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go帅气de调调
楼主
《廿二史札记》卷七: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
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其说见二公本传者:袁绍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曹操使张辽、关羽救延,羽望见良麾盖,即策马刺良于万人之中,斩其首还,绍将莫能当者。当阳之役,先主弃妻子走,使张飞以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二公之勇,见于传记者止此,而当其时无有不震其威名者。
魏程昱曰:『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魏志·昱传》)
刘晔劝曹操乘取汉中之势进取蜀,曰:『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国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则不可犯也。』(《魏志·晔传》)此魏人服其勇也。
周瑜密疏孙权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吴志·瑜传》)此吴人服其勇也。
不特此也,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晋书·遐传》)
苻秦遣阎负、梁殊使于张玄靓,夸其本国将帅,有王飞、邓羌者,关、张之流,万人之敌。
秃发亻辱 檀求人才于宋敞 [5],敞曰:『梁崧、赵昌,功同飞、羽。』李庠膂力过人,赵廞器之曰:『李玄序,一时之关、张也。』(皆《晋书》载记)
宋薛彤、高进之并有勇力,时人以比关羽、张飞。(《宋书·檀道济传》)
[6]鲁爽反,沈庆之使薛安都攻之,安都望见爽,即跃马大呼直刺之,应手而倒,时人谓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南史·安都传》)
齐垣历生拳勇独出,时人以比关羽、张飞。(《南史·文惠太子传》)
[7]魏杨大眼骁果,世以为关、张弗之过也。(《魏书·大眼传》)
崔延伯讨莫折念生,既胜,萧宝夤曰:『崔公,古之关、张也。』(《魏书·延伯传》)
[8]陈吴明彻北伐高齐,尉破胡等十万人来拒,有西域人矢无虚发,明彻谓萧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诃即出阵,掷铣杀之。(《陈书·摩诃传》)
以上皆见于各史者。可见二公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虚也。」 [9]
赵翼虽然是以严谨著称的史学家,但他毕竟是生活在关羽已被乾隆皇帝御口钦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的时代,在这则札记中耍了个含混的小花招,掩饰了当时有些武人们对张飞的崇敬,尚在关羽之上的史实。如《晋书》卷八一《刘遐传》中,原文是作『冀方比之张飞、关羽』,张飞排名倒在关羽的前头了。这或许与陈《志》「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说法有关。历史毕竟是「士大夫」们写的,他们宁肯自居于君子,受到张飞那样的猛将的爱敬,尤其是在兵荒马乱的时代。
唐人倒是消除了偏见,在他们咏三国史事的诗中,就屡以『关、张』并称了 [10],例如: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11]
「可怜蜀国关、张后,不见商量徐庶功。」 [12]
「虽依关、张敌万夫,岂胜恩信作良图?」 [13]
2013年09月05日 02点09分
1
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其说见二公本传者:袁绍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曹操使张辽、关羽救延,羽望见良麾盖,即策马刺良于万人之中,斩其首还,绍将莫能当者。当阳之役,先主弃妻子走,使张飞以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二公之勇,见于传记者止此,而当其时无有不震其威名者。
魏程昱曰:『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魏志·昱传》)
刘晔劝曹操乘取汉中之势进取蜀,曰:『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国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则不可犯也。』(《魏志·晔传》)此魏人服其勇也。
周瑜密疏孙权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吴志·瑜传》)此吴人服其勇也。
不特此也,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晋书·遐传》)
苻秦遣阎负、梁殊使于张玄靓,夸其本国将帅,有王飞、邓羌者,关、张之流,万人之敌。
秃发亻辱 檀求人才于宋敞 [5],敞曰:『梁崧、赵昌,功同飞、羽。』李庠膂力过人,赵廞器之曰:『李玄序,一时之关、张也。』(皆《晋书》载记)
宋薛彤、高进之并有勇力,时人以比关羽、张飞。(《宋书·檀道济传》)
[6]鲁爽反,沈庆之使薛安都攻之,安都望见爽,即跃马大呼直刺之,应手而倒,时人谓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南史·安都传》)
齐垣历生拳勇独出,时人以比关羽、张飞。(《南史·文惠太子传》)
[7]魏杨大眼骁果,世以为关、张弗之过也。(《魏书·大眼传》)
崔延伯讨莫折念生,既胜,萧宝夤曰:『崔公,古之关、张也。』(《魏书·延伯传》)
[8]陈吴明彻北伐高齐,尉破胡等十万人来拒,有西域人矢无虚发,明彻谓萧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诃即出阵,掷铣杀之。(《陈书·摩诃传》)
以上皆见于各史者。可见二公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虚也。」 [9]
赵翼虽然是以严谨著称的史学家,但他毕竟是生活在关羽已被乾隆皇帝御口钦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的时代,在这则札记中耍了个含混的小花招,掩饰了当时有些武人们对张飞的崇敬,尚在关羽之上的史实。如《晋书》卷八一《刘遐传》中,原文是作『冀方比之张飞、关羽』,张飞排名倒在关羽的前头了。这或许与陈《志》「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说法有关。历史毕竟是「士大夫」们写的,他们宁肯自居于君子,受到张飞那样的猛将的爱敬,尤其是在兵荒马乱的时代。
唐人倒是消除了偏见,在他们咏三国史事的诗中,就屡以『关、张』并称了 [10],例如: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11]
「可怜蜀国关、张后,不见商量徐庶功。」 [12]
「虽依关、张敌万夫,岂胜恩信作良图?」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