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续写《士兵突击》引发了我对《士兵突击》很多思考和困惑,想和大
士兵突击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123yaozhaoyu 楼主
试续写《士兵突击》引发了我对《士兵突击》很多思考和困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本人没有当过兵,没有任何士兵经历。可因为爱《士兵突击》所以放着胆子,想续写《士兵突击》。本来敬畏经典,所以不敢写。但还是放不下,思想斗争了好久,终于决定写了再说。所以就有了昨天大家看到的第一节。既然写了我就会坚持下去,我争取每天都发一点给“兵迷”希望大家能多提意见。因为《士兵突击》是属于所有喜欢突击的朋友们的。因为这部戏的特殊性,也为了不犯错误,我决定把我续写的方式改变一下。我每天会把我下面写的基本思路和想法注明的在小说里,希望大家共同讨论,多提意见。关于情节问题,我会把我的几种想法都列出来,大家讨论,我将综合大家的意见。前几天,我曾经把不成熟的故事梗概发在了贴吧,很多网友有了些疑问,我决定今天一并回答,和大家讨论一下,说说我的心里话。疑问之一;(许三多的出路问题)我为什么设计三多去参加维和部队。第一, 首先先说一下,这只是我认为在演习结束以后,三多的经历的可能性之一,当然另外的一种可能性,就是三多读军校。现在看起来第二种也许更合理,但第一种我也有我的道理。关于设计许三多被选拔去维和的情节。 本人虽然不了解部队,但是通过一些资料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中国好像很多地方都有像“老A”这样的部队。这样的部队的兵源都是由基层部队选拔而得到的。(士兵突击也表现了这样的情节,)这样的部队担负的任务除了战备任务之外,还有反恐和“士兵比赛”这种特殊任务,(原著中提到的爱沙尼亚的比赛)当然还包括为我国的维和部队培训和选拔队员的任务。(当然目前我国的维和士兵主要完成的维持治安了,修路造桥了这些了,很少会摊上战争任务)昨天我们这回来了一个维和警察,就是被我说的方式选拔到了维和部队的。而且他是我们这的唯一一个。而我们知道这些兵的淘汰率是很高的,所以每一个只要进入“老A”这样的部队只要他合格,后果都会差不了的。 吴哲这样的一定会被提为未来的基层部队指挥员。 成才这样的用到一定时候就会被送到军校进修回来提干,弄好了也会被送到基层连队,然后再提拔。而许三多,是他们当中转干最困难的。没学历,没关系,更没有过硬的本事。我认为只有他做出了像去维和这样的事情,才可能被转干。他的士兵突击生涯才有可能继续。而许三多,耐寂寞,能坚持,有信念的兵我认为他适合维和部队的环境。 这里插一句,这样的队伍淘汰率高,更新的却最快,所以如果成才成长的快点,齐桓的位置以后就会很难,所以这样看来,他接替齐桓是最合理的。但成才有许多齐桓身上没有的东西,所以他进步后就有可能成为“老A”的领导者。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些年写维和士兵的题材不多。而且也许由于我们不熟悉所以空间才会更大一点。疑问之二:成才的成长和出路问题。在谈这个问题前,我想先跟网友们讨论一下关于电视剧最后袁朗说“成才的路比三多要长很多”。这句话的理解问题。 首先我认为这句话是含有多意的。首先当然是指成才的成长之路将比三多更长,因为成才过早的成熟却导致他功利、自私的性格。准确的说他的性格是有缺陷的。他想完美,就必须砸碎现在的自己,重新活一次。所以重新起跑的路更长,更艰难, 第二,我认为他说的比三多的路更长,是因为从他的条件来讲,他比三多更适合部队的需要。(这些第一部的很多地方编剧已经有过提示了,希望大家注意一下,袁朗和他的几次对话)所以可能会比三多在部队呆的时间更长,也更有发展。第一部的剧本提出了他有作指挥员的素质,所以我“判定”哈哈(我也当会袁朗)他将来一定会做指挥员,但做什么部队的指挥员,哈哈,这里又要说我的观点了,我认为他会成为“老A”的领导者,原因有二,第一他适合“老A”,虽然袁朗不说,但十分看好他,因为他太像以前的自己。袁朗不要他是怕自己带不好他罢了;第二,如果让他做普通部队的指挥员就太没意思了,对他也没什么挑战。
2007年08月11日 13点08分 1
level 8
123yaozhaoyu 楼主
故事是写个自己的,也是写给大家的,因为要给大家看,下面就是有几个问题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第一,我想添加几个新角色,大家喜欢什么样的角色呢?可不可以添加女角色呢?我们知道《士兵突击》原著对目前所有的主要角色都写的比较完整,续写几乎没有空间,所以我准备添加几个新角色。比如我现在想增加一位“类似《军歌嘹亮》中高权一样的兵。甚至我还想给老A增加个独特一点的女兵。当然这些都是我的想法,还不成熟,希望得到大家的意见,如果大家同意我增加角色,增加什么样的角色,希望大家给于意见。第二,关于高成。再次看了一遍《士兵突击》发现了个现象,那就是高成连长。我认为他的形象气质,语言、性格都有“军歌嘹亮”中高大山的影子。他们有很多地方非常相近。当然他们是两代不同的军人,高成连长他骄傲,自强,爱部队超过爱自己,对部队对士兵都充满神情。剧本中他给自己的定位“我是被称为将门虎子”的人。七连的改编让他伤心不已,“连队都没了,如果再撑着就可笑了”他矛盾痛苦。是三多的做法让他的意识有了新的变化。当然不可否认,他对三多的帮助,非常大。如果说史班长教会三多怎样当兵,那么高成教会了三多如何当好兵,“从半个兵”成长为一个“尖子兵”。无论三多到那,他都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兵,自己的兄弟。包括他对成才,是他的话让成才直面自己。这些剧本已经对他交代的比较完整,但我感觉,虽然一直以来他都平步青云,但他一直的内心一直都充满矛盾和挣扎。在续集中,我想再挖掘一下,他的军旅生涯和情感世界。但由于本人太年轻,而且没有部队的经历,有点不敢写,希望大家能多提一点。看是不是该写。第三,军队的精神拿到地方好不好使?今天,看电视,看到了央视名主持朱军当众表演“五四手枪拆卸”。退伍已经十多年的他居然用了134秒内就完成了手枪拆卸的全过程。他说他当兵时,会比这快许多。诚然对于当过兵的人来说,这种技艺已经溶于到了他们的血液里。可是面对残酷的训练,生死的危险,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支撑自己的呢?《士兵突击》给我们的答案是的“不抛弃,不放弃”,《亮剑》给于我们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而刘猛的《狼牙》和《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讲的是敢于胜利敢于牺牲的突击和奉献精神。我认为,七连的入连仪式,是对这种精神的最好注解。那就是中国军人该有的精神。而当一个成熟的士兵离开部队后,能否适应社会,我认为真是个问题。因为我们的部队大部分士兵我认为还是要像561像史今一样回归社会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见过因为不适应社会,活的比较艰难的人。这些东西我想写点,所以我不想写的太理想化,你们认为这样的事我该写吗?该怎么写?
2007年08月11日 13点08分 2
level 6
写吧,那是你的故事,主要是你自己喜欢,不必顾虑太多别人的看法。你写吧,我会常来顶。
2007年09月01日 04点09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