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广告
柯南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Well天 楼主
http://post.baidu.com/f?ct=&tn=&rn=&pn=&lm=&sc=&kw=%A1%EE%A1%F0%A1%F1%A1%EF&rs2=0&myselectvalue=1&word=%A1%EE%A1%F0%A1%F1%A1%EF&tb=on----------------------------------------------------无聊时水~
2007年12月08日 02点12分 1
level 0
比较钟爱日本推理小说的朋友最近应该会发现,已经没有什麼新书可以看了,我想这也是我侥幸粗浅地学会日文之后,能够继续阅读日系推理的好处。虽然对那些出版社的「选择」没有任何置喙的余地,但还是希望未来不要只有出版赤川次郎和西村京太郎的小说。之所以会看《冷冻密室与博士们》,主要还是因为凌彻以前曾写过森博嗣第一本文库《全都变成F》的评介,让我有兴趣也来赶一赶流行,看看这位日本新人气作家究竟有何魅力。我并没有买到《全都变成F》,只买到第二本文库《冷冻密室与博士们》,不过因为据说这一本才是森当初在写作时,预定「犀川&萌绘」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只是后来出版社认为「孤岛密室」的题材较受欢迎,於是才更动了发表的顺序,所以我就决定先看了。由於事先已经看过这部作品在网路上的评价,普遍都认为《冷冻密室与博士们》的成绩逊於《全都变成F》,所以在一开始的阅读就没有抱著太大的期待,主要的目的,还是只想了解「本格与解谜」推理,在森博嗣的笔下有何崭新的包装。是以在读过以后,虽然并没有那种「美妙」的快感,但至 少不是「很忍耐地将它翻完」,也不是在看完以后,会希望「当初没有花钱买来看就好了」。在这里我想要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怎麼样的推理小说才会给人「现代感」?所谓的「现代感」应该就是,某些推理情节只可能发生在现代,而不可能发生在五十年以前的过去。譬如「庄园谋杀」,虽然说现在仍然有很多地方很乡村,但由於这样的场景在五十年前就已经有了,所以就算村子里家家有电视、人人有手机,我还是不会强烈感受到「现代感」。我曾经以社会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解析现代社会的「特徵」,然后抽出和「过去社会」有明显差异之处,予以深入刻画,这样,一部深具「现代感」的推理小说即於焉诞生。事实上,这也是我个人创作的主要考虑要素。在八○年代,西村京太郎利用频繁的火车班次、山村美纱利用先进的通讯设备,成功地书写出那个时间点深具「现代感」的推理小说。而,九○年代的森博嗣,也很轻易地抓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点。他利用理工大学的场景,构筑出一座充满尖端科技的城堡,在这座城堡中,有著各式各样代表人类未来文明走向、极可能成真、实则也已有一部分成真的事物。在这里发生的谋杀案,当然和发生在私人住宅书房、发生在街角暗处的谋杀案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N大建筑系犀川副教授的好友喜多副教授,工作於「极地环境研究所」,里面的实验室,有一座专为测试冰洋环境所用的大水池,温度可达零下二十度。一日,犀川与学生萌绘受邀到「极地研」参观实验进行,而在实验结束之后,执行实验的两个学生在离开实验室后却下落不明。不久众人发现他们双双被杀,死在实验室隔壁的密室中。但是,实验室内有红外线监视器,都没有见到两名死者重回实验室中,他们是怎麼死在里面的呢?这就是《冷冻密室与博士们》提出来的第一个谜团。犀川、萌绘、喜多各自凭藉优秀的头脑试图解释这件不可思议的谜案。与凌彻的阅读感受类似,虽然只有四百页左右的篇幅,我却看得相当缓慢,简直是一句一句慢慢地看,而不是像读绫十行人的《杀人鬼-逆袭篇》那样,一页一页地看。这不但是因为森的用字比绫十难了一点,更可以感觉到的是,故事中论理与解析的段落异常丰富,让人足以细细享受饱满的描述,而不自觉放慢了翻页的脚步。说穿了,森博嗣铺陈与布局的手法其实是很「古典」的。足够的线索、适切的提示、缜密的阐释、合理的解决,一切都中规中矩地按照传统的步数来。也就是说,所谓的「现代感」,也只不过是「故事包装」的外衣而已。然而,从他极受读者欢迎的事实,应该显示了一个结论:纯粹论理的本格推理在未来的推理文学阅读,依然占据相当的比例,这不会因为什麼「诡计已经被用光了」一类的直觉性论调而惨遭时代淘汰;但这也并非意味解谜推理可以安稳地蜷曲在既有的空间即可存活,相反的,作者们必须设计出更新鲜、更独到的形式,让解谜推理呈现崭新的面貌。几千年来文学家不断书写爱情,爱情本身就是很单纯的情感,唯一不断创新、改变的则是诠释手法。同样的,解谜推理也必须不断改换其表现手法,这样它就能永远活著。前人创造典范,后人赋予典范新的形式。
2007年12月08日 11点12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