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江味农居士】 念佛人不可不知的四项忌讳
定弘法师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和雅音306 楼主
修净土法门的人,在一心念佛的时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放松不得.矜喜不得。这四句包含着八种意义,应分四层来看,一层深入一层。现在一层层分析说明如下
2014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1
level 9
和雅音306 楼主
第一,急遽不得。急就是焦急,遽就是匆遽。在初用功时,往往都是这一现象,急于求成,恨不得立即得到灵感、神通,或一些什么效益。要知道,我们生活在大地上的凡夫,从无量劫来,所造的罪业,所有的妄想,真要比恒河里的沙还多呢!要将这些罪业和妄想清除掉,那又谈何容易。若是不知道这一道理,一味想求得速效,是会欲速则不达的。有的人见到效果不快。于是产生焦急情绪,不知焦急是退悔的根,实是学道的大忌。所以说,急不得。
2014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2
level 9
和雅音306 楼主
还有,初发心的人,慕道心很切,恨不得将所有教理,在一日之中就融会贯通;将所有功德,在一个早晨全部做完。今天看到这部经很稀有,就急切地想诵完它;明日听说某一咒不可思议,又急忙去持诵它: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是不是够得到?和自己所修的法门是不是有夹杂?结果,导致终日忙忙碌碌,没有从容自得的情趣。由于头绪纷歧,虽然化了不少劳力,可是收效却很少。
2014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3
level 9
和雅音306 楼主
还有,每当做功课之前,应该先静坐片刻,将游思杂念打扫打扫,然后再用功,那么,心就比较干净;若是刚做完一事,就匆匆进佛堂,做功课,这就会心头乱糟糟,一时安定下不来。所以说,遽不得。
2014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4
level 9
和雅音306 楼主
第二,疑畏不得。疑是忧疑,畏是怖畏,这是用功在渐进时所有的观象。在没有念佛之前,自己觉得心中没有杂念,念佛之后,反觉妄想很多;等到用功越长久、越加紧,那妄念也随着愈来愈多,于是产生忧疑,这是什么道理呢?实不知,在没有念佛用功时,妄念原来是多得不可计数的,只因你自己不觉得罢了。现在能觉知它非常之多,正是你的心已渐入宁静的境界,于是才能察觉到。比如日间处身在闹市中,虽然车来马往噪声很大,但不觉其闹;可是在夜深人静时,就是虫鸣鼠跳,也会嫌其烦扰,就是这个道理,如果错误地生起忧疑的心.一定会阻碍修道的进步。所以说,疑不得。
2014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5
level 9
和雅音306 楼主
功力日渐增进,或一日之间妄念很少,忽而明日又妄念很多,甚至怎么排遣也不肯去。这时不可强行抑制,只有极力提起正念,或高声念,或追顶念、或跪念、或拜念。时间稍久,妄念敌不过正念,就会逐渐退去。有时念佛念得很好,可是妄念突然生起,就像是从天外飞来,甚至会是穷凶极恶的妄念,为生平所没有想到过的。这时切不可恐怖,须知这是多生以前曾经作过这种事,在八识田里留下的种子,现在幸亏得佛力冥熏,将它逼出。这时应向佛前痛切忏悔,哀求加护,使以前所造的罪业根本拔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因此生畏怯心,这就会妨碍功德。
2014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6
level 9
和雅音306 楼主
还有,功夫加紧的时候,或忽觉眼前的山河大地以及自身空无所有,这也不必畏惧,只要极力念佛,求佛摄受,把空境置之度外,不予理睬就是了,否则也会障碍修道进程。所以说:畏不得。
2014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7
level 9
和雅音306 楼主
第三,放松不得。放是放任,松是松弛。这是对用功渐纯时说的,念佛到了纯熟的时候,一句佛号冲口即出,本是好事。但如果认为已到了无念而念的境界,放开胸怀随口念去,像世俗所谓“滑口读过”那样,这又成为毛病了。病在什么地方呢?因为求佛摄受的心不切,这时必须声声着实,字字靠紧;应当聚精会神.一心悲仰,句句都从心中恳切流出,然后生西的愿才能着实有凭。所以说,放不得。
2014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8
level 9
和雅音306 楼主
功夫越做越纯的时候,心里没有渣滓,遍体轻快,异常安适,这就是佛经里所说的“轻安”。但是切不可—味悠游自在,自以为得;相反地,更应紧紧着力,更加勇猛。否则,不进则退,就连这既得的轻安也将失去了。应该知道,要想逆生死流而出轮回,岂可片刻松劲呢?所以说,松不得。
2014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9
level 9
和雅音306 楼主
第四,矜喜不得。矜就是自夸自大,喜就是欣喜。这是用功到了接近成功的时候,所容易发生的情况。绵密用功,精勤不息,忽而妄念暂销,心光发露,能够见到圣境。这时只可向真善知识密求印证,切忌逢人便说,到处宣扬。因为,你如果把这种事宣扬出去,就会引起各方面的称颂。同时,自己也会有不
正确的
想法,认为几经勤苦,而今终于得到了,这是多么幸运啊!若有这样的心念,那就是自矜。矜心起来,我慢心也就随着产生了。于是前功就会退堕,所以,矜不得。
2014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10
level 9
和雅音306 楼主
如能既不矜张,而还是勤密用功,那末,久而久之,就会自见己身趺坐在莲花上,或见三圣金容,或蒙阿弥陀佛放光摩顶。或自己列队在清净海会中。这样境界能经历一日二日,甚至数月经年现前不散,这时切不可欣欣自喜。喜心若起,念佛的心就已不专一,不专一就散乱了。这样,即将得到的念佛三味就会因此失去。所以说,喜不得。
2014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11
level 9
和雅音306 楼主
故净业行人当知,信愿念佛是因,念佛三昧是果,念佛三昧与西方极乐世界不一不异。所以念佛三昧不可着意强求,即使生前不能亲自证得,但只须真信切愿,老实力行,临终必能蒙佛接引,切忌自暴自弃,灰心丧志,贻误道业,徒遭轮回。
 
2014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12
level 4
阿弥陀佛!感恩分享![玫瑰]
2014年02月08日 04点02分 13
level 14
阿弥陀佛 感恩分享!
2014年02月08日 09点02分 14
level 6
阿弥陀佛
2014年02月08日 14点02分 15
level 13
感恩分享,阿弥陀佛。
2014年02月08日 15点02分 16
level 12
智随法师开示原文:从《灵峰宗论》看蕅益大师对行持的标准,与善导大师的思想也有相通的地方。下面是三段相关的法语。第一段:“无论千百十,下至一声,但终身不替,便决定横超。”蕅益大师讲:行持净土法门,无论一天念多少,千声百声十声,下至一声,每天哪怕只念一声,只要能够一辈子不间断地每天坚持念一声,也决定往生西方净土。从古到今,只有蕅益大师这样讲过——你每天念一声,坚持一辈子,也可以往生。这都到极处了,每天坚持念一声,做不到么?有人说我没有时间,那每天一声总可以吧。每天坚持念一声,关键是在坚持,今天念一声,明天念一声,这样持续不断,那就往生有分。这是一段开示。第二段,又言:“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我们每天念佛,有些可以念十万,有些念五万,有些念三万,不论你念多少,有一个大原则:“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改变。” 就是善导大师讲的“一向专念”“上尽一行”。如果我们一生专修念佛,而不能往生,那就是说三世诸佛都在欺骗我们,是在打诳语。十方诸佛出广长舌来给我们证明,证明什么呢?证明念佛必得往生。第三段,又言:“修此念佛三味,每日从十万起,以至一百,或惟十声,下至日念一声,不拘数之多寡,但以终身不间断为则。”这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大原则。我们修此念佛一法,每天从十万,少的念一百声,甚至每天三五声,乃至每天只念一声,不论多少,最核心的就是坚持不间断。这是针对不同的根机而讲的:有些根机猛烈能多念佛的,可以每天念十万声,最差的也能每天三声、五声,最少念一声。这三段法语综合来看,有个共同的地方,就是要终身坚持,一生不断。不论每天念多少,要坚持一辈子念佛:这就是专修念佛。此即藕益大师对修学净业的指南。这些法语也是对“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开显,是对第十八愿的解释。这些法语意思简单明了,从这些开示里面已完全舍去了玄妙之理,唯独彰显相续念佛之义。事一心啊,理一心啊,这里都有没有的,就告诉我们要专修念佛;每天念多少。随个人根机。蕅益大师最后说“不谈玄,不说妙”,玄妙的理论都不用讲了,你每天就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行了。这和善导大师所言“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如出一辙。愿将一切功德都至心回向给法界所有众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
2014年02月08日 22点02分 17
level 9
信愿行!阿弥陀佛。 感恩分享!
2014年02月09日 01点02分 18
level 13
阿弥陀佛!
2014年02月10日 06点02分 19
level 8
阿弥陀佛 感恩分享!
2014年02月11日 02点02分 20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