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诗酒饭文”品诗味
古风演绎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__泊雁 楼主
一楼古演
诗酒饭文”品诗味
作者:张其俊
2014年03月10日 04点03分 1
level 10
__泊雁 楼主
诗味:我们读诗写诗总要寻求诗中之意味。诗味是诗中之精华。诗,总是以最精炼的形式充分表达其意味的。唐人司空图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与李生论诗书》这也就是说:只有懂得了诗味,才谈得是诗啊!法国罗丹说:“艺术也是趣味。”《罗丹艺术论》近代梁启超认为:“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人们读诗、写诗, 不就是为了追求诗中的趣味,以获取其中的审美创美愉悦。
2014年03月10日 04点03分 2
level 10
__泊雁 楼主
一、诗味是什么?
诗味是诗中酿造出的醇美的酒味。清人吴乔有所谓:“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俱变”《答万季野诗问》。西方亦有所谓:“诗是舞蹈,散文是散步”之说,较之,则前者比后者更胜一筹。鉴于当前我们好些诗友作诗,还不是在酿酒,还只是在做饭,甚至不是把饭煮糊了,就是煮成了夹生饭。所以就值得就此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2014年03月10日 04点03分 3
level 10
__泊雁 楼主
二、诗味从何而来?
1、要善于从社会现实生活中发现诗味:罗丹认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例如,张晨声的《公园见闻》:“纤歌一曲遏行云,弦管悠悠好醉人。亭榭是谁在潇洒,一群白发焕青春”。诗中有声色地再现了一群退休老年人在公园晨练翩翩趣舞的情景……。
2、以热爱生活的童心,关心民瘼的社会责任去感受、感悟,挖掘,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发酵出诗味来;这便是在实践吴乔所谓“诗酒饭文”之说。例如有这么一首写亲情的小诗:“隔窗望见子抱孙,我儿对着他儿亲。但愿他儿长成后,莫要负了我儿心!”虽有失落感,却无抱怨情,唯存祈愿心。此情此景,锲入角度恰如其分,感受真切,感悟入情入理。诚足以感人。
3、就为了要酵出诗味来,就要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写自己体会最深刻的事物,写自己感悟独到的意象情境,用自己最拿手的表达方式去表现。只有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才能体察入微,也只有写出了首先深刻感动了自己心灵的诗作,然后才会让读者产生共鸣,也会受到感动。每当我们于夜深人静时,吟诵苏轼的悼亡词绝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就会有那样感同身受的心灵震撼。由此即可见,诗味的根基在真情,真情是第一性的,这也就是白居易之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是也。诗人往往是带着浓郁的情绪来写诗,也会调动读者的情绪来读诗,体味到从诗中酵出的美酒的滋味来。
2014年03月10日 04点03分 4
level 10
__泊雁 楼主
三、如何提炼出诗味来?
写诗讲究诗味,总要设法给人以新鲜感,这就须得刻意追求创意。“惟陈言务去之”(韩愈语)。力避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敢道人之所欲言而未能道者,这就需要采取多种非常规的表现手段,包括:陌生变形,反常合道,逆向反思,谜比镶嵌,反串反托,反说反衬,反喻反兴等等,不胜枚举。即使是采用常用表现手法,也要注意从中提炼出某种个性化的耐人寻味的警策箴言来,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如丁芒的《一剪梅•六十自遣》就以“还将老骨去肥田,播个秋天,长个春天”这样耐人品味的警句作结。
1、陌生变形:就如同戏台上表演的变脸术那样,使人产生新鲜感。俄国施克洛夫斯基讲:“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要陌生化就是要对所描绘的对象作变形处理,包括变此形为彼形,变无形为有形,变米饭为美酒。变“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变“花残叶茂”为“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变“夹道万株杨柳树”而为“望中都化断肠花”《鲁迅•别诸弟之一》等等。
2、反常合道与逆向反思:反常合道乃是超出常理,却可合乎真情,苏轼曾盛赞柳宗元的《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梦竹。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宋•释洪惠:《冷斋夜话》)。其反常合道之奇趣,深蕴于诗中间二句之中。至于逆向反思,则是以逆向思维之法。针对前人之作作翻案诗,往往会别开生面,翻出新意来。且看清代袁枚的《马嵬》诗:“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对于前人或别人之作,若有不同的感受,便可作翻案诗,也往往可翻出新意新味来。
2014年03月10日 04点03分 5
level 10
__泊雁 楼主
4、妙合与离合:妙合是一种巧合。离合则是一种拆字拼字诗法。妙合诗句有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离合则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吴文英《唐多令》)。又明代金玉泉的《荒年谣》:“年去年来来去忙,不饮千觞饮百觞。今年若是要酒吃,除却酒边酉字旁”。“年去年来来去忙,不杀鹅来也杀羊。今年若是要鹅吃,除却鹅边鸟字旁。”这是苦恼人的笑,多么幽默有趣啊!
5、反串与反托:反串法或称之为反接法,是一种矛盾修饰法。最典型的例证是宋代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却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这种手法被钱钟书先生命之“比喻之二柄”(管锥篇)。词中抓住了“江楼月”的双重属性,从正反两方面去开拓,得以充分展露代言思妇之矛盾心念。又如初唐宋之问的《渡汉江》诗:“岭外音书绝,经冬夏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中通过“怯”与“不敢”,生动地体现出潜逃回乡的诗人近乡时惴惴不安的矛盾心态。若将“怯”改作“切”,“不敢”改作“急欲”,则诗味尽丧矣!而反托则是从反面托起正意,更会耐人寻味。又如晚唐陈陶的《陇西行》其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用叠印的手法写早已战死沙场的丈夫,却仍然活在妻子春闺的梦里。“盖从反面托出,较之正面,意味倍深也”(刘公坡《学诗百法》)。
6、其他:尚有反说(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衬(以反衬正,突显中心),反喻(以本体的反面去设置喻体),反兴(用起兴事物反衬与之背道而驰的中心事物),如此等等,花样翻新,不胜枚举。只要是有助于提炼出诗味的醇美酒香来,皆可创新之。
末了,“诗酒饭文”品诗味也许还可用这首小诗来表述:
“文似看山喜险突,诗宜曲径暗通幽。云横岭断溪桥现,水复山重特一途。”
2014年03月10日 04点03分 7
level 10
__泊雁 楼主
end.
2014年03月10日 04点03分 8
level 11

2014年03月11日 09点03分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