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柒偌汐
楼主
《考上大学去北京》首映式之后这几天,大家反映总体上来说,还是好的。但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过一段时间大家都冷静下来以后,会有一种“细看亦不见佳”的反应。还有,播映范围扩大以后会有更多的眼睛,“风吹草低现牛羊”是必然的。遗憾的是,也只有硬着头皮往前去了。
目前,之所以有一种“大获成功”的幻象,是因为:其一,洛宁人自己的喜悦。无论如何,它是这块热土上土生土长的自己的第一棵苗苗,这块热土第一次做微电影的母亲。那种喜悦,那种自豪、那种偏爱、那种娇溺,在所难免。这使得母亲的欢欣心情极度地阳光化,有一片灿烂的感觉。其二,剧情制胜不等于艺术制胜。故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适合大家胃口,这是好事。但是,剧情制胜的东东容易使人们忽略对其他方面的评判。目前就是看中剧情的多,看其他方面的少,眼光被剧情挡住了,看不清其他方面的不足。其三,播映范围小。无论是试映、首映,观众里边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热心人,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第一个那种喜悦,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评判的客观。在没有看到那十五分钟的时候,就有一个心理上的定势:希望它是好的,但愿它是好的,甚至于相信它就是好的。加上剧情感染的因素,朋友们对其他方面宁可视而不见,不愿意、也不忍心说它的不足了。其四,从众心理。在一边倒的一片欣喜之中,普遍性以绝对优势压到了个别性。什么不足和毛病不可原谅呢?在偌大的同一方向的人群中,逆向的人是迈不开脚步的呀。
粗剪之后,我考了样片,在保证暂时不往外传的前提下,给不同的人播看。每一次试映中,我都十分用心地观察人们在那十五分钟,乃至十五分钟之后的几分钟内的面部表情的变化。随着剧情的推进,人们脸上的表情变化十分微妙,也很丰富。这是绝好的学习机会,书上没有的。在首映式上,电影的序幕部分,出现了笑声,当时我判断:这是因为在屏幕上听到了方言,或者是看到了熟悉的演员。之后,恢复了安静。我判断:人们开始进入了故事,关切是谁的故事,是什么故事,剧情开始往心里蚀入,并开始引起作用。再后,始料不及的是掌声在高潮部分响起。这掌声与上边说的几点不无关联。当然,叫我感到振奋、感动。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真正的考验就要来了,仍然需要大家的关心、支持、帮助,先谢啦。
深深的感谢关心《考上大学去北京》的领导和朋友们!谢谢,谢谢,鞠躬啦!!
2013年06月30日 01点06分
1
目前,之所以有一种“大获成功”的幻象,是因为:其一,洛宁人自己的喜悦。无论如何,它是这块热土上土生土长的自己的第一棵苗苗,这块热土第一次做微电影的母亲。那种喜悦,那种自豪、那种偏爱、那种娇溺,在所难免。这使得母亲的欢欣心情极度地阳光化,有一片灿烂的感觉。其二,剧情制胜不等于艺术制胜。故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适合大家胃口,这是好事。但是,剧情制胜的东东容易使人们忽略对其他方面的评判。目前就是看中剧情的多,看其他方面的少,眼光被剧情挡住了,看不清其他方面的不足。其三,播映范围小。无论是试映、首映,观众里边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热心人,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第一个那种喜悦,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评判的客观。在没有看到那十五分钟的时候,就有一个心理上的定势:希望它是好的,但愿它是好的,甚至于相信它就是好的。加上剧情感染的因素,朋友们对其他方面宁可视而不见,不愿意、也不忍心说它的不足了。其四,从众心理。在一边倒的一片欣喜之中,普遍性以绝对优势压到了个别性。什么不足和毛病不可原谅呢?在偌大的同一方向的人群中,逆向的人是迈不开脚步的呀。
粗剪之后,我考了样片,在保证暂时不往外传的前提下,给不同的人播看。每一次试映中,我都十分用心地观察人们在那十五分钟,乃至十五分钟之后的几分钟内的面部表情的变化。随着剧情的推进,人们脸上的表情变化十分微妙,也很丰富。这是绝好的学习机会,书上没有的。在首映式上,电影的序幕部分,出现了笑声,当时我判断:这是因为在屏幕上听到了方言,或者是看到了熟悉的演员。之后,恢复了安静。我判断:人们开始进入了故事,关切是谁的故事,是什么故事,剧情开始往心里蚀入,并开始引起作用。再后,始料不及的是掌声在高潮部分响起。这掌声与上边说的几点不无关联。当然,叫我感到振奋、感动。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真正的考验就要来了,仍然需要大家的关心、支持、帮助,先谢啦。
深深的感谢关心《考上大学去北京》的领导和朋友们!谢谢,谢谢,鞠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