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我就按照我的理解说说楼主的藏书。直接说了,不喜勿喷。
我觉得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各种成功大师介绍经验。类似《人性的弱点》《世界上最神秘的24堂课》,我对这种书是没有任何好感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种成功经验不是通用的,而且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许多东西不是文字能描述的。
2.讽刺现实黑暗面。类似《驻京办主任》《蜗居》,没有说这类小说不好,很经典的一类小说,像《1984》那样的(虽然1984是反乌托邦小说),只是觉得在心智完全不受外界干扰之前少看,社会的黑暗面接触多了就会不自觉的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原来这里边都是这么回事。没有关系不学厚黑在现在真的难以生存”
3.戏说历史。类似《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很不负责的态度,即使他们所述的历史是对的,在我看来也是不能原谅的,接受历史快餐化的结果就是整个人都快餐化,我是学历史的,可能对这种书有偏见。
4.载道传道。类似《百家讲坛》,不能说这套书好不好,只能说很适合现在的中国社会,快餐化。他们在书里写的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些理解,当然他们都是自己研究领域的佼佼者,我是没资格评论他们的观点的,只是觉得这样有点不负责,年纪不大就急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5.国际政治金融一系列。类似《货币战争》《大国兵道》,金融经济一类大都是专著的普及版,这方面书基本没看过,我不能瞎说。还有就是国际政治环境以及军事一类的了,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上到九十九,下到中学生都能侃国际局势中国现状世界未来走向,我不觉得这是好事。只是觉得这种书缺乏整体概念,专心于某一区域某一领域,如果能结合着看效果应该不错。
6.热点,名人书。诺奖火了莫言的书,于是全中国都开始读,如果能读透那这种跟风也算是有益的了。
7.脑残书。网络小说,新概念。网络小说是快餐中的快餐。新概念这几年愈发不说人话。整个中国文艺青年差不多都是今天头疼脑热明天心情郁闷的类型。当然说的可能有点过激,我就是不喜欢现在新概念的感觉。
2013年08月10日 13点0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