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一个小和尚讲的故事!或许我们能得到些什么!
鹤城论坛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杰凡尼 楼主
大家好,我是戒嗔,大家别叫我大师,我年纪也不是很大的。   我十二岁那年剃度的,剃度可不是简单的剃头,首先找一位比丘(也就是大家说的和尚),请他做自己的“依止师”,我的“依止师”叫智缘大师,由他向全寺僧侣说明情由,如果没有意见,才可以收我为弟子,剔除须发,授沙弥戒,这个沙弥戒有十条,也就是“初坛”,是出家的第一步。沙弥戒只能单独受,也就是一次只能有一个沙弥受戒。   沙弥最小也要7岁,我当时进寺的时候已经12岁了,所以年龄上是符合要求的。   到了20岁的时候,如果僧侣们同意,那么就可以召集了10位大德长老,一起为沙弥授予比丘戒,也叫具足戒,这个戒比较多,一共有250条。   只有受了比丘戒才成为真正的比丘,这个叫“二坛”。比丘戒可以三人同时受戒。受比丘戒满5年后,方可离开依止师,自己单独修行。   我前年授了比丘戒,现在还没有满5年,所以我还跟着智缘大师修行。   我现在已经是比丘了,不是沙弥。也不是所有的人到了20岁就可以变成沙弥,和我一起进寺的几位师兄,只有我和戒傲两个受过比丘戒,其他几位至少要等到明年才有机会受戒了。   比丘戒授满5年后,就有机会受“三坛”菩萨戒了。具体我就不说了,这些坛什么的,有点像施主们的职称,其实很复杂,说多了大家可能糊涂了,不过不同的受戒在寺里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前段时间上网给施主们说故事,QQ的编辑联系上我,帮戒嗔申请了一个博客,说这样写故事方便点,谢谢他的关照。   如果施主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留下来消息,戒嗔将通过故事回答你们。   有位施主帮戒嗔画了一张很漂亮的漫画,戒嗔就用它做形象了。 〔01〕莲藕和田螺的故事 有施主问戒嗔为什么要在上网写故事,那戒嗔就先写一个故事吧。   我们寺旁边有片池塘,刚进寺的时候经常和师弟师兄一起去玩,不过我和戒傲最好,其他师兄都比我们大不少,这几年又来几个师弟们,戒傲比我进寺早,他是小时候被放在寺门口的,不知道身世,也没有留封信什么的。   每年天气热的时候,池塘都会有很多的荷花,有蝉叫有蛙鸣,因为是山区,所以即使是夏天,夜晚也是凉爽的。   池塘的水虽然也有少量的山泉汇集,不过大部分还是靠雨水,所以并不是很干净,季节到的时候也有一些莲藕,我们会去池塘里捞一些莲藕。   无论池塘的水多么的混浊,这些莲藕只要用小溪里的清水稍微冲洗一下就可以食用了。用小刀去掉薄薄的一层外皮,里面雪白剔透。   池塘里不仅仅有植物,也生长着一些田螺,田螺有一层坚硬的外壳,还有一个小小盖子,盖住躯壳,它显然莲藕更容易抵挡混浊池塘水带来的侵犯,不过有些施主们告诉我们,他们会把田螺捞回家去,放在清水中,再在清水里放几滴香油,不久之后,清水也会变混浊,因为田螺把它们内心的脏东西吐了出来。   所以师傅说,外界的环境对事物是有影响的,但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脆弱的莲藕即使在混浊的池塘水中依然可以游刃有余,被侵蚀的只是外壳,而有着坚硬外壳的田螺,内心的肮脏即使在清水依然无法完全清洗。   莲藕始终是莲藕,不管在网上和寺里都一样,都不会变成田螺。 〔02〕蚊子的故事 可能是戒嗔的样子还算和善,山里遇到陌生人,往往会向戒嗔问路。有香客求了签,也喜欢让戒嗔来解,其实戒嗔不太会解签,我们寺里解签的是智惠师父。 也不只是人,动物也一样,戒言在寺里最喜欢的人也是我,戒嗔到哪里它也会跟着跑。 夏天到了,山上虽然比起镇上要凉爽很多,但蚊虫也明显多了起来。 戒嗔也很讨蚊子的喜欢,和戒傲住一个屋子,可蚊子偏偏都来叮戒嗔,戒嗔整晚都在挥舞着手,边赶蚊子边写故事,昨天实在受不了了,便去镇上采购了点灭蚊香片,插上电放在屋子里,蚊子到是不来叮戒嗔了,只是把熏晕的蚊子一只只抓起来,放在窗口放生的过程,比较麻烦。但是不放生也不行,说明书上说,熏的时间太长,蚊子便会被熏死。 原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简单顺利,此时占了便宜,总在另一刻偿还。 上次说过蚊子的故事,有施主认为戒嗔说的不对,蚊子是可以杀生的,其实蚊子吸了一点血怎么能杀生呢,有修行人在夏天草地里脱光上衣布施蚊子的,不过有位佛法佛家的居士建议供养蚊子的话,只能喂到7、8分饱就要赶跑他们否则会撑死的。 
2007年10月25日 07点10分 1
level 7
杰凡尼 楼主
〔03〕水果的故事我们山下有个小镇叫淼镇,也有人叫这里庙镇,庙镇这里附近的寺庙有三座,除了我们天明寺,还有一座叫宝光寺,宝光寺是近几年才建的,建在风景区里面,规模也比我们寺大很多,香火也旺,庙里的大师也是佛学院毕业,他们寺的禅房比我们寺大很多也华丽很多,师傅说宝光寺的大师佛法很好,不过我觉得他的佛法未必比我师傅好,禅房的大小和华丽程度可能和修为是无关的。就好像个头很大的山果未必会甜,掉在树边的小果子,其实已经熟透了。只上过三年学的戒嗔也可以在网上写故事和上过大学的施主们交流也许也是一个道理。 淼镇是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镇上有位姓蔡的施主,他是卖水果的,我们经常去他那里买水果,蔡施主人很好,他每次对我说:“小师傅,我给你的价格已经是最低的了。”不过有几次师弟买的价格比我低。 有一些施主说蔡施主喜欢扣称,不过他从来不扣我们的称,或者是因为我们没有还价吧。 蔡施主的水果有两种,一种贴着商标,另一种没有,我们通常只买没有贴商标的那种,因为有几次我们买回了贴着商标的水果后,发现贴商标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疤痕,寺里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个规律,所以不买带商标的水果成为了一个惯例,有一次宝光寺的大师来我们寺,给我们带了一些水果,全是蔡施主店里带着商标的那种。师兄弟们都笑话宝光寺的大师没经验,不过这次揭下商标后,我们才发现这次水果几乎都是完好的。 师傅说:惯例和例外相伴而行,就好像现在街上有很多自称是佛家弟子的施主,他们也许就是惯例下商标后的疤痕,然而我们真正忧伤的是,当例外来临的时候,我们心里依然可以见到那个商标下并不存在的疤痕。 今天没买水果的时候,特意没有挑选,也许商标下的疤痕对戒嗔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吧。〔04〕阳光的故事[荐]我们天明寺不是一个香火很旺的地方,但也会有全国各地的香客过来进香,我有一个很调皮的小师弟叫戒痴,今年只有十一岁,比我进寺的时候还小,他在寺庙中爬上爬下,智缘师父经常说他不像修行之人。  前几年附近开发了旅游区以后,开始有外国人来寺里进香,刚开始那些外国人进寺,几个年纪比较小的弟子,比如戒痴,就会希奇古怪的看着他们。  好奇心人人都有,就好像我们去镇里的时候,也时常有人古怪的看着我们。  香客里有外国人,但主要还是中国人居多,毕竟我们不是什么名山大寺。  有位姓李的
太太
,每年都会来寺里好几次,虔诚的在佛像前跪拜,还会给不少香火钱,来的次数多了,也就熟悉了,师父们对她也比对其他香客客气些,也许这就是在佛堂前走动的修行者和佛堂在端坐的菩萨的差别,出于淤泥的莲藕依然有一层层薄薄的外壳要被染黑。  李太太有时候也会拉着师父聊天,我们知道她先生是城市里做官的,从前做小职员的时候,生活很安稳,也很快乐,现在先生的官越做越大,有人开始嫉妒,开始眼红,每隔一段时间便有人写各种各样匿名信邮寄到纪检部门,揭发她先生的种种事端,各种谣言从来不断,时不时还有人窥探他们的隐私,李太太常常为这件事情担忧,连睡觉都不安稳,担心先生会出事,所以每年李太太都要来寺里许愿,而许愿的内容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求佛保佑他先生,官运亨通,不遭人嫉。  李太太说到伤心之处,几次落下泪来,她问智缘师父,如果更好的方法,比如做些法事和护符什么的,她也非常愿意去做。  那次智缘师父告诉她,只要虔诚的求佛保佑,自己所做的事情问心无愧,自然不会有事。  李太太对这样的回答也不是非常满意,她依然不放心的追问智缘师父。  智缘师父便指着寺庙的院子对李施主说:“愿佛光可以像庭院里的阳光一样普照到施主的家人吧。”  李太太很满意的走了。  下午时分,戒嗔走到屋外,发现庭院里的阳光虽然强烈,但总有几处角落无法照射到。  师父说,如果想被阳光照耀,就只有站在庭院中间,如果一味的躲在角落里,佛也没有办法。
2007年10月25日 08点10分 2
level 7
杰凡尼 楼主
偶然看到这个帖子,看后烦躁的心,略有一些平静,希望大家都看看,并不是提倡大家信佛求道.只是希望这么好的文章,能够给大家修心养性. 有很多故事,可能我的耐性不够,提供给大家网址便于大家仔细阅读. http://user.qzone.qq.com/787129669 戒嗔的白粥馆
2007年10月25日 08点10分 5
level 7
杰凡尼 楼主
如果可以 大家每人讲一个 你认为有一定哲理的 故事 虽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但是至少 大家留下了一个故事 在人们的心里
2007年10月25日 08点10分 6
level 1
出家之人 六根清净啊
2007年10月26日 01点10分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