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楼的表述补充两个相关知识。
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又称费米谬论)阐述的是对地外文明存在性的过高估计和缺少相关证据之间的矛盾。 宇宙惊人的年龄和庞大的星体数量意味着,除非地球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否则地外生命应该广泛存在 。
费米悖论讲述的是有关尺度和概率的论点和稀缺的证据之间的矛盾,其基本内涵表述如下:
宇宙显著的尺度和年龄意味着高等地外文明应该存在。
The apparent size and age of the universe suggest that many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extraterrestrial civilizations ought to exist.
但是,这个假设得不到充分的证据支持。
However, this hypothesis seems inconsistent with the lack of observational evidence to support it.
费米悖论的第一点,即尺度问题,是一个数量级估计:银河系大约有2500亿(2.5 x 1011)颗恒星,可观测宇宙内则有700垓(7 x 1022)颗。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概率出现在围绕这些恒星的行星中,那么仅仅在银河系内就应该有相当大数量的文明存在。这也符合平庸原理的观点,即地球不是特殊的,仅仅是一个典型的行星,具有和其他星体相同的规律和现象。有人用德雷克公式来支持这个论点,尽管这个式子的基础正在受到质疑。
费米悖论的第二点是对尺度观点的答复:考虑到智慧生命克服资源稀缺的能力和对外扩张的倾向性,任何高等文明都很可能会寻找新的资源和开拓他们所在的恒星系统,然后是涉足邻近的星系。因为在宇宙诞生137亿年之后,我们没有在地球或可观测宇宙的其他地方,找到其他智慧生命存在的切实可靠的证据;可以认为智慧生命是很稀少的,或者说我们对智慧生命的一般行为的理解是有误的。
费米悖论可以表述成两种形式。一种是“为什么没有发现外星人或者外星物品?”如果星际旅行是可行的话,即使是用人类造的飞船这样缓慢地旅行,也只需要5百万到5千万年去征服星系。就算不考虑宇宙尺度,在地质学尺度上这也是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因为有很多年龄比太阳更大的恒星,或者因为智慧生命可能进化得更早,这个问题就变成为什么星系还没有被殖民。即使殖民对所有外星文明来说是不合实际的或者是不想去做的,大规模的星际探索也应该是有可能(探索的方式和理论上的探测器会在下文具体讨论)。然而,没有任何关于殖民和探索的证据得到承认。
上面的讨论可能并没有把宇宙作为整体考虑在内,因为星际旅行的次数问题就足以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缺少外星生物的证据。但是,问题就变成“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智慧生命的迹象?”,因为足够高等的文明应该能在可观测宇宙的较大范围内被看见。即使这些文明是很稀少的,尺度问题的讨论暗示他们可能在宇宙历史中的某一段存在过。因为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够被观测到,我们视野范围内应该能找到很多他们起源地的迹象。然而,没有任何确切的地外文明的观测证据。
相同的,以尺度和机率的角度与视野来观察,地球属于适居带的行星,拥有且满足一切生物物种维持生命、生存和演化的所有条件,然而事实上从地球历史中的显生宙开始至今,在这长达五亿多年的岁月间和数百万的生物物种中,只有一个物种成功的演化成为高等智慧生命-“人类”,而非多种多元的高等智慧生物并存于地球上,这显示了在“相同条件”下,“高等智慧生命”并非如此的轻易出现和存在。同地球殊异假说一般,这或许为费米悖论提供了一个答案。
德雷克公式
德雷克公式(Drake equation,又称萨根公式(Sagan equation)或格林班克公式(Green Bank equation)),是由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于1960年代提出的一条用来推测“可能与我们接触的银河系内外星球高智文明的数量”之公式。
德雷克公式如下:


其中
代表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
代表银河内恒星形成的速率
代表恒星有行星的可能性
代表位于合适生态范围内的行星的平均数
代表以上行星发展出生命的可能性
代表演化出高智生物的可能性
代表该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可能性
代表该高智文明的预期寿命
各家对此公式中的各项变量的估计值各有不同,不同的估计值可得出不同的来。因此有些人据此认为银河系中有非常多的文明可与地球通讯。
最后个人感觉看这类信息时可以选择维基百科,相比百度百科表述更加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