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赴欧旅游·经济省钱篇 今年9月1日,欧洲将有29个国家成为中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国。国内众多的旅游公司正在为新的商机摩拳擦掌,国外的旅游服务机构也在翘盼中国游客带来的滚滚财源。作为游客,都希望“少花钱,多办事”,那么即将踏上欧洲土地的中国游客怎样才能实现最经济的旅游呢? 妥善解决在欧洲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不仅可以节省开支,也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旅游观光时间。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1
level 7
在欧洲,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齐全,网络连接各个城市,方便、快捷的地上和地下交通网络会给中国游客带来周到的服务。大城市地铁公司都出售日票、周票和月票等供游客选择。此外,需要在欧洲主要城市旅游的游客可以购买欧洲铁路通票,既经济合算,也可节省购票时间。 在城市旅游的游客,可以选择城市旅游观光车。西欧和北欧的许多城市都提供这样的旅游服务。观光车提供有关景点的多种语言解说,可以在短时间内观看一个城市的精华内容。更重要的是,观光车票价格低廉,一般为10至20欧元,车票当日有效。游客既可以随车观光,也可以在某个景点延时停留,然后免费乘坐下班旅游车继续自己的旅行。 当然,在旅游方面要实现投入成本的效益最大化也应注意到购物和安全等方面。如何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保护好自己的财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华网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3
level 7
[异域]背包的欧洲细节 [异域]背包的欧洲细节 fadingchannel 这辈子,我永远欠了一个诺言,也失去了两个朋友。 细节之一:路过德国 每天早早地就被太阳烤醒,一翻身总能看到湛蓝的天,于是幸福地意识到,在凄风苦雨和漫漫黑夜里苦熬了五个月之后,北欧的春天终于来了。商店橱窗里粉黄嫩绿的蛋壳造型玩具和啤酒的新包装不停地暗示我,一年一度的EASTER大假即将来临,大家又指望着我策划新一轮的欧洲10日游。 其实从去年9月份起我就没闲着,半年里转悠了葡萄牙、意大利、波兰、奥地利、瑞典、西班牙和德国,基本上是一月一游,导致我一翻地图,眼光就越过欧洲大陆,直奔英伦而去。 在欧洲转悠,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德国是必经之路。路过德国多次,一直在实践着省钱的方法。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4
level 7
方法一:飞过去 这一招绝不省钱,但可以省时间。名言说得好,时间就是金钱。偶尔机票会打折,这就得不时留意巴士上、电视里、报纸中的广告,一看到合适的可赶紧去订票,我个人体会,洋人对打折促销等等比我们更敏感。去巴塞罗那,愣是让我们搞到了Maersk的双飞特价,才1300多克郎,飞机上吃的喝的比葡航的都好。 方法二:绕过去 东西向没问题。法国—奥地利—意大利一线很有旅游价值,偶尔在瑞士和德国擦个边也多花不了几个钱。还可以深切感受到德国铁路物有所值的优质服务,尤其是在逃出意大利的时候更能造成巨大的心理反差,以后再贴钱也不觉得很心痛了。 南北向就只能考虑波兰了。波兰火车票很便宜,绝对能控制25欧元以下。问题是我们持中国护照得付签证费,很是不少的一笔开销。我最愚蠢的一次行动就是想从波兰的KRAKOW去维也纳,没有办捷克的过境签证,活活被拦在边境上。不得不绕道德国。结果把一不到6小时的轻松之旅搞成了历时30小时花费200欧元的超级历险。所以看到我的丹麦同学可以随便到东欧国家享受那里超便宜的物价,心理经常不平衡。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5
level 7
方法三:搭顺路车 这种好事我只碰到一次。就是去波兰的船临时取消,在我上蹿下跳的时候遇到了活雷锋。有同学就以为这招好使,常逼我作可怜状,在未果的情况下竟说我应该去减肥了…… 细节之二:吃遍中餐馆 在维也纳过新年,参加了一个PARTY.0点的时候电视里放《蓝色多瑙河》,大家开始跳华尔兹。跳着跳着总有人一边跟我说新年快乐,一边塞给我一个卡通小猪。我迷惑,为什么才到了几个小时,别人就都知道我的吉祥物了呢?当时我还没好意思问,后来才知道,在奥地利过年送“猪”就跟我们这儿发红包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我在这里要着重介绍的可不是奥地利的风土人情,我是想说明,我这人被时时刻刻跟可爱的小猪挂上钩,并搞得自己很敏感是有理由的。按我妈的说法,我是天吃星下凡;按我朋友的说法,那个从早吃到晚的就一定是我没错的。 出来的时候我妈掉泪,说到了那边看你还能吃什么。我一指地图上浩瀚的大西洋说,妈,你放心,烧鱼我已经很拿手了。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6
level 7
第一次想到去中餐馆,还是一年前在日内瓦。之前看到的中餐馆,大多装修豪华,顾客稀少,吓得我们连路过都不敢抬头的那种。而这一家,看着就跟以前大学门口开的小饭店一样亲切,圆凳方桌,还有排着队等外卖的。终于忍不住推门进去,要了一盘辣肉饭,一碗酸辣汤。在瑞士一周,吃的都是从家里带的自制汉堡,于是这最后一顿午餐,让我们几个回味了好几个月,直到我暑假狂奔回上海,吃得跟个气球似的回来。 到气泄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正好在罗马探望两个朋友。头天他们已经带我们去NEVANA广场吃过最好的罗马PIZZA和PASTA了,所以这一天该轮到我们展示中华厨艺了。但我们一整天都沉迷在梵蒂冈博物馆里啃着精神食粮,就忘记去买菜了。好在我们住的青年旅馆就在火车站旁边,中国人开店都是讲究市口和扎堆的,这一片果然是中餐馆林立。找了一家门口贴了菜单的,趴那儿算了半天发现还有承受能力,欣然入内。可在递给我们的菜单上找不到门口合计好的那几种,一问才知道给我们的是中国人专用菜单,门口贴的那个是意大利版的。后来每每有洋人向我吹嘘某某中餐馆,我总是不怀好意地告诉他们这两个版本的故事,让他们总结出只有在中国才能吃到中国菜的道理,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做贡献。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7
level 7
哥本哈根火车站旁边有条街号称中国城,其实一共只有三家中国小店。东西虽贵,只此一地,好歹也能回家做个麻婆豆腐解馋。离我家两站地有家Grill小店,一开始没注意,有一天猛一看,前缀竟是CHINESE,赶紧下车去拜访。然后就遇到了我的上海老乡,以后买蛋炒饭都打折的。有一次被一朋友逼着请客,让上海JJ给我们炒了个重辣的,那朋友到现在还一直找各种借口逼我再请客呢。 我们在巴塞罗那天天吃7欧元一顿的晚饭,都是很加泰罗尼亚的美食,而且价格便宜量又足。临走的那晚是FAIRWELLPARTY,巴卡帅哥们要带我们去吃更好的,于是特别地期待。结果就进了一家中餐馆。他们已经安排好了一份套餐,我一问,果然是先上春卷后上炒米粉,倒点日本酱油拌着吃。我很有经验地要看一看中文菜单,后来在一样的价格下吃了份小笼包,三鲜面,糖醋排骨和雪菜炒尤鱼。吃得开心话多了一点,说我做得比他们好,惹祸上身,以后老有人跟我打听何时开我的中餐PARTY. 第二次去葡萄牙,终于去了辛特拉。出了火车站,第一眼看到PIZZAHUT,第二眼看到中餐馆。这一路从东到西,物价一站比一站便宜。在马德里一份蛋炒饭加酸辣汤不到5欧元的样子,在辛特拉只要3欧元。想一想自己真是堕落了,别说是尝遍天下美食,连吃快餐都从洋人的转到中餐馆去了。想来,即便生了张能吃西餐的嘴,到底还保留着中国的胃。 细节之三:沉醉在异乡 有一天我们聊第一次出国的经历,好几个人都说,头一回坐外航,怕说不清楚饮料的名字,当时又好面子,只敢要水,到现在还觉得亏。我运气比较好,四周坐着的都是一香港旅游团的,一上飞机就开始要酒,然后偷藏在随身带的包里。我也混在里面,说thesame,后来一清点,有Baileys,有人头马,还有各式的红白葡萄酒。第一次出来没带料酒,就拿这些葡萄酒烧菜,用了好几个月呢。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8
level 7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尽管是著名的葡萄酒产地,当地人并不热衷于喝酒。南欧各地都有自己特色的酒,像罗马的柠檬酒,巴塞罗那的CATALANA,度数都不高。不像丹麦,那种叫GAMMELDANSK的,据说只在早餐时候才喝,已经高达38度。 奇怪的是作为邻居,挪威和瑞典都是有禁酒令的。嘉士伯还专为瑞典生产一种4度半的啤酒。瑞典自己有一种叫CIDER的苹果酒,也只有4度半。就不知道他们那里的漫漫长夜是怎么过的。在瑞典滑雪的那次,有一队拉托维亚人是开车来的。车上拉了两个10升的水桶,装了满满两桶伏特加。亏他们想出来的,过境的时候都没人注意到。于是在那几个难忘的滑雪之夜,丹麦人都跑到拉托维亚的帐篷里,一口伏特加,一口酸黄瓜;挪威人和瑞典人聚在一起,喝CIDER;我们帐篷里的西班牙小孩烧开水泡茶喝。以前只知道俄国人喝伏特加,后来喝多了,才知道最有名的伏特加是波兰的,最难喝的伏特加是罗马尼亚的,最有创意的是丹麦人往里加一种叫GOMEL的硬糖的,最骗钱的是在酒吧里喝的ABSOLUTEVODKA… 几次国际PARTY,都规定了必须带自己国家的酒,于是桌上总是堆满瓶瓶罐罐,味道是千奇百怪。据说休克疗法是先喝伏特加,后面再喝什么都一样了。我带过一次剑南春,竟然不识货,说我带酒精去。于是不再糟塌我们的好酒,直接带嘉士伯去就得了。 第一次喝醉是在葡萄牙,喝了两个星期,把所有的人都喝醉了。后来再也没有那样醉过,虽然又喝了很多很多的酒,闹了些不伤大雅的笑话。在欧洲待久了,多少会说N种语言的“你好”,“再见”了,突然意识到,会得最多的是那个词:不管是中国人最容易记住的“亲亲”,还是西班牙语巨长的“A’rebo,A’bahon,A’centro……” 细节之四:相聚是缘分 朋友ANNA是我在火车上认识的。那次我们去意大利,德国境内坐IC从汉堡到慕尼黑。ANNA有五十多了,是意大利西西里人,现在住在德国。她在美国呆了十三年,所以英语不是一般的好。ANNA对我带的茶叶蛋感兴趣,详细问了做法,说圣诞节的时候要做给朋友吃。 ANNA说是去看女儿。女儿是学音乐的,十八岁。 回来以后给ANNA写信,说我们在罗马的惊艳和米兰的遭遇。不知为什么,每次从外面折腾回来,别的EMAIL都懒得回,却总记得告诉ANNA路上的种种经历。我说真希望我到了她这个年纪,也可以活得像她一样坚强和洒脱。ANNA说,孩子,你的将来会比我更精彩,因为你有更多的机会去看,去体会。 从意大利回来后我去看了ANNA的网站,才知道她是德国著名的风光摄影家,出版了不少旅游画册。我在意大利和波兰转悠的时候,她也正在希腊和克罗地亚拍片子。所以她称我为fellowtraveller,是给一个小女孩骨子里不安分的行走愿望以鼓励吧。 一个人去萨尔斯堡,喝露天啤酒和热的PUNSCH.本以为PUNSCH是果汁,喝了才知道是酒。酒足饭饱去爬山看古堡,在古堡的售票处被几个男生拦住了。原来古堡的参观券,10个人的团体票可以便宜一半,他们已经有六个人了,所以现拉人入伙呢。很快另两个女孩也参加了进来,最后又拉了对情侣。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9
level 7
在罗马城内,几乎看不到新楼,每一座矗立的千年建筑、废墟遗址都记录着深远浩大的历史,都是艺术巨匠的手笔,都必须完好地保护,甚至每一块铺路的古老砖石都不能动。罗马除一条环城路外,市内街道都是青石块砌成的,路窄,单行,小心地绕开幢幢古迹逶迤弯曲,绝无可能伸展肢体。罗马统统是越古老越好,但汽车不然,讲时尚,这个现代工业与科技的产物,拥挤在千年古城的马车道上,城市交通日趋畸形。罗马人承认,保护历史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停车场稀缺叫人头疼。凡是街道都要辟出一侧用作停车带,凡是停车带,都永远摆满了车,一车开走,另一车立即补缺,找车位是一大难。因为没处停车,我们围着梵蒂冈转了好几圈,耽搁了很大工夫。等参观出来要去另一街餐馆吃饭,还得步行,因为车开过去还是没处放。当然,你顺便可以见识驾驶员们倒车位的高超技术,一台车的空,一次性倒进去,前后车距不足一掌厚,还不碰别人的车,这令我们很开眼。汽车小型化是必然的,这是罗马与北京绝然不同的特色。小得像玩具的新款两座奔驰“Smart”最时髦,驾此车者多是金发靓女。官员、巨贾也坐小型车,街上几乎见不到有“屁股”的小轿车。如果看到加长车,那只能是出租车公司租给人家婚庆用的。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13
level 7
摩托的疯狂与爱琴海的浪漫 汽车开不动,摩托就大行其道。罗马的摩托算是比较雅的,开得快刹得也快,驾车者不少是白领,常见穿西装打领带,骑摩托为的是堵车时不耽误上班。最疯狂的摩托在雅典,无论是数量、速度都可列欧洲之冠。10年前有朋友到希腊,回来就讲到摩托的肆无忌惮,印象深刻,如今亲历感觉则更甚之。 疾驰的摩托在雅典细窄的街上成群结队,炮弹一样呼啸而过,多数摩托巨大,色彩艳丽,载着头盔武装的两人,威风八面地穿行于汽车缝里,几乎擦着车皮,汽车司机们不断被弄得心惊肉跳。虽然没人带枪,却让人不由得感觉身临好莱坞枪战大片中。这着实破坏了雅典古城的深遂凝重感,与卫城山顶雄伟的巴特农神庙的悠远肃穆形成强烈的反差,令初来这里寻找古文明的老外们实在不适应。我们同行的一位一过马路就捂着胸口说,受不了,要得心脏病!交通管理对摩托没有专门的交规。骑摩托人兴起,还会把前轮一节节高抬起来,当街上演杂技,骑手中也有女孩子。这或许恰恰是古希腊神话中战神的遗风。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15
level 7
据世界交通组织统计,希腊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多年占全世界第一,意大利次之。摩托车开得野是一个原因,与地中海半岛国家人生性自由散漫、不喜规则更不无关系。意大利的司机都知道,在风景如画的那不勒斯,很少能见到一辆没磕碰的完好汽车。而希腊的岛国地理环境又是祸患之源。爱琴海上有2000多个大小岛屿,岛上沿海山地,风光绝美,环海公路也多险峻。浪漫不羁的希腊人爱喝酒,酒后开车是常事,伯罗奔尼撒半岛盛产的葡萄酒,和盛产浪漫的爱琴海都能醉人,醉眼上险路,祸事自然很难杜绝。 我们驱车沿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萨洛尼科斯海湾高速路前行,路边不时能看到一种奇异的小建筑,类似小佛龛,果皮箱大小,大多修筑得很精美,像小小的教堂,哥特式尖顶,精细的艺术雕刻,不少里面还点着蜡烛。若不是高速路上无处停车,我们会拍了电视片送到《正大综艺》——“猜猜看这是干什么用的?”导游介绍说,每座小建筑都是一位不幸的驾车者翻车去世地点,家人为祭奠亡灵而建,有钱人建得豪华,穷人也有木制的。一路上几步一座,既美丽动人又触目惊心。尽管有这样独特的警示牌,希腊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依然不减。 各式交通工具穿行于时空隧道 有朋友从欧洲回来说起乘夜火车的感受:车体是尖头流线型,包箱内有宽敞的客厅,豪华沙发床,新式洁具卧具,一夜睡醒,边欣赏窗外欧陆平原朝辉里的美景,边大嚼送进包箱的丰盛早餐,其乐无比。此番欧洲行,我们也专门乘了一回从米兰至
巴黎
的夜火车,但感受截然不同。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16
level 7
在历史文化古城米兰,中央火车站自然也很历史,是十九世纪初的建筑艺术古董,尽管在意大利全境3500多个火车站中,它与罗马特鲁米尼火车站同属设施最完备的,但看上去却难觅当代踪迹。或许米兰人热爱的就是这份老旧之美,站内光线昏暗,月台古朴,不分候车室也没椅子坐,只有报告车次的电子显示屏提醒你今借何年。为省钱,我们在国内预定了最低票价的“简易硬卧”,但乘的那趟列车之老旧,还是超出想象,似乎只在外国早期黑白电影中见过。拿着票边找边生疑,好不容易才敢确认还有第103节车箱!车内每节车箱之间不能穿行,过道细窄,一个人刚能通过。包箱设施简陋,6个铺三层,上下间的距离只能躺不能坐,双侧铺距不到一臂之遥,没有小茶几,大箱子搁不下,好像潜艇兵舱。别说,这帮在国内乘软卧的家伙,此刻感受还颇为新奇,从跨进火车站,到躺在狭小的铺上听着车轮轰轰隆隆,就好像正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八世纪。如今寻找未来容易,体验时光倒流实属难得。 在欧洲带你寻找古典生活的,还有蹒跚于各座古城的老式有轨电车。比起来,葡萄牙里斯本的有轨电车之发达也属欧洲之最。里斯本是依傍大西洋的山城,从古罗马时代到十五、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古堡、教堂、纪念塔遍布城市,老城内沉旧的民房夹着陡坡盘绕的窄街,参差错落的石台,路面铺的青石块,街旁古老的路灯,古朴中带着一抹神秘,身披红红绿绿广告的老式电车就在其间慢悠悠地爬上爬下,看上去十分和谐。我们跳上一辆电车,边听着叮咚作响的车铃声,边伏窗观景,兼有解决交通和感受悠远历史的双重收效。当地《葡华报》的朋友告诉我们,到今年8月,里斯本的有轨电车正好运行了100个年头。诞生之初,受到一半人的反对,如今因城市建设需要,不得以拆掉很多了,里斯本人反倒舍不得了。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17
level 7
即使与古旧难舍难分,大西洋吹来的风依然是21世纪的。同样在里斯本街道穿行,专为游览观光的露天大巴就现代感实足,车型都是名牌新款,宽大舒适,坐在车上,身边是肤色各异衣着简洁的游客,头顶是南欧灿烂的太阳。若不想晒太阳钻到地下,城市地铁四通八达。欧洲各城市地铁大多是上个世纪早期的产物,但似乎是专为今天这个地面交通严峻的时代准备的。比北京地铁先进的一步,是管理不见人,售票检票自动化。里斯本地铁的自动售票机有触摸式屏幕,彩色按钮显示三种选择:一次的,三次的,一天的,按价塞几个硬币,就掉一张票出来,很方便。我们饶有兴趣地往里塞了一堆小面额零蹦,售票机被累着了,一口把钱又都吐了出来。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18
level 7
欧洲的空中交通是最方便的。各中型以上城市甚至海岛都有机场,航班很多,航线灵活,不收“机场建设费”,送行人可以进到办理登机手续处帮被送者办妥一切手续再告辞。但各机场效率高低不等。据说罗马的达文西机场是欧洲最大的国际机场之一,而我们的航班偏降落在罗马的洽米皮诺,一个小而旧的机场。机场保持着同这座文化名城一样的古风,取行李的速度犹如闲散的意大利人一样不紧不慢,我们的最后一个箱子出来,大约等了50分钟。雅典机场却是极漂亮,完全21世纪新风格,设施完善服务先进,去年刚刚建成,为了迎接2004年奥运会。从市中心的卫城到机场,50分钟的路,你却感觉跨越了数千年的文明。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19
level 9
灭楼现在这个气氛就是我要的,温馨,和平共处,大家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李易峰++
2007年08月21日 05点08分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