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花酱任务——随便扯扯哈布斯堡的故事
中世纪2全面战争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注:转自十字军之王吧天仪天易同学,传送门https://tieba.baidu.com/p/2904120363?pn=1
前言:依然是骗经验的碎碎念
“为了经验,为了男爵领,为了花花酱!”——某个被压迫的农奴自白
好吧,回到正题。在花花大王的要求下,在水爵大人的撺掇下,俺要写点关于哈布斯堡家族的文章。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吧里没几个人不知道吧,咳……人家又叫“哈普斯堡” (Hapsburg),或者鹰堡(Habichtsburg ),或者就像水爵大人说的——大雕堡……(大家鼓掌)[1]
这个家族的伟大之处在于:第一,人家在不断的打败仗,历史上记载的大胜仗不多。第二,人家在不断的败仗后依然存在,而且还过得很滋润。第三,大多数家族靠武力夺取天下,人家靠的是梅特涅们的手段和玛丽们的肚子……(低头)
总之,不管怎样,通过联姻和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查理五世的时候称霸欧洲。他是奥地利国王,西班牙国王,尼德兰和阿尔萨斯的统治者。奥地利,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北部地区,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萨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领域。统治土地大的惊人(*0д0*)[2]
图1. 1547年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领地示意图[2]
再然后,哈布斯堡家族和波旁家族上演了一起可歌可泣的相爱相杀大戏,又和普鲁士上演了一场难返难舍的推与被推的BL故事。接着和波旁往常一起被大GM的车轮碾过,在矮子的马靴下变成历史。
这个一个奇葩的大家族当然有好多好多故事可以让人扒一扒,自然也变成了天仪骗经验的好材料。另外,花女王的命令要贯彻,水爵的死必须要做,于是滚键盘滚出了以下文字。
参考文献:
[1] Siegal, Allan M.; Connolly, William G. (1999). The New York Times Manual of Style and Usage. Random House Digital, Inc. p. 154. ISBN 978-0-8129-6389-2. Retrieved 27 April 2012.
[2] 维基百科:哈布斯堡王朝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1
level 12
二、大雕堡在瑞士北部的故事
既然扯到了哈布斯堡在瑞士北部通过梅特涅们的手段和玛丽们的肚子站稳脚跟的故事,那么就详细的讲一讲吧,手头的资料不全,独国语又实在苦手……有什么错误的大家不能打我~~~
露珠已经多次提到了,哈布斯堡家族不是一个战斗家族,历史上也是多次败绩。当我们苦逼的莱德波特同学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瑞士北部如何生存

?当然又是靠女人啦(为什么说又……),莱同学看上了上洛林公爵弗雷德里克一世(Frederick I of Upper Lorraine)的女儿——洛林的伊达(Ita von Lothringen),与赫赫有名的洛林家族结成了联姻。顺带一说,伊达的外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伟大的雨果”,法兰克公爵(也就是水爵啦),
巴黎
伯爵,赫赫有名的罗贝尔一世之子。而“伟大的雨果”的儿子就是卡佩王朝的创始人,赫赫有名的雨果·卡佩。
各位从我连用四个“赫赫有名”就知道莱同学搭上了多么牛逼的一条线,通过与大家族联姻结成的同盟,莱德波特在瑞士那是顺风顺水,一时无二。
事实上,这个时候哈布斯堡家族除了在阿尔高有一座城堡以外,他们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贵族名分。一直到他的孙子奥托二世(Otto II, Count of Habsburg)才真正意义上取得了哈布斯堡伯爵的称呼。当然这个倒霉孩子后来被人刺杀了……
奥托二世的孙子又与鲁道夫·霍亨斯陶芬(这个姓大家都知道吧……)之女伊达·霍亨斯陶芬(为毛又是伊达)结婚。于是又可耻的搭上了一条大线……
总之,哈布斯堡家族的策略就是通过联姻和牛逼的大家族结盟,然后通过继承啊,阴谋啊,附带一些武力威慑啊,逐渐将势力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流域(类似天仪玩CK)。到大帝鲁道夫一世以前,哈布斯堡家族已经从一个城堡的小家族变成了有着一定实力,而且人脉广阔的大家族了
附上当时的家族领土划分(1200年):(吐槽一下基堡)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3
level 12
拿战哈布斯堡老爷子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6
level 12
五、大老粗的危机,腹黑者的胜利
这个世界上,外表纯情,内心腹黑是成功人士的必须品质,而鲁道夫一世则将这两者运用的炉火纯青,成为了他当选神罗皇帝的重要原因。
1273年,大空位时期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这一年里,从来没管过神罗事务,一生只来过一次德国的神罗皇帝理查德去世(另一个皇帝阿方索压根就没到过德国),皇位空了出来。早就被强盗洗劫吓破了胆的格里高利十世意识到必须回复神罗秩序,于是下令:如果贵族们不能消除分歧,及时推出一个新的罗马国王,重整秩序,那么他就将任命一个。
在大空位时期,各大势力都趁帝位空虚,大肆摄取皇室领地。教皇这一声令下,看样子浑水摸鱼是完不成了。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我们自己当皇帝吧。于是各大势力全部行动起来,为不久后的选举积极运作。鲁道夫不例外,努力为当选皇帝做前期铺垫。
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波西米亚国王鄂图卡二世,他的领地国力强盛,领土从巴伐利亚扩展到匈牙利,从波罗的海延伸到亚得里亚海,他趁帝位空虚,轻易把奥地利的斯蒂利亚、卡林西亚和卡尼奥拉纳入囊中。老鄂还继承祖业巴本堡。论盟友,下巴伐利亚公爵也是一等一的强权。如果按实力投票,老鄂必然会当选。但是,老鄂有几个问题,第一,人家是大老粗,靠拳头说话,不会勾搭;第二,他的女儿不够漂亮。
选举靠的是积极的勾搭,没有勾搭,你就算再有能力,也不能当上领导。假设黑涩会不和白道人勾勾搭搭,那还能叫黑涩会嘛?单靠打打杀杀是不行滴。这个浅显道理长年玩弄政治的爵爷十分清楚。于是,鲁道夫成为了最为谦卑的人,平时扶老奶奶过马路的事不说了,人家还经常做好事不留名,帮助弱小。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鲁道夫的做法为他赢得了装不下的美誉。
除此之外,那么鲁道夫一世有啥本钱运作呢?你还别说,他手里真有几张好牌——六张Q——六个闺女,大打联姻牌是他制胜的法宝。(天赋技能发动:玛丽们的肚子)
闺女是贵族的重要战略资源,联姻是有效的政治手段。它立竿见影,老婆吹吹枕边风,老公立马就中风,经常做出有利老丈人的决定。
在寻找支持者的行动中,鲁道夫一世从手里抽出两张Q,递给萨克森公爵和上巴伐利亚公爵——选举专家团的重要评选老师。自己的妹妹也嫁给了霍亨索伦家族(Hohenzollerns)的腓特烈三世
这样,他的妹夫腓特烈三世,以及两位未来女婿力挺他成为皇帝。比人缘比不过鲁道夫的老鄂自然极力抗议鲁道夫一世染指王位,于是将一纸诉状拍到格里高利十世面前。结果格里高利十世不但支持鲁道夫一世,还告诫老鄂别再闹事。格里高利十世的态度很明朗,这是因为鲁道夫一世的态度很明朗:俺坚决放弃王室在罗马城的领地,以及西西里岛,俺还要发动十字军。鲁道夫一世表现的这么“出色”,格里高利十世怎么会不维护这位新国王呢?
总之,五十五岁的鲁道夫一世以压倒性优势稳得罗马教会认可,如愿以偿的当选为神罗皇帝。至于我们的失败者……你有权唱《忐忑》……
刚刚当选的鲁道夫一世成功的拿回了教会侵占的遗产,但他和前几位“卸任”的国王没啥区别,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于是他的第一要务就是拿回帝国领土
鲁道夫一世决定召开帝国会议(ImperialDiet,),让爵爷们归还侵占的土地。老鄂也必须交还他在大空位时代占据的奥地利四块土地,祖传的巴笨堡也不例外。
祖传的凭什么交出来?鲁道夫一世对此早就胸有成竹,必须归还巴本堡的理由是,那是老鄂从他妈那里继承的,对不起,现在是父系社会……天仪吐槽一句,基堡家族的领地你又是咋继承的?
老鄂领会了会议精神,但他拒不执行,盛怒之余向鲁道夫一世宣战。
政治高手鲁道夫一世还会怕你老鄂?他从手里抽出一张Q,送给下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一世。亨利一世不堪收买,随即倒向鲁道夫一边。政治上唱独角戏约等于找死,老鄂势单力孤,鲁道夫一世兵围维也纳。城里的老鄂只得缴械投降,同意不再觊觎王位,并放弃奥地利四地,旗下的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变为鲁道夫一世的附庸。
1278年,不甘失败的老鄂重整旗鼓,发兵维也纳,在马希费尔与鲁道夫一世交战。开始战况顺利,但他战斗中遭遇后方偷袭,惨遭失败。老鄂在这次失败中被杀。
最终,鲁道夫夺走了老鄂除布拉格之外的所有土地,他的一个女儿也嫁给了鄂图卡的儿子文策尔,化解了两家的矛盾。至此,60岁的鲁道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神罗皇帝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7
level 12
六、老奥登基后的故事
掌握大权的鲁道夫的下一个动作,自然是树立他这个神罗总扛把子的权威。根据我们多年在天朝成长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皇帝登基的第一大事就是大封亲族,鲁道夫也差不多。1282年,他把奥地利和斯蒂利亚分别封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和鲁道夫。并立下家规:只有长子阿尔布雷希特及其后人为才能为奥地利公国及其领地的唯一国君,这样,哈布斯堡家族彻底垄断了奥地利的统治权,直至一战结束。
另外他又把士瓦本公爵的头衔给了小儿子鲁道夫(跟前面那个不是一个人,这家人取名真没创意)。除此之外,盟友也是要奖励滴,鲁道夫把从奥托卡那里夺得的卡林西亚封给了阿尔布雷希特的岳父——提罗尔伯爵迈茵哈德。
接下来的一切其实都挺无聊的,无非是打压帝国内部的强藩,加强联姻,建立同盟。各位CK众每天都在游戏里做过了,然后鲁道夫一世就成功的死掉了。天仪就纯洁的跳过这个部分啦……任务结束鸟~~~下雨啦~~~打雷收衣服啦~~~节操没有啦~~~
好吧,开个玩笑。还有一点啦:
1287年,已经69岁的鲁道夫一世深感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年近古稀的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长子阿尔布雷希特继承帝国的皇位。但是德意志诸侯们就不干了:“靠,这几年被你打压的内裤都要外穿了,你TM还想家天下?俺们坚决反对。”那年的帝国会议上拿骚的阿道夫被推选为下一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然后,天仪也试着煽情一下:
最后,1291年叱诧风云一辈子的老人在失望中死去,尽管他子女众多,但只有长子阿尔布雷希特陪在他身边。
(好像不怎么成功……残念)
接下来应该是谈鲁道夫一世之子,阿尔布雷希一世。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8
level 12
八、历史不够,YY来凑
“南瑞士的子民们,不愿做哈布斯堡家族奴隶的市民们,起来!”
“我们被邪恶的皇帝压迫的太久了,他夺走了我们的房地,夺走了我们的财产,夺走了我们的妻女。现在,让我们夺走他的生命”
“在神射手威廉•泰尔的领导下,我们必将取得胜利!他射死了阿尔特铎夫,也能射死阿尔布雷希特。”
“让哈布斯堡人感受我们的怒火!”
满眼怒火的南瑞士人发狂的冲向了德国皇帝的部队。很快,皇帝的军队被击溃了。
头戴皇冠的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慌不择路,向北逃去。一个持斧大汉将他拦住,迎面就是一斧……
皇帝就这样死去了,连威廉•泰尔的神箭都没有用上。战场上充斥着瑞士人的欢呼声……
额,以上故事纯属巧合,如有雷同,纯属YY……好吧,在写这个帖子以前,我还真以为有这么个事。当我了解到真实情况时,我感觉受到了森森的欺骗……说好的反抗呢?说好的神箭呢?说好的威廉泰尔呢?说好的斧头呢?
获得皇帝头衔后,阿尔布雷希特在与图林根的战斗中屡遭败绩。不得已,小阿阿将扩张的方向瞄准了祖业南方——南瑞士的小家族们。
瑞士那些小诸侯当然没办法和帝国军抗衡,几个家族被灭亡。剩下的家族们只好抱成一团,以抵抗帝国的入侵。这也是后来瑞士联邦的由来。
南瑞士联盟的行动起到了效果,阿尔不雷希特的攻势被遏制住了。
不过真正遏制住阿尔不雷希特攻势的是一场意外。那一天,阿尔不雷希特的侄子来找他。
“叔叔,来吃水果~”
“叔叔,我给你按摩~~”
“叔叔,去死吧~~”
于是友邦惊诧了,帝国惊诧了,皇帝没有了。
在一片混乱中,弱弱的声音传来了,“是俺,是俺干的。”
大家一看,居然是新成立的瑞士联邦,于是友邦惊诧了,帝国惊诧了
后来许多人信以为真,著名的剧作家席勒还将此事写进了歌剧《威廉•退尔》中。欺骗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花骨朵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10
level 12
十、天仪幻想,遗憾的悲剧
今天白天依忙,昨天晚上忘记给手机充电了,我的红果果开始嘟嘟的叫了。于是长期码字不能啊…
作为补偿,我们聊点让人伤感的话题吧,不过这个也许是天仪想多了。但是骗下眼泪又不会怀孕
士瓦本的约翰绰号“弑亲者”(parricide)。虽然这个拉丁词指杀害比自己长辈的人,但是经常用于杀死自己父亲的人身上,比方说弑父的俄狄浦斯。
于是,天仪不禁想到,在父亲意外死亡后,小约翰其实是阿尔布雷希特抚养长大的,两人的关系应该情同父子。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人看来,小约翰杀死小阿阿跟弑父是一个性质的。
我前面也说过,约翰弑亲的原因在于不履行协议,再者就是阿阿剥夺了他的继承权和庄园管辖权。
还记得阿尔布雷希特生前最后一件么?没错,讨伐瑞士。我昨天无节操的看了看地图,瑞士就在士瓦本旁边啊!这难道这是为了履行条约?将哈布斯堡在士瓦本的土地和瑞士部分的土地凑在一起弄一个士瓦本公国也不是不可以啊
既然约翰要去做公爵了,外奥地利的庄园也自然不用管了。约翰总是闹也让阿尔布雷希特有点心烦,剥夺他的庄园估计也就是给他个教训,顺便让孩子吃点苦,反正马上就要把一个公国给他了。顺便也给他一个惊喜。
最后一个细节,阿尔布雷希特是死在士瓦本的。也就是说,有可能士瓦本已经纳入了哈布斯堡的统治。
于是俺脑补出了让人伤感的一幕:小阿阿一直在试图履行协议,但是他从未告诉侄子。约翰则认为伯伯不守信用,最终产生了仇恨。阿尔布雷希特通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将部分瑞士和士瓦本的土地纳入统治。他来到了士瓦本,叫来了被自己罢黜的侄子,准备把公国交给他,完成亡父和死去弟弟的遗愿。小约翰来了,他看到的不是约翰感激和惊喜,而是他的尖刀…也许阿尔布雷希特做梦也没想过自己看作儿子的小约翰会杀他吧
以上故事纯属天仪脑补,也许从未发生过。如果是真的,只能说这是一个遗憾的悲剧。哎,天仪真是容易伤感。求抚摸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12
level 12
十四、性格各异的五兄弟(三)幼子贤明,英勇的利奥波特
前面我们说到,亨利七世为了确保自己的皇权得到承认,趁意大利内战远征罗马。在此期间,为了获得奥地利的支持,他承认了哈布斯堡对奥地利的管辖权。作为交换,哈布斯堡则派出了部队,随亨利七世远征。
上面几节我们提到了哈布斯堡家族登上皇位后,第三代继承人中两个坑爹的代表。也许各位看官可能觉得这个家族实在是太坑爹了。其实也不尽然,阿尔布雷希特其实还有三个幼子,而他们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首先要说到的是阿尔布雷希特的第三子,骁勇善战的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一世,这一次就是利奥波德一世带领部队随亨利远征。如果说,腓特烈三世是虎父犬子,那利奥波德则有那么一点……虎父龙子的味道。他跟家族一贯不善战阵的形象截然不同。他精力充沛,勇武异常(天仪顺带一问,乔特鲁德生下的儿子都确定是阿尔布雷希特的么?)。
父亲被杀那年,利奥波德年满18岁。与次兄腓特烈三世一同继承爵位,共同统治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族长,他负责镇守故地士瓦本(貌似就是大雕堡)。刚刚即位,他就主持了一系列对杀害父亲凶手的复仇行动,约翰的三名同谋接连被杀。(据说约翰逃过了刺杀,后来避往腓力四世的宫廷,不过详细情况就不甚清楚了,顺带一说,其实政治这玩意,黑的很)
1310年,意大利爆发了皇帝派和教皇派之间的内讧。刚满20岁的他就跟随神罗皇帝亨利七世征伐意大利,在围攻布雷西亚战役中立下功劳,并且在次年亲自镇压了教皇派在米兰发动的叛乱,帮助亨利七世获得了教皇的加冕,带上了象征意大利国王权势的铁王冠。总之,意大利征伐展现了利奥波德英勇善战的一面。可惜,身为小儿子,利奥波德能力再强也不得不,服从于无能的哥哥,并且要为哥哥犯下的错误擦屁股。(利奥波德看了看败于加迈尔斯多夫战役的腓特烈三世,无语望天)
1314年,亨利四世去世,作为弟弟的利奥波特自然大力支持哥哥腓特烈的竞选。前面我们提到过,腓特烈进行了贿选。而贿选的中间人就是弟弟利奥波特,他通过成功的穿针引线,让哥哥在第一次选举中获得了四票。当然……腓特烈傻乎乎的忘记让教皇加冕应该不是利奥波德的错。(小利奥无语望天)
腓特烈三世战败被俘后,利奥波德大喊,“哥哥不要怕,弟弟来救你么么哒”,努力营救腓特烈。为此,他甚至愿意放弃存放在基堡的神罗帝国神器。当最终谈判失败后,他率兵进攻巴伐利亚,并在布尔高击败巴伐利亚军。他还联络法王和法王的傀儡教皇,以路易未接受教皇加冕为由,对路易处以绝罚禁令(绝罚指被绝罚之人将与教会隔离,不受教会所予之救赎。受绝罚者一年内未解除绝罚,则应失去一切头衔)
在强大的攻势下,路易四世被迫释放了腓特烈三世(当然,腓特烈三世也认怂了,利奥波德继续无语望天)。好在路易四世也承认的腓特烈三世共管神罗。
1326年,也就是腓特烈三世被释放一年后,也许是为哥哥操碎了心,利奥波德一世在斯特拉斯堡病逝,年仅35岁,没有留下子嗣。
利奥波德一世总体看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悲乎身为次子,只能屈从于哥哥的统治。腓特烈三世犯下了那么多错误,每次失误后他都要挺身而出,救家族于水火之中。也许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当立长和立贤发生矛盾之时,他做出了最好的选择——让两人同时即位。可惜利奥波德一世英年早逝,并未带领家族走向辉煌。
2014年04月06日 12点04分 16
level 14
好长,不看鸟~
2014年04月06日 12点04分 17
level 12
十六、查理四世和《金玺诏书》
1333年,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被他的父亲从遥远的巴黎叫来,并被授予波西米亚军队的统领权,从此就踏入了征战四方的生活中。这个少年就是卢森堡家族的查理也就是后来的神罗皇帝查理四世。
1346年6月,英法在克雷西爆发会战,法军惨败(前面提到过)。查理的父亲卢森堡的约翰在克雷西会战中阵亡,他正式继承了波希米亚王位(之前和父亲共治)。接下来,他就要向皇冠发起冲击。他不凭借武力,而是凭借金钱收买、梅特涅的手段和玛丽们的肚子(喂,这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天赋技能好伐!)在买通了德意志五大选侯后,他求助于老师教皇克雷芒六世,并在他的鼓动下,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在世时就选举他为敌对国王。路易四世本来准备讨伐查理和反叛的诸侯,但在1347年突然去世。查理四世则坐稳的皇位。
查理四世是一位学者型的皇帝,这在当时普遍都是文盲的德意志诸侯中显得格外突出(据说识字率和现在天朝的文盲率差不多)。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嗜好读书,并且与许多著名的文人(例如文艺复兴运动先去彼得拉克)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查理四世的统治下,布拉格迅速崛起,一跃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查理四世给布拉格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对其文治武功的追忆,他为后世留下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俯拾即是,其灵魂似仍与布拉格同在:1344年,他亲自为圣维特大教堂奠基,1348年中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布拉格大学)问世,1357年查理大桥飞架在伏尔塔瓦河上……查理四世对布拉格的贡献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
在获得了无上荣耀后,查理四世晚年也和鲁道夫一世一样,开始希望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为了获得诸侯的支持,他颁布了著名的《金玺诏书》(注:《金玺诏书》有很多,这里特指查理四世的)。《金玺诏书》正式承认了各大选侯选举皇帝的特权(以前只是惯例),承认诸侯在各自邦国内拥有行政权、司法权、关税权和铸币权,规定各邦国内的市民和自由农民均属于他们邦内的君主。这实际上承认了各邦国独立自主的地位。
《金玺诏书》正式确定的选侯有七个,即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以及萨克森选侯、帕拉丁选侯、勃兰登堡选侯和波希米亚选侯。
发现少了什么吗?没错,德意志境内最为强大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并未在其中,这也就引发了奥地利公国的不满。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开始还击。
2014年04月06日 12点04分 19
level 12
十七、鲁道夫四世和伪造的《大特权》
1358年,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死后,鲁道夫四世继承公爵位。他对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侄子士瓦本的约翰杀害后失去皇位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一生致力光复哈布斯堡家族光辉的岁月。
但是,德意志诸侯对鲁道夫和阿尔布雷希特父子乘人不备偷偷扩大势力,成为神罗帝国境内最为强大势力的过去依然心存恐惧。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有意识的压制哈布斯堡家族,这一点在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时达到顶峰。诏书规定,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不享有选侯权利(以前选举的人员并不固定)
当时,鲁道夫四世正统领哈布斯堡家族,听到这个消息,他呵呵一笑,然后翻出了一份神秘文件说,“我们压根就不需要选侯地位。”只见文件上写着:哈布斯堡家族毫无疑问是基督教王国中最杰出的家族,事实上他们的地位比帝国议会中所有成员的集合体还要高。奥地利的领土只能由哈布斯堡家族的人继承,哈布斯堡公国应该被称为大公国等等等等……。当然,这份文件是伪造的,但所有哈布斯堡家族的人都泰然自若的接受了这个天上掉下了的新头衔,从此以后,奥地利自称大公国。鲁道夫又放出消息,如果你们不让我当皇帝,那我就在这份文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一个国家。
很快,两个家族的皇位之争演变成了鲁道夫和查理四世两人之间的意气之争。波西米亚首都是布拉格,查理四世在那里建有圣维特大教堂。鲁道夫闻听此消息,立即下令重修维也纳圣斯特凡大教堂,一定要更加雄伟壮观。布拉格不是有一所大学?维也纳也要有,而且要更好,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维也纳大学。
另外,他还进一步的扩张了家族的土地,继续施展家族的天赋技能。他获得了蒂罗尔,卡尼奥拉全境的大片土地。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更加庞大了。整个家族的领地开始横跨整个南德意志,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但鲁道夫依然未能为家族夺得皇位。1365年,鲁道夫四世逝世,死后无嗣。大公之位被两个弟弟继承。
2014年04月06日 12点04分 20
level 12
十八、诺伊堡条约与哈布斯堡分裂
鲁道夫四世死后无嗣,按照他的遗训和家族一直以来的传统,大公之位被两个弟弟利奥波德三世与阿尔布雷希特三世继承。这种同时执政的方式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大公国的统治者有两人,假设两人的指令相违,那究竟应该听谁的呢?
这个问题多次导致了哈布斯堡家族内部的矛盾,并且成为了阿尔布雷希特被刺杀的导火索,最终导致家族失去帝位。鲁道夫四世的这一决策实在是难以理解,因为他的两个弟弟都是能力出众的人,假设两人地位一致,一旦发生矛盾就很容易发生问题。
果然,在多次指令相抵之后,两人之间开始出现了矛盾。原因已经很难追溯了,大体上也就是你抢了我的红包,我偷了你的菜这样的小问题。两人从一开始的相互骂战变成了动起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哈布斯堡家族最大的对手,卢森堡家族也同时出现了相同的问题,文策尔和西吉蒙斯特也发生了矛盾,并最终发生了家族间的内战。
当然哈布斯堡家族内部的争吵并未演变成全面的内战,不然哈布斯堡家族也不会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家族之一了。争执的两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既然一起过日子很难继续下去,那就分开过日子吧。当然,首先需要谈判。
1379年,争执的双方——利奥波德三世和阿尔布雷希特三世在诺伊堡开展会谈,两边进行了坦率交谈,增进了双方的了解(请参考外交部黑话大全)。在兄友弟恭的气氛下,在两边板凳与桌椅齐飞的默契中,两边又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最终一致同意,分家!诺伊堡条约,也就是分家协议也随之签订了。
根据诺伊堡条约,哈布斯堡王朝领地被分成三块,由阿尔布雷希特三世及利奥波德三世瓜分。阿尔布雷希特三世统治着下奥地利及大部份的上奥地利,而利奥波德三世统治着内奥地利,包括施地里亚,克恩滕和卡尼奥拉。
从此,奥地利公国开始了长达111年的分裂,一直到1490年,马克西米连一世才重新统一。利奥波德一脉和阿尔布雷希特一脉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两支脉土地划分示意(利奥波德主要占据下面三块,阿尔布雷希特占据上两块)
2014年04月06日 12点04分 22
level 12
二十一、另一支系的另一个命运
前面我们说到了蒂罗尔支系,利奥波德一脉的悲惨命运,接下来就说说奥地利支系,阿尔布雷希特一脉的故事。趁着现在赶紧再谈谈哈布斯堡家,下次再谈到这个家族可能会是很久后的事情了,故事不多,我就简单说说。
阿尔布雷希特三世在两支系分家后继承了上下奥地利的土地和奥地利大公的头衔。他和自己的弟弟不同,是一位学者型的统治者,尤其精于数学。所以他在统治期间大力支持艺术及科学的发展。
前面我们提到鲁道夫四世因为和查理四世的意气之争,决心创办维也纳大学。他则继承了哥哥的遗志,下令扩建维也纳大学并粉饰维也纳。在他的细心营建下,奥地利变得富饶美丽。哈布斯堡家族进入了漫长的繁荣期。而他代表的阿尔布雷希特一脉最终为家族夺回了皇位。
1395年,阿尔布雷希特三世去世,其子继位,是为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四世。阿尔布雷希特四世的历史记录较少,大体上只知道他与西吉蒙斯特结盟,共同对抗皇帝文策尔。
1404年,阿尔布雷希特四世去世,其子继位,是为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五世,他就是西吉斯孟德皇帝的驸马,后来的帝国君主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此人我们以后再继续谈吧
2014年04月06日 12点04分 24
level 12
二十四、一代奸雄西吉蒙斯特
1410年,正在胡斯派与保守派争斗不休的时候,罗马人国王鲁普雷希特病逝,作为最强大的诸侯之一,文策尔的弟弟,卢森堡家族的西吉蒙斯特毫无疑义的被选为了下一任国王。
当然,作为次子,西吉斯蒙德的经历要比他那深受父亲关注的哥哥坎坷的多,他也从各种斗争中学到了各种权谋和手段,最终成为了一位精明强干、足智多谋、奸诈沉雄的君主。 西吉斯蒙德从小就野心勃勃,年仅十三岁就开始谋划摄取波兰王国的领土。当然,最终没有成功,还遭到了家族的呵斥,但这番野心和手腕实在是令人惊讶。
1385年,十七岁的西吉斯蒙德与一代雄主,出身第二安茹家族的匈牙利国王拉约什大帝的大女儿、匈牙利女王玛丽结婚,并成为匈牙利的共治国王。这位大帝统治的匈牙利王国是欧洲大国,东欧霸主,独霸欧洲的半壁江山,势力之大,可与德意志罗马帝国平起平坐,其王国包括匈牙利、斯洛伐克、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等地,除此之外他还身兼波兰国王,而东欧和巴尔干各小国,如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皆为匈牙利的附属国
拉约什膝下无子,于是他将长女的丈夫,也就是西吉斯蒙德看做自己的继承人。但拉约什死后,那不勒斯国王查理篡夺了匈牙利王位。这位查理的特长就是谋朝篡位,尤其是夺女王的王位。当时,匈牙利王国与那不勒斯王国,都在第二安茹家族的统治之下,这位篡位查理,原为匈牙利贵族,先是窜到那不勒斯,杀害了他的堂姐、那不勒斯女王乔万娜一世,篡夺了那不勒斯王位,又回马一枪,杀回匈牙利,驱逐了堂侄女玛丽女王,篡夺了匈牙利王位。
但是也是这位查理三世万万没想到,自己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拉约什的遗孀,玛丽的母亲——波斯尼亚的伊丽莎白。为了让女儿夺回王位,也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伊丽莎白在1386年谋杀了查理三世。1387年,玛丽夺回王位,西吉斯蒙德也成为了匈牙利的共治者。(据说查理三世的夺权是由西吉斯蒙德策划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共治国王)
虽然两人共治匈牙利,但是夫妻之间的感情十分淡漠,1395年,怀有身孕的玛丽死于一次离奇的坠马,民间一直谣传玛丽是被西吉斯蒙德谋杀。两人之前已经分居,所以这次怀孕很有可能是西吉斯蒙德被绿了……当然,玛丽一死,他就成为了匈牙利唯一的国王了。
从此,西吉斯孟德牢牢地掌管着欧洲大国匈牙利,他做匈牙利国王整整五十年。
2014年04月06日 12点04分 29
level 12
二十八、奸雄之死,哈布斯堡复辟
1437年12月,七十岁的老皇帝西吉斯孟德已经年事已高,风烛残年。于是他打算回到老家匈牙利养老。但毕竟年纪已经太大了,在返回的途中病逝,卢森堡王朝终结了。死前,由于他只有一个女儿,于是他指定他的女婿,曾经在胡斯战争中立下大功,英武不凡,忠心耿耿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为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匈牙利人和波西米亚人遵守了他的遗嘱,加冕阿尔布雷希特为国王。至此,哈布斯堡重夺皇位之路已经彻底扫清。
1438年3月18日,德意志选侯在法兰克福选举他为罗马人国王。此后他便被称为阿尔布雷希特二世。不过嘛,虽然他已经是罗马人国王了,他能管到的地方只有奥地利和匈牙利。各地的诸侯对他可没有对老皇帝那么听话,自己的波西米亚正在胡斯派的控制下,他的命令也没人鸟。为了杀鸡儆猴,也为了扩张地盘,他不由得打起了小心思。此时的胡斯派已经分裂为塔波尔派和圣杯派,两派发生了内斗。胡斯派的著名领导人与名将,伟大的普罗科普父子在内讧中丧生,胡斯派的实力大减。加之阿阿认为对方曾经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完全是小意思。于是,阿尔布雷希特打算拿胡斯派开刀,顺便震慑一下不听话的德意志诸侯。
当然胡斯派对新皇帝也是有意见的。还记得我们前面说的么?在整个胡斯战争中,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是少数几个能让胡斯派吃瘪的人,他曾经在奥地利击败过胡斯派的部队。看到这么一个人登上了皇位,换你你放心?
于是嘛,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两方很快打了起来。当然首先挑衅的是阿尔布雷希特的人马,他的部队首先进入波西米亚,与那里的胡斯派发生战争。不过嘛,虽然以前他赢过胡斯派,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继承了神罗皇帝的宝座,连着神罗皇帝战五渣的特性也继承了过来,他接连在波西米亚失败。从此,他决定不再管波西米亚的事了。
在波西米亚失败的阿阿的小心心那是倍受伤害。不过很快他就不再感到难过了,因为他在西里西亚收获了一个大惊喜。西里西亚就在波西米亚不远处,作为神罗的一部分,这里可是受创最深的地区。所以他们对旁边的胡斯派可是心有余悸。所以,你可以想象,当他们发现有一个能够和胡斯派抗衡的皇帝时,他们心理别提有多高兴了……额……虽然这次阿尔布雷希特在波西米亚失败了,但好歹他也赢过不是?于是西里西亚的各位领主争先恐后的宣布效忠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除了试图扩张家族领地以外,他还做出了一件终结教会最高权威的一件事,那就是颁布了《美因茨国事诏书》。胡斯战争的爆发和失败让教会开始主动进行反思。当时的教皇马丁五世和后来的尤金四世都主张改良复兴。但在老皇帝西吉斯蒙德策划的巴塞尔会议中,许多国家主教开始竭力主张削弱教皇的权利。而在费拉拉公议会上,几乎所有的与会代表都表示,会议拥有高于教会的权利的旗帜。教皇见大势已去,只好同意了会议要求。
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二世颁布了著名的美因茨国事诏书诏书规定,帝国领地内的教会应该被置于君主和诸侯的控制之下。这就相当于剥夺罗马教廷的一部分权力。从此,教皇凌驾于一切的权利被终结。
不过阿尔布雷希特感受不到多大的喜悦。同年4月,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二世派出军队,向匈牙利发动进攻,于是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返回匈牙利,继而出兵迎战土耳其人。
不过,其实两边并没有真正的交战,在战斗开始前,双方营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疾病,这使得双方都丧失了战斗力。阿尔布雷希特本人也染上了痢疾,于是只好撤兵。生病期间他还很乐观,他自信的说:“只要我能看到维也纳的城墙,我就一定会康复的。”不过很遗憾,他没能看到维也纳,在途中一个小村庄里去世了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被哈布斯堡家族视为英雄。他为家族夺回了梦寐以求的皇冠,而且从此以后,除了很短的一段时期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就一直被哈布斯堡家族所垄断。家族的人都称呼他为伟大的阿尔布雷希特。
然而普通民众没有感受到这一点。他的几次失败让他的领地内民生凋敝,整个帝国因经济动荡而乱成一团。匈牙利人在他死后不再支持哈布斯堡家族,另选了一位国王。
皇帝死去时,他的王后伊丽莎白已经怀孕待产,1440年2月,这个遗腹子出生了,他一出生,立即继位为波希米亚国王、奥地利公爵,取名为拉迪斯劳斯。很快,他就要与自己那阴险狡诈,足智多谋又势力强大的叔叔为敌。
2014年04月06日 12点04分 33
level 12
二十九、叔叔和侄子的斗争
率军抵抗土耳其人的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在军中病死,时年四十二岁,总共只当了两年的帝国君主。他那怀孕待产的遗孀,伊丽莎白生下了一个遗腹子,名为拉迪斯劳斯。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即位为波西米亚国王兼奥地利公爵
但是,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的最重要的头衔——罗马人国王却落入旁人之手。
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利奥波德三世吗?在他死后,他的儿子“钢铁”恩斯特成为了内奥地利公爵,恩斯特死后则由他的儿子,也就是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的堂弟,腓特烈即位,称为腓特烈五世。在皇帝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死后。腓特烈想方设法说动了帝国的选侯们,选侯们选举他为罗马人国王,是为腓特烈三世。
与此同时,匈牙利正面对奥斯曼的入侵,而一个婴儿是无法组织军队的。为了抗击奥斯曼人,本属于阿尔布雷希特的匈牙利国王王位在名将匈雅提·亚诺什的建议下,由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继承。
匈雅提实在是太出名了,俺在这里多说几句吧。匈雅提是特兰西瓦尼亚总督,乃当时匈牙利最杰出、最成功、最有实力的将领。纵观整个欧洲军事史,匈雅提都无愧于中世纪基督教世界杰出战略家、战术家这一响亮称号。业界普遍认为匈雅提是开发欧洲“后罗马时代”职业常备军的先驱。也就是说,CK2中各位组建的常备军,其实都是从匈雅提之后才开始出现的。匈雅提曾携波兰国王发动了历史上一次著名远征。远征中,匈雅提率军所向披靡:穿越巴尔干,攻陷尼斯,击败三名帕夏,攻占索菲亚。并最终一举击败穆拉德二世。在匈雅提反击下,曾经风头正茂的穆拉德二世奋斗毕生的事业大有崩之一溃的趋势,最终他心灰意冷,把宝座让给年仅十二岁的太子——穆罕默德二世。
在这位名将的辅佐下,他与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的遗孀伊丽莎白展开内战,最后击败了支持伊丽莎白的军队,夺取了匈牙利王位。
作为西吉斯蒙德之女,这伊丽莎白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尽管战斗失败了,她依然想阻止瓦迪斯瓦夫三世加冕。方法也很简单,王冠没有了就没办法加冕了。于是,她竟然设法将匈牙利王冠圣伊什特万王冠偷了出来。然后,她带着婴儿和王冠,前往奥地利,投奔小叔子——帝国新任君主腓特烈三世。只是没想到,这一去,是才出狼窝,又落虎口。
伊什特万王冠
腓特烈三世也是一位枭雄般的人物,他手段精明,野心勃勃且足智多谋。他本来就觊觎着奥地利公爵的爵位。见这娘儿俩自投罗网,心中暗喜,立即将母子俩软禁起来,然后,他就以维也纳为帝国首都,就在维也纳做起他的帝国君主来了。
不过四年之后,一件大事爆发了,在愣头青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的力主下,两万余人的部队在国王和匈雅提的带领下攻入奥斯曼帝国境内。奥斯曼也派出四至六万人军队。双方在黑海之滨的保加利亚滨海城市瓦尔纳相遇并展开会战。
战斗中,奥斯曼的西帕希骑兵对右翼的保加利亚军发起连番进攻。眼看保加利亚军就要支撑不住,匈雅提无奈只好率军前往支援,临走前告诫小瓦坚守中央阵地,一定要等他回来,切不可主动出击。
匈雅提率骑兵向保加利亚军方向杀去,西帕希骑兵被打个措手不及,很快便溃败而逃。西帕希骑兵这一顿跑啊,直逃出5公里开外。有些西帕希骑兵被匈雅提的勇猛所震撼,吓得逃到30公里以外,才敢做个深呼吸。
亲眼目睹西帕希骑兵溃败的穆拉德二世陷入绝望,他调转马头,想临阵逃走。千钧一发之时,一名禁卫军士兵抓住苏丹的马辔,恳请他不要轻易放弃。穆拉德二世这才缓过神来,自己险些铸成大错。
如果一切都照常进行,瓦尔纳战役很有希望成为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但很不凑巧,小瓦是个绝世愣头青。看到奥斯曼军有崩溃的迹象,他亲自率领五百波兰骑士进行了一次莫名其妙的猪突,率自己的禁卫军冲入奥斯曼军的中央妄图生擒穆拉德二世。结果,很不值的战死了。小瓦一死,波兰骑士群龙无首,很快便被禁卫军击溃。十字军也随之崩溃。匈雅提也只好无奈的组织残部撤退。
此战,十字军一方死伤过万,不过,奥斯曼一方也损失巨大,死亡数超过两万
不过,小瓦死后,拉迪斯劳斯成为了匈牙利王位的不二人选,大贵族们再无其他办法可想,于是他们派出使者前往维也纳,求见帝国君主弗雷德里克三世,要求释放伊丽莎白母子并归还匈牙利王冠,没想到遭到弗雷德里克三世严词拒绝,匈牙利贵族于是于1446年推举大贵族匈雅提为匈牙利摄政王,遥尊拉迪斯劳斯继位为匈牙利国王。
1452年,弗雷德里克三世前往罗马,在那里加冕为皇帝。这一年,拉迪斯劳斯已经十一岁了,维也纳本是他父亲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的根据地,贵族中,有不少他父亲以前的老部下,这些贵族对弗雷德里克三世欺负孤儿寡母早就看不下去了,他们趁弗雷德里克三世离开维也纳的这个空子,冲进宫里,把母子俩救了出来。伊丽莎白母子逃离奥地利,回到波希米亚。
2014年04月06日 12点04分 34
level 14
[汗]渣渣路过
2014年04月06日 13点04分 36
level 13
[真棒]
2014年04月06日 16点04分 38
level 14
话说围攻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不是炮的作用很酱油吧
2014年04月06日 16点04分 39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