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与冬季严寒相比,冰城凉爽的夏季也是一种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与冬季有冰雪节整合冰雪旅游相比,夏季旅游却一直因为缺少品牌,没有好的“点子”,而无法形成强势———
2005年07月25日 01点07分
1
level 1
本报记者 薛明 史延志 夏季游千呼万唤盼“品牌” 业内人士称,要将哈尔滨打造成中国避暑胜地,这个品牌必须将哈市相关资源与特有的欧陆风情文化结合起来 提到今夏凉爽的天气,很多人认为这和冬天的冰雪一样,是老天赐给冰城人的一种自然财富。但自然财富如何才能转变为经济财富、凉爽的天气如何才能给冰城人带来效益呢?这也和冰雪旅游一样,仅仅靠天吃饭是不够的,气候只是一个前提条件,要给避暑旅游注入它的文化内涵,进行资源整合,哈尔滨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才能真正给冰城带来财富。 冰城夏季平均气温比南方低五六度 发展避暑经济,气候是前提。市气象局常务副局长郭家林说,气候也是一种资源和财富,而且是一种永不枯竭的资源,在开发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作为我国最北方的特大城市,哈尔滨已坐拥这一资源。 据郭局长介绍,每年6至8月份,哈尔滨的平均气温大约为21.3℃,而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在23℃至28℃之间。同时,哈尔滨的空气湿度较小,人觉得很干爽、很舒服,而南方的湿度则很大,闷热潮湿,像在洗桑拿,人会觉得很不舒服。而且哈尔滨白天和夜晚的温差较大,即使白天稍热,晚上也会很凉快,舒适度非常高。 今年进入6月以后,哈尔滨与南方相比,在气候方面的优势凸显出来。而实际上,6月份哈尔滨的平均气温比往年还偏高1.5℃。但是由于雨量较大,降水比常年多18%,起到了降温作用,仍然让人感觉神清气爽。进入7月份,全国气温普遍比往年高,但哈尔滨7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却比往年同期低1℃,而且高温天气极少。6月份哈尔滨气温超过30℃的天气只有四五天,7月份只有1天。而往年这个时候,这种高温天气都有30多天了。 今年格外凉爽的气候在给哈尔滨传递着出发的信号:发展避暑经济,已经该起航了。 冰雪游“打样”避暑游 每个城市的自然条件、城市文化都有所不同,别的城市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不可能照搬。而同样是这座城市,冬夏的基础设施、日常的景区景点都是一样的,融在城市骨子里的文化底蕴更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更加具有借鉴性。市旅游局副局长马春野说,我们做冬季冰雪旅游的成功经验可以给夏季做避暑旅游以启发。 马春野说,虽然每年冬天我们都会因其他省市发展冰雪旅游而大喊“狼来了”,但实际上,哈尔滨冰雪旅游龙头老大的地位依然是他人无法撼动的。原因何在? 首先,哈尔滨冰雪旅游有“冰雪节”这个强大的主品牌做支撑。近年来,通过广泛的宣传以及我们自身的不断做大、做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从最早的单纯看冰灯、雪雕延伸到冰帆、滑雪、冰雪汽车拉力赛等,内容越来越丰富,内涵也由此变大、变深,成为一个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品牌,这种品牌效应对旅游的拉动是巨大的。 其次,哈尔滨的冬季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布局合理,相对集中在哈尔滨周边这一旅游带上,最远的滑雪场车程也不过三四个小时,因此具有成本竞争优势。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哈尔滨的冬季冰雪旅游市场成熟。早在10年前,冰雪旅游老字号———兆麟公园的冰灯艺术博览会就已开始实行市场运作,自负盈亏。太阳岛的雪雕艺术博览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企业行为。冰雪大世界在第一年有一小部分的政府投入作支持,现在也早已是完全的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目前已实现了收支持平或略有盈余。 最重要的一点是,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这一系列的冰雪活动都是哈尔滨人在高纬度寒地战胜自然、积极地对待生活的智慧结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人们都自发地进行冰雪创作,赋予冰雪文化以很具象的东西,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一个沸腾的哈尔滨冬季。同时,哈尔滨是一个具有浓厚欧陆文化韵味的城市,这种与众不同的欧陆风情使我们的冰雪旅游具有了别的城市无可比拟的文化独特性,使冰雪旅游在寒地文化的基础上有了灵魂。
2005年07月25日 01点07分
2
level 1
复制冰雪游:消夏需要一个主品牌 把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夏季避暑旅游上,我们发现,在太阳岛、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等等这些冰雪旅游品牌之上,我们还缺一个像“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这样能囊括全部冰雪旅游含义的主品牌来统领全局。 马春野说,他曾经考虑过以哈洽会、哈夏音乐会、城市风光等来引领哈尔滨夏季的避暑游,但是都觉得不适合。有关部门也曾提出叫“龙江夏季旅游节”,但又觉得太过笼统,有点“帽子下无人”的感觉。现在,马春野把目光锁在了已经举行了三届的“哈尔滨国际啤酒节”身上,因为他觉得啤酒文化是与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同步、同龄的,而且喝啤酒能让人在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似乎更可以调动人们的参与性。他说,在发展哈尔滨夏季旅游上,他并不喜欢“避暑”这两个字,因为感觉太被动。他更欣赏“消夏”,游客只有在夏季旅游中被吸引,主动地动起来,参与进去,哈尔滨的夏季旅游才会有前途。他说,今年时间仓促,这种设想没能付诸实现,如果明年他的设想能够实现的话,就叫“哈尔滨国际消夏啤酒节”。这将是哈尔滨向国内外游客发出的另一张邀请函。 马春野说,当年一首《太阳岛上》风靡世界,就是因为它唱出了哈尔滨人时尚、洋气的文化与生活。而这种带着欧陆风情的时尚与洋气正是哈尔滨文化的魂。哈尔滨要在众多打气候牌吸引游客的城市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发挥出自己的这种特色。这又应了“旅游的核心是吸引”这句老话,夏季旅游只有融入本地文化才会有特色;而只有有了特色,才会对游客构成吸引力。 对此,市社科院地方史及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晶也认为,哈尔滨以前谈冰雪旅游多,而忽视了避暑旅游,避暑旅游尚未形成很强的吸引力。以避暑为主题的旅游线路还不够成熟。哈尔滨应该努力打造中国避暑旅游胜地的形象,并围绕这一品牌进行整体促销,把相关资源与欧陆风情文化相结合,整合出几条精品旅游线路供游客选择。 马春野说,其实哈尔滨的夏季旅游资源可以把圈子划得更大一些,五大连池疗养度假、镜泊湖休闲度假、伊春避暑度假都可以链接进来,最远的也不过五六个小时车程,产品的集中度也相对较好,市场运作也比较成熟,这些都是我们发展夏季旅游的优势条件。 大胆设想期待成真 应该说,在发展避暑旅游上,哈尔滨已找到了资源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如果我们更好地挖掘其文化内涵、整合资源,打造主品牌,完全可以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市场运作,在夏季旅游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打造出哈尔滨经济的一个新亮点。 对于未来的避暑旅游,马春野说,有两个目前还只是概念性的东西,将来可能将成为哈尔滨夏季旅游的领头羊。我们不妨先憧憬一下: 其一,中俄边境旅游“东方快车”。这一豪华旅游列车可让游客人不下车,身游两国,是最适合做品牌的旅游项目。据悉,此项目已列入黑龙江省的旅游规划。 其二,夏季冰雪大世界。将冰雪文化反季做,建一个“巨无霸”级的室内或地下冰雪大世界。每年冬季冰雪大世界闭园那一天,夏季冰雪大世界同时开园;而夏季冰雪大世界闭园那一天,一定是冬季冰雪大世界开园的日子。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零下5至8℃,既可尽享美丽的冰雪世界,又不会让南方客觉得冷得受不了。 无论如何,哈尔滨的夏季旅游已经在今年有了一个可喜的开始,我们期待着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冰城消夏游早日像冰雪节一样,让这个城市沸腾起来! 他山之石 昆明春城游 提到四季如春,人们就会想到昆明,就会想到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气候特点的旅游城市。而实际上,昆明在气候上的优势并不是唯一的,它在打造旅游品牌上的成功得益于其中融入了少数民族文化。昆明的这种运作方式对哈市发展夏季旅游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海南避寒游 “到了冬天不用愁,热带海岛游一游!没有冬天的海南,让您尽享夏日风情”。这是海南岛冬季旅游产品的宣传话语。“海南冬日游”已成冬日众多旅游产品中的佼佼者。秀丽迷人的风光、新鲜美味的水果、大海中畅游、赏海底奇观、东南亚风情村节目表演……这些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让海南冬季旅游一枝独秀。海南在寻找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时,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主打冬季避寒牌,这让海南赚得钵满盆满。
2005年07月25日 01点07分
3
level 1
本报讯(记者 史延志 薛明)进入6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而冰城哈尔滨却比往年同期凉爽许多。于是,众多南方游客蜂拥而至,使哈尔滨市在冬季冰雪游后出现了又一个旅游高峰,冰城旅游业呈现出不再“一季独秀”的喜人趋势。 据市旅游局副局长马春野介绍,早在今年4月,黑龙江省便已提出要大力发展避暑旅游。而入夏以来凉爽的天气恰好为这一想法提供了一个转变为现实的契机。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直观的统计数字据,但来自方方面面的消息已经让旅游主管部门对发展避暑旅游信心大增——— 近一个月来,哈尔滨机场日均进出港旅客9000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0%。全国各地飞往哈尔滨的航班客座率明显上升,平均客座率由原来的60%上升到80%左右,其中从深圳、重庆、上海、武汉等高温地区来哈避暑的游客占六成左右。 旅行社接团数量明显增加。据报达国旅总经理王伟介绍,仅7月份上半月该旅行社就接待了8个北京、华东等地来哈的避暑团,比往年同期增加50%左右。同时,很多游客不再把哈尔滨当作去俄罗斯出境游的中转站,而是专程来哈避暑,在哈停留天数明显增加。 哈市各大宾馆、酒店入住率明显升高,龙门大厦、报业大厦等宾馆客房都需提前一周左右预订。随之而来的是餐饮业的火爆,富有异域风情的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上到处都有喝啤酒、品小吃的南方游客,龙江土特产、秋林面包、红肠等也卖得格外火……避暑经济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经济亮点。
2005年07月25日 01点07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