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民生新闻】失独母亲60岁再生双胞胎:孩子让我活下去
央视新闻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1304005667 楼主
  2011年1月30日,合肥,盛海琳给孩子戴上刚刚买来的新帽子,还有几天就是新年,这是孩子们的第一个春节。
2013年9月8日,合肥,盛海琳牵着孩子,边走边聊。
2010年5月,合肥,盛海琳出现临产征兆,到医院待产。
■ 对话人物
  星岛环球网消息:盛海琳 64岁,退休前为合肥某医院院长。1980年, 31岁的盛海琳生下女儿婷婷。2009年正月初五,婷婷与丈夫回老家当晚,两人煤气中毒去世。
  《新京报》报道,2009年10月13日,盛海琳进行试管婴儿手术,医生将3个受孕成功的胚胎,移植到她的体内。
  2010年5月25日,双胞胎女儿智智、慧慧提前40多天降生,盛海琳打破生育极限,成为中国最高龄产妇。
  为了抚养一对女儿,如今,64岁的盛海琳主要工作是到全国各地做营养健身讲座。记者记者 贾鹏
2013年12月28日 03点12分 1
level 11
1304005667 楼主
■ 对话动机
  盛海琳60岁决定生子,如今,双胞胎已经3岁半。从丧女到重新生子,她经历了从绝望到重生的心理过程。新生的女儿对她来说意味着活下去的力量。她努力赚钱,期待给孩子的未来一个保障。她告诉失独群体,她的经历很难复制,她希望失独母亲能坚强地活下去。我们采访她,还原她决定的过程和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以及她对未来的期待。
-社会万象
民生新闻 >> 失独母亲60岁再生双胞胎:孩子让我活下去2013-12-28 08:39:00失独母亲60岁再生双胞胎:孩子让我活下去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13-12-28 [ 打印 ] [ 大 中 小 ] [ 关闭 ]
【决定】
“孩子意味着女儿的重生”
  记者:当时已经60岁了,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生一个孩子?
  盛海琳:对我来说,是为了生命的延续,也源于对大女儿的爱。
  记者:太想她了?
  盛海琳:她是我的骄傲。我家是军人世家,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她,所以从小衣食无忧。她也特别听话。
  记者:女儿离开后,你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盛海琳:我想过死。连墓地都买好了,在她旁边。因为墓地有升值空间,墓园考虑我的年龄不愿卖给我,后来我求他们,女儿没了,我也活不长了,卖给我吧,10万块钱买了那块墓地。
  记者:尝试过其他方法走出这种困境吗?
  盛海琳:我曾经想过代孕,也想过领养,打电话给安徽、北京、四川当地的孤儿院,但打了好多没有合适的。
  记者:你觉得自己一定要再有一个孩子?
  盛海琳:我不能没有孩子。
  记者:孩子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盛海琳:意味着我女儿的重生,让我有活下去的力量。对我来说没有孩子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
  记者:你和大女儿说过自己的决定吗?
  盛海琳:你知道吗?女儿走后在我梦里出现过好多次,我在梦里和她说过,在墓地和她的遗像说过,我说,妈妈一定把你带回来。两个孩子就是答案,她回来了。
  记者:对你来说,母亲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
  盛海琳:为了孩子可以受一切苦难,甚至是死也愿意。
  记者:有了两个孩子,又过这么久,悲痛感减轻一点了吗?
  盛海琳:两个小的生下来,给家里带来了欢乐。但大女儿没有了,这种悲痛到现在也没减轻。
【再孕】
“最坏的打算就是死”
  记者:没有发生这件事情之前,你是怎么规划之后的生活的?
  盛海琳:我喜欢看书。我曾经想等我老了以后,可以坐在家里的壁炉旁,在摇椅上喝茶,看喜欢的书。我和女儿说过以后爸妈死了,不要买墓地,墓地好贵的,实在舍不得爸爸妈妈就留一点放在花盆,剩下的海葬了吧。但我想了这么多,怎么也没想到,女儿最后走在我前面。
  记者:重新当妈妈,要靠打针吃药恢复生理机能,在某种程度上,算违背生理规律吧?
  盛海琳:当然违背了。当时我绝经五六年,经过治疗虽然恢复了,但我的压力仍然特别大,每次买卫生巾都会哭,因为不知道用命去赌最后会不会成功。
  记者:高龄孕妇要承担很大风险,尤其到了60岁。
  盛海琳:上了年纪的人多少都会有高血压,孕妇高血压非常危险的,我血压已经到了170;年轻孕妇怀孕,都可能出现妊娠毒血症,这种病是致命的,高龄孕妇风险更高。孕妇的尿酸高会痛风,很多人到了500多就受不了,我尿酸已经升到了1700。
  记者:我知道,你吃了一些抑制风险的药,这些药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盛海琳:大量药物都有副作用,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有致癌风险,我除了身上没有长肿瘤,药物能产生的副作用我全有了。恶心、头晕、乏力、吃不
下饭
,一些药还会导致跛行,我也跛行了。
  记者:怀孕期间有没有担心过自己熬不下去?
  盛海琳:没有过。所有身体上的疼痛我都能忍受。但很多临床指标不允许你去忍受,如果忍下去会母子双亡,这种情况下只能剖腹产,这两个小的都提前出来了40多天。
  记者:当时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盛海琳:最坏就是死,大不了死呗。但是我死了会连累医生们的,因为他们的压力也都很大。
  记者:最终怎么坚持下来的?
  盛海琳:胎儿6个月的时候,医生建议生产,医学技术对早产儿的存活还是有方法的,但费用太高,每天一针进口药,一针7000元,再加上其他的费用一天得3万元。我一听傻眼了,哪有那么多钱,所以能坚持就坚持,我多忍一天,孩子就多长一天,就会少花一天钱。
2013年12月28日 03点12分 2
level 11
1304005667 楼主
【启示】
“我的经历很难复制”
  记者:会担心孩子日后的教育吗?
  盛海琳:我也担心,但我很早就行动了。她们14个月大时,送到了早教班。我现在注意保养自己,尽量不让她们觉得,妈妈比同龄孩子的母亲老太多。
  2月份,广州一对和我一样的夫妻,就因为无法照顾孩子的生活,承受不了抚养的压力跳楼自杀了,这就是现实。
  记者:你会为他们觉得惋惜吗?
  盛海琳:我只能说,死亡对他们来讲是最好的解脱。没有设身处地的人,不知道老年养孩子的艰辛和无奈。
  他们在那种处境下,做出的选择是对的,虽然孩子以后没了父母亲,但如果不死,孩子越大越会埋怨他们,埋怨他们苍老、迟钝,孩子也会对比的,对比之后也会自卑。
  记者:很多失独母亲知道你的消息后,都很关注你。
  盛海琳:刚生完,有很多失独母亲找我,问问题,也想做试管婴儿,但看到我当时情况那么糟糕——人老带不动孩子、为了挣钱很少和孩子接触、孩子心理成长与教育问题摆在面前,一地鸡毛,她们吓跑了。
  记者:你如何看待失独家庭这个群体?
  盛海琳:希望这些母亲能坚强地活下去,这比选择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气,如果没有财力和精力,即使生下孩子也很痛苦。最后老人没养好,小孩也养不好。
  记者:同样是“失独者”,你会觉得自己的选择别人并不容易复制?
  盛海琳:我的经历不容易复制。这个年纪生孩子养孩子,要有知识储备,身体要好。要有一技之长去挣钱。我恰恰都有。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生下孩子才是不负责任。
  记者:经历了大女儿离世和小女儿降生,如今你如何看待生死?
  盛海琳:我出生在军人家庭,以前军人都说不怕苦不怕死;现在我还是不怕苦,但怕死了,我要是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养啊。
  记者:怎样让自己尽可能陪着孩子们长大?
  盛海琳:国外研究报告说,人最幸福是74岁左右,那时该尽的孝道已经尽过,儿女事业和家庭已经稳定,孙辈也已经长大。
  如果大女儿还在,我74岁时她已经44岁了;现在两个小的44岁时,我是104岁。不管是科学论证还是实际,人类都有可能活到这个年纪,我是做营养健康的,希望保持好身体,能活到那个年纪。
2013年12月28日 03点12分 4
level 10
可敬,,,可敬
2013年12月28日 08点12分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