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4-20 10:06:00 ] 作者:李浩楠
2013年07月06日 23点07分
1
level 12
关于忠孝军,网络上流传过一些关于它的帖子,本人也写过一篇《论金代的忠孝军》,并
在多个论坛上被加了精华,已经有了两年光景,如今回头审视自己的文章,总觉得纰漏很
多,如今本人不胜浅陋,准备重写这个关于忠孝军的帖子,增加一些内容和自己的见解。
本人属于历史业余爱好者,孤陋寡闻。在我读过的历史著作中,大多数关于金朝历史的都
是重视前期和中期而对后期相对重视不够,所以关于忠孝军抗蒙大多也是略加叙述。不过
仍然有一些著作有自己的亮点,如张博泉先生的《金史简编》,对金后期抗蒙有较系统的
论述,其中部分篇目写到了忠孝军。而宋史学者王曾瑜先生的巨著《金朝军制》,则是国
内第一本关于金朝军事制度的全面的研究,虽然没有为忠孝军单独列章节,但是在一些章
节也提到了忠孝军,给本人的浅陋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说个提外话,最近网络上流
传王曾瑜先生和其他一些学者关于彩图版《中国通史》的辩论,本人不想加入他们的辩论
,只是以我读过的王曾瑜先生的著作体会来证明,王先生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学者。
现在我们来说一下忠孝军:
关于忠孝军成立的史料有这么一条,哀宗正大二年“议选诸路精兵,直隶密院。”其中“
复取河朔诸路归正人,不问鞍马有无、译语能否,悉送密院,增月给三倍它军,授以官马
,得千余人,岁时犒燕,名曰忠孝军。以石抹燕山奴、蒲察定住统之。”(1),在我从
前写的帖子中,分析了一下忠孝军的特点,不过分析不够全面,由于关于忠孝军的一些特
点大多数取自《金史 完颜陈和尚传》而,本传又大多数取自元好问的《赠镇南军节度使
良佐神道碑》,因为是碑传的缘故,所以要谨慎对待一些,需要同同时期的金朝军队进行
大量的比较。因此,本人的新帖子中大量增加了类似内容。
一关于忠孝军的几个问题
2013年07月06日 23点07分
2
level 12
二)忠孝军的民族成分问题
《金史》有一段话描述了忠孝军的民族成分“忠孝一军,皆回纥、乃满、羌、浑及中原被
俘避罪来归者,鸷狠凌突,号难制。”(12),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这里的民族。
1女真:如完颜陈和尚等,皆为女真人。
2乃满,又译为乃蛮(NAIMAN),即《金史》中的粘拔恩部,是蒙古草原部落中较早抛弃
两属政策,向金廷表示效忠的,大定十五年七月“粘拔恩与所部康里孛古等内附。”(13
),而且“是岁,粘拔恩君长撒里雅寅特斯率康里部长孛古及户三万余求内附,乞纳前大
石所降牌印,受朝廷牌印。”(14),正式脱离西辽,归附金朝,由于着层关系,忠孝军
中有乃蛮人也就不为怪了。
3羌,宋金时期“羌”的含义很广泛,不过大体指西北一带羌族和一些羌化的其他民族,
按照现代学者的研究,宋金时期的羌族大概分布在今西北河湟,甘肃,青海一带(15)
4浑,即吐谷浑,宋金人称为吐浑,五代时分布在今青海 甘肃 河西 河套南北 山西等地
(16),北宋的吐浑分布范围集中在河东和陕西,尤其以麟府 延绥 环庆 泾原 秦凤等路
府为多(17)
。
2013年07月06日 23点07分
4
level 12
5回纥,此有二解,一是指原来金朝继承的远辽 宋的回鹘人,分布在中都 临潢和咸平。
临潢在辽代时南门有“回鹘营”是“回鹘商贩留居上京,置营居之。”(18)。中都的回
鹘人本来在北宋时为秦川熟户,金军攻宋“女真破陕,悉徙之燕山”,后虽许归,但他们
“多留不返”,他们“奉释氏最甚,共为一堂,塑佛像其中,每斋必刲羊,或酒酣以指染血涂佛口,或捧其足而鸣之,谓为亲敬”(19),咸平的回鹘人记载不详。
二是泛指原西辽以及西域一带的人,如金朝使者去西域向成吉思汗求和,记载有“回纥国
”又有“没速鲁蛮回纥”“遗里诸回纥”“印都回纥”等(20),大约是此类。
6契丹,如忠孝军第一任带兵者石抹燕山奴,就是契丹人,“石抹”是金人对契丹姓氏“
萧”的称诲,这里的契丹人不是塞外的契丹人,而是同当年女真人一起迁入中原的契丹人
,如当年猛安谋克南迁“屯田军非女真,契丹 奚家亦有之”(21),他们虽然与女真人
在一起,但是仍保存有自己的民族意识,如移剌买奴“契丹世袭猛安也。读史书,慷慨有
气义。喜交士大夫,视女直同列诸人奴隶也。”(22),特地突出了“女直同列”,即是
一例。这些人同塞外的契丹人相比,汉化相对深,尽管他们更清楚辽金鼎革的历史,但是
普遍认为君臣大义大于民族意识,故多为金朝死节,如契丹人移剌蒲阿被俘后,蒙古军劝
降,他说“我金国大臣,惟当金国境内死耳。”(23),被杀。再如石抹世绩及其子嵩,
从哀宗至蔡州“城陷死”(24),如耶律楚材的兄长耶律善才,蒙古军围攻开封,楚材所
要其在京亲眷,善才忠于金朝,拒绝北行,投水自杀。(25),以上事实说明,中原和塞
外的契丹人由于价值和利益的不同,为不同的集团作战,这个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7汉族,忠孝军中比例最大的民族,由于蒙古在占领区的倒行逆施,因此大量民众南逃“
大城满豺虎,小城空雀鼠。可怜河朔州,人掘草根官煮弩。北人南来向何处,共说莘川今
乐土。”(26),金朝统治下的河南尽管残破不堪,但是仍然是北方民众的乐土,显示出
民心所向,由于很多人是逃亡而来,因此抗战心很强,很多情况下都坚决反对投降。
以上显示,忠孝军的民族来源范围很广,金朝境内的民族几乎都被卷入。
2013年07月06日 23点07分
5
level 12
(三)忠孝军的战术问题(27)
这个是网络上争论比较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我认为忠孝军的骑兵战术不可能是凭空创
造,只能是恢复金初女真骑兵的战术,金初女真骑兵的特点是骑兵,装备重甲,作战坚忍
,长于弓矢,宋军将领有很强的体会,如吴璘说“璘与先兄束发从军,屡战西戎,不过一
进却之间,胜负决矣。至金人则胜不追,败不乱,整军在后,更进迭却,坚忍持久,令酷
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盖自昔用兵所未尝见。”(28)。当女真骑兵与敌交锋一个
回合失败后,即利用战骑的机动性退出战斗,重整队形,连续冲锋。
宋人有记载说“虏用兵多用锐阵,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重兵既多,即作
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即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29)“胜
则整队而缓追,败则复聚而不散,其分合出入,应变若神,人自为战则胜。”(30)“虏
有流言曰‘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盖骑善乎往来冲突而已。”(31)王曾
瑜先生分析说“在著名的仙人关 郾城 颍昌等战役中,宋金两军都是打了数十回合,才分
出胜负。女真骑兵在甲胄和兵器负荷很重的状况下,能屡败屡战,连续作战,确为有别于
辽和西夏骑兵的很大优点。”(32),我们也可以想象,所谓的400破8000,肯定不是一
下子击破,而是忠孝军四百人利用坚忍性向蒙古军连续冲击而获得的胜利,只不过骑兵上
的人由以女真人为主成为以多民族为主。
2013年07月06日 23点07分
6
level 12
(二)卫州之战
正大七年,蒙古窝阔台因为蒙古军在陕西作战失利,窝阔台大怒,决意亲自领兵南侵。正大
七年年七月,窝阔台与弟拖雷、侄蒙哥统率大兵,向金朝的山西进攻。金朝将领武仙领兵
围攻潞州的蒙古军。窝阔台命塔思领兵救援。武仙退保潞州东原上。金将移刺蒲阿领兵夜
袭蒙古军,塔思战败,蒙古辎重、人口都被金军俘获。武仙还军,攻占潞州。(10)十月
,窝阔台再遣万户宴只吉台与塔思等攻潞州。武仙遁走,还屯卫州。蒙古真定万户史天泽
等率领河北蒙、汉军围攻卫州。哀宗调遣完颜合达、移刺蒲阿领兵十万救卫州。完颜合达
等先遣完颜陈和尚忠孝军及亲卫军等三千人作先锋出击,蒙古兵败退。卫州围解。(11)
,陈和尚参加了这场战斗,忠孝军为主力“六年(应为七年之误),有卫州之胜。”(12
),将此战功劳系于陈和尚名下,可见作用之一斑。宋元的史料同样说明是金军战胜,元
史记载“金将完颜合达以众十万来援,战不利,诸将皆北”(13),隐讳地说出了蒙古军
的败绩。大金国志记载正大六年(应为七年)“大军攻卫州,遣平章完颜合达领高(英)
,樊(泽)诸将救卫州,连战数十日,大军失利。”(14),同样记载为蒙古军战败。
2013年07月06日 23点07分
9
level 12
(五)与宋朝的作战
天兴二年,宋朝同蒙古联合夹击金朝.八月,宋兵围攻唐州。金唐州守将乌古论黑汉遣使求
援。金哀宗命权参政乌林答胡土“领忠孝军百人,就征西山招抚乌古论换住、黄八儿等军
赴之。”但是“胡土率兵至唐,宋人敛避,纵其半入城,夹击之,胡土大败,仅存三十骑
以还,换住死焉。”(24)宋军攻克唐州,又进攻息州,哀宗派抹燃兀典领兵救援。“兀典
等赴息,既至之夜,潜遣忠孝军百余骑袭宋营于中渡。我军皆北语,又散漫似之,宋人望
之骇愕奔溃,斩获甚众。”(25),说着蒙古语冲击宋军,宋军认为蒙古军来袭,溃散而
去,金军大胜而还。关于这次战斗《宋史》记载关于夹攻金朝事最祥的《孟珙传》并无此
战记录,主要说元人修宋史时无国史馆的孟珙传,孟珙传取材于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大全
集》卷一四三《孟少保神道碑》,出于赞美墓主的缘故,此传大力宣扬宋军战功,经当代
学者考证,许多不可尽信,如讲孟珙救蒙古大将张柔于危机之中,而根据元好问《遗山集
》卷二六《顺天万户张公勋德第二碑》,情况则正好相反。(26)
2013年07月06日 23点07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