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2003年8月,由易道领军的专业团队受伦敦发展局委托为伦敦东部(Lower Lea Valley) 利亚谷地地区,英国其中一个最贫瘠的地区,进行再生总体规划,目的是为2012年在伦敦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残障奥运会进行全面性的地区规划。同时为奥委会后地区进行持续性城市规划。总规划是伦敦2012年竞图的一个重要部分,提供了竞图的设计蓝图;在举行地球上最大的体育盛会之后,让伦敦东部有机会转变成新的邻里地区。伦敦市政府自治市单位对总体规划寄予热望,规划的方案的进行,也是伦敦举行过最大的公共协商活动之一。提案的目的是确立一个城市设计的新标准,塑造伦敦成为一座可持续发展城市,同时推动整个东部地区再生,为整个泰晤士河门户确定一个未来发展框架,着眼于整个地区总规划原则的建立。通过区域性再开发的进行,以社区发展为重点,重新发展现有的社区并建立新社区的发展契机;释放公共空间,使其拥有公园的绿化,也有公共水域空间可供利用。因此在地区建立新的全面联系。 奥运村赛后的总规划将推进英国有史以来进行的最大规模、最显著的一次城市再生运动。奥运会将为伦敦东部带来转机,把它变成一个生机勃发的新区域,成为当地的和国家的骄傲。规划案将加速伦敦的东扩计划,以适应下个十年中预计的人口增长的趋势。伦敦的未来,将规划出新的建筑物和开放空间,奥运规划案也将重新定义人们对伦敦城市景观建设的愿景。
2005年08月05日 05点08分
4
level 1
政府创新催生伦敦“浦东”泰晤士河流域复兴 昨日,来自伦敦发展署的专家帕特里克·迈克维和伦敦大学教授马克·琼斯共同讲述了一个城市复兴的故事:由于政府创新能力的提高,正在从过去的“贫民窟”转变为“上海浦东”,成为伦敦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作为伦敦的航运中心,沿泰晤士河地区曾经一度繁荣。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港口和码头功能的弱化,泰晤士河地区逐渐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城市建设落后,人均收入低下,出现了大量贫民窟,成为伦敦市的一块“城市疮疤”。 为改变泰晤士河地区的落后状况,该市曾多次尝试开发该地区,但由于土地供应受到了所有权形式的限制,而这样的所有权形式又不受市场的影响,加之政府在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领域的职能受中央政府制约过多,因此,该项开发始终无法启动。 几年前,该市政府进行了一项大胆革新:大规模削减政府机构,在市政府公办室下属新建了经济振兴机构———发展署,专门致力于制定和实施振兴经济、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问题。至今,该机构已制定了8大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泰晤士河地区实施城市复兴战略,打造泰晤士河走廊。 该机构首先帮助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机构、私营部门以及当地社区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这一关系,伦敦市政府成功地将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职能从中央机构收归市政府。随即,该机构为泰晤士河地区制定了远景规划,并利用政府财政和政府拥有的部分土地作杠杆,与商业机构进行合作,在该地区建设了自动化控制轻轨等一系列高质量基础设施。 随即,泰晤士河地区的土地进入高速度市场化运作阶段,大量开发商和投资进入该地区。现在,泰晤士河地区已成为伦敦经济发展最快、城市面貌最美的地区,人们将它称之为“泰晤士河走廊”。 帕特里克·迈克维和马克·琼斯说,过去,伦敦存在很多类似泰晤士河地区这样的社会难题,伦敦是个发达的大城市,但长期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失业率居高不下等“老大难”问题,如今,在这一经济振兴机构的努力下,这些“老大难”问题正被有效解决。 他们说,伦敦的实践充分说明,政府创新能力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一个城市要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切莫忘了执政革新,增强政府的创新能力。
2005年10月14日 19点10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