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gavinyan3
楼主
这是我来到陶吧的第二天,加入的初衷是希望大家能够分享一些我没找到的04奥运和06亚运的清晰的比赛视频。
我很喜欢陶菲克,从99年的全英公开赛,到13年的印尼超级赛,能找到的陶菲克的比赛视频,都有保存。我也是丹迷,墙上挂着林丹的签名海报,穿的是白Hero,用的是90III。我从来没有觉得,喜欢其中一个会让我有冲动去黑另一个,反而会更加珍视两条不同的人生轨迹。因而我想谈谈几个个人感受。
1、黑陶菲克的林丹球迷,绝对称不上是真正的林丹球迷
从《直到世界尽头》或者电视采访可以看出,林丹是尊重陶菲克的,从我偶尔参加的林丹全国球迷会的活动看,也从来没发现丹迷有喜欢去黑其他运动员的。因而这些个别人,我觉得称不上丹迷,他们如果没有能力分辨出陶菲克的优秀,那我不相信他们有能力领会林丹的卓越。这种不尊重别人,只谋求炒作的人,应该只受到两种待遇:1)任何人都不回复他们;2)吧主删除这样的口水贴。
2、陶菲克的技术和战术
如果说起陶菲克,只想到反手和网前,那我觉得是陶菲克02~05年的比赛看的比较少。巅峰期的陶菲克的杀球,是每一位顶尖运动员忌惮的。成熟以后的陶菲克,打的就是前些天战胜谌龙的江苏队李昱的打法,且细腻和速度都更胜一筹。陶菲克的战术,从成长期到巅峰期,变化不大,可以归结为“网前-扣杀-扑杀-续功”,也就是通过细腻的网前逼迫对手起高球,然后后退重杀,继而上网封堵,连续压迫。这样的技术和能力,才是他技压群雄的根本。也正是陶菲克突出的网前技术,国家队才开创了“放远网”技术。接下来,说说陶菲克能力的下降。
3、陶菲克的运动生涯
很多人说陶菲克是天才,我同意,但如果说这个天才不努力,我并不完全赞同。陶菲克参加了4届奥运会,他也曾像林丹一样在众人瞩目之下被淘汰(2000,悉尼),然后努力4年斩获冠军,期间的付出不是“天才”两个字可以替代的。而之后参加的08和12的两届奥运,我认为“明知胜利渺茫却选择战斗”,这可以叫做热爱,这跟林丹说的:我不会急流勇退,而是会打到自己打不动、打不赢的时候再退役,难道不是志同道合吗?
对于陶菲克的巅峰期较短,他个人的懒散自然是原因之一,教练组甚至邀请心理医生帮助他提高斗志。但我认为除此之外,也有其他重要的原因:1)不同于中国的训练,很多国家不会像中国这样日训练约6小时,中国队员不懒散?未必,林丹确实算勤奋的代表,但我见过很多专业队员不热衷训练,稍有闲暇就在打手机游戏,不是不可以劳逸结合,只是我觉得如果没有强制的训练制度,中国运动员未必比别人勤奋。2)不同于中国的教练团队,穆利奥算作陶菲克的伯乐、恩师,但仍然无法靠一己之力帮助陶菲克延长巅峰期,我觉得这一方面是能力有限,一方面是缺乏团队协助。3)不同于中国的后备人才,跟中国队相比,印尼虽然是羽毛球王国,但能和陶菲克旗鼓相当的队友还是偏少,队伍对于运动员的影响也很大。
4、陶菲克的球品和人品
最后,说说我眼中的陶菲克。他确实高傲,也曾在林丹的成长期,做过消极的评论,但是我认为他没有逾越球员道德限度,而且高傲对于运动员来说也算是“优秀”品质。陶菲克的高傲,也曾是林丹的动力,让他拿到08奥运金牌后,仍然把亚运冠军作为目标,后来拿到10年亚运冠军。因此,根据这些运动员之间的"斗嘴",来品评球员的人品没有必要。就好像,我们不会因为林丹在司线判罚争议中对李矛扔拍子,或面对佐佐木翔的比赛不走运大喊“MLGB,WC”,就说林丹人品不好,我也只不过把它归结为运动员高傲之外的另一种特殊的“优秀”品质——好胜心。
回过头来,我希望从陶菲克的球品来看他的人品。他确实摔过拍子,也罢过赛,但是这种“摔拍子”以及“罢赛”的所谓“坏小子”行为,资深点儿的球迷应该不陌生了吧,毕竟很多人干过嘛。然而,我却发现一个更加细微的球品细节——换球。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对方要求换球时,我看过的比赛中,陶菲克还从来没有否定过。甚至有裁判否决的时候,陶菲克也依然是伸手示意,没关系,同意更换。这或许是高傲,或许是自信,但我认为对于这样一个已经被公认为战术之一的小环节,陶菲克的不反对,也是一种球品。然而,我也看过很多很多林丹的比赛,在08年奥运冠军之前,林丹是会否定的,甚至在和小鲍的比赛中,也会不同意对方的换球要求,而在08年奥运之后,我没再见过林丹反对换球,这不也是一种成熟嘛。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喜欢的这两位球员都很伟大,而我相信真正喜欢其中一个的朋友,却对不会贬低另一个。一旦这样的伪球迷出现,请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忽视他们。无视,是最大的鄙视和否定。I
2013年09月18日 04点09分
1
我很喜欢陶菲克,从99年的全英公开赛,到13年的印尼超级赛,能找到的陶菲克的比赛视频,都有保存。我也是丹迷,墙上挂着林丹的签名海报,穿的是白Hero,用的是90III。我从来没有觉得,喜欢其中一个会让我有冲动去黑另一个,反而会更加珍视两条不同的人生轨迹。因而我想谈谈几个个人感受。
1、黑陶菲克的林丹球迷,绝对称不上是真正的林丹球迷
从《直到世界尽头》或者电视采访可以看出,林丹是尊重陶菲克的,从我偶尔参加的林丹全国球迷会的活动看,也从来没发现丹迷有喜欢去黑其他运动员的。因而这些个别人,我觉得称不上丹迷,他们如果没有能力分辨出陶菲克的优秀,那我不相信他们有能力领会林丹的卓越。这种不尊重别人,只谋求炒作的人,应该只受到两种待遇:1)任何人都不回复他们;2)吧主删除这样的口水贴。
2、陶菲克的技术和战术
如果说起陶菲克,只想到反手和网前,那我觉得是陶菲克02~05年的比赛看的比较少。巅峰期的陶菲克的杀球,是每一位顶尖运动员忌惮的。成熟以后的陶菲克,打的就是前些天战胜谌龙的江苏队李昱的打法,且细腻和速度都更胜一筹。陶菲克的战术,从成长期到巅峰期,变化不大,可以归结为“网前-扣杀-扑杀-续功”,也就是通过细腻的网前逼迫对手起高球,然后后退重杀,继而上网封堵,连续压迫。这样的技术和能力,才是他技压群雄的根本。也正是陶菲克突出的网前技术,国家队才开创了“放远网”技术。接下来,说说陶菲克能力的下降。
3、陶菲克的运动生涯
很多人说陶菲克是天才,我同意,但如果说这个天才不努力,我并不完全赞同。陶菲克参加了4届奥运会,他也曾像林丹一样在众人瞩目之下被淘汰(2000,悉尼),然后努力4年斩获冠军,期间的付出不是“天才”两个字可以替代的。而之后参加的08和12的两届奥运,我认为“明知胜利渺茫却选择战斗”,这可以叫做热爱,这跟林丹说的:我不会急流勇退,而是会打到自己打不动、打不赢的时候再退役,难道不是志同道合吗?
对于陶菲克的巅峰期较短,他个人的懒散自然是原因之一,教练组甚至邀请心理医生帮助他提高斗志。但我认为除此之外,也有其他重要的原因:1)不同于中国的训练,很多国家不会像中国这样日训练约6小时,中国队员不懒散?未必,林丹确实算勤奋的代表,但我见过很多专业队员不热衷训练,稍有闲暇就在打手机游戏,不是不可以劳逸结合,只是我觉得如果没有强制的训练制度,中国运动员未必比别人勤奋。2)不同于中国的教练团队,穆利奥算作陶菲克的伯乐、恩师,但仍然无法靠一己之力帮助陶菲克延长巅峰期,我觉得这一方面是能力有限,一方面是缺乏团队协助。3)不同于中国的后备人才,跟中国队相比,印尼虽然是羽毛球王国,但能和陶菲克旗鼓相当的队友还是偏少,队伍对于运动员的影响也很大。
4、陶菲克的球品和人品
最后,说说我眼中的陶菲克。他确实高傲,也曾在林丹的成长期,做过消极的评论,但是我认为他没有逾越球员道德限度,而且高傲对于运动员来说也算是“优秀”品质。陶菲克的高傲,也曾是林丹的动力,让他拿到08奥运金牌后,仍然把亚运冠军作为目标,后来拿到10年亚运冠军。因此,根据这些运动员之间的"斗嘴",来品评球员的人品没有必要。就好像,我们不会因为林丹在司线判罚争议中对李矛扔拍子,或面对佐佐木翔的比赛不走运大喊“MLGB,WC”,就说林丹人品不好,我也只不过把它归结为运动员高傲之外的另一种特殊的“优秀”品质——好胜心。
回过头来,我希望从陶菲克的球品来看他的人品。他确实摔过拍子,也罢过赛,但是这种“摔拍子”以及“罢赛”的所谓“坏小子”行为,资深点儿的球迷应该不陌生了吧,毕竟很多人干过嘛。然而,我却发现一个更加细微的球品细节——换球。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对方要求换球时,我看过的比赛中,陶菲克还从来没有否定过。甚至有裁判否决的时候,陶菲克也依然是伸手示意,没关系,同意更换。这或许是高傲,或许是自信,但我认为对于这样一个已经被公认为战术之一的小环节,陶菲克的不反对,也是一种球品。然而,我也看过很多很多林丹的比赛,在08年奥运冠军之前,林丹是会否定的,甚至在和小鲍的比赛中,也会不同意对方的换球要求,而在08年奥运之后,我没再见过林丹反对换球,这不也是一种成熟嘛。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喜欢的这两位球员都很伟大,而我相信真正喜欢其中一个的朋友,却对不会贬低另一个。一旦这样的伪球迷出现,请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忽视他们。无视,是最大的鄙视和否定。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