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李利峰文史天地更新~~抚宁县石碑沟长城
抚宁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重访抚宁县石碑沟长城 李利锋 抚宁县是长城之乡,境内长城140多公里,多数地段保存较为完好,成为驴友们探访的对象。身为抚宁人,“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第一次到石碑沟是前几年的一个星期天,新华照相馆摄影师贺俊英带我去的。一大早,我就到机关编写资料,老贺打来电话问道,干啥呢,走啊,去石碑沟看长城。从石碑沟村北,车子在蜿蜒曲折的路上颠簸着,不一会儿来到一个长城洞口,穿过门洞停下,从西部向城墙爬去,沿着城墙走了几个敌楼,又返来回了。说实在的,当时并没有觉得石碑沟长城有多么的美。第二次又是老贺邀请,蒙蒙细雨天,司马碣阳到抚宁来,那时正是梨花盛开的时节,可惜天公不作美,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漫山遍野梨花似雪,甚是美观。老贺说石碑沟长城是抚宁长城中最美的一段。爬了一段长城,也没觉得怎么好。第三次是原县图书馆馆长罗文金邀我和郭永春到界岭口,我们从界岭口西顶爬起,一直到旱水关。从旱水关门洞下来,到了青龙罗汉洞村。旱水关,两山夹一沟,隆庆元年九月,东蒙古察哈尔部大汗图们札萨克图汗就是从旱水关攻入的。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与东北军在界岭口和旱水关一带展开激战,到5月份《何梅协定》签订后,国军从滦东撤退,把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日本人。我就不明白,当时国军与日军并没有分出胜负,蒋介石为何要把这么做?几乎每次中国与日本开战,都是中国先退却。国内有几位日本问题“砖家”总是说因为中国国力不行,不能与日本硬碰硬,这纯属汉奸言论,因为国力不行就任人宰割?旱水关附近敌楼上弹痕累累,几个敌楼上有日军刻字,足可见日军也是惨胜。
看,长城像不像一条巨龙,山顶叫黑龙山,其实明清时期叫将台山,为抚宁县北部“正龙”
石碑沟长城门洞,和平时期的通商口岸,说明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罗汉洞处右一通商门洞,两边为马道,供士兵登城
罗汉洞门洞南侧 因为老贺常跟领导出去,我戏称他是抚宁“皇家摄影师”。从八十年代初他拍摄了抚宁境内的不少珍贵照片,除了早期的王景曜、付丙奇,就属他了。我总是品味着老贺说的话,为啥他说石碑沟长城是最美的一段呢?有一次,我在8837.com查看照片,让我震撼了。从界岭口、罗汉洞至石碑沟,长城蜿蜒曲折,随山就势,宛若一条巨龙,匍匐在山巅之上。 前些天,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董邵伟老师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孙继民老师要来秦皇岛参加首届历史年会,并问我那里长城最好,他说抚宁长城孙老师看个差不多了,选一处孙老师没有去过的地方。我头脑中想起老贺说过的话,石碑沟长城最美。5月底,我带着董邵伟、张立克、曹海琴三位老师前去探路,从青龙罗汉洞村西去的,绕到石碑沟长城门洞上去的。6月2日,开完历史年会,孙老师如约而至。我们出界岭口外,从青龙罗汉洞村去的。孙老师感叹道,昨天面临大海,看滔滔波浪,今天登临长城,望长城内外。 6月14日,应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杨大海邀请,再次登石碑沟长城。大海说他们正在申请修复石碑沟长城,市文物局邀请清华大学专业人员搞踏查设计。前几次都是从石碑沟向西爬去,勘测人员从界岭口向石碑沟测量,我们从石碑沟长城门洞向东走去。边走我边想,长城不愧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了防御外族入侵,耗尽了民力,修筑了长城,但是战国时期魏国军事家吴起说的好“在德不在险”。不修德政,再坚固的长城,也形同虚设。康熙皇帝深刻懂得其中的道理,因此不再修筑长城了。
长城敌楼,看那标准的条石 我参观景点,往往都要考察一下当地的历史。在长城上,我问在地边干活的人,石碑沟,石碑沟,为啥叫石碑沟啊?啥时候建的庄啊?那人摇摇头说,那可早了,说是有块石碑着,不知道啥年月的事儿了。中午在文保员家吃饭时,其父亲张大叔原来是老党支部书记,干了三十多年,前些年也当过文保员,因为年岁大了,让他儿子接替。昨天,我听县农牧水产局高级农艺师汪志和(青山口人)说,原来石碑沟一带没有人烟,后来都是从青山口搬过去的。我问老书记,石碑沟是从青山口搬过来的?他说不是。早些年从山东搬过来的。又问起石碑沟村名的来历,他说庄北原来有一块石碑,写的是啥都不知道了,离庄近的敌楼原来保存完好,建柳各庄乡时,上级号召中小学生从长城背砖,每块砖给8分钱,几个敌楼都破坏了。解放初期,人们都以为天下太平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打仗了,长城没什么用了,就“变废为宝”,拆长城,盖民房,修猪圈,建学校。可以说当时的地方官没有文化,不了解长城的价值,搞短期行为。现在想起来实在太可惜了,天下可没有后悔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1983年12月抚宁县地名办公室编印的《抚宁县地名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刘姓从遵化迁此处定居,因坡下有一分界石碑,取名石碑沟。我倒觉得,石碑沟村民大多数应该是戍守长城的后裔,青山口村原有石城,今天仍可见遗迹,是守边士卒驻扎的营寨,士兵们轮流到长城上执勤,到青山口休息。 罗汉洞关,成化八年建关。《明宪宗实录》记载:“成化八年春正月戊戌朔。丁卯,设罗汉洞关寨,调抚宁、卢龙、东胜左三卫官军六十余人守之。洞在永平府界岭口关西八里,其外山势坦漫,地连松林站,大冲,谷无险可恃,镇守永平、山海等处太监龚荣等以闻,故有是命。”清康熙年间顾祖禹编写的《读史方舆纪要》说:“罗汉洞关,西接青山口,东连界岭口,有小城,为戍守要地。隆庆初,蒙古土蛮入沙岭(在迁安冷口关外)、罗汉洞,大掠郡境。即此。”石碑沟长城门洞东南侧有一个方形城墙遗址,大海说这里原来肯定有石城,我觉得这就是《读史方舆纪要》所说的“小城”,因为从界岭口西侧到石碑沟一带(当地人叫程山,其南有个程家沟)并未见到石城遗址,说明这座石城就是罗汉洞关城了。原来我以为旱水关就是罗汉洞关呢,其实不然。明朝时,罗汉洞一带应该没有人烟,清代、民国初期属抚宁管辖。1933年5月,日军攻占界岭口一带,8月份成立伪青龙县以后,长城外就划属伪满洲国热河省了。
石碑沟长城门洞东侧石城遗址,即罗汉洞关城,《读史方舆纪要》所谓的“小城” 大海在一个残破的敌楼遗址处与勘测人员交谈,我说我到东边去看长城刻字。本想到旱水关附近,但是时间已到中午时分,饥肠辘辘,又怕大海他们等着急,我就返了回来。 看着长城,思绪万千。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工程,看着每一座城堡,每一座敌楼,都是优质工程,在冷兵器时代成为阻挡外族入侵的一道坚固防线。长城又是一部宏大的史书,看着弹痕累累的长城砖,仿佛记述着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诉说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历史。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唱道“万里长城永不倒”,其实很多地段的长城早已经倒塌了,有些是战争的破坏,有些是风雨剥蚀,有些是人为破坏。如今,天下并不太平,中华民族遭遇西方敌对势力的围堵,不论是从政治领域,军事领域,还是经济领域,对我们构筑一道道防线,像观音菩萨给孙悟空制作的“紧箍咒”一样,妄想勒死我们,我们只有自强,别无选择。《义勇军进行曲》写得好:“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毛主席说的好:“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我们不要怕,在与敌人斗争中取得乐趣。I
2013年10月06日 14点10分 1
level 14
如不合适请李老师找吧主删帖,谢谢。
2013年10月06日 14点10分 2
level 14
去年我和熊猫那山炮去着,挺好的一地方
2013年10月06日 15点10分 3
level 11
很不错
2013年10月06日 16点10分 4
level 13
大山深处有佳人[哈哈]
2013年10月06日 18点10分 5
level 13
我们去那次是恋曲开车送我和俊弟到的石碑沟,途经罗汉洞,在你照片里那个烽火台中睡了一觉,醒来后刚好雨过天晴,但山中的雾没散,全在我们的脚下,很是漂亮。最后沿着长城,俺俩穿越到了青龙官场,结束此行[哈哈]I
2013年10月06日 18点10分 6
吧务
level 15
[呵呵]大侠就是大侠懂得还真多
2013年10月06日 23点10分 12
都是李老师的博客转摘
2013年10月07日 04点10分
level 13
合适时间组织开展活动吧
2013年10月19日 13点10分 13
你组织吧!我发帖顶你好不好? 楼塌了!砸了层主的脚!哈哈哈哈好玩好玩真好玩!
2013年10月19日 13点10分
level 14

2013年11月14日 01点11分 15
level 11
这个星期六我们也想去石碑沟长城
,请问走那条路线才好玩呢。往那边走好啊。
2013年11月14日 03点11分 16
level 14
求具体地址
      ————来自中国银行ATM取款机客户端卓然天成只为取款而生!
2013年11月14日 03点11分 17
level 11
这个长城老熟悉了 小时候总去玩去
2013年11月14日 09点11分 18
level 14

2015年05月29日 23点05分 20
level 12

2015年05月30日 01点05分 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