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最新海训照片解读!
航空母舰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转自CD 作者摄友约克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1
level 7
一、LSO工作台近照解读
这张照片是第一次公布LSO工作台,有很多关注点,首先是三位指挥员的穿着,最右的一位是穿的空军制服,他身后被挡住的一位,身穿的是空军迷彩,
前排
中间和右边的两位则穿着海军作训服,可以理解为他们是来自不同的军种,由此可见为了辽宁舰的舰机合练成功,兔子是集全军之力了!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们的军服和帽子上均没有军徽和军衔标志,甚至有两位LSO的帽子都不是制式装备(红色圆圈),这……大家联想吧!呵呵
然后是两位身穿海军作训服的LSO左臂上有个首次见到的徽标,这是否是在表明他们的身份不同于其他舰上人员?
然后再看操作台,可以看到复飞的“扳机”是连接在操作台上的,虽然照片里只有一位LSO手持“扳机”,但操作台上的接口不至一个(操作台上的蓝色圆圈),这说明我原先的分析是对的,既辽宁舰在能够熟练运作后,着舰将不止一位LSO指挥,而是多人都拥有要求飞行员复飞的权力,至于是采取“投票制”,还是“一票否决制”待考!
最后要说的是他们背后挡风的那块板,大家注意蓝色圆圈里的支撑和挡风板之间的连接是固定的,这意味着这块挡风板并不象MD航母上的设计,MD航母上的挡风板在不使用时,是可以放倒的,其目的是为了方便附近的舰载机在甲板上移动时,不被阻挡!而辽宁舰的固定设计,就意味着这个区域没有停机位,因此可以不考虑与舰载机移动的相互干扰问题。此推断也与我在去年分析辽宁舰停机位的结论一致!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2
level 7
二、首先是这张着舰照片的角度,显然摄影师是在飞行甲板,后部升降机的附近拍摄的,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绿衫“阻拦”手上拿着一块有缺口的铁板(红色圆圈),这个铁板的用途是测量阻拦索离地高度用的。阻拦索在迎接舰载机着舰前,必须张紧,并用弓形簧支撑到一个合适的高度,这个高度既可以保证舰载机的着舰钩可以钩到,又不能阻碍起落架越过,特别是前起落架的轮胎直径比较小的情况下!那么这个小工具就可以帮助绿衫们很容易的测定阻拦索的高度是否合适,只需要把缺口开口的一边卡到阻拦索上,如是底边能接触甲板,同是阻拦索位于缺口的最深处,那么阻拦索的高度就是合适的!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3
level 7
三、这一张没有什么新鲜的,就是左舷边有个穿着红色救生衣的哥们,好象是在摆弄一个架子架起来的东东,我的结论是他应该是个摄影师,正在从左舷的着舰方向拍摄舰载机着舰的镜头,从他的角度来看,没有对准已经钩住第二道阻拦索的552,而是仍然对着舰尾,因此我认为舰尾的远处可能还有一架正在对正斜角甲板的舰载机在飞行,这意味着兔子已经在训练密集着舰了,一般来说,舰载机着舰的正常间隔是1分钟,紧急时可以缩短到45秒,但这对于甲板工作人员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编队着舰飞行训练的间隔是要一点一点的试出来的,可能最先是5分钟,甚至10分钟,然后再逐步逐步压缩间隔时间,直到达到MD的一分钟标准。
最后吐个小槽,这才几次训练啊!甲板工作人员就不按标准要求穿着服装了,按规定所有非甲板正常工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在有舰载机起降时到飞行甲板上,必须穿着白色无字马甲,而这个摄影师居然随便套了件救生衣,就出现在了如此危险的地方,海军兔要严格管理啊!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4
这张图的摄影师为止我觉得不是很说得通,拍摄飞机着舰摄影师肯定要将照相机固定在一个预制机位上,待到飞机飞到视野时按快门拍摄,摄影师对着舰尾肯定是要拍摄舰载机近进时的镜头,飞机动镜头也动那不糊了才怪!
2014年04月06日 01点04分
@bwwguo 那是你不知道有安全快门这个词
2017年11月18日 04点11分
level 7
五、起飞前检查,机腹下有四个人,除了左起第二人,其他都是绿衫,而这个白衫干嘛出现在这里?甲板上的白衫除了救生,就应该是“闲杂人等”了,而救生人员此时的工位应该在舰载机的一侧,一但出现事故,他的任务就是冲上去开座舱盖,让飞行员逃生,这有可能就是一命换一命的活。回头再说这个白衫,我认为他还是沈飞的人,作为舰母甲板工作人员,他确实是个“闲杂人等”,但作为一款新飞机的厂方代表,他又必须指导军方地勤工作,所以他必须穿白衫,同时出现在这个位置!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6
level 7
事实上,MD航母的每条弹射器均有与之平行的,红白相间的安全线,在舰载机弹射时,除了黄衫,所有人都必须位于安全线之外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8
level 7
七、舷侧升降机,如果辽宁舰可以重新设计升降机,我想那它一定不是现在这个尺寸和样式,因为确实是太不好用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毛子式的“简单粗暴”!
首先,之所以现代大型航母无一例外的放弃二战时航母舷内升降机的方式,而改用舷侧升降机,是因为喷气时代的战机越来越大,舷侧升降机有一条边可以不受限制的让舰载机伸出,而不影响升降机的正常运行。但这也有问题,那就是航母舰体必须在侧面开出巨大的孔洞,这对船体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个孔洞的长度不能无限止的加长,甚至连边角都必须设计成圆弧形,以避免应力集中,这与民航机两侧的圆角舷窗是一个道理。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呢?其实不是没办法,法国人的做法是把升降机的形状做成梯形,面对船体的一边短,舷外的一侧长;而MD的做法是把升降机做成一个带折边的多边形,这样就可以满足一次提升两架,甚至三架舰载机的要求了(但进入机库时,不能同时作业,还是需要一架一架的进去)。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9
回复 高卧_九重云 :有链子锁着,就像辽宁号的粉红色铁链。
2013年07月07日 05点07分
回复 在下基洛夫巡洋 :好久不见。
2013年07月07日 05点07分
回复 kscbo :[哈哈]
2013年07月07日 05点07分
level 7
最后再说个细节,原则上升降机在作业时,邻边必须装设可拆装的栏杆,防止高海况时人员坠海,但辽宁舰在机库没有做这样的设置,这是不对的!另一条就是,即使邻边设置的栏杆,也应与边界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因此可以看到MD的升降机边界的划线是双线形式,内线就是升降机边界,而外线则是设置栏杆的位置,是与边界有一定距离的,为的就是保证人员邻边作业时的安全,但我们似乎考虑的不够充分,难道真的要用血的教训来实践真理?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12
回复 xiawu1124 :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013年07月08日 06点07分
回复 wjkk1983 :哈哈…毕竟第一次 美帝的很多东西还是可以借鉴的…   -- 来自步步高打火机!哪里不会点哪里!So easy!
2013年07月08日 08点07分
还有 升降机在工作时 在升降机上的人员应该是下蹲姿势 减小发生意外时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 来自步步高打火机!哪里不会点哪里!So easy!
2013年07月07日 02点07分
level 7
八。航母牵引车。这段视频里出现最多的,就是牵引车推着舰载机作业的镜头,有细心的CDER已经发现了飞行甲板使用的是有杆牵引方式,而机库则使用前轮拖曳方式,这里我要解说一下为什么要采用两种方式。
其实这与牵引车的性能有很大关系,有杆牵引车由于不受飞机机头高度限制,可以做得比较大,相应的功率也大,行驶速度较快,而且还可以综合内置舰载机启动时所需要的启动气源等接口,使得一车多用,为航母节省装载量,提高作业效率;无杆牵引车体积小,转弯半径小,易于实施精确定位操作,对于航母同样重要!
综合上述两点,大家可以看出,有杆牵引车适合在飞行甲板使用,而无杆牵引车适合在机库使用,这是因为有杆牵引车必须通过牵引杆推拉飞机,此时的转弯半径,精确定位作业能力较差,在空间狭小的机库里,使用的难度较大,当然也不是不能用,只是不太好用。而无杆牵引车行驶速度太慢,则是它的致命伤,在机库里的飞机都是需要进行维护保养的,反正不要求快速起飞,慢也就慢了,但要是飞行甲板也不能快速调试飞机,转换甲板工作状态,那么就可能是致命的了,所以辽宁舰果断的采用了两种牵引车,既保持了优点,又规避了缺点,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
其实上月的《现代舰船》杂志十分详细的解读了国产舰载牵引车,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找这期读一下!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13
突然想到了阿三的\...
2013年07月08日 00点07分
回复 PLA61X :拖拉机也很好,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么
2013年07月08日 06点07分
阿三的拖拉机是所有航母中,最霸气的
2013年07月12日 13点07分
level 7
这张图可以看到554已经被降下,此时仅用了一根系留链,证明海况不高。同时还可以看到升降机平台上的前起落架的系留点要多于飞行甲板上停机位周围的系留点,这说明在高海况作业时,舰载机前起落架必须多点系留,没办法,后边伸出舷侧太多了,只要一个大浪让航母稍微右侧倾,就造成舰载机重心后移,然后舰载机就会从升降机上“后空翻或尾滑”坠海。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16
level 7
到了机库,利用调向平台转向时,同样要系留,道理一样!顺便多说一句,我看到有帖子在分板这张截图后面的那架舰载机,我想那个贴子的朋友多半是“暑期党”!因为他们不知道辽宁舰上一直就有一架1:1比例的歼15模型,是供地勤们训练用的。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到后面那架舰载机主翼折叠后是用一根撑杆撑住的,而这个设计在真正的歼15上是没有的,仅出显在那架多次出现的模型上!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17
level 7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19
level 7
十一。飞行员准备室。相比于MD,辽宁舰的舰载机数量少,种类少,因此飞行员准备室也就少,我估计也就这一个~而MD航母上,各个甚至各们中队都有自己的飞行准备室,那么辽宁舰的飞行准备室就比MD的来得大些了,因为是合用的。至于准备室里的陈设,我觉得比MD的来得宽敞,因为辽宁舰拆了很多导弹,腾出了相当多的空间给其它的功能使用,那么对于金贵的飞行员用的地方,当然是最大最好的地方了,反正又不是放不下!而且这个地方还要利于飞行员去更衣间穿装备,去飞行甲板登机,所以这个地方应该是在舰岛附近,或者干脆就在舰岛里!因为辽宁舰的起飞点都位于舰岛附近。
而MD的准备室,是放在飞行甲板下方,机库之前的区域,因为从这里去前甲板最方便,因为准备起飞的舰载机,大都位于前甲板,而经过斜角甲板降落回收后的舰载机也停放于前甲板,此处可以尽快让飞行员离开飞行甲板作业区域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20
后面的人看得到么
2013年07月08日 00点07分
回复 PLA61X :当然,要知道飞行员都是看C形表的,眼睛不好根本不能当飞 :
2013年09月26日 12点09分
这种椅子只图舒服,根本不考虑视野
2017年11月18日 05点11分
level 7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21
level 7
而准备室的电视上正播着着舰实况,不知是在讲评,还是在考核(前面坐的几位军衔可不低),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镜头的拍摄位置是固定在斜角甲板中心线的“瞄准点”上,而且是以下滑基线相同的角度对着舰尾的天空,此时的舰载机如果能位于十字中心,那么它肯定可以钩住第二道索,但如果低,那么就可以钩第一道,或者拖着钩子滑向第一道索,或者撞上舰尾;高了,就有可能钩住第三、四道索,或者逃逸!但不能因此就判断眼前的这架不合格,因为航母还在动,所有还要根据航母的运动趋势来判断是否低于基线,这个画面也是同步显示于LSO指挥台上的,LSO随时可以看到,并要求飞飞修正下滑道。至于钩着了索以后,还显得过低,那说明摄影机镜头本来就是有个对着天空的角度的,证明我的叙述正确!
2013年07月06日 13点07分 22
level 11

2013年07月06日 14点07分 24
level 14
好贴必须顶。虽然是转帖,但讲述比较全面,难得的好贴。
2013年07月07日 03点07分 26
level 14
恩,确实很详细啊!
2013年07月07日 11点07分 27
level 11

2013年07月08日 01点07分 28
level 9
2013年07月08日 07点07分 29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