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 求加精
阴灵戏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I_am_a_dude 楼主
我来我来
2013年06月30日 03点06分 1
level 9
I_am_a_dude 楼主
CHAPTER28 老照片
翻开笔记本的第四页,这次张敏胜只写了一首诗在上面,字迹跟以往的不同,显得异常潦草,个别字还出现了笔画错误,但他并没有修改,最后一笔拖得老长,尾巴直接到了纸的右下角。 韩煜目光登时变得有神起来,这么多天下来,他已经基本摸清张敏胜设迷的套路。这些潦草的字迹如果从常理上进行推论,得出的结论就是慌乱写就。可是到了张敏胜这里,就必须反其道而行知。 他是故意写得这么潦草还出现错误的笔画,就跟他画迷宫让别人找出不去的路而不是能出去的路一样,用意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醒我们这首诗的极端重要性!比前面两页甚至后面所有的记录更加关键! 这首诗,也许就是他费尽心机留下的这本日记的中心灵魂。 然而,这又是一首谁也看不懂的怪诗: 入世同避世,熙熙复攘攘 富贵亭中开,福泽萌万代
2013年06月30日 03点06分 2
level 9
I_am_a_dude 楼主
韩煜看向孟慈宁,后者轻轻摇头道:”张敏胜从来不跟我讨论这些,就连阴灵戏传说,我都是从你们这里头一次听说。” 韩煜无奈,只好继续往下翻去,却发现后面已全是空白,再无一个字迹。韩煜觉得有点奇怪,对于那首怪诗,张敏胜居然没有再给出进一步的提示,这说明到底是他觉得已经不再需要提示了呢,还是他最终也没能解开这首诗的秘密? 韩煜晃了晃那本笔记本道:“没意见的话,我开始翻相册了。” 那是一本旧到泛黄的相册,封面是几朵俗气的大红花,下面写着“为人民服务”几个烫金字,用的是塑胶的软皮。这是20世纪80年代常见的相册。 毕竟是三十年前的东西,这本相册里面收录的几乎全是黑白照片 第一张照片是大合影,后面挂了一个横幅,老照片的图像质量不高,只能依稀看出“梨园社成立......会”几个大字。照片中央共有二三十人,分成三排站立。那个年代的人们远没有现在这么率性开放,大家都严肃地面对镜头,仿佛在拍证件照。 韩煜指着照片正中第一排一个胖胖的老头道:这家伙是谁?怎么长得不像学生?难道就是孟龙?”
2013年06月30日 03点06分 3
level 11
东西呢!东西呢。等着呢
2013年06月30日 03点06分 5
level 9
I_am_a_dude 楼主
如果说前两张照片还洋溢着满腔的喜气,那么后面的照片就充斥着苍凉的悲哀。
从第三张开始,一路往下,都是“丧照”。
所谓“丧照”,一半是指由亲朋好友去世,来参加追悼会的人最后都会聚集在一起,神情肃穆地拍上一张大合影,以表示共同前来送别。这个做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非常兴盛。
展现在韩煜他们面前的正式这一张张触目惊心的“丧照”
梨园社第一次死的人,是两个。这一点在背后偌大的横幅上已经有所印证。参加丧礼的全都是梨园社的人,他们的神色几乎跟第一张成立大会时的没什么两样,仿佛那个年代的人都是这幅板着脸的形象。但从照片中却透着一股无法压抑,乌云盖顶的沉重悲哀。
第二次,是三人,接下来五人,六人,七人......依次排列下去,直到最后一张,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宽大的横幅寂寥地挂在上方,一个男生穿着救世的制服孤寂地坐在椅子上,目光平视镜头,满脸胡茬儿, 但他依旧坐的端端正正,即便是死,也不能丧失最后的尊严。
照片里透出的死亡气息就像攥住喉咙的手,让人无法呼吸。这些不是普通的丧照,它里面所展示的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一股深入骨髓无法言说的诡异。
首先,这些丧照都选择了同一个拍摄地点——戏台,这跟在下葬地点拍摄的传统相驳。
其次,这些丧照都选择了完全相同的站位,坐着的就一直坐着,站着的就一路站着,即使身边人死了,也不会有人补上,而是空着那个位子。越往后的丧照,站位就越稀稀拉拉
2013年06月30日 03点06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