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3
西山老农
楼主
前几天我发了个帖子,尊称老丁为先生,君不知老丁半夜三更打电话,声音显得很柔和又战战兢兢;“老农啊,侬哪能叫我先生呀,迭戈称呼阿拉担当弗起,真个担当弗起……”。老丁是上海人,说那话就是海派,翻译成普通话;“老农啊。你怎么能称呼我先生呢?这个我可担当不起”。老丁一晚上没睡着觉,失眠了。我老农睡得很沉,呼呼的,还做了一个美妙的梦。
小时候我们读书,小学称老师,“老师好,老师早”。中学了我们称先生,“先生好,先生早”这里的解释先生就是老师,譬如冬夏青,我们都称呼老师,我们也可以称呼他先生,“冬先生,晚上好”这样就显得有礼貌,文明,还显出一丝丝文化人的气息。
还是小时候,我们称医生就喊“郎中先生”。后来赤脚医生就不喊赤脚先生了,因为他的档次不到。再譬如我老农,酷夏里卖西瓜,吆喝着;“要么吃西瓜,沙拉里个甜”,人们要买西瓜,老远的就喊;“卖西瓜的,给我来两西瓜”,这显得很自然,从来就没有人喊;“农民先生,阿拉买两只西瓜”。所以先生是尊称,是知识的象征。不是每个人都能称先生的。
还有一种情况,在正式场合下,党内称同志,党外人士称先生,:“幸会幸会,我来介绍一下,这一位是老丁先生,这一位是玛丽小姐”然后碰一下高脚玻璃杯,轻轻抿一口红颜色的酒,先生和小姐相视一笑,把酒杯搁一边跳舞去了,虽然有点装腔作势,但是先生还是先生,小姐还是小姐。如果是生产队开会,那就随意得多,敞着怀,穿着拖鞋,没酒就喝大碗白开水,抽着劣质烟大声吆喝着:“二狗子,你们家的猪啥时候产猪娃?给俺留两只……”。这种场合要找先生一定是找不到的。
老丁是文化人,然而文化人有文化人的弊病,你喊他先生他诚惶诚恐说自己不是先生,你不喊他先生,他心里边又空落落的,所以文化人这种酸酸的腐臭味曾经使得中国人民多受了很少苦。如今的社会是尊重知识的社会,社会在发展,对于老丁这样的文化人还是要尊称为先生的。因为社会的变迁,先生还是先生,玛丽已经不喊小姐,改称玛丽小丫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