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变体
五律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迷夏kim 楼主
  1.偷春格
  这种情况是就律诗的对仗而言.
  诗中虽然存在两联对仗,但不是都用在中间,而是用在首联和颈联。有的诗评家称这种形式为“偷春格”,是因其把本应在颌联出现的对仗用在首联,“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这种情况在唐代就出现了. 另外,少数律诗仅有颈联一联对仗,这种情况不能算是偷春格.
  例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因为律诗里必须要对仗,即使只有一联也往往出现在颈联里.在首联补足一联对仗,是为了弥补颌联因行文需要而出现的不对仗,是种补救的手法,往往是高手所为!它不是正格,如果没有行文的特殊需要还是尽量避免,以免弄巧成拙.
2013年06月16日 07点06分 1
level 11
迷夏kim 楼主
律诗一般要求除首尾联不拘对仗外,其他诸联都要对仗。凡是中间联运用对仗的属于正格,不符合这个规定的都叫变格,如下几种古人常用的对仗变格:偷春格、藏春格、蜂腰格。
偷春格:首联、颈联对仗,颔联不对仗,偷春比喻首联偷了颌联的对仗,如梅花偷春而先开。
藏春格:首联、颔联不对仗,颈联、尾联才对仗的称为藏春格。
蜂腰格:首联、颔联、尾联皆不对仗,仅颈联对仗的称为蜂腰格,此格多见于五律。
2013年06月16日 07点06分 2
level 11
迷夏kim 楼主
  2.“锦鲤翻波”体
  这种情况是就律诗的平仄而言.此为拗救手法,五、七言律句各有一种常用的变格句型.
  五言律句仄仄脚:(平)平平仄仄,可变格为:平平仄平仄。变格后,仄仄脚变成了平仄脚。如:移舟泊烟渚(孟浩然《宿建德江》)
  七言律句仄仄脚:(仄)仄(平)平平仄仄,可变格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如: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焕《凉州词》)。
  此变格句型唐代出现,宋代已作为正格广泛使用,"使通篇严整而有变化,如锦鲤翻波",由此而得名.
  律诗多用在尾联出句,这是为了尽量避开中间的对句,毕竟对句里出现拗救不是很自然的,所以出现在第七句为最多;绝句则用于第三句.
  运用此变格时,须注意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应用平声,例外情况很少见!
  此体运用得当可使作品有活泼跳脱之感!
2013年06月16日 07点06分 3
level 11
迷夏kim 楼主
邻韵可通押的分类如下:
  1.东--冬,2.江--阳,3.支--微--齐,4.鱼--虞,5.佳--灰,6.真--文--元(半),7.寒--删--先--元(半),8.萧--肴--豪,9.庚--青--蒸,10.覃--盐--咸.。
  平声三十韵中唯有歌、麻、尤、侵等四个韵部没有邻韵。具体韵字查看韵书即可。
  最后说一下,律诗变格还有其他形式,如辘轳格,进退格等;也有一些无法归类的格式存在。因其不多见故不在此举出了。
2013年06月16日 07点06分 5
level 11
迷夏kim 楼主
邻韵可通押的分类如下:
  1.东--冬,2.江--阳,3.支--微--齐,4.鱼--虞,5.佳--灰,6.真--文--元(半),7.寒--删--先--元(半),8.萧--肴--豪,9.庚--青--蒸,10.覃--盐--咸.。
  平声三十韵中唯有歌、麻、尤、侵等四个韵部没有邻韵。具体韵字查看韵书即可。
  最后说一下,律诗变格还有其他形式,如辘轳格,进退格等;也有一些无法归类的格式存在。因其不多见故不在此举出了。
2013年06月16日 07点06分 6
level 1
茅塞顿开!近来写诗正好遇到这个问题,谢谢!
2014年07月07日 12点07分 7
level 4
好的,谢谢!!
2015年02月27日 11点02分 8
level 4
东。。。冬。。。不一样吗?对于现在来说?
2015年05月20日 14点05分 9
平水韵不同,新韵是一样
2015年05月20日 14点05分
回复
����kim
:[惊哭][惊讶]竟然回了?!我以为你们都是13年后不来了呢
2015年05月20日 14点05分
回复
���Dz���Ӱ
:这几天才回来[吐舌]
2015年05月20日 14点05分
回复
����kim
:嗯,多看了看,合着我门都没入。
2015年05月20日 14点0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