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东河鲢鱼
楼主
近日,摄影爱好者在苍溪县彭店乡发现 了一座建于70年前的旧式碉楼。让人称 奇的是,这座共4层、高约15米的碉 楼,竟然是纯粹的土木结构,整个碉楼 没有一颗铁钉。时过70年,该碉楼仍然 矗立在村里。 现状 墙体出现裂缝 建筑整体完好 这座碉楼建在该村村委会旁,其土质墙 体上已出现了些许裂纹,但碉楼整体保 存完好。该碉楼共4层,第一层是由夯土 和石板构成,内部放有附近居民堆放的 农具、柜子、风车等杂物。二三层曾有 人居住,墙壁上贴有上世纪70年代的宣 传海报,仅有一个窗户可供照明。木制 的楼板已破败,经受着雨水冲刷和风化 后,楼板开始霉变。第四层的三面均有 木制的窗格窗户,窗纸已被岁月抹掉, 前后均有一个两尺宽的阳台。 碉楼的二三层土墙上有10余个瞭望孔和 射击孔,其孔内小外大,有石模活塞。 整栋建筑高约15米、宽4米,每层楼建 筑面积近20平方米,吊顶类似于古庙建 筑。让人惊奇的是,该碉楼中竟然找不 到一颗铁钉,全为木板与木块间的铆榫 结构。顶部盖瓦的木板被打眼后用木钉 固定,碉楼的雉檐也被砍成凹形,正好 紧扣上面的木块。 故事 富人为防匪而建 曾住过知青 据村民介绍,该碉楼属于当地一向姓人 家所有,碉楼主人的后人早年迁居成 都,仅剩一名60多岁后人住在苍溪县 城。上世纪70年代,该碉楼便不再住 人,周围农户便将自家的杂物堆放在碉 楼内。 据该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介绍,“70年 前,村里有个姓向的富人。这个碉楼就 是向家人在1942年的夏天修的,用了一 年多时间,1943
年下
半年才完工。”该 老人说,“我们这里地处巴中和南充交界 的地方,以前土匪多得很,天灾人祸不 断。向家人为了保护家产,抵挡土匪, 就请了两个巴中的木匠依照地形建了这 个碉楼。”据老人称,碉楼建成后,向家 人的家丁经常与附近的土匪发生摩擦, 碉楼上常年有人据守。 据当地村干部王平介绍,该栋建筑曾居 住过来自重庆的下乡知青,现在已不能 住人,碉楼多处墙体因年久失修出现开 裂等问题,属于危房。 价值 具有时代性 有很高研究价值 苍溪县原文物管理所所长罗光村向记者 介绍,碉楼为石块砌成的旧时军事防御 建筑,且多为川西的羌民族的标志性建 筑物,在汉民族聚居区出现却十分罕 见。在此区域出现这样的建筑物,可猜 想此地曾与羌族有过一些联系。 罗光村说,他早年曾在南充市仪陇县有 幸目睹过几栋类似的建筑物。这些建筑 物多在晚清或民国时期修建,具有一定 时代特性,在苍溪县境内属于首次出 现,对于历史研究,以及民间防务研究 等方面都具很高的参考价值。
---------------------------------------------------
(╯' - ')╯( ┻━┻ (掀桌子)
┬—┬ ノ( ' - 'ノ) (摆好摆好)
(╯°O°)╯( ┻━┻(再掀一次)
┬—┬ ノ( ' - 'ノ) (摆好摆好)
(╯°Д°)╯( ┻━┻(再他妈的掀一次)~~
2013年09月09日 13点09分
1
年下
半年才完工。”该 老人说,“我们这里地处巴中和南充交界 的地方,以前土匪多得很,天灾人祸不 断。向家人为了保护家产,抵挡土匪, 就请了两个巴中的木匠依照地形建了这 个碉楼。”据老人称,碉楼建成后,向家 人的家丁经常与附近的土匪发生摩擦, 碉楼上常年有人据守。 据当地村干部王平介绍,该栋建筑曾居 住过来自重庆的下乡知青,现在已不能 住人,碉楼多处墙体因年久失修出现开 裂等问题,属于危房。 价值 具有时代性 有很高研究价值 苍溪县原文物管理所所长罗光村向记者 介绍,碉楼为石块砌成的旧时军事防御 建筑,且多为川西的羌民族的标志性建 筑物,在汉民族聚居区出现却十分罕 见。在此区域出现这样的建筑物,可猜 想此地曾与羌族有过一些联系。 罗光村说,他早年曾在南充市仪陇县有 幸目睹过几栋类似的建筑物。这些建筑 物多在晚清或民国时期修建,具有一定 时代特性,在苍溪县境内属于首次出 现,对于历史研究,以及民间防务研究 等方面都具很高的参考价值。
---------------------------------------------------
(╯' - ')╯( ┻━┻ (掀桌子)
┬—┬ ノ( ' - 'ノ) (摆好摆好)
(╯°O°)╯( ┻━┻(再掀一次)
┬—┬ ノ( ' - 'ノ) (摆好摆好)
(╯°Д°)╯( ┻━┻(再他妈的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