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6
衣衫童鞋
楼主
我要承认,我曾经在一篇回顾零五年的香港电影评论文章里,揶揄过梁洛施的演出;毕竟那时我的确看到她的造作,亦可能是因为我同时造作的文笔,故作生鬼而把看不顺眼的东西嘲弄一番。两年之後的今天,人改变了,亦看到不一样的梁洛施——可能,她也在演艺上成长了,同时因缘际会,不同的电影给予她发挥的机会,让她突破生色。 最初的感觉,是来自彭浩翔导演的《伊莎贝拉》,而最近才能从影碟看到周美玲导演的《刺青》,更让我看到,一个可能真可比美少年时期张曼玉的演员,正在蕴酿未来的光芒。可能我的说法略为夸张,然而梁洛施正正在罗志良的《虫不知》之後,被与一般的主流年青演员区分了开来。这可能因为零六年期间,她曾被指因与公司不和而几被雪藏,却正好在这段时间蕴酿另一点可能性。 单就以电影演艺行列而论,比梁洛施稍长的Twins及邓丽欣等等,直属於不同的经理人公司,可就似乎在特定的形象配套下,走出了差不多饱和的戏路与角色——是故蔡卓妍要嚷著跟詹瑞文学戏转型,锺欣桐亦说了多年要做「打女」动作明星,邓丽欣可仍走不出年轻中产的少女格局。相对来说,与梁洛施差不多同时出现於大银幕的,比如是刘心悠与杨淇,却又只是在一些不叫好与不叫座的电影徘徊,而纵或看到她们的演出不俗,却似乎机会欠佳而不被注视。更「年长」的一辈,便会是张柏芝、章子怡及舒淇等等,可其中若非要生儿育女,便似乎在静休蜜运,至於舒淇则又是欠一次更具体的代表作,为自己攀上更高一层。 梁洛施就在其间跑了出来,全因机会给她停工,也给她接了与众不同的角色。十五岁出道的她,在十八岁前已可拍下《伊莎贝拉》的未成年少女角色,单是这一个先天的优势,帮了她不少忙——虽然我认为杨爱瑾也可演出这个角色,可惜亦是因缘际会(这必然与经理人为艺人打造的形象配套有关);然而杨爱瑾却或许失之於梁洛施的说服力,因後者的个人背景,比如是父亲在自己幼年时去世,亦在澳门成长,乃中葡混血儿,而令她比一般香港少女演员那相对平板的人生,多了一点不一样的风霜。这会是承托《伊莎贝拉》的想像,令她的演出更有一种深沉的质感。而梁洛施的外表,当然满面笑容之际,倒难掩如大女孩的天真,可要木讷著脸的时候,又在那紧锁的眉目里,让人感到其中的思虑与倔强——如果这也算是一种中性的外观与读白,那便正好配合了《刺青》的女同性恋者角色,让她演活了比自己更年长的人物。那是一个为人刺青的女孩,却也同时眼看亲父在地震里身亡,让她紧守於对刺青的感情寄托,亦在刺青里,把回忆如涂彩般留在身上;就在几幕她为客人绘出草图的一瞬,眼神凝视在平面的图案上,却让人感到她看得远,想得深。 那不是一下子的演技提升,而是一点一滴的个人回望,令这个演员多出了层次。很抱歉,我曾经嘲笑过梁洛施的不是,可此刻却想像到,她在以另一层次演出,亦为不少可能是主流演员演不来的人物,拿
捏
至即使未尽完美,却准确而教人多想。如果梁洛施继续保有相近的发挥机会,亦更用心锻鍊演出,那她必然可走出显赫的路
2007年09月16日 11点09分
1
捏
至即使未尽完美,却准确而教人多想。如果梁洛施继续保有相近的发挥机会,亦更用心锻鍊演出,那她必然可走出显赫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