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手记】第13周 2006年5月29日至6月4日
tobystephens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这是拍摄的最后一周,我沉浸在思考中。我问自己一些平常的问题,例如我们正确表达了这部小说吗?我们正确表现了Sandy的观点了吗?我们把钱花到
正确的
地方了吗?观众们会爱上Jane和Rochester吗?   但我同时也思考着一些特别的问题——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时刻或者镜头是需要我们重新拍摄的?有没有什么多余的镜头是我们能够剪掉的?如果超预算的话对我的职业生涯将会产生多么不利的影响?什么时间对GMTV的来访是最恰当的?关机宴我们在哪儿开?   德贝郡的初夏是非常可爱的。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美丽风景。我们在Haddon还有几天的时间,其中的一天是拍摄加勒比内陆的镜头(第三集中的闪回)。   两个星期前关于这段闪回我做了一个噩梦。在我的梦里,我到达现场发现拍摄现场被布置成20世纪70年代的夜间景象,所有演员穿着恶俗的70年代的服装。有一个现场乐队还有其他的东西。我揪住Grenville Horner告诉他,他的设计全部搞错了——在1820年没打击乐,没有喇叭裤,没有闪光的服装。Grenville含含糊糊地回答说,“但我认为这很好,非常有趣。”我变得更加愤怒,当导演Susanna出现后,我问她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我知道,我知道,”她说。“我知道一切都不对,但我来到这里的时候一切就是这个样子,我觉得我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这么拍摄。”   然后全体演员开始告诉我这一切是多么漂亮多么复古,而我只是站在那里摇着我的脑袋,变得越来越紧张。我一下子惊醒了,大汗淋漓并且非常焦虑。   Grenville事实上在这段加勒比闪回中做了一些非常漂亮和有趣的东西,但我得非常高地说,他做的东西没有一点与20世纪70年代有关。   倒数第二天我们在美丽的Chatsworth Estate度过。在最灿烂的日光下,我们为第三集的求婚一段进行彩排。它结束在一场雷雨中,但我们之后会进行合成。这是原著中的一场关键的戏,Sandy的改编也非常出色。Ruth和Toby在全体摄制组面前做了带机排练,我完全被他们打动了。这一段的场面,细节和情感的表现彻底击倒了我,到最后我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在排演的最后我们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一阵掌声和喝采。在过去的三个月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伟大的镜头,但这一个是它们中的最好。Ruth Wilson和Toby Stephens看到我哭花的脸时,一起笑我有多么脆弱。   这个星期我非常累。我看起来在每个晚上都有约会。这是在戏开拍之时和快要结束之时必付的代价。一天晚上Susanna和我带着Ruth和Toby出去吃答谢他们两人的晚餐。他们做得如此出色,对我们来说是如此了不起的搭挡,Susanna和我非常感激他们。   接下来的晚上,Edward Manners勋爵(Haddon Hall的主人)邀请Susanna,我们的区域经理Giles和我自己去他的酒店吃答谢和告别宴。   这对Giles和他的团队来说,在经过了三个月的拍摄之后是最好的奖赏,爱德华勋爵不仅仅是同我们交谈,还带着我们去赴宴。爱德华勋爵是一个杰出的合作伙伴——一个了不起的主人,知识渊博,幽默,有趣,对我们的拍摄很感兴趣。对我们在Haddon的拍摄来说这是最妙的结束。   我们最后一天的拍摄引领着我们来到Bakewell外的一处房子,那里将是我们的芬丁,在这处房子Jane在第四集的接近结尾处发现了Rochester。这是一处合适的地方来让我们与我们的两位主角拍摄最关键的结束镜头。   这天阳光很美,每个人都非常放松,但这并不意味着是轻松的一天。经常地,人们会把最后一天安排为轻松的一天,但我们不能够。Ruth Wilson答谢剧组的方式是雇了一辆冰淇淋车在午餐时来访。这是一种来自于女演员的亲切表示,她赢得了全剧组的喜爱和巨大的尊敬。   下午在Toby和Ruth难以置信的令人动容的表演中结束。Susanna向我吐露真情,她认为这是Toby在这部戏中最好的表演。这是他的表演技巧和才华的标志,即使是在最后一天他仍然力求完美。   我们用十分钟的时间就做好了收尾工作,然后我们出发去Pav,在Matlock的一间夜总会正等着我们去开Party。每一个人都在那里——从驾驶马车和马匹的演员,到酒店的接待员,宴会承办员,到从Haddon赶来的工作人员,加上我们剧组的全体成员和我们的许多演员。所有人都玩了个痛快。 
2007年11月14日 02点11分 1
level 8
虽然早就听说了那个制作人泪洒当场的故事,但是看到这里仍然忍不住唏嘘一下,这么易感的制作人估计在咱们中国是难找了,呵呵现在中国的制作人商人气多过于艺术气,实在是件很不好的事情
2007年11月17日 08点11分 2
level 12
枕草说得很对。我觉得国外的制作比国内要专业太多,起码从这个制作人身上可以看到,他的出发点是非常单纯的,即使是金钱上面的算计也是为了整部剧着想,而国内就不一样,有太多莫名其妙的东西,充斥着铜臭味。很多影视剧并不是从艺术上考虑,有太多个人目的在里面,影视不过是他们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所以这个制作人的眼泪实在令人动容,也令人叹息。
2007年11月19日 00点11分 3
level 12
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们拍摄进度的安排。记得他们刚刚开拍的第一天就拍了两位主角的第一场重头戏,而从这篇当中可以看到,倒数第一天拍的是简回归的重场戏,倒数第二天拍的是顶顶重要的求婚的戏。开始我觉得太匪夷所思了,作为一个外行,我大概都觉得这样安排不尽合理,要知道把两场重头戏安排在最后两天,我想中国影人是不会这么安排的,时间太仓促不说,剧组马上面临着分道扬飚,演员的心怕是都已经飞了,哪会集中精神拍这么重要的戏。可是细想之下,这么安排也不乏它的合理性,第一天的二人相遇的戏两人是需要一点点陌生感在里面的,而把那么重要的两场戏安排在最后,也恰是二人默合到最默契的时候,拍起来会更得心应手。我不得不佩服导演和制片的大胆和冒险,那是一种对演员的信任,也是对他们职业素养的一种考验,Ruth和Toby完全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他们是真正职业的演员。
2007年11月19日 00点11分 4
level 6
其实国内也不乏好的剧本,但是往往最后被改的面目全非,制作上更是粗糙.再弱弱说一句,我以前一直以为他们拍戏的顺序就是照着我们看到的顺序拍得呢,现在才明白,原来是以特有的方式打乱顺序在拍,从这一幕跳到那一幕,太佩服这些演员了.
2007年11月19日 09点11分 5
level 12
国内确实不乏好剧本,也不乏真正拍出来的好剧和用心表演的好演员,但我觉得在职业性上还是差些,看过几位到过国外拍片的导演的访问,他们对国外,尤其是欧洲影人的评价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职业,我想那代表着他们的影视工业更成熟吧。呵呵,我记得不知道从哪里看到过说是06版是按顺序拍的,而不是象惯常的规矩那样由时间表来决定先拍哪个镜头,后拍哪个镜头,原来我还奇怪来着,以为是因为在Haddon开拍的时候是冬天,恰好符合原著中故事起始时间的缘故,直到翻译到这篇手记,才知道还是按惯常的方式来拍的,原来的说法或许是我看错了。:-P非常好奇他们两个人在求婚那场戏的带机排练,不知道是不是表现得要比最后出来的结果还要好,还是制作人站的地方看的角度与我们不同,当然,在那种情境,那种景色之中,难免会使他的情绪更为投入,可惜他们要是把这段排练也录下来就好了,让咱们也跟着好好感动一回。许多国外网友说,他们看这部剧的时候都流泪了,呵呵,我倒是没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心也变得越来越不柔软的缘故。:-)
2007年11月19日 12点11分 6
level 8
我有几次有想流泪的冲动,但终于只是湿了眼眶大概因为蕴藉在心底深处的感情太过于复杂,反而不能畅快地流出眼泪来了吧我倒跟姐姐相反, 小时候挺没心没肺,多感人的电影都不哭,越大越容易伤感了,呵呵
2007年11月21日 10点11分 7
level 6
我的泪水倒是夺眶而出了.我也不想忍,就让它尽情发泄了我跟枕草差不多,小时候人家哭我在笑,现在,年岁越大,泪腺倒是越发达了,经常一些不经意的文字或画面,就让我泪如泉涌了.
2007年11月21日 13点11分 8
level 12
呵呵,我是从小泪腺就不怎么发达。上学的时候看到同班的女生们经常捧着一本书或是从杂志报纸上看到个感人的故事就潸然泪下的样子,觉得她们怪矫情的。当然也有特别感动的时候,但终于做不到象她们那样,也不过是泪水刚刚湿了眼眶而已,别人没看到,自己反倒先不好意思起来,想方设法地遮掩过去。看到流泪的只有《简·爱》和《双城记》,那时候每每看到《简·爱》的结尾处都会哽咽难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时哭过了所以有了抵抗力,即使是06版也再难以让我掉泪。其实我总觉得06版虽然也有伤感,但总体来说还是bright的,这一点是它和其它版本最大的区别,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驱散了原著中有些阴郁的色调,所以每次想到它心里总是亮亮的,越发无从落泪了。:-)
2007年11月22日 11点11分 9
level 6
06版确实是最少阴郁色彩的,不过我一直都没怎么觉得这本书是阴郁的,一直都被书中的那种激情所激动,所以看到06版把原书中的那些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表达的酣畅淋漓,完全被剧中人的情绪所感染,跟着他们大喜大悲,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重逢时,托比一哭,我的泪水也跟着出来了,入戏太深了,呵呵!
2007年11月22日 12点11分 10
level 8
昨天回这个帖子回了一半网络断了,没钱了Agree with tearbud.Bright很多时候更有让我流泪的力量,大约是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或者真实地为剧中人物历经沧桑后的幸福而欣喜泪下
2007年11月23日 07点11分 11
level 8
赫赫,姐姐也喜欢双城记,莫非喜欢那个男二?
2007年11月23日 07点11分 12
level 12
Toby哭的那段,我是光顾着惊讶and赞叹了,根本忘了眼泪是怎么回事。那滴泪流得真是既契合Ruth的台词,又契合剧情,更妙的是还契合音乐,怎么就会那么巧,仿佛他能控制眼泪似的,恨不得当下击节赞叹,真是好久没看到如此妙到豪巅的表演了,看起来那么粗率的一个人居然能够在表演上细腻若此,足够观众长久回味。
2007年11月23日 11点11分 13
level 12
双城记的重播我倒是没看过,不过央视居然能把结尾给删掉,思路还真不是一般的古怪,确非我等常人所能理解。那时候好喜欢卡顿身上那种颓废的气质,他在法庭上显得那么玩世不恭,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潇洒啊。呵呵,我觉得某人和卡顿有些相似的地方,或许有一点是因为Peter,不过更多的大概是因为前一阵又把Photographing Fairis翻出来看的缘故,这家伙在里面从容就死的那场戏不弱于卡顿啊,许是这一点让我有这样的想法吧。
2007年11月23日 22点11分 1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