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金庸———倪匡(申精)
重生之小说巨匠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阿土猫1 楼主
一楼致癫痫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1
level 6
阿土猫1 楼主
白马啸西风
  《白马啸西风》是金庸作品中两个短篇之一,是专为电影创作的故事。初次发表和修改之后,有极大的差异,是金庸修改得最多的一篇作品。
  《白马》在未修改之前,不通,修改之后,通了。
  《白马》中描写师、徒之间的尔虞我诈,是《连城诀》的前身,在《白马》中未曾得到发挥的,在《连城诀》中得到发挥。
  金庸只写了两篇短篇,就没有再尝试下去。而两篇短篇,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都很低。
  金庸的写作过程,是一种慢热的过程。精彩如《神雕》,开始时的一大段,热门如《射雕》,开始时一大段,都未到精彩的阶段。一定要在经过了缜密的安排之后,精彩处才逐渐呈现,终于到达令读者目不暇给的程度。而短篇的创作,根本没有这一过程,金庸的特异特点,就得不到发挥。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
  这一联,是《白马》的主题。金庸原意,可能想通过华辉的遭遇,写出世情的险恶,但是短篇完全不给金庸以发挥的机会,无可奈何之至。
  《白马》在金庸作品中排第十四位。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2
level 6
阿土猫1 楼主
金庸在创作《碧血剑》时,已在寻求一个新的突破,他这部小说采取了一种特异的结构。书中真正的主角,金蛇郎君,是一个早已死了的人,一切活动,只在倒叙中出现。而另一个摆出来一本正经是主角的人物袁承志,相形之下,黯然失色。
  所以,金庸在金蛇郎君和袁承志双线并叙的时候,虽然只是一线出色,还有可观之处。到了金蛇郎君那一线告一段落之后,就有溃崩的迹象。尤其是到了末段,是金庸小说中最差的一段,可称败笔。
  那一段败笔,在金庸重新修订他的作品时,几乎整个改写,改写之后,自然比前次发表时变好得多,但在金庸作品中的“劣品”地位却不变。
  在《碧血剑》中,金庸首先向正统的是非观念挑战。金蛇郎君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物,而金庸肯定了他的个性,将他写得极其动人、可爱。
  《碧血剑》的另一个特色是金庸采真实的历史和虚构情节的揉合发挥得更成熟,崇祯的女儿长平公主,可以在江湖上行走。这都是虚构和真实的揉合,真真假假,成为金庸小说的一大特点,而到了《鹿鼎记》时,更是发挥到了淋漓殆尽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碧血剑》在金庸的作品中,是最乏善可陈的一篇,其地位、排名在第十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版《碧血剑》的单行本中,有一篇附篇:《袁崇焕评传》。
  这篇评传,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写袁崇焕,对于明末的历史,作了极详实的叙述,也写出了一个历史上英雄人物,因为性格而铸成的悲剧的那种悲壮而无可奈何的境况,令人阅后沧然。
  这篇文字中,对于群众的盲目性,虽然没有什么严重的字眼加以谴责,但是非议之意,跃然纸上。
  《袁崇焕评传》是一篇极有价值的论文,而且可读性极高,近世堪与比拟的相类文字,只有柏杨的《中国人史网》而已。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4
群众的盲目性,难免了。要不是老袁自己确实干了很多特别2、特别犯傻的事,哪来的争议,别说岳飞了,就袁的两个冤枉的前任,早就给了公正的评价了。就我来说,我特别烦这种吹牛吹破了,还被捧上天的人。香港带思想辫子的人也多了去了,大哥不笑二哥。
2014年04月07日 02点04分
level 6
阿土猫1 楼主
金庸的创作生活中,很少有两篇小说同时写的情形。《飞狐外传》是例外,是和《神雕侠侣》同时创作的。也就是说,金庸在那时,同时写两篇小说:替《明报》写《神雕侠侣》,又替一本叫《武侠与历史》的武侠小说杂志,写《飞狐外传》。
  金庸的创作能力,完全可以应付同时创作两篇小说,《飞狐外传》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不高,显然和“同时写两篇”无关。
  《武侠与历史》这本武侠小说杂志,如今已经停办。但它不但曾刊载过金庸的《飞狐外传》,也曾首载过古龙的《绝代双骄》。在近代武侠小说的历程上,有重要地位。
  《飞狐外传》补《雪山飞狐》之不足,写胡斐这个人的成长过程。在《外传》中,胡斐才是真正的主角。但是金庸为了要建立《雪山飞狐》已经写完的概念,在《外传》中,就处处受到牵制,所以胡斐在《外传》中,始终是乌云密布,不能霹雳一声,豪雨如注。除了胡斐遇到无尘道长,快刀斗快剑这一大段,可以令人眉飞色舞之外,像佛山镇上的情节,凤天南这个人,袁紫衣是凤天南的女儿这种情节安排,是金庸作品之中最沉闷而不动人的情节。
  《外传》的主段,欲放不放,但旁枝却精彩纷呈。“红花会”中的人物,在《外传》中出场不多,但是却光芒万丈,比在《书剑恩仇录》中更好。常赫志、常伯志在天下掌门人大会中救人,倏来倏去,神出鬼没,在《书剑》中就没有这样精彩片段。甚至陈家洛,忧郁不言,坟前洒泪,也比《书剑》中可爱得多。
  《外传》中有双生兄弟三对:倪不大、倪不小,常赫志、常伯志,马春花和福康安所生的一对双生子。金庸在写到倪不大、倪不小之际,十分传神,他们讲话,是一个讲一句,结合成为一段话的。年前,在台北遇到一对在电影界工作的双生子,发现他们讲话,是一个人讲半句,结合成一句话,比金庸的描述尤有过之,这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再有机会改正时,倪不大、倪不小也可以每人说半句话?马春花所生的那对双生子,在《雪山飞狐》中已经成长,可惜金庸已经搁笔,不然,这一对玉雪可爱的人物,可以构成一部佳作。
  《外传》中另一枝精彩纷呈的旁枝,是有关“毒手药王”的一大段。“毒手药王”用毒,和西毒欧阳锋又全然不同,毒药、用毒的花样之多,看得人目眩心跳。在金庸作品中,写用毒最好的,占第二位。第一位是《倚天屠龙记》中的王难姑。
  《外传》中有一件兵刃,凤天南使的黄金棍:“这金棍长达七尺,径一寸有半,通体黄金铸成,可算得武林中第一豪阔富丽的沉重兵器。”这条黄金棍,“豪阔富丽”只怕不如《神雕侠侣》中尹克西的那条镶满了宝石的鞭,但沉重则毫无疑问。有多重?很容易计算,算出体积后再乘比重,为88278kg。
  凤天南的这条黄金棍,重八十八公斤以上。《隋唐演义》中,山东第一条好汉秦琼的黄金锏,只及它的三分之一左右,真是非同小可。
  胡斐这了无缘无故的一个乡下人,而与凤天南这样武功高强的豪富同旋到底,确实可观。
  《飞狐外传》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十一。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5
level 6
阿土猫1 楼主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作品中被普遍接受的一部,最多人提及的一部。自《射雕》之后,再也无人怀疑金庸的小说巨匠的地位。这是一部结构完整得天衣无缝的小说,是金庸成熟的象征。
  《射雕》是金庸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是绝对毋庸置疑的。
  在《射雕》中,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的揉合,又有了新的发展。虚构人物不再担任小角色,而是可以和历史人物分庭抗礼了。郭靖自小就和成吉思汗在一起生活,后来更曾统率蒙古大军西征。
  从此开始,金庸笔下对创作人物的处置,更加随心所欲,有时甚至可以凌驾于历史人物之上了。
  这样的安排,足以证明金庸对他所写的小说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研究和心得。
  读者当可以发现,在历史和创作的揉合之中,是极度的水**融,不著痕迹的。
  也有人认为金庸的这样写法,会有误导读者错误认识历史之可能。这种说法,当然不值一笑,也不值一驳。持这种想法的人,只怕要比一座高楼之下张上安全网,以防有人跳楼。
  《射雕》最成功之处,是在人物的创造。《射雕》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平铺直叙的,所有精彩的部分,全来自所创造出来的、活龙活现、无时无刻不在读者眼前跳跃的人物。金庸写人物,成功始自《射雕》,而在《射雕》之后,更趋成熟。
  《射雕》在金庸的作品中,是比较“浅”的一部作品,流传最广,最易为读者接受,也在于这一点。
  《射雕》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有传统武侠小说的影子,但也成了无数武侠小说竞相仿效的写法。《射雕》可以说是一部武侠小说的曲范,在武侠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射雕》中,金庸还在强调群众力量,强调集体,尽在个人力量之上,这种观念,集中在君山之会,郭靖、黄蓉被丐帮逼得面临失败这一情节上。但是这种观念在一再强调中,实际上已出现了崩溃的迹兆,实在无法再坚持下去。个体的力量在前头,金庸用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接着又写了郭、黄二人,打败了丐帮的大批人。英雄人物,毕竟是个体的、独立的。和群众的盲目、冲动,大不相同。
  这种群体观念崩溃的迹兆,始于《射雕》,而到了《神雕侠侣》,杨过在百万军中,击毙蒙古皇帝,已彻底转变完成。自此之后,金庸的小说中,始终是个体观念为主了。
  爱情上的观念,一直到《射雕》金庸还是坚持“一男一女”的“正确恋爱”,这种观念,一直维持到最后一部《鹿鼎记》,才来了一个大突破,在轮到《鹿鼎记》,自会详叙。所以,在《射雕》中,郭靖尽管和蒙古公主有婚约,可是在遇见了黄蓉之后,他只好在两者之中择其一,当然,感情上的挫折,也变成了故事的丰富情节。
  《射雕》热闹、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生动丰富,是雅俗共赏的成功作品。
  《射雕》在金庸的作品中,我将它排在第七位。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9
level 6
阿土猫1 楼主
谈《雪山飞狐》
  在经过《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的初期摸索阶段之后,金庸创作了《雪山飞狐》。《雪山飞狐》是石破天惊的作品,突破了《书剑》的“群戏”,隐约继承了《碧血剑》中的双线发展和倒叙的结构。而将整部小说的结构,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通过一连串的倒叙,倒叙出自每一个人的口中,有每一个人之间的说法,有极度扑朔迷离的情形下,将当年发生的事,一步一步加以揭露。
  在和《碧血剑》的相同之处的是,《雪山飞狐》中真正的人物,并不是胡斐,而是倒叙中的胡一刀夫妇。所不同的是,《碧血剑》中的倒叙人物,早已死去,而在《雪山飞狐》之中,苗人凤却留了下来。最后还和胡斐决战。
  所以,《雪山飞狐》没有《碧血剑》的缺点,在倒叙的一条线结束之后,另一条线,一样极其精彩。
  《雪山飞狐》发表至今,是金庸作品中引起争论最多的一部。引起争论处,有两点:第一点:多个人物叙述一件若干年前的故事,各人由于角度、观点的不同,由于各种私人原因,随着各人个人的意愿,而说出不同的事情经过来。
  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很有点调侃历史的意味,使人对所谓“历史真相”,觉得怀疑。每一个人既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利益作打算来叙述发生的事,那么,事实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不单是历史的记述者,尤其是所谓“自传”,真实性如何,更可想而知。
  这种写法引起争论之处是,许多人直觉上认为这就是“罗生门”。(“罗生门”是指日本电影“罗生门”而言,“罗生门”的原著小说极简单,电影到了黑泽明手中,才发挥得酣畅淋漓。)由于“罗生门”中的同样的结构,每个人在叙述往事的时候,都有一同的说法,而事实的真相便淹没不可寻。所以,《雪山飞狐》在读者心目中,就往往与“罗生门”相提并论。
  关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雪山飞狐》在创作过程之中,金庸在一开始之际,当然受了电影“罗生门”的影响。但是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金庸在开始创作之后不久,就立即想到自己的作品,会被人与“罗生门”相提并论。所以,他努力在突破,不落入“罗生门”的窠臼之中,而结果,他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说《雪山飞狐》倒叙部分的意念来自“罗生门”可。说《雪山飞狐》是“罗生门”的翻版,绝不可。如果强要这样说,那是证明说的人,未曾仔细看过电影“罗生门”和未曾仔细看过《雪山飞狐》。
  (在这里,如列举电影“罗生门”和《雪山飞狐》的异同之点。要这样做,可以写十万字,变成一种专门性的评论,而不是我原来的意图。各位可以注意,在行文中,我甚至竭力避免引用金庸作品的原文,只是就金庸作品发表我个人的意见,这才符合“我看金庸小说”这个大题目,也可以使文字的趣味怀提高。)(或曰:何不引用原著的文字,你说好或不好,怎么证明你说对了?答:这些文字,全是写给看过金庸小说的人看的,未看过金庸小说,请快点看。)(不看金庸小说,绝对是人生一大损失!)金庸在《雪山飞狐》中采取的倒叙结构,是武侠小说中从来也未曾出现过的,是一种断然的新手法。这种新手法的雏形在《碧血剑》,而成熟于《雪山飞狐》。奇怪的是,在金庸以后的作品中,却绝不再见。或许金庸认为那只是创作中的一种“花巧”,偶一为之则可,长此以往由不可之故。(未完待续)雪山飞狐(续)第二点引起争论的是:《雪山飞狐》写完了没有?《雪山飞狐》写到胡斐和苗人凤动手,两个人之间,已经有了许多恩恩怨怨,动手是非胜负、决生死不可的。而且金庸安排两人动手的地点,是在一处绝崖之上。背景地点写得这一段情节绝无退路,完全没有转寰、回旋的余地,非判生死不可。而从开始起,决斗的两个人,全是书中的正面人物,不论是作者或读者的立场,两个人之间,是谁也不能死的。
  这等于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所有的读者,都屏气静息,等着金庸来解开这个死结,而且,读者也相信金庸可以极其圆满地解开这个死结。终于,决斗的双方,胡斐和苗人凤,可以判出高下了,胡斐捉住了苗人凤刀法中的一个破绽,在交手过招之间,一发现了这个破绽,只要再发一招,就要以判生死、定胜负了!
  然而,金庸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停笔不写下去,宣称:全书结束了!
  胡斐的这一刀是不是砍下去?金庸的解释是:让读者自己去设想。
  我认为,《雪山飞狐》不算是写完了,那是金庸对读者所弄的一个狡狯。
  《雪山飞狐》如今这样的结局,绝不在创作计划之内,而是种种因素之下,搁笔之后的一种“灵机”。灵机既然触发,觉得就此结束,留无穷想像余地给读者,也未尝不可。开始时,只觉得“未尝不可”,随着时间的过去,灵机一触变成思虑成熟,由“未尝不可”也转变为绝对可以,所以就成了定局。
  在和金庸交往之际,每以此相询,金庸总是一副“无可奉告”的神情,既然高深莫测,只好妄加揣度了。
  《雪山飞狐》结局,金庸所卖弄的狡狯,也只能出自金庸之手,旁人万万不可仿效。
  由于全书一步一步走向死胡同,在死胡同所尽之处突然不再写下去,读者的确可以凭自己的意念与想像,也可以去揣想金庸原来的意念是怎样的。在谈论金庸的作品时,可以平添奇趣,这也是金庸的成功之处。
  《雪山飞狐》在金庸作品中,凭他创造了胡一刀夫妇这样可爱的人物,凭奇特、离奇的结构,本来可以排名更前,但由于未有了局,将解开死结的责任推给了读者,所以只好排名第五位。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11
level 6
阿土猫1 楼主
《神雕侠侣》的创作年代,是一九五九年。这个年代,相当值得注意。金庸在五十年代的末期,已经创造出了两个极其突出的人物。一个是完全不通世道人情、种种社会规范的“小龙女”,一个是深诸人情世故、身怀绝技,但是却无视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的压力、一意孤行的“杨过”。这两个人,一个是自然而然,不自觉地反抗着社会,一个是有意要做社会的叛逆。
  其所以要各位特别注意《神雕》的创作年份,是因为就在六十年代一开始,世界各地,青年人的主导思想,就是叛逆,而叛逆的类型,又都是脱不出自觉和不自觉的两种类型。金庸所写的叛逆,是杨过和小龙女对当时宋朝社会的叛逆。但是在人性上而论,放在任何时代皆可适合,这是《神雕》在创作上最大的成功。
  《神雕》从头到尾,整部书,都在写一个“情”字。“问情是何物”,是全书的主旨。
  书中所写的各种男女之情,各种不同性格的人所遇到的不同爱情,有的成为喜剧、有的成为悲剧,可以说从来没有一部小说中,有这么多关于爱情的描写。
  《神雕》中不但有“情花”,可以致人于死,也的“黯然销魂掌”,成为至高无上的武功。甚至到最后线时,还有郭襄暗恋杨过的小女儿之情。
  《神雕》是一部“情书”,对爱情描述之细腻,在金庸其他作品之中,甚至找不到差可比拟的例子。
  《神雕》中,郭靖、黄蓉和杨过之间的冲突,是社会规范和人性的冲突。在冲突的过程中,黄蓉甚至运用了阴谋,本来已占上风的黄蓉尚且要如此,可知人性挣脱枷锁的力量是何等巨大。
  《神雕》中杨过历尽种种艰苦,而成为一代大侠,接受了郭靖“侠之大者”的训言,但是杨过还是杨过。郭靖替他取名字:“名过,字改之。”是一种希望,他失望了,杨过没有改变他的本性,这正是金庸在《神雕》中特别强调的一点。
  《神雕》整部书的结构,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小龙女和杨过在不能不分开的情形下分开,黄蓉编了一个谎言,使杨过充满希望,等了十六年。这十六年,对一个深切认识到爱情是什么的人而言,是极度痛苦的煎熬。结果是十六年后,小龙女、杨过重逢,喜剧收场。
  杨过在《神雕》中,自始至终,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物,小龙女也是,因为他们和当时社会,完全不能相合。杨过、小龙女重逢,对读者而言,是一个大喜讯,人人额手称庆,但对整部小说而言,却是败笔。试看小龙女再出现后,哪里还有什么江芒可言?远不如让杨过一直悲剧下去好得多了!
  金庸原来的创作意图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就小说论小说,《神雕》从一开始起,就注定是一个悲剧,是不是为了迁就读者的意愿,硬将之改成喜剧,不得而知。
  作为读者之一,如今说得口硬,但在看《神雕》时,也希望小龙女、杨过重逢,虽然在掩卷之后,一再认为悲剧可以使《神雕》更完整,也相信金庸在创作开始时,也以悲剧为主旨,不然,何必让小龙女给一个毫不相干的道士奸污?金庸在写《神雕》的时候,喜剧收场,绝对可以谅解,因为那时,正是《明报》初创时期,《神雕》在《明报》上连载。菲是小龙女忽然从此不见,杨过凄凄凉凉,郁郁独生,寂寞人生,只怕读者一怒之下,再也不看《明报》。但在修订改正之际,仍然保持喜剧收场,却有点不明所以了。
  现在,因为《神雕》喜剧收场,所以谈论的人如区区,才能提出应该是悲剧,小龙女不应复出。但如果金庸真的这样写了,一定不答应,要他改成大团圆结局。谁真能忍受小龙女就此消失,杨过伤心致死?写小说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神雕》中,金庸表现了一种观念上的矛盾。一方面,是人性的自然发展,另一方面,是为国为民的传统思想。这种矛盾,在杨过的任性和郭靖的忠诚上,屡起冲突。但它应该如何,金庸并没有下结论,郭靖还是郭靖,杨过还是杨过,谁也改变为了谁。这当然是金庸在当时自己的思想方法上,只是出现了矛盾而未的结论之故。
  《神雕》中有一只高傲的大鹰。《神雕》中巨雕是实,《射雕》中的雕是虚。
  有人非义《神雕》中杨过在襄阳城外,击毙蒙古皇帝的情节:“与历史不符”。这种批评,拘泥不化之甚。在详细写了杨过的一生经历之后,杨过击毙蒙古皇帝的一节,正是雷霆万钧的力量。宛若郁郁之下的豪雨,何等酣畅,何等大快人心!或曰: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答曰: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杨过,外国历史上又何尝有一个王子叫哈姆雷特!《神雕》的主题曲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神雕》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四。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12
回复 hehe147com :重口味。[笑眼]
2014年05月18日 14点05分
回复 拜月SS死亡 :看过书的人,很多爱郭芙的。。。人气不比龙女,也肯定超越郭襄。。。傻女子总比精明女人吃香。
2014年05月18日 15点05分
回复 阿土猫1 :我就是看小说的,看小说不厌恶,但是不喜欢这种性格,然后被电视剧强化了,讨厌死了。[笑眼][勉强]
2014年05月18日 16点05分
level 6
阿土猫1 楼主
《天龙八部》之后,武侠小说,真正难以为继了,唯有金庸自己,才能再来突破,而《笑傲江湖》就做到了这一点。《天龙八部》之中,已经有了各种各样江湖人物的典型,可是却偏偏没有令狐冲。令狐冲一出,武侠小说又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在《神雕侠侣》中,郭靖、黄蓉所代表的理和杨过所代表的性起冲突,结果不分胜负,和平收场。但是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所代表的理和令狐冲代表的性,在交锋之下,理溃不成军,性大获全胜。
  岳不群被作为“君子”的代表,但事实逐步揭发是伪君子。然而,如果仔细印照岳不群所说的话和郭靖黄蓉所说的话,有何不同之处?一点也没有。
  不同的是,郭靖和黄蓉说到了也做到了,岳不群却是说了而做不到。但是,不妨想深一层,说了而做到,是不是就一定合乎人的本性?是不是就比说了而做不到更高一层?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人生的典范?人始终是人,有人的本性。种种加在人本性上的规范,结果无碍在人性本来面目之前溃败下来。
  “岂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的本性有丑有恶有善良,善良的一面始终占上风。善良不是作给人家看,而是要求无愧于自我的良心。
  令狐冲尽管一手搂着蓝凤凰,一手挥剑,和天下正派人物为敌,但依然是一个可爱之极的人物,因为他本着自己的本性行事对于外界的评议一概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他为自己活着,不为他人的评议而活。
  《笑傲江湖》中有“朝阳神教”(日月神教),地位和《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相若。令狐冲和任盈盈相恋,情形和张翠山与殷素素相恋也相若。“魔教妖女”在《倚天屠龙记》中令张翠山身败名裂,饮恨自尽。但是在《笑傲江湖》中,却“千秋万载,永为夫妇”。
  魔教妖女大获全胜,江湖道统打败亏输,这是《笑傲江湖》的主旨。
  武侠小说中,很少有关同性恋的描述,《笑傲江湖》中赫然有。朝阳神教的教主东方不败,“欲练神功,引刀自宫”之后,就成了人妖,这一大段,真是特异莫名,惊心动魄,而看来又绝不恶心,只觉得天下之事,无奇不有,真是神来之笔。
  《笑傲江湖》中写了权力令人腐化的过程。任我行对属下本来是兄弟相称的,可是在听到了“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之后,在得到了教众的拜见之后,想要阻止,一转念间,觉得高高在上,也没有什么不好。先是觉得没有什么不好,继而觉得简直好得很,再继而觉得非次不可,这就是权力使人腐化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深刻描写,可以作为民主政治第一课的教科书。
  任我行最后在仙人掌峰的顶上,直摔了下来,自此与世长辞,象征了一个在权力顶峰的人摔下来之后的下场,很有讽世意味。
  《笑傲江湖》一开始,就是魔教长老曲洋和刘正风的友谊,两人琴萧合奏了一阕《笑傲江湖》,正、邪之间的分野究竟如何,是根据世俗的人云亦云来分野,还是根据个人的意愿来分野,还是照自己的判断来分野。正是什么?邪是什么?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一连串发人深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全书中又各有了答案,这是《笑傲江湖》最不同凡响之处。
  令狐冲坐着和田伯光对快刀一段,看得大汗淋漓。
  桃谷六仙捣乱武林大会一段,看得令人大笑腹痛。
  蓝凤凰献五仙酒一段,看得人不饭竟日。
  田伯光被不戒和尚惩戒一段,看得人忍俊不住。
  东方不败关注杨莲亭一段,看得人毛发悚然。
  梅庄戏弄四个庄主一段看得人呼吸顺畅。
  天王老子(向问天)独战群豪,令狐冲仗义相助一段,看得人热血沸腾。
  武当掌门率领两大高手和令狐冲比剑一段,看得人呼叫击桌。
  为任盈盈而率领三教九流,呼啸上少林一段,看得人恨不能参与其事。
  看青城掌门余沧海穷途末路,面临死亡一段,令人不寒而栗。
  看大力神斧在山洞中开路,到最后一斧力竭而亡一段,令人扼腕三叹。
  看岳不群深谋远虑一段,令人知人心奸诈。
  看小林子自宫练剑一段,令人知世途艰险。
  《笑傲江湖》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纯叙江湖上事。金庸特意舍弃了他最擅长的历史和虚构相揉合的创作方法,表现了他创作上多方面的才能。在一连串的曲折、奸谋之中,逐渐暴露伪君子的面目,解决了正、邪的真正意义,这是一部写尽人性的小说。
  《笑傲江湖》在金庸的小说之中,排名第三。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13
level 6
阿土猫1 楼主
《笑傲江湖》之后,金庸创作了《鹿鼎记》。《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小说。在《鹿鼎记》之后,饮宴闲谈之间,常有熟捻或陌生的人问金庸:“你为什么不写了?”
  在金庸未及回答之前,总不厌冒昧,抢着回答:“因为他写不出来了!”如是数十次之后,金庸也感叹:“真的写不出来了!”
  任何事物,皆有一个尽头,理论上来说,甚至宇宙也有尽头。小说创作也不能例外到了尽头,再想前进,实在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再写出来,还是在尽头边徘徊,何如不写?所以金庸在《鹿鼎记》之后,就停止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大抵以后也不会再写了。所以,《鹿鼎记》可以视为金庸创作的最高峰、最顶点。
  先引进金庸小说中的话,见于《神雕侠侣》。杨过在独孤求败的故居之中,所发现的留言: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紫薇软剑,三十岁以前所用。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以前持之横行天下。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独孤求败的留言,写的是武功渐进之道,也是小说创作上的渐进之道。
  金庸以前的作品,是凌厉刚猛之剑,是软剑,是重剑,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虽然已足以横行天下,但到了《鹿鼎记》,才是真正到达“无剑胜有剑”的境地。
  只要有剑,就一定有招,就一定有破绽。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已一再强调这一点说的虽然是武学上的道理,但也是任何艺术创作上的道理。这番道理,是“独孤九式”中的要旨——(又是“独孤”,金庸在小说创作上没有敌手,想来心里很寂寞没有了“敌强我欲强”的刺激,如果有,在《鹿鼎记》之后,可以有另一个高峰出现?)《鹿鼎记》已经完全是“无剑胜有剑”的境地。《鹿鼎记》甚至不是武侠小说,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才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
  所有武侠小说,全写英雄,但《鹿鼎记》的主角,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和你我一样,和普天下人一样。
  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武功超群,都有一个从武功低微到武功高超的过程,但是,《鹿鼎记》的主角却一直不会武功。
  金庸在创作《鹿鼎记》之初,可能还未曾准备这样写,韦小宝遇到不少高手,有不少际遇,只要笔锋一转,就可以是韦小宝成为武林高手。但金庸终于进入了“无剑胜有剑”的境界,韦小宝只学会了一门逃跑的功夫,一直不会武功,创自有武侠小说以来未有之奇。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超人,可以用各种道德规范来衡量,只有《鹿鼎记》的主角不是,是一个普通人,经不起道德标准的秤衡。但是谁也不能责怪他。谁要责怪他,请先用道德规范秤衡自己。耶稣基督曾说:你们之间谁没有罪的,就可以拿石头掷他!
  《鹿鼎记》中,金庸将虚构和历史人物混为一体,历史在金庸的笔下,要圆就圆,要方就方,随心所欲,无不如意。可以一本正经叙述史实,也可以随便开历史玩笑可以史实俱在,不容置辩;也可以子虚乌有,纯属游戏。
  《鹿鼎记》写一个一无所长的人,因缘附会,一直向上攀升的过程。但仔细看下来这个人又决不是一无所长,而是全身皆是本领。他的本领,人人皆有,与生俱来,只不过有的人不敢做,不屑做,不会做,不能做,而韦小宝都做了,无所顾忌,不以为错,所以他成功了。
  从撒石灰迷人眼,遭茅十八痛打开始,韦小宝没有认过错,他坚决照他自己认为该做的去做。
  这是金庸在《鹿鼎记》中表现的新观念,突破了一切清规戒律,将人性彻底解放,个体得到了肯定。甚至在男女关系的观念上,也释放得彻底之极,韦小宝一共娶了七个妻子之多。
  反英雄,反传统,反束缚,《鹿鼎记》可以说是一部“反书”。
  宣人性,宣自我,宣独立,宣快乐,《鹿鼎记》又不折不扣,是一部“正书”。
  “神龙教”是“星宿派”的进一步,是“朝阳神教”的进一步。影子是中国大陆当时的政局,隐喻文学到这一地步,已是登峰造极。
  《鹿鼎记》开尽了历史的玩笑,但绝不胡闹。康熙大帝在《鹿鼎记》中突出了这个中国历史上三个最英明的君主之一(柏杨《中国人史纲》中的结论),在书中可见他的英明之处。康熙在书中,是一个上上人物。
  韦小宝什么事都干,唯独出卖朋友不干。但结果,他不免被朋友出卖,真是调侃世情之极。
  若说《鹿鼎记》不是武侠小说,它又是武侠小说,从洪教主所创的“美人三招”,就开武侠小说中未有之奇。
  《鹿鼎记》中的败笔是刀枪不入的背心和削铁如泥的匕首,但又少它不得。
  《鹿鼎记》中有各种各样的赌,参赌者有输有赢。
  美刀王下的赌注是他的一生,赌的是莫名其妙的恋情,是胜是负,竟不可知。
  吴六奇输得最不明不白。
  吴三桂在长期苦战后输个精光。
  康熙坐庄,结果各家皆输,庄家独赢。
  陈永华跟人下注,赢了轮不到他,注定要输。
  洪教主专落一门,结果连老婆都输掉。
  韦小宝做帮庄,又见好就收,自然也是大赢家。
  阿珂、双儿、洪夫人、曾柔、小郡主替帮庄收筹码,吃红钱,自然也各有所获。
  吴应熊输得最惨。
  冯锡范不肯认输,死磨到底,输得最不堪。
  茅十八一上来就输完。
  俄国人想出诈术,结果幸保首领而归,未曾输清。
  陈圆圆只在一旁观赌。
  九难也在旁观赌,她已无可落注,早已输光。
  桑结喇嘛输了手指。
  俄国苏菲亚公主是赢家,赢了人,赢了权力。
  李自成赌品最差。
  韦小宝的赌品最好。
  康熙赌品最大方。
  说《鹿鼎记》不是武侠小说,但却又是武侠小说。试看洪教主的“美人三招”的详细描述,有哪一部武侠小说有这样好的有关“武术”的情节。所以,《鹿鼎记》是不是武侠小说,是武侠小说臻于化境之作,是武侠小说中的极品。
  《鹿鼎记》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在金庸作品之中,排名第一。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16
回复 wwk19900922 :古龙的书,剑走偏锋,当时牛,经不起时间的沉淀,纠缠于文字游戏1,模仿者比比皆是。金庸的书,煌煌大气,越看越有所得
2014年05月18日 15点05分
level 9
倪匡是金庸的第一吹手,毕竟金庸是他老板,给他开工资的…
其实金庸虽好,却远没有倪匡吹的那么厉害…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17
倪匡比金庸有钱。。。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回复 我是是结结巴 :你百度下现在的明报。。。你再查查倪匡的身家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回复 阿土猫1 :你说现在有什么用?金庸热是现在才兴起的?要说也是当年,金庸早几十年就把明报转手了…
2014年04月06日 11点04分
level 5
虽然动不动就提政治比较讨厌,但是还是写的很有才的
2014年04月06日 12点04分 18
香港自嘘自由民主,不暗喻下,才对不起他们的读者呢,不然读者哪来的优越感——甚至作者可能没想过,但是评论家必须知道的。
2014年04月07日 03点04分
回复 sndnyang :倪匡的卫斯理里面才明显,老是映射某伟人
2014年04月07日 10点04分
level 11
[真棒][真棒]
2014年04月06日 13点04分 19
level 11
居然读完了,真心涨姿势了。三十二个赞~
2014年04月06日 13点04分 20
level 13
假如你每天签到拿4经验,300000/4=75000天,如果从1岁开始签到,那100年=36500天,你差不多要活200年保持每天签到(谁知道200年后还有没有签到这玩意),如果你每天再水4经验,时间减半,但考虑现实,你不可能再活100年,取50年吧,你就要每天水16经验,可能你是个勤快的人,每天水32经验,那就需要25年!!!再如果你是个大水怪,每天水64经验,那就只要12.5年!!!还如果你个心急的人,每天水128经验,你只要6.25年!!!!假如你已经急不可耐了,每天水256经验,那你碉堡了,只要3.125年!!!当然,你会觉得3年还是太远了,每天你闲的蛋疼,忙忙碌碌的水512经验,碉堡了,你只需要1.5625年,只比1年半多一点!!!什么!!你还不满意,那你觉得你可能一天水1024经验吗,可能吗!!可能吗!!! 据说回复100字或者一百字以上可以得到11~30经验,小森好心动的赶脚。。。。 那么,按照队形,点击复制,吧我的话复制一片,拿经验妥妥的。[摇晃][摇晃][摇晃][摇晃][摇晃][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打酱油~~~~~
2014年04月06日 13点04分 21
level 8
32个赞!是原创吗?
原创果断能精!
2014年04月06日 16点04分 22
是写卫斯理的作家写的
2014年04月06日 17点04分
level 1
倪匡这种精神外星人,卖球恨无门的预备球奸你就别指望他在政治上有啥想法了……
2014年04月07日 04点04分 23
level 1
我还蛮喜欢侠客行的唉,特别是梁朝伟的连续剧,里面还有邓萃雯,我收藏在硬盘呢。。。虽然改编很多。欧阳震华当年好瘦,打酱油哈哈
2014年04月07日 10点04分 24
新版的比老版的贴近原著,老版的北海石逆天了,狗杂种太弱
2014年04月07日 11点04分
level 1
假如你每天签到拿4经验,300000/4=75000天,如果从1岁开始签到,那100年=36500天,你差不多要活200年保持每天签到(谁知道200年后还有没有签到这玩意),如果你每天再水4经验,时间减半,但考虑现实,你不可能再活100年,取50年吧,你就要每天水16经验,可能你是个勤快的人,每天水32经验,那就需要25年!!!再如果你是个大水怪,每天水64经验,那就只要12.5年!!!还如果你个心急的人,每天水128经验,你只要6.25年!!!!假如你已经急不可耐了,每天水256经验,那你碉堡了,只要3.125年!!!当然,你会觉得3年还是太远了,每天你闲的蛋疼,忙忙碌碌的水512经验,碉堡了,你只需要1.5625年,只比1年半多一点!!!什么!!你还不满意,那你觉得你可能一天水1024经验吗,可能吗!!可能吗!!! 据说回复100字或者一百字以上可以得到11~30经验,小森好心动的赶脚。。。。 那么,按照队形,点击复制,吧我的话复制一片,拿经验妥妥的。[摇晃][摇晃][摇晃][摇晃][摇晃][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打酱油~~~~~
2014年05月17日 14点05分 25
level 2
楼主 可以转吗[乖]
2014年05月19日 02点05分 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