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老子文化 光大中华文明
鹿邑县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鹿邑情结 楼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能够衍续下来并得到不断发展的文明体。它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独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一是因为它能够包容众多不同的文化体,并使之与已有的文化体有机地结合成一体,正所谓中国人常讲的“能容乃大”。二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原生文明基源。而这种原生文明基源的坚固与否,直接决定着建立于其上的文明体的是否稳定。世界文明史上的许多古代文明体,就是因为产生这种文明体的基源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最终导致了该文明体的中断或终结。如: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古玛雅文化,等等。历史上的中国,不论统治权发生怎样的转移,滋生中华文明的滋生基源从来没有遭到根本性的破坏。所以,中华文明得以持续不断的发展。   毫无疑问,中华文明的滋生基源是多元的,并且是不断变化、重新组合的,形成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文化就是滋生中华文明的主要基源之一。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老子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500多年来,国人几乎没有中断过对老子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至少从东汉王朝的皇帝(汉桓帝)刘志时起,各代封建王朝已经开始以官方的身份正式祭祀老子了。史载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同年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在《后汉书·祭祀志》记载,“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年(公元166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银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范晔论曰:“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这表明了汉朝中央政府对老子文化的重视。唐朝更是尊老子为远祖,封尊号为圣祖玄元皇帝。唐玄宗于开元三年(公元715年)下诏将农历二月十五日老子的诞辰日定为玄元节。唐武宗继位后,又下诏将二月十五日定为降圣节,并确定为全社会的法定假日。以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虽然对老子的尊崇度时有增减,但总体而言,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这种行为。当然,这些对老子文化的继承和宣扬,从根本上讲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的需要,但这种行为本身从思想层面上不仅起到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也起到了坚实中华文明基础、保持中华文明衍续、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   我们今天再次提出弘扬老子文化,绝不仅仅是对传统老子文化的简单继承或宣扬,更不是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纪念模式的简单继承,而是本于扬弃传统文化的精神来进行的,也就是我们以前常讲的“去其糟粕,吸取精华”。目前,在国内外形成了一股研究老子文化的热潮,国内出现了一些专门讲授传统文化的民间机构,一些高校也已将道家、儒家等中国传统文化正式列入教学日程。如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就特别倡导大学生对《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在他的极力倡导下,从1995年起华中科技大学就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了有关《道德经》的全校公开选修课,学生选修十分踊跃,以至人满为患。作为老子故乡的鹿邑人,更有责任努力做好弘扬老子文化、光大中华文明的工作。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县委、县政府决定于2005年11月中旬举办“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2006年3月中旬举办“纪念老子诞辰2577年大会”,及2007年举办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等活动。这是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决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扩大我们鹿邑在国内外的影响、促进我们鹿邑经济大发展的绝好途径。正如中共鹿邑县委书记刘金志同志《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实施老子文化带动战略是加快鹿邑发展的正确选择,是让鹿邑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鹿邑的最好捷径。”我们今天进行的这个系列讲座,就是这一活动的组成部分。这个系列讲座的目的,就是要从大众文化的角度,让鹿邑人民更多地了解诞生于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伟大人物——老子。我们还计划编纂一系列的普及读物,从中小学生抓起,让全体鹿邑人民都能正确地认识老子的思想,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把握老子的学说,不仅要让全体鹿邑人因身为老子故乡人而自豪,还要让全体鹿邑人以身作则,营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老子文化氛围,塑造出老子故里的崭新形象,以不愧为老子故乡人。 
2007年11月18日 08点11分 1
level 1
鹿邑情结 楼主
老子文化是中国的灵魂   加拿大学者胡碧玲教授   老子留下《道德经》一书,其影响深远。我个人认为,老子文化是中国的灵魂所在,两千多年以来,《道德经》一书,陶冶了中国祖先的精神,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过,老子这种深远影响不仅限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近几百年来,同样开始影响到西方,影响到国外。过去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多数都被老子精神感染,部分人认识到《道德经》的重要性,而为了方便宣传老子的精神,就以世界各种语言翻译它,成为老子文化传播到国外的桥梁。据说英文版本已经有60多种,这本书不同,翻译版本激发了许多的西方学者向中国学习,而且老子对西方文化有极大的影响。翻译版本最多的是基督教的《圣经》,可是《道德经》和《圣经》迥然不同,它告诉后人应该怎样生活,违背它是后果自负,它有一定的压抑性质,像爸爸要求孩子听话一样。大家都知道老子要求我们超出自己和自我,他让人超出社会,超出一切有限的现象,从心的源头逍遥游。他用了仅仅5000字,不是因为他没得说,也不是因为他很保守,而是因为他没有必要多说。   辩证法鼻祖是老子   美国明道大学教授张绪通   老子是辩证法的鼻祖,这句话使我很有感触。因为十几年以前,我回到中国,那是国家教委安排我和一些大学的几位同志交流,我就提出这个问题———辩证法是中国的,是道家的,老子的。我在人大、北大、清华等大学都去讲了,我就提出这个辩证法是中国的。那个时候(能得到大家认可)很困难,如果说辩证法是中国的,他们不能接受,我有的时候是苦口婆心,有的时候是舌战群儒。多年后,我写了《道学的管理要职》一书,里面说到老子的辩证法是朴素的辩证法,已经得到了大家的承认。再过一段时间,这本书再版。这个时候我提出要求,出版社把它修改了一下,把“朴素”两个字去掉了,所以老子的辩证法又升高了一级。到了今天(11月10日)早上升到鼻祖了。我自己觉得很感慨,中国人对于自己的自信心有了很大进步。   但我还感觉有不足的地方,如今人们承认辩证法,还没有承认老子的唯物论。老子到底是唯物论的,是施政的,是科学的。我今天早上还没听到,虽然有人说到了关于老子的思想,但是没有强调唯物论这一点。还有一点,我也没听到他们提到,就是社会主义。老子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的,而且是宏观调控的。唯物论、辩证法、社会主义这三个基点不能含糊。所以我觉得我还想提醒一下,还差一个唯物论没有被强调,还差一个社会主义没有被强调,我说这三点应该连在一起。
2007年11月18日 08点11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