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6
请安静一下
天边仍挂着月牙
画板上的模样初显
野狗 石径 还有一捧黄花
请安静一下
风声敲打着山崖
荒野里惊着的鸟儿
寻不到了路回家
请安静一下
车水马龙的街市
钢筋和混凝土的交错
像犬牙
请安静一下
垃圾堆里的腐臭
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
胡乱挣扎
我说 请
安静一下 好么
2013年12月03日 13点12分
1
level 11
窗外阳光明媚,我却不愿拉开窗帘
在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暗自神伤
整个房间是阴暗的
偶尔一丝阳光窥探进来也不过变成一条细线
照亮的
只有尘埃
蜷缩在墙边一角,双手抱膝
仿佛一放开双手就会失去整个世界
头,深深埋在臂间
害怕一抬头
就看到那尘埃中的光亮已然成伤
2013年12月04日 23点12分
3
level 9
在鉴赏和创作诗歌时,受字数的限制,诗歌语言通常要做到音、形、意的统一,即要言简意赅,以少胜多,注意词语的锤炼,又要讲究节奏、押韵、平仄,讲究抑扬顿挫,回环蕴藉。因此在鉴赏和写作诗歌时,特别要注意动词的作用和使用的。
作品成功的一个标志就是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准确,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活”的印象。那么“活”的标志是什么呢?那就动词的运用。从直观的、形象的角度来看,人和物“活”的主要标志是“会动”“能动”。动词是体现人、物这一特征的主要语言成分。捕捉人、物具有动感的行为、动作、状态,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是文章表达生动形象且富有表现力的关键。从语法角度讲,动词在句子中常常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语,是句子的核心部分。“主语可以在一定语境中省略,而谓语不能,句子中许多成分都在不同程度的围着谓语转。”从修辞和表意的角度看,谓语在表情达意方面是句眼,主语的种种行为、动作、性质状态、名称属性等都要靠它来表现。古人所讲究的“炼字”,实际上主要即是对谓语动词的锤炼。
诗句中,某字因用得贴切、精采而使全句生辉者,谓之“诗眼”。如果我们稍加留意的话,不难发现,在古诗词中充当诗眼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动词。由于动词的作用,使某些诗句因之而成为名句,我们谓之“动词效应”。古人是深谙个中三昧的,从“苦吟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及关于“推”和“敲”的传说中,足见古人在诗句动词上的“炼字”功夫。
动词的选用, 是语言艺术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写人、状物、叙事中, 都起着重要作用。要使诗歌生动感人,必须运用确切有力的动词表现运动状态的事物, 尽量避免把运动状态的事物写成静止状态的事物, 这样会使所报道的诗歌事件活起来, 语调也会显得生动活泼。诗歌正是注重选用精彩的语言描写事物动态, 善用活跃的动词,使事态、物态、情态跃然纸上, 给受众以动态美。特别是对现场诗歌来说,更要求有动态感。
2013年12月08日 01点12分
4
level 11
对于诗歌的优劣与否,我有一个标准,叫做“相对和谐”。也就是“没有最完美,只有最适合”的意思。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只看在具体的情境中,怎样的组合拥有最大的优势和互补性。某些文字如能很好地做到风格统一,形成有效的合力,能够“劲往一处使”,那这样的文字就达到了所谓的“相对和谐”。
当然,所谓的“和谐”并不是绝对一致的意思,在很多时候,也能够互文见义。简单来说,这里面是有层次的,这也是我反复强调的一个观念。从单纯的角度来看,文字最好是能够保持一种简单的直线,这也就是所谓的“朴素美”或者是“质朴美”。朴素和质朴抱元归一,这里便存在和谐。进而,文字可能呈现一条柔和的曲线,但最终还是指向了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方向。文字在这里显现出了丰腴、饱满和婉转,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之时感受到文字的层次。而这些层次在传递时,是有和谐的、是自然舒展的。而到了更深刻的阶段,每一段或是每一句话,都会成为一个点,然后将点与点相互联系,所构成的这个区域,就是文字的内核。也就是说,在这里,要懂得文字的内核,就需要先懂得每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将它们整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意蕴。于是乎,在这种文体之内,层次感会显得更加明显,甚至在有的时候,它需要一个读者拥有极佳的统摄全篇的能力,方才能够领悟其中的精华。在这里,文字会看似有些疏离,但实则,他们是遵从了更大的法则。这就像天津和北京十分紧密,是因为它们所在的区域小,北京和上海稍显疏离,但它们同在中国。北京和纽约更显疏离,但它们的观测范围是在整个世界之内。所以,越是看似疏离但实则存在联系的东西,就越是证明它们依据了更高的法则。
而在作者创作一篇文字,并欲图使这些文字和谐的时候,便要遵从考量我上述的观点。首先,你需要定位自身的风格与表达方式。因为不同的风格以不同的要素来形成不同的美感,这就像张家的钥匙不能去开李家的锁一样,所以作者需要首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种模式与架构。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肯定不是绝对理性和理智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尤其在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时候,人总是处在一个相对感性和应激的情形之下的。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事情是即兴和随机的。所以同样的,对自己风格的认识,不会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而应当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自身风格的一种大致把握。所谓老马识途,我相信一个老道的作者,即使他没有一些明确的创作观念,他的潜意识里也早已形成一种惯常了路径与特性。又或者说,反而是有的时候讲得太明白、太清晰了,反而就感觉刻意了。于是便时时在意自己有没有运用哪种技法,最后反而生硬。这就是所谓的“混沌凿七窍而死”。所以其实我一直提倡作文之法就是修行《独孤九剑》的方法,要得招而后忘招。要将学识融入直觉的敏锐中,这才是大成的表现。但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对自身风格有一种自我评价和定位,以期找到最适合自身风格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找到了适合于自身的表达方式之后,许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这也就是我常说的量体裁衣。不去羡慕别人高挑纤细的身材所能展示的漂亮衣服,而是立足于自身的体型打造最能闪耀自己的款式,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但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逻辑,在很多人那里,会因为一蹴而就的急迫被眼高手低地忽略。
我认为,很多人会有意无意地将“和谐”与“奋斗”变成一对反义词。因为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和谐往往是带着宽容的,而奋斗常常是令人自律的。所以这里面天生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和谐并不是单纯地宽容,而是找到一种不抵触天性的方式来自我提升。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们需要进行“和谐地奋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尝试,以期对自我进行改造与提升。但我们同样需要通过摸索来认知到我们尝试的这种风格最适合怎样的表达。其实在很多有问题的文字里,我们往往都能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一篇文字中并存着两种风格。一种是根深蒂固正欲图消减的,一种是山雨欲来却仍旧微薄的。这两者之间的抵触,便造成了对文字和谐的破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不和谐的文字,便是兼具两种具有排异反应的风格的文字。而这些文字不是来自其它阶段,而恰恰总是出现在一个作者欲图突破自己现有格局,以期形成一片新天地的时段。
所以,所谓的不和谐,既是危机、又是机遇。我们应当去思想,如何合理地运用好在这个机遇,以创造一片真正的新的天地。那么在这里,我倒是有一个方法。但这个方法听上去不是一个好主意,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方法很简单,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沉寂”。沉寂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写,恰恰你要写,写得要比平时还要多。但一来,你不要急着发表,你要能够耐得住寂寞,你要做到敝帚自珍。二来,你要放空自己,在最快的时间段里忘记你写过的一切。这听上去很奇怪,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为了你能够在最快的时间段里,像一个陌生人那样重新审视你的文字。在这种审视当中,你会抛除刚写完以后可能出现的自喜以及自艾,以一种更平和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作品,然后比较一个时段内作品的差异,以期找到其中的变化,以确定和确信你所走的方向。如果你能够遵从这样的指引,那么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沉寂之后,你便往往能够有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变。
最后关于和谐,我要说的是,好的作品是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我们的状态时刻都在变化,会制造出不同的和谐。和好的作品就是对某一个的微妙的平衡的完美剪影。在一段被截取的时光里,和谐便能永生般地存在着。
2013年12月09日 01点12分
5
level 9
豪放,不是喊两嗓子“我强、我厉害”给自己提提气就可以有的,这太外行;也不是靠辞藻的假扮强借,假借来的都是虚弱的,外强中干。
2013年12月09日 01点12分
6
level 9
路曼曼,求索兮。写诗不易,写格律诗更难。可是律诗和词,应是中国古典文学精华之精华,当代青年知之者虽多,能写者甚少。忧心失传。果如是,则教育机构之过,教师之过,文科大学生之过,各种文学刊物编辑之过,哀哉!
2013年12月09日 01点12分
7
level 9
用底蕴二字诠释豪放尤其贴切。婉约是语言少而内含大的意思,并不是不明确。其实当初看《离骚》的时候,我就觉得屈原只是一个自恋狂。但是前后身世前后,才发现他所言不虚。但是之所以我乍一看会有这样的感觉,确实就如作者所说,是因为平民时代取代了士大夫时代,现如今的人如果再自己给自己冠以一些高尚的名衔,就会显得十分地不妥当。用意上的雅俗和用字上的雅俗是分开的。而很多的俗,其实都是源于不妥当,而伤于勉强。
2013年12月09日 01点12分
8
level 9
诗从始至终都为抒情达意提供场地,或潇洒,或忧郁,或伟大,或唯美。我最赞叹那含泪的笑,带情的美。都说人生苦短,诗便是延长我们生命的彩虹,留下红记的印章,当有人读它,便掀开了心灵之窗的薄纱,轻启一段静美时光。
2013年12月09日 01点12分
9
level 11
用底蕴二字诠释豪放尤其贴切。婉约是语言少而内含大的意思,并不是不明确。其实当初看《离骚》的时候,我就觉得屈原只是一个自恋狂。但是前后身世前后,才发现他所言不虚。但是之所以我乍一看会有这样的感觉,确实就如作者所说,是因为平民时代取代了士大夫时代,现如今的人如果再自己给自己冠以一些高尚的名衔,就会显得十分地不妥当。用意上的雅俗和用字上的雅俗是分开的。而很多的俗,其实都是源于不妥当,而伤于勉强。
2013年12月09日 01点12分
10
level 11
经历了生活风雨的人必有深厚感喟。生活的意义就是让人感知、理解、发现,让人心灵更加丰富,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亮丽
2013年12月09日 01点12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