WT%时,油保留对压降的作用就可以容易的加倍,Cremaschi等人测量了R22和R419A空气调节装置系统中蒸发器,冷凝器和液体吸入管道中的油保留量。他指出了在各部件中渐增的油保留,测量了因油保留而增加的压降。 本文提出了使用各种制冷剂和油组合的空气调节装置系统中的油保留问题的进一步实验性结果。它还讨论了油保留在吸油管路中的参数分析。本文最后刚是是关于李对一般制冷剂和管板热交换器的研究的引伸。2.工作流体为了研究密度,粘度和质量流量在最大允许范围内的作用,用于实验测试的制冷剂和油的混合物必须选择适当。理解引油现象和确认影响油积容量的关键参量是很重要的。Cremashi的研究论文中详细的解释了在实验测试中选用制冷剂和油混合物的完整方法。主要要做的事是找出影响油膜厚度的合理参数,研究主要集中于那些影响油引的参数,如制冷剂和油的质量分数,雷诺数,膜密度和膜的粘度。在蒸气压缩系统的不同部分有各种不同的流动方式。实际流动只是在液体线上的一个单相,且油和液体制冷剂可以或多或少的以不同类的方式混合。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油管路的流动是被分离成制冷剂蒸汽和在管道中流动的油与制冷剂液体的混合物的两相。为了使实验测试矩阵减到最小,维护描述所有在制冷工业中通常采用过的制冷剂与油的混合物的油保留特性,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制冷剂和油的特性通过在ASHEAE标准的B条件下,制冷量大约为10KW的特定蒸汽压缩系统中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计算出来。模型被用来估算作用在液体膜上的作用力的数量级,其中作用力为蒸汽的惯性力,液体的粘性反滞力,作用在液体膜片上的重力和在管道中的压力差。 第一步是从运输特性的前景来分析蒸汽压缩系统,制冷剂质量流量最少的时候是发生在冷凝器出口处制冷剂速度最小的时候。通常,当独产的模型适合气体流动时,液体流动的模型比所描述的液体流动要好。全部气体都是可以互溶的,在一些情况下,润滑剂和一些制冷剂气体可以高度互溶。互溶的数量取决于气体的压力和润滑剂的温度,也就是说取决于气体的特性和润滑剂的特性。由于制冷制的粘性低于润滑剂,所以任何比例的互溶都会引起粘性的下降。粘性最大的时候不发生的温度最高的时候,因为润滑剂含有大量已溶解的制冷剂。当温度增加时,润滑剂失去一些制冷剂离制冷系统的低温部分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粘度达到了最高点。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3
level 8
A Design of a Hotel’s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n Nanchang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cientific technology,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is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in high and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As a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ized construction, the condition of living, production and study are improved largely by the development of central air-condition.This thesis is a design of a hotel’s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n Nanchang. According to the hotel’s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step is districting the system. The design adopts fan coil-unit and fresh air-unit system in major, and air handlers in partial. Afte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load, the facility should be chosen. Compared with some plans, the screw water cooled chillers is optimum one. It has a lot of merits: the simple structure, the small volume, the light weight easy operation, steady revolves, long life and so on. In order to exam the facility, the air conditioning load, air distribution, hydraulic of air duct and water pipe should be calculated. And there is some other design about hot water supply system, noise reduction and vibration isolation, fire prevention and so on. The study is not only about one field, but also a whole system.Keywords: central air-condition, air-condition load, air system, water system.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5
level 8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1设计依据11.2设计参数1第二章 负荷计算32.1 工程参数32.2 计算公式32.3 基本气象参数72.4 计算结果8第三章 机组选型143.1 制冷机组选型143.2 风机盘管选型143.3 空气处理机组选型153.4 新风机选型16第四章 气流组织设计19第五章 风系统设计215.1风道布置215.2 风道水力计算215.3 风口选型28第六章 水系统设计296.1 冷冻水设计296.2冷凝水设计336.3 冷却水设计336.4膨胀水箱35第七章 供热系统设计37第八章 管道防腐与保温39第九章 消声与减振40第十章 通风、防火排烟设计41第十一章 空调控制系统设计42结 论43参考文献44致 谢45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6
level 8
2.3 基本气象参数表2-2 基本气象参数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tw32.10℃夏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ts27.90℃夏季大气压力999.10Pa最热月室外计算平均湿度75.00夏季室外平均风速2.70m/s2.4 计算结果建筑物总冷负荷 420008.48W建筑物冷负荷指标 37.86W(以上冷负荷未包括新风负荷 )各层负荷计算如下:表2-3 一层负荷计算表房间号室内设计温度℃最大负荷 出现时刻最大冷负荷(W)新风负荷(W)湿负荷(kg/h)送风量(kg/h)按摩房1261616495.9034202.597848按摩房226169285.9664206.044969休息室27168093.7756001.675430换袍区27165750.0322800.23483自选商场26162313.6235000.052516商务中心27163233.0314100.052013健身中心251616867.80150007.0711666.4精品店26162313.6235000.052516名店27169548.1916200.244844办公区27162409.1510250.041490各部门271613329.3650000.27951行政办公27166079.9623000.13635经理室27165139.5815000.082863大堂吧27167606.5330800.24636大堂271637162.80186000.2924190 注: 一层最大冷负荷出现在16点,其不包含新风冷负荷的冷负荷为145629.29 W。加上走廊新风负荷 4410W,一层新风负荷为78665W,所以第一层的总冷负荷为224294W。表2-4 二层负荷计算表房间号设计室内温度 ℃最大负荷时刻最大冷负荷(W)新风负荷(W)湿负荷(kg/h)送风量(kg/h)宴会区272022448.77500001.4731428餐房271813478.31300000.7818860特色餐厅272019025.97500001.1729943包房餐区272013056.28300000.7818677办公室27162543.8010750.051570服务台27146528.4440000.24567化妆间26185174.1654000.154587注: 二层最大冷负荷出现在20点,其不加新风的冷负荷为79337.63W。加上走廊新风负荷5880W,二层总新风负荷为176335W,所以第二层的总冷负荷为258610W。表2-5 三至十层负荷计算表房间号设计室内温度 ℃最大负荷时刻最大冷负荷新风负荷湿负荷(kg/h)送风量(kg/h)行套房127163410.0516000.042173行套房227142878.0016000.041942标准房27142958.9532000.082671豪华房26141868.1610100.041248连通房27163392.0516000.042164连通房27161619.0416000.041396蜜月房127154029.8932000.083136蜜月房227142958.9540500.083036注: 三层最大冷负荷出在15点,其不加新风的冷负荷为22610.35W。加上走廊新风负荷2450W,三层的总新风负荷为20310W,所以第三层的总冷负荷为43220W。 三至十层楼的建筑面积、房间布置、功用都一致,所以其冷负荷可以为43220×8=345760W表2-6 十一层层负荷计算明细表房间号设计室内温度 ℃最大负荷时刻最大冷负荷新风负荷湿负荷(kg/h)送风量(kg/h)蜜月房127227277.9640500.084914行套房27158277.4333750.085055标准房27133375.5516800.042193会议室26134768.5918000.12849休闲区26134814.1718000.12869连通房27167317.6933750.084637蜜月房227198044.1633750.084954注: 十一层最大冷负荷出现在14点,其不加新风的冷负荷为42349.04W,加上走廊新风负荷2450W, 十一层的总新风负荷为21905W,所以第十层的总冷负荷为64254W 由上可以得加新风负荷后的建筑物总冷负荷为:一层总冷负荷+二层总冷负荷+三至十层总冷负荷+十一层总冷荷=224294W+258610W
+3
45760W+64254W=892918W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9
level 8
第五章 风系统设计 5.1风道布置宾馆除二层有集中送回风管道,其它的风道都为新风管道,不需设计回风管道。1)、在建筑图纸上合理布置风道,设计风道路线草图。2)、风道断面形状为矩形,全部采用度锌钢板制作,粗糙度为0.15mm。3)、查阅《空气调节》表6.3,确定本设计合理的空气流速,选择主风道设计最大风速为8m/s;支风道最大风速为4.5m/s。根据给定风量和选定流速,逐段计算管道断面尺寸,并使其符合《空气调节》表6.1所列的矩型风道统一规格。管道断面尺寸计算公式:S= ( m2 ) ( S——风道截面积 m2 G——风量m3/h v——风速m/s) 4)、绘制各层风道平面图,具体风道管径见图纸。5.2 风道水力计算1)、在轴测图上进行编号,并标注管段长度和风量。管段长度一般按两管线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2)、选定系统最不利环路,一般指最远或局部阻力最大的环路。3)、根据选定的了的断面尺寸和风量,计算出风道内的实际流速。通过矩形风道的风量G可按下式计算: G=3600Sv(m3/h)( S——风道截面积 m2 G——风量m3/h v——风速m/s)4)、计算风道的沿程阻力和各管段局部阻力,相加得系统的总阻力。该计算过程使用鸿叶软件逐段计算。5)、根据系统的总风量总阻力较核新风机组和空气处理机组。6)、数据处理如下: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12
level 8
5.3 风口选型风口风速根据《空气调节》表6.3,选取在1.5~3m/s之间,顶送风口采用S-FS型散流器,侧送风口风速范围为2~5m/s,采用FK-SB型双层百叶风口。回风口采用FK-KG格栅式风口。下表为顶棚送风及侧送风的风量选择表,可以确定风口尺寸,并将风口尺寸规格标入图纸。 表5-11 顶棚送风口风量选择表尺寸送风流速m/s11.522.53.755250×250
18025234243
2630846300×3002523604866129181224350×35032450466682812601674400×4004326488641062
15842124500
×5006841008
13681692255
63402600×60097214761962244836724896表5-12 侧送风口风量选择表尺寸送风流速m/s1.522.53.755500×100198270342522684600×100252324414612828750×1003064145227741026900×1003604866309181224250×
15016219825
2378522300×
15018025230
6468612400×
15025232441
4612828500×
15030641452
27741026600×
15036048661
29181224750×
15046861277
411521548900×
15055873891
8
13861854400
×2003244325408281098500×20041454068410261368600×20048664882812241638750×200612828102615482052900×200738990122414942466400×25041454068410261368500×25052268486412781710600×250612828102615482052750×2507741026127819262574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13
level 8
第六章 水系统设计6.1 冷冻水设计空调采冷冻水系统采用闭式循环两管制,为水平同程、垂直同程式系统。夏季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 7/12℃。空调系统采用变水量方式实现自动控制,所有风机盘管上均设电动二通阀;空调箱、新风机组回水管上均设比例式二通调节阀,分别根据空气处理机组回风温度或新风送风温试控制通过各末端的冷冻水量。一、冷冻水管:1、绘制风机盘管、新风机、空调机组的供、回、凝水管路。2、确定管径。水管表面当量绝对粗糙度选择K=0.2mm,支管流速选择范围为0.8~1.2m/s,干管流速选择范围为1.2~2m/s。水流量按照风机盘管、新风机组和空气处理机组样本的参数选取。管径、实际流速、比摩阻(Pa/m)根据流量、流速大致范围查《简明空调设计手册》表10-2水力计算表,确定各管径后并将管径标于图中。表6-1 各设备支水管管径型号流量管径型号流量管径MCW200C0.41DN15XFJD-2-43.4DN40MCW300C0.57DN20XFJD-2.5-44.22DN40MCW400C0.78DN20XFJD-3-45.24DN50MCW500C0.88DN20XFJD3.5-45.9DN50MCW1000C1.56DN25MDM131337.44DN100二、冷冻水管水力计算 确定各层最不利环路,应用鸿业水管水力计算软件,逐段算出各段阻力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之和。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14
level 8
6.4膨胀水箱为使系统中的中的水因温度变化引起的体积膨胀给予余地,以及有利于系统中空气的排除,在管路中应连接膨胀水箱。膨胀水箱的底部标高至少比系统管道的最高点高出1.5m,补给水量通常按系统水容积的0.5-1%考虑,。水箱的容积计算: ( ) —膨胀水箱有效容积(即从信号管到溢流管之间高差内的容积) —水的体积膨胀系数,a=0.0006 L/℃ —系统内最大的水温变化值 ℃ —系统内的水容量 表5-24 水系统中总容量(L/ m2空调面积)系统形式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供冷时0.40~0.550.70~1.30供热时1.25~2.001.20~1.90该系统中: =0.0006×(60-40)×1.3× 8692=271.2L=0.272 从采暖通风标准图集T905(一)中选择方形膨胀水箱的的规格型号。图6-5 膨胀水箱接管图 水箱尺寸可选长×宽×高:1200mm×700mm×900mm。表5-25 配管的公称直径明细表溢流管排水管膨胀管信号管循环管40mm32mm25mm20mm20mm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15
level 8
第七章 供热系统设计系统供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冬天供热,另一部分为卫生热水。设计选择两台独立的供热机组。冬天最大热负荷用天正软件计算,与冷负荷计算过程相同,算得冬季最大热负荷为524.56kw.卫生热水的设计则根据<<建筑设备>>表11-3:1、旅馆热水量使用标准,每间客房每小时400L的用水量,由于3~11层的建筑结构相同,可以算出3~11层的总卫生热水需求量为79200L/h。2、一层的淋浴室,属于公共浴室(带淋浴小间),200~300L/h,取250 L/h,按25人计算6250L/h。桑拿用的浴池按25L/h的用水量,按60人计算1500 L/h。综合以上情况,同一时间卫生热水的最大流量为:79200+6250+1500=86950 L/h=86.95m3/h取卫生热水的温差为20℃,算得其热负荷为1740 kw。所以得出总热负荷为2284.56kw,根据热负荷。选择锅炉,参阅山东水龙王《热水锅炉系列产品》样本选择一台型号为ZWNS-2.8的直燃式等离子体真空热水锅炉,以油为驱动能源.该机组是得用等离子体改性强化传热技术和在水在真空状态下蒸发冷凝释放汽化潜热的原理,制取80℃以下热水的全自动真空热水锅炉。真空热水锅炉的原理为:水在1atm(760mmHg)时的蒸发温度为100℃,如果能提供一个较低的密闭环境,例如5 mmHg时,水的蒸发温度将随之降至1.3℃,此时对水加热,由于水的不断沸腾,密闭环境的压力将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当压力接近700mmHg,产生的水蒸气的温度也将接近95℃,用其加热热媒水,放热后冷凝水降低了密闭环境的压力,使其维持在1atm以下,形成加热-蒸发-放热-冷凝的往复过程,便能够源源不断的制得热水。锅炉可以同时或单独提供空调和卫生热水。其水循环图如示意图下:图7-1 热水循环示意图 以下是所选机组的规格参数:表7-1 机组规格参数明细表锅炉供热量2890KW耗油量251.5kg/h空调热水流量240m3/h卫生热水流量120m3/h长×宽×高3800mm×1600mm×2800mm空调热水额定出口/进口温度60℃/50℃卫生热水额定出口/进口温度60℃/40℃供热量自动调节范围30-100%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16
level 8
第八章 管道防腐与保温为了减少冷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防止冷管路表面结露,管道要包扎保温。保温材料应选取择导热系数小、耐热性高、有一定强度、不易燃烧,耐潮湿和易施工的材料。管道的保温通常有绝热层、防潮层、保温层组成。设计选用柔性泡沫橡塑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λ=0.03375+0.000125tm[W/(m.K)](tm-保冷层的平均温度,℃)。冷冻水管的保温层厚度均根据新规范附录J 表J.0.1-1空气调节供冷管道最小保冷厚度(mm),冷凝水管保温层厚度按表J.0.1-4空气调节凝结水管防凝露厚度(mm),其最小保温厚及选择的实际厚度(mm)列表如下:表8-1冷冻水管的保温层厚度保温位置被保温管径最小保温厚度实际保温厚度吊顶内DN15~251925DN32~802230≥DN1002530室外DN15~323240DN40~803640≥DN1004050空调房间凝结水管915非空调房间1320在保温层施工前,应将钢管表面进行防腐处理,将管道表面清除干净,刷两道防锈漆。此外,为增加保温结构的机械强度和防湿能力,在保温层外一般均应有保护层,设计选用镀锌铁皮。管道的支、吊、托架,必须设置于保温层的外部,在穿过支、吊、托架处,应镶以垫木。第九章 消声与减振一、 消声设计空调工程中主要的噪声来源是通风机、制冷机、机械通风冷却塔等。空调送、排风系统中的噪声,主要是由通风机在运转时的产生的,它由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电磁噪声等组成,其中以空气动力噪声为主,可经过风道直接传入室内。该空调系统中,主要噪声源是通风机、制冷机组、新风机组、空气处理机组、水泵和冷却塔。在选型时选用低噪的机组,由于风管主管道的设计风速<8m/s,故在新风机组的出口装设消声静压箱,并贴以吸声材料,既可以稳定气流,又可利用箱断面的突变和箱体内表面的吸声作用对风机产生的噪音进行有效的衰减。二楼空调机房需作消声处理,贴以吸声材料。二、 减振设计 空调装置产生的振动,除了以噪声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空调房间,还可能通过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进行传播。如果振源和它的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构件,可以减轻通过基础传出的振动力,被称作积极隔振;也可以在仪器和它的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构件,来减轻外界振动对仪器的影响,被称作消极隔振。该系统中,水冷螺杆冷水机组、水泵、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冷却塔的进出口处均设置柔性接头,吊顶式新风机组、风机盘管采用减振吊架,空调机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均采用减振基础。在设计和选用隔振器时,应注意的问题:1)、当设备转速n>1500r/min时,宜选用橡胶、软木等弹性材料垫块或橡胶隔振器;设备转速≤1500r/min时,宜选用弹性隔振器。2)、隔振器承受的荷载比应超过允许工作荷载。3)、选择弹簧隔振器时,设备的旋转频率f与弹簧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大于或等于2.0。当其共振振幅较大时,宜与阻尼比大的材料联合使用。4)、使用隔振器时,设备重心不宜太高,否则容易发生摇晃。当设备重心偏高时,或设备重心偏离几何中心较大且不易调整时,或隔振要求严格时,宜加大隔振台座的重量及尺寸,使体系重心下降,确定机器运转平稳。5)、支承点数目不应少于4个,机器较重或尺寸较大时,可用6~8个。6)、为了减少设备的振动通过管道的传递量,通风机和水泵的进出口宜功过隔振软管与管道连接。7)、在自行设计隔振器时,为了保证稳定,对弹簧隔振器,弹簧应做得短胖些。一般地说,对于压缩性荷载,弹簧的自由高度不应大于直径的两倍橡胶、软木类的隔振垫,其静态压缩量X不能过大,一般在10mm以内,这些材料的厚度也不宜过大,一般在几十毫米以内。第十章 通风、防火排烟设计根据《高层建筑民用防火规范》防烟、排烟、通风应注意以下几点:1)、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及它们的前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独立的防烟排烟设施。靠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用自然排烟方式。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应保持正压烟,楼梯间的正压应略高于前室的压力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17
level 8
2)、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宜采用离心式风机或排烟轴流式风机,并应280℃时能连续工作30分钟。排烟风机与排烟口设立连锁装置。3)、排烟管道材料排烟口、排烟阀门、排烟管道等与烟气接触的部分,必须采用非燃材料制成,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4)、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宜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分开独立设置。有可能利用通风空气调节进行排烟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应设有在火灾时能将通风机、空气调节系统自动转达换为排烟系统的装置。5)、风管防火阀的设置a、同一防火分区内风管穿越机房隔墙处应装防火阀。如果二个及其以上机房与同一竖井相连接均应在连接处装设防火阀。 b、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应设防火阀。 c、若高层建筑内风管穿越变形缝隔墙处的两侧应各装设防火阀,无隔墙的变形缝处可不设防火阀。 d、加压(补风)风机入口处不必设置防火,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上不宜设防火阀,若穿过防火隔墙处应采用相应防火措施,如提高风管耐火等级等。 6)、公共建筑的厨房、浴室、厕所等的机械或自然垂直排风管道,应设有防止回流的设施。该系统一至二层公共用房及卫生间均设有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三至十一层客房及卫生间设有排气扇,排风汇总后由排风竖进高空排放。 划分防火及排烟分区,设置火灾自动报警以及自动灭火系统。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采用加压送风方式,风机选用离心式风机,设于层顶层。每层前室设置电控多叶送风口,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启动加压送风机,火灾层及上下各一层的多叶送风口加压送风。各房间设轩多叶排风口,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启动屋顶排烟风机及火灾层的多叶排风口排烟。空调管进在水管施工完毕后,每层都用与楼板同等防火强度的材料进行封堵。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第十一章 空调控制系统设计空调水系统采用自行控制,各风机盘管均设置温控器,可在面板处设定回风温度,传感器感应室内温度,控制风机盘管回水管上的电动二通阀,从而控制室内温度接近设定温度。空气处理设置温控器,统一设定温度值为室内设计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机组出风管内,感应机组出风管内,感应机组的出风温度,控制机组回水管上的比例积分电动水量调节阀,从而控制出风温度接近室内空调温度。由于末端的变流量,相应在空调水的总管上安装压差旁通装置。冷却水温控制,根据冷却水温度,自动调节冷却塔风机的起动台数和旁通水量来实现冷却水温控制。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起动后,水流量开关检测水流状态,如遇故障则自动停泵,并发出报警信号,冷冻水泵、冷却水泵运行时出现故障,其备用泵自动投入运行。空调主机的控制查阅麦克维尔《单螺杆式冷水机组(R134a)》,其为微电脑控制系统,进行各种参数控制和保护、报警措施。此外还有自动启动程序的连锁控制: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水机组。停止程序与启动程序相反,前三项任一项出故障或错误,冷水机组均自动停止运行或不启动。机械通风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用防火阀等均由消防控制中心统一控制和监测管理。结 论在现代化建筑中,只有多功能、高质量、人性化的设计才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经过本次毕业设计,深刻地理解到这点,一个设计不仅要专业,还要思维缜密周到,才能减少反复的过程,但过程就是经验的积累,重要的是能够系统地认识中央空调的设计过程。从系统分区负荷计算设备选型,再到风系统水系统的设计等等,不仅充实了之前所学的原理基础,还从实例上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受益匪浅。在该设计中的水冷螺杆方案已有一定掌握,但对同组同学的风冷热泵、溴化锂吸收式直燃机方案没有深入了解,以后需掌握不同的设计方案,才能做出更好的方案比较。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建筑中的设备不仅仅是中央空调,经后需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出更完美的设计。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18
level 8
参考文献[1]郑爱华. 空气调节工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赵荣义. 简明空调设计手册[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何耀东,何青. 中央空调[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4[4]陈焰华. 高层建筑设计实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5]刘传聚. 建筑设备[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10[6]尉迟斌. 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S].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9[7]末端产品[S]. 麦克维尔中央空调[8]麦克维尔单螺杆式冷水机组[S]. 麦克维尔中央空调[9]风机盘管空调器新风机组[S]. 北京精诚远志制冷设备有限公司[10]GD型管道式离心泵[S]. 广州广一集团有限公司[11]玻璃钢冷却塔[S]. 北京泰兴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12]热水锅炉系列产品[S]. 山东水龙王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19
level 8
很多传不上来了...工作后的方案设计会步骤少很多..也更专业...更实际...
2007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20
level 8
原来我写的论文很有群众基础,这才是论文的意义。好像我也是到处抄来的,不过计算是自己折腾出来的,改了很多遍。
没有附图,还真是对不起大家。若想要一些实例工程的整套图,俺到是有些库存。
2012年05月29日 16点05分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