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聚还散系列]花径不曾缘客扫
广寒古典诗词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雪中村 楼主
花径不曾缘客扫——说诗词中的小院天地家院是每个人的小天地。在西方,是“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的。中国古典诗人对这么一方小天地也是很重视的。唐朝的杜甫就曾经独自住在成都草堂里,怡然自得地过着清静时光。没有好吃好喝,也没有闲杂人等骚扰,“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你看他竟然连用叠字,心情该是舒畅至极。而唐朝柳宗元似乎是真心投入的真性情。既然“晓耕翻露草”,来到这农家田园了,就入乡随俗,干脆掳起袖子卷起裤腿,来个“晓耕翻露草”,不要在感觉上隔着一层膜。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盆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酒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溪居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中客。晓耕翻露草,夜傍响溪石。来往不封人,长歌楚天碧。值得一提的,还有北宋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湖阴先生”是王安石老友杨德逢的别号。笔者以为,杨德逢小小的家园,王安石短短的诗句,实在是倾注了两人浑厚的友情。小园是静的,却没有长出苔藓,是因为杨主人的勤快常扫,和那成畦的花木一道,昭示出小园主人的勤劳与情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则分别将视觉和意觉、嗅觉和意觉、听觉和意觉糅合一处,用此情趣盎然的铺垫,烘托“尚疑身在半山园”那种惬意自在如家的感受(半山园是王安石自己的住处),王、杨二人志趣投合,宾主难分的莫逆情份跃然纸上。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桑条索漠柳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在半山园。总之,小园是一位诗人、词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写照。正如北宋那位长期官居高位的晏殊,一首小园中的《浣溪沙》,写尽了他旷达、圆融、温润的情致与风格。夕阳中,旧亭台上的酒与歌依旧,但心情随着时间转移而暗自变化着。春花落了,旧燕却来了,大宇宙、小人生就是这样无情与有情地不息循坏着。几时回呢?不如趁着花香些许,再兴步徘徊几回,尽享这小园,这人生的美好情致吧。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007年11月16日 04点11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