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20世纪70年代,宝岛台湾掀起了这场校园民歌运动,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民歌”概念。当时,在台湾知识分子和大专院校学生中,展开了“唱自己的歌”运动,其中涌现的音乐人吴楚楚、李宗盛、李寿全、梁弘志、马兆骏、叶佳修、苏来、李子恒以及民歌手蔡琴、齐豫、郑怡、邰肇玫、李建复、施孝荣、童安格等等,持续影响着台湾乐坛乃至华语乐坛长达二三十年的音乐走向。
2007年11月05日 16点11分
3
level 7
“天水乐集”开先河(1981年) 追忆者:叶佳修 1981年,蔡琴、李建复、李寿全、苏来、靳铁章、许乃胜组建了一个集策划、创作、演唱于一身的小团体,在台湾乐坛首开音乐工作室的先河———“天水乐集”。他们做出《柴拉可汗》和《一千个春天》两张作品,惊人的原创性、严谨的制作,加上出色的演唱和编曲,使它们成为民歌运动睌期登峰造极之作,但仅推出两张专辑后,“天水乐集”就因销量不如预期、成员入伍和留学等因素宣布解散。
2007年11月05日 16点11分
7
level 7
王梦麟:我是那个圈子的怪人 没读过太多书,半路出家当歌手,第一个在现代民歌中注入商业化元素。王梦麟说,自己是“民歌圈子”里的怪人:“我是第一个到秀场去的民歌手,当时,有个代表人物因此批评了我,可后来,我发现对方也去了秀场。”王梦麟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为了养家,必须去秀场做表演。“人要抓住青春期,我知道自己红了,而且还年轻,为什么不去赚钱呢?” 民歌手站在秀场,多少是有些与众不同的,为了在舞台上不冷场,王梦麟讲笑话、学口技、模仿别人,总之,跟观众打成一片。后来,他还带上了蔡琴、潘越云,“我是这拨民歌手中的大哥哥,我把她们从西餐厅里的‘月星’,变成了‘日星’”。
2007年11月05日 16点11分
10
level 7
那些歌曲 《雨中即景》:出租车司机的“打油诗” (词曲:王梦麟) 知道这首歌的原创者是王梦麟的,恐怕人数不多,“请记住,这首歌是我唱的,也是我写的,与刘文正没什么关系”。在秀场摸爬滚打多年,后来又转战主持界,让王梦麟对“玩笑”的分寸感把握得很好。 写这首歌时,王梦麟还是个出租车司机,白天开车,晚上则在餐厅唱西洋民谣,虽然只受过中学教育,也不识谱,但他喜欢写点东西,写完后自己录音。“1978年,我开出租车,下雨的时候,看到街上大家叫车很难,为了躲雨东奔西跑,挺狼狈的。”王梦麟说,这首歌几乎是用打油诗的方式,把现实生活的一段经历记录了下来,“有一次,机缘巧合,录音带交给了唱片公司,然后,《雨中即景》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红了”。 王梦麟创作的《阿美阿美》、《母亲我爱你》中,充满了真实、诙谐的“市井”气息,他说,正是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他跳脱了当时“歌曲普遍太过正经”的圈圈。王梦麟告诉记者,当年,他背着吉他骑着摩托车,一家一家跑广播电台打歌,走红,简单到让人难以想像。
2007年11月05日 16点11分
12
level 7
《外婆的澎湖湾》:这是潘安邦的故事 (词曲:叶佳修) 当《外婆的澎湖湾》在内地风靡时,不少人曾把这首歌误认为是潘安邦的创作,事实上,站在幕后的词曲作者,是“台湾民歌时代”的领军人物———叶佳修。 写这首歌之前,他已经小有名气,在“民歌时代”两大阵营之一的海山唱片进行创作。因为大学毕业后要去服兵役,唱片公司找来接班人,演唱叶佳修的歌曲,此人正是潘安邦。深聊之后,两人一见如故,叶佳修告诉记者:“《外婆的澎湖湾》完全是根据潘安邦的故事写的,歌里的外婆就是他的外婆,澎湖是他外婆住的地方,外婆脚不好,时常得拄着拐杖走路。”后来,叶佳修还为潘安邦量身打造了很多歌曲,如《爸爸的草鞋》。他开玩笑地告诉记者,他几乎把潘安邦的家事了解得一清二楚,连后来潘安邦在美国交女朋友,都是他帮忙追的,结婚时,他理所当然成了潘安邦的伴郎。 《外婆的澎湖湾》大获成功,让叶佳修得到了很多启发:“成为制作人后,我发现,创作前一定要先和歌手聊,让他说出自己的故事,然后,试着从他的角度去写歌。”直到现在,叶佳修的创作仍然延续着这样的传统,以至于被王梦麟“嘲笑”:“当年,他为蔡琴写歌时,一定对着镜子把自己想像成蔡琴。”
2007年11月05日 16点11分
13
level 7
橄榄树》:原名叫做《小毛驴》 (词:三毛曲:李泰祥) 齐豫回忆说,第一次听到《橄榄树》,是在曲作者李泰祥家中,“1979年,我刚参加完‘金韵奖’,就接到李泰祥老师的电话,他邀请我去家里做客。那一天,他用家里的钢琴自弹自唱,假装女声唱了这首《橄榄树》。当时,我觉得歌词写得太清新了,和之前我接触比较多的西洋歌曲完全不同。“后来,齐豫被钦点录制了这首歌曲,并推出个人首张专辑《橄榄树》,其得天独厚的嗓音和独特的诠释方式,表现出了与市场流行截然不同的艺术气息,加之制作人李泰祥亦古亦今的编曲方式,让这首歌很快成为民歌时代“唯美风格”作品的典型。 齐豫向记者透露,这首歌原来的名字叫《小毛驴》,是三毛定的歌名:“那时候三毛自己正在流浪,大概西班牙有很多小毛驴在原野上奔跑,词是可爱的童诗一样的感觉。后来才改成《橄榄树》,橄榄树也是属于西班牙那边很重要的一个象征,和三毛的状态结合起来,很容易想到流浪。”
2007年11月05日 16点11分
14
level 7
那些疑问 当年,民歌为什么那样红? 叶佳修:所谓民歌,包括校园民谣,我觉得里面传承着一些文化,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展现时代的一个侧面,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当年,我的歌曲显得乡村味十足,那是因为我的成长背景就是乡村,我在乡下长大,上了大学才到了城市。到了城市之后,我觉得城市太紧张,这里的人生活得不松弛,我就很怀念我家乡的那种生活状态,所以就写了很多描写田园风光的很乡土的歌。 王梦麟:台湾民歌运动兴起的时候,正是大量充斥着西洋歌曲、日本歌曲的年代,当时,年轻的学子们有了“想唱自己的歌”的冲动,也喜欢写东西,配上好听的旋律,一下子就红了。我始终有这种感觉,民歌不会断的,我们的歌曲都是可以写入华语歌曲历史的,会一直传唱下去。复古是什么?复古到最后还是到文化的根上,民歌就有这种文化的根。
2007年11月05日 16点11分
15
level 7
民歌时代过去了吗? 王梦麟:我不觉得这个时代已经走了。你看现在台湾最红的“超级星光大道”,涌现出来的歌手几乎都有在民歌餐厅自弹自唱的经历。这些年,我们这批人聚在一起,举行“民歌纪念演唱会”,每年在台湾各地巡演十几场,每场的票房都很好,台下各个年龄层都有,不少家长带着上中学的孩子来听,他们居然也能和我们一起唱,让人非常感动。我想,只要歌曲好听、好记、好唱,就不乏观众,而这也正是“民歌”的特点所在。 叶佳修:民歌运动最重要的精神是“原创力”,只要坚持多创作,写出自己的东西,无论你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都是一样的“民歌精神”。那一次,在北京演出时,周杰伦顶替罗大佑来救场,你看他弹钢琴唱歌时的状态,一刹那,他已经不是那种商业流行歌手的身份,变得很纯粹,自弹自唱,表达内心所想,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民歌运动一定会延续下去,后代会像欣赏唐诗宋词一样欣赏“我们的歌”。
2007年11月05日 16点11分
16
level 7
也希望大陆华语乐坛自己的歌越来越多。而不是欧美,日韩,港台的抄袭。支持本土音乐,支持本土创作。
2007年11月05日 16点11分
19
level 7
咔咔~~~PS:前辈们11月将会在上海开唱。内陆歌手看到有老狼和叶蓓。
2007年11月05日 16点11分
20
level 1
啊,我只知道张清芳是80年代中后期参加比赛被发掘出来的。一首《出塞曲》唱得人肝肠寸断,悲伤高亢,清亮的声音,至今仍在记忆里徘徊,让人念念不忘。
2007年11月06日 00点11分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