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党们切磋下】总结一下战国秦汉时代的那些乐器
嬴政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一楼祭奠陛下,祭奠大秦。
南京博物院的编钟
镇楼

2014年03月22日 13点03分 1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首先介绍一下古代乐器的大致分类:我国古人将乐器按其制作材料分为八类,既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也就是所谓的“八音”。《乐记》中曾记载为:“土曰埙,竹曰管,革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
我这篇帖子主要是解答一个要写小说的妹子的疑惑,所以介绍先秦包括秦朝的比较流行的乐器,太冷门的也就算了==
我按照分类,一个个来,根据网络上的资料加上我自己对这些乐器的了解整理而成,转载请先征得我同意并注明出处。
金——编钟
“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八音之中称之为“金”。编钟,又叫歌钟,是把钟依大小,有次序地挂在木制钟架上。历代的编钟形制不一,枚数也有异。古代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享、朝聘和祭祀都要演奏编钟。它可以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也许是过于复杂的缘故,汉代以后编钟的制造技艺就失传了。
曾侯乙墓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曾侯乙墓编钟铸造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它气势恢宏,总重量达到两千五百多公斤,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五吨之多,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神奇的是,曾侯乙编钟在一个钟上能敲出两个准确的音乐,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
2014年03月22日 13点03分 2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石——编磬
“磬”是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用磬石制成,八音之中被称知为“石”。早期被用于先民的祭祀活动中;
后被历代帝王用在宗庙祭祀、宫殿宴享、朝聘礼仪活动中。磬的声音清远而剔透,音色优美穿透力很强,古代时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声被寓意为着凤凰的叫声,传说聆听磬声者会吉祥如意。《广异记》记载“磬声一振,鬼神必闻”。
磬是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古代击磬者,必先沐浴、焚香、朝拜,然后才得击磬。
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全套编磬由磬石制成,分上下两层悬挂。这套编磬与同时出土的编钟密切配合,可在同一调高上进行合奏或同时转调演奏。其音响效应“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音彰”。
2014年03月22日 13点03分 3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钟磬之音太过高端,我也不大了解,接下来我来韶韶自己熟悉的几种吹管乐器。
土——埙
秦地古乐,吹土为声。
埙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
最早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半坡时期。
用土烧制而成,外形似蛋,其大小近似人的拳头,中空,顶端开一吹孔,胸腹部开一个或数个指孔,孔数不一,当代比较流行的有八孔、十孔,至于先秦时期,貌似是没有定型的。
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古人将埙的声音形容为
立秋之音,更使我们体会到一幅朦胧而另人神往的艺术画面:秋天是金黄色的,另人深思的,时光流逝,又有一种淡淡的悲凄和感伤。这就是我们在九月末会听到的立秋之音。
合适的写文情景:月下抒怀,战场悼亡,遗址怀古,酒肆里不得志的士子、失势的高官买醉时歌姬伴奏。
2014年03月22日 13点03分 4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土类乐器,还有一种打击乐,就是渑池之会上,蔺相如用来羞辱秦昭王的“缶”。其实“缶”本身是一种盛酒的器皿。《乐典》对此记道: 缶, 说文曰: “瓦器也。 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 也就是说,它既是酒器,也是一种打击乐器。
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景:大宴到酒酣耳热之时,众人敲击盛酒的“缶”,即兴击节高歌,该是怎样的快意!
2014年03月22日 13点03分 5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匏——笙
这种乐器我有的说头了~~~我自己正在学这玩意。
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吹管乐器,在《尚书》《诗经》中早有记载,最早的实物出自曾侯乙墓,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笙的构造蛮复杂的,但是形状很好认。我们学校迎新音乐会时,要去看的同学问我说怎么找哪个是我,我就说:“你先找那种
一堆长长短短的竹管子朝天的那种乐器,高一点的那个就是我。”
“滥竽充数”的故事,大家肯定都听过。“竽”和“笙”可以算是同种乐器,不过,竽体积大,管数比较多,主要用于宫廷雅乐,笙体积比较小,音域也窄一点,在民间更流行。
我就琢磨着要是哪天穿越到秦朝去,就算不能去宫廷乐队混口饭吃,也算有一技之长,不至于饿死吧^_^。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也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弦的乐器(就是几个孔同时按)。所以,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独奏、齐奏,也可以给乐队、歌舞伴奏,所以才会同时流行于宫廷和民间,雅俗共赏,经久不衰。
合适的写文情景:宫廷、酒肆的大型乐舞,民间聚会、婚丧嫁娶等礼仪场合。
2014年03月22日 13点03分 6
笙歌←_←           --我在等一个永远不会来的故人。
2014年03月22日 14点03分
回复 笙歌ヽ红颜醉 :[滑稽][滑稽][滑稽]
2014年03月23日 00点03分
好现代的赶脚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014年03月23日 23点03分
回复 wuli小星星 :嗯,我选择的图是现代笙,不过形制和古代的没什么区别。
2014年03月23日 23点03分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竹——箫、篪、笛
首先说说箫。
传说中,箫是舜发明的。是真是假,我们姑且不去考证,总之这种乐器很古老。
在战国秦汉时期,“箫”多指多管的“排箫”,《说文解字》记载:“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这就是排箫。至于后世流行至今的单管的“洞箫”,在秦汉时期,与“笛”的界限并不分明。(笛是横吹,箫是竖吹。)
单管箫的管体一般呈圆柱形,通常有6~8个侧指孔,吹奏时,用手指按孔,可控制不同音高。多管箫为每管一音,无侧孔。排箫的称呼最初见于唐代赵璘的《因话录》,《元史》中正式称多管“箫”为“排箫”。现今单管箫,称“洞箫”。《通典·乐器》引《世本》:“箫,舜所造。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今之单管洞箫,唐代以前称“笛”,宋代称“箫管”。
(上面两张图片,第一张是洞箫,第二张是排箫。)
排箫是古代用于宫廷雅乐边棱音气鸣乐器。汉唐以来的石刻、壁画以及墓俑保存了许多吹奏排箫的形象。排箫的种类繁多。从管数(也称“彄数”)组成看,就有十到二十四管不等的十余种。从形制看编管参差排列如凤翼,有呈单翼状的;有呈双翼状的。从制作材料看,排箫除竹质外,还有骨质、石质的。目前所知的最早竹质排箫实物为曾侯乙十三管排箫,距今已2,400多年。
合适的写文情景:
排箫:宫廷雅乐,有记载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就是说那种令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便是以排箫为主要的伴奏乐器。
洞箫:文人隐居寄遐思、思妇望月怀远人,箫最适合来寄托闲情逸致或者幽思愁绪。另外,洞箫用在先秦时期的故事里,有穿越的嫌疑,看你个人的功力了,正面例子如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秦惠文王那句“于后世千秋万代,每一户人家的窗台,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悠悠的箫声配上皎皎的月光,君王暮政的悲凉、大秦雄主的壮怀尽付玉箫,那么这里的箫就是点睛之笔而不是穿越BUG,因为正常的观众只会关注台词、氛围,而不是去纠结那时候有没有箫。如果你只是写玛丽苏女子跑回去勾搭公子帅哥,╮(╯▽╰)╭劝你还是换个乐器吧。
2014年03月22日 14点03分 7
楼主写得还蛮欢乐的
2014年04月05日 14点04分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在先秦时期流行的一根管子的竹管乐器叫做“篪”。这个字念“迟”,是不是很眼熟?外交部有个杨洁篪,不陌生吧?
从上面那张图可以看到篪的形制类似于笛,不过它两端封闭而且不像笛子,要贴笛膜。《释名》中这样描述“篪”的音色:“如婴儿啼声,春分之音也。”好一句“春分之音”,可以想象这种乐器音色的清丽。
篪原是一种民间乐器。早在周代,它常与埙一起演奏,因此人们用“埙篪”比喻“兄弟”。战国之世,它作为大型宫廷乐队中的一员,与编钟、编磬、建鼓、排箫、笙、瑟等,在祀神或宴享时演奏。汉魏的相和歌乐队,有时也用它。六朝时,随着清商乐的兴起,它又成为吴声的主要伴奏乐器。隋唐时,它是当时艺术性最高的清乐乐队的一员。宋以后,因主要用于宫廷雅乐而逐渐失传。
上面的图片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篪。
合适的写文情景:宫廷民间都可以,民间演奏的话多与埙合奏。(个人以为这个乐器用在文中比较能提升格调,或者说,装十三。)
2014年03月22日 14点03分 8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至于现在流行的竹笛,我查了一下,历史好像不是很清晰。在河姆渡遗址里,就有骨笛出土;但又有说法称,现行的竹笛是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传入中原的,被叫做“横吹”。
或许是因为在先秦时代,笛、箫,乃至上面所述的“篪”,界限并不分明,比如竖吹的箫,再比如篪,在当时也会被叫做“笛”,而且这几种乐器并未定型吧。
个人以为,要写文的话,想要描写单管的吹奏乐器,“篪”或者“笛”都可以,“箫”最好不要用来指单管洞箫。
2014年03月22日 14点03分 9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今天到此为止,明天来发弹拨乐部分。~~~~~~
2014年03月22日 14点03分 10
今晚不更新了,礼拜二来更~~~
2014年03月23日 11点03分
level 12
挺好的啊不算水 果断精了
           --如果今生等不到嫁衣红妆龙凤烛,我可以赠他苍颜白发黄土一抔。
2014年03月22日 14点03分 11
level 12
编钟都超帅的感觉!
--对我有意思的妹子看这里→胖子全吧唯一认证CP→【一只脑疼的喵】→现在我是橡胶绝缘体→绝不接受任何勾引→绝不!!!
2014年03月24日 04点03分 14
level 12
我想知道五十玄呢楼楼。还有zhu不知道怎么打出来啦
2014年03月24日 14点03分 15
马上就更~~
2014年03月25日 05点03分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丝——琴
说好的弹拨乐器部分来了!首先是琴。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
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在古时“琴”专指古琴,近现代时期钢琴从西洋传入,于是在“琴”前加“古”字,以示区分。
战国秦汉时期琴的形制尚未确定,不过感觉万变不离其宗。至于古琴的“
君子之器”的定位,在先秦时期已经被大家公认。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
儒家创始人孔子,对古琴艺术推崇备至,琴也可以算是士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之一。
古琴的音色,深沉如山间深潭,端正典雅。个人感觉听古琴曲,最能静心。
合适的写文情景:士子修学、隐者自娱,大家闺秀抚琴抒怀。
2014年03月25日 06点03分 16
凤来,九霄环佩。
2015年02月06日 07点02分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丝——瑟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虽然后来渐渐失传,但我们可以从古诗文中的记载,看出瑟这种乐器在秦汉时期的流行盛况。
瑟的起源十分久远,在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多数出自东周楚墓。其他如江苏、安徽、山东和辽宁等省,只有一点零星发现。文献记载“庖羲氏”作瑟。
最早的瑟有
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种乐器在先秦便极为盛行,汉代亦流行很广,南北朝时常用于相和歌伴奏,唐时应用颇多,后世渐少使用。
至于它为什么会被渐渐冷落,我看过一种说法,是因为它太像筝了,一山不容二虎,两种相似的乐器最终只活下来了一个。瑟相比较筝,体积太大,而且都是单弦发音,所以高音低音的表现都不如筝效果好,于是乎,这也算是一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吗?
合适的写文情景:作为一种流行广泛、雅俗共赏的乐器,用在各种音乐场合都可以。
2014年03月25日 06点03分 17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014年04月05日 14点04分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丝——筑
尽管高渐离击筑刺秦王的故事广为人知,但这种早已失传的乐器,出土的实物和文字记载都挺有限的,我就直接搬百度百科了。
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有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
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自宋代以后失传。千百年来,只见记载,未有实物。但1993年,考古学家在长沙河西西汉王后渔阳墓中发现了实物,当时被文物界称之为新中国建国四十余年来乐器考古的首次重大发现。学术界也称这渔阳筑为“天下第一筑”。
合适的写文情景:根据它“悲亢而激越”的音色自己搭配吧,参考“易水送别”。
2014年03月25日 06点03分 18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丝——筝
最后来介绍一下发源于秦地的乐器——筝。
筝,又称
古筝、秦筝,古老的汉族弹拨乐器。筝的拨奏在民间广大地区的流传中,融合地方民间音乐,形成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深深的植根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被俗称为“古筝”。
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一直深受大众喜爱。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越加越多,当代的筝已经有二十一弦甚至更多。
关于筝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争瑟之说:《集韵》就持“
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能不能吐糟一句:一个乐器都能扯到“秦俗薄恶”,这是我大秦躺枪了还是我想多了。_(:з」∠)_)
发音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其发音的性质而得名,刘熙《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
虽然有各种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
在战国时期,筝已经广泛流行于秦地~\(≥▽≤)/~,比如李斯《谏逐客书》中写道:“弹筝搏髀,真秦之声也。”如今筝的流派中,仍然有“陕西筝”一派,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
此外还有“蒙恬造筝”的传说,是真是假,也有争论。个人以为,说筝完全是蒙恬一人发明的似乎不确,但蒙恬很可能改良过秦筝,不然的话,把一种乐器的发明,凭空加在一个武将身上,尤其是蒙恬在后世也被儒家抹黑过,不合乎民间传说的传统。
至于筝的音色,大家应该不陌生,至少喜欢听古风歌的肯定听过不少。一直觉得筝的音色,配合极了秦人的特质,
既有中原雅乐的端正,又有马背部族的激昂,从《将军令》《战台风》等乐曲中,我们仍然能听到当年的铮铮秦风。即使是一些柔美舒缓的乐曲,筝的演绎与琵琶古琴也截然不同的,之前说过古琴如深潭,那么筝,就是月涌江流。
合适的写文情景:筝在先秦时期还是以民间流行为主,可以用在民间的社交、礼仪、娱乐场合。
2014年03月25日 06点03分 19
level 11
弄雪素琴 楼主
最后来挂一个古装剧中特别不靠谱的弹拨乐器运用。
这张图来自电影《鸿门宴》,虞姬弹奏琵琶。
她弹奏的这种曲项琵琶,是从西域传来的,汉朝都没有,何况秦末?
在秦汉时期有一种直项琵琶,是现代还在使用的“阮琴”的前身,至于这种直项琵琶的起源,有说秦末,有说汉朝乌孙公主出嫁时发明。可以肯定的是,虞姬弹琵琶,乌龙无疑。
2014年03月25日 06点03分 20
还真没见过直项琵琶
2014年04月05日 14点04分
level 9
[真棒]真牛
2014年03月25日 08点03分 21
level 9
赞一下
2014年03月25日 12点03分 22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