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6
转 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9a6cb01000bou.html
2007年08月29日 06点08分
1
level 6
【部分转载】评论及讨论 转 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9a6cb01000bou.html
2007年08月29日 06点08分
2
level 6
某网友1:这个戏怎么没完没了的折腾呀。狂轰乱炸有一段时间了,真够烦的。原来还不错的戏,生生给商业运作搞残了。挣钱都挣疯了吧。.....-------------------------------------------------------------某网友2:请问楼上,您对美国百汇一部戏一演10多年,是否同样也嗤之以鼻呢?听说《猫》还要来中国演,这算"没完没了的折腾"吗?为什么外国人来中国卷钱,某些所谓高雅人士跟吃了蜂蜜屎似的屁颠儿屁颠儿的,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多演几场就成瞎折腾了?文化艺术也是产业,您太老土啦,与时俱进吧!....
2007年08月29日 06点08分
3
level 6
网友3:楼上两位的态度反应了我国戏剧的一些怪现状。大 陆戏剧在多年僵化统 治下,变得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特色,慌了神了。港台的一些搞笑剧竟然把大 陆的戏剧界搞得一片糊涂。外国戏也趁机而上。在急功近利的商业大潮鼓噪下,中国戏剧的明天是黑暗的。===================================
2007年08月29日 06点08分
4
level 6
上面三位说得都有道理吧,不过都不全面(我不是说我所说得就多全面啊)。........台 湾表坊从二十多年前开始艰难创业,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宝 岛最有影响的戏剧团体,商业上固然比较成功,但并没有降低艺术水准啊。就拿这次《暗恋桃花源》大陆演出来说,艺术水平上先不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单说导演和演员以及幕后工作人员的认真劲儿,我在剧组里,是每天亲眼目睹的。直到今天已经演出快60场了,可赖导还在细抠,力求把最好的演出呈现给观众;还每天要给演员笔记。......《暗恋桃花源》演出比较成功,是因为它是部主流戏剧(不是“主 旋律”啊,我不是指思想上),男女老少都爱看,所以第二位也没必要拿它和别的作品比较,每个作品有每个作品的风格和观众群,......可能具体到某些作品上,的确有艺术水平高低的差异,我们应该客观对待,不能说票房不太好就代表它是烂戏吧。
2007年08月29日 07点08分
5
level 6
汉剧团 :近几年来大 陆演出的港台戏剧我几乎都看过,并不像“三人”所说的都是“一些搞笑剧”吧,香港的《半生缘》、《倾城之恋》不是很严肃吗?台 湾表坊来大陆演的几部恰巧都是喜剧,如《他没有两个老婆》、《千喜夜,我们说相声》和《暗恋桃花源》等,但如果你看过他们整套碟的话,喜剧在他们的作品里占大多数,比如没来演出过的《绝不付帐》、《一仆二主》等。我不认为喜剧就低一等,何况这些剧并没有恶搞。如果说喜剧就等同恶搞的话,那么莎士比亚、莫里哀、达里·奥福又该怎么评价呢?赖先生首先用喜剧献给大陆观众,可能是因为这样比较容易令大 陆观众接受。而且,实际情况也并不像你说的,你看过台 湾表坊进大陆的第一个剧目《红色的天空》吗?还有《如梦之梦》(中戏内部演出),这些可都是正剧啊,还有现在正在排练的《这一夜,WOMEN说相声》,这样算起来,台 湾表坊带给我们的喜剧和正剧比例是一比一的!至于大陆戏剧的前途,虽然并不乐观,也不是一片黑暗吧。这里面情况很复杂,有你说说的在商业大潮的鼓噪下急功近利的因素,也有创作者眼界不够开阔、剧本创作薄弱、演职员不够敬业等问题。关键是要有人去做,学习别人的长处,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外来的和尚念得不都是歪经,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包括商业运作上的经验。光发发牢骚、妒才嫉能或毫无原则地拥趸谁,都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我们做了什么?赖导说过一句话:《暗恋桃花源》就是一部机器,每个螺丝钉都拧紧了,才会好看。他常用这句话要求我们。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放大到整个戏剧事业上,关键是我们有多少人甘愿做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又如何起到一颗螺丝钉的作用!
2007年08月29日 07点08分
6
level 6
某网友4:.....不过就我本人来说,不太喜欢此戏的做法。而且也觉得赖导搞明星版有些不恰当。当然,丛商业考虑,为了挣钱,我也会这样作的。但这对于整体戏剧发展来说,还是不太好的。因为这样票价就会很高。(不好意思,我没有买票,因为我不想花那么多钱买自己不是特别喜爱的一个老戏。别人让陪着看,也就去了。)那天的观众气氛很热烈,但我注意到很多事舞台上明星的粉丝。明星的表演也的确是可以用“闹腾”来形容。赖导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导演,他的责任感和眼光肯定要强于那些瞎折腾的“导演”。这个戏毕竟不同于莎士比亚的经典,也不是那些纯粹商业戏的“百老汇”。他要老是这样翻拍自己的东西,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我们要知道,在名利面前,我们凡人都是抵挡不住的。希望赖导能继续自己新的艺术创作。上面的看法比较个人化,李普雷先生等见笑了。
2007年08月29日 07点08分
7
level 6
某网友5:用明星真的有那么糟糕么?真的有可能会因此毁了话剧么?不鼓励完全商业化,不鼓励完全功利性,但是也不要谈“明星”色变。这些演员,当然不是内地最好的话剧演员,还有几位是“非专业”演员,可是他们演的是不是就根本没法看了呢?为什么要划出这么严格界限?戏剧是不是就这么阳春白雪?是不是就神圣到据普通人以千里之外?任何艺术,是不是归根结底还是要来自于生活并且希望得到来自于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共鸣呢?........我们的观众需要慢慢培养的,这么长时间以来,大家不怎么热衷于看戏剧,看话剧,是不是都是观众的错?是不是只因为我们没有品味?不会欣赏?是不是因为我们只会追星?是不是我们讨厌戏剧?.....一种艺术形式,为什么就不能宽容一点?百花齐放。这个市场活起来了,对大家来说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出现,但是绝对不会导致这门艺术死亡、堕落。因为还有很多人是清醒的,是不断努力着的,是真正热爱戏剧的,不是为了钱的。改 革 开 放是不是好事?是不是带来了很多问题,但是是不是也带来了更多好的变化?怕什么呢?到底你们在怕什么?怕这些非专业的演员砸了中国话剧百年的牌子么?用明星来演戏真的是洪水猛兽么?他们也才演了几十场而已,每年有多少话剧在上演,用明星演话剧难道是主流么?并不是阿,担心什么呢?......我敲了一大堆的问句。答案在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不同。观点不同是很正常的,不是非要谁说服谁。时间会给出一些结果和答案。
2007年08月29日 07点08分
9
level 6
【部分转载】评论及讨论 更 多 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9a6cb01000bou.html
2007年08月29日 07点08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