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发一篇邦提克的教学文(转帖)
老蜜蜡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看到了一篇非常好的教学贴,前一阵记得有吧友问起过邦提克木珠的问题,
这篇非常好的文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感谢此文章的创作者,以下是转载文章。
(文章大多来自於陈择安编撰的"喜马拉雅山.木珠"一书,图片来自网络) 自己有小小古文物的收藏爱好,偏向讲究文化价值又可穿来穿去地把玩的珠子,我将之统称为文化珠子,总觉得它们具有一种迷人的低调奢华感。例如,邦提克珠(Pumtek Beads)。 实际上,比起鼎鼎大名的西藏老天珠(Antique Tibetan dZi Beads ),邦提克珠(Pumtek Beads)显得低调些,虽然同属亚洲系喜马拉雅山脉住民区域(the Himalayan regions)的文化珠子。简单说,前者为一种玛瑙玉髓质地与天然纹样,后者为一种木化石质地珠子,表层是人为釉彩纹饰。有人说,一是天珠,另一是地母。
英文的邦提克Pumtek 即("buried thunderbolt")之意,邦提克珠(Pumtek Beads)源自位於今之缅甸(Burma)或印度邻近区域的钦族(Chin Tribes),在千年前的第一王朝(Pyu)时期就已制造出来,该族人视为一种重要的传家宝珠子(Heirloom Beads)。到二十世纪的初期,后代族人们 (Waddi)发现到这种珠子并销售出来。同时在Payagyi村庄,也开始拷贝制作方法,比古物更低价出售给喜好者的钦族人,一直到大约在1980年代以前,就停止这样的复制活动。 珍贵的地方是珠子主体材料,取自千年已矽化(fossilized)或蛋白化(opalized)的棕榈木(palm wood)之木化石(fossilized wood),透过紫外线可以观察辨识。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1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行家认为,1990年代后的复制品多是使用在Myanmar地区所盛产缅甸树木(Dipterocarpoxylon burmenses)的普通木化石,不够蛋白化,珠子边缘是黑色的特点,其他地区还有印度制的骨质品,甚至是石头制作的,皆过不了紫外线的检验。今日在Myanmar地区仍在制造现代邦提克珠,仿造传统形状与纹饰也增加新的款式,制珠师傅挑选已矽质化的石头磨成珠形抛光,然后绘制图腾打孔等过程,集化石、巧艺、(Pyu)美术和古文物於一的文化珠子,流行在古董商之间。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2
level 7
学习了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3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既是木化石的一种,观察珠子表面特徵就有木质纹路与毛细孔等。珠子的表面釉彩图饰更为特别,文化价值的珍贵地方正是这种充满神秘的民族色彩与富蕴宗教人文传说。钦族人(Chin Tribes)祈求自然界的神明给予驱邪避凶和增加好运,相信佩带这样图腾纹饰的珠子,就有保护的神奇能量。依据著花草虫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闪电、动物皮纹或庙宇等图腾而来载负宗教信仰的意义,显示(Pyu)美术特有的内涵。穿戴邦提克珠Pumtek Beads的项鍊或手鍊,一是那具有能量的木化石珠子,让身体感应矽质地气能量,平衡正负离子、调气养身,行家们说得更神奇;另一是那平凡又神秘的棕色装饰图纹,穿戴起来与众不同,低调的奢华感。可以解构与重构的巧玩,依不同的生活心得就有不同的组合,正是欣赏文化珠子的妙趣,藉此与大家分享。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4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木化石是史前树木的演化。大约三亿年前,由於火山爆发所引发的大量灰烬把这些当时的树木掩埋了,而把它们转化成为木化石。当它们被层层的砂石及泥浆掩埋时,化石正是被典型地保存著。渐渐地,矿物质渗透进入化石里面取代了有机物,并且在石头里产生了一种复制作用。在砂石及泥浆的巨大压力下,这些原来的树木变成由沉淀物所生成的岩石.木化石年代越久远则硬度越高.越有像玉石般之光泽。 2000多年的邦提克(pumtek)木化石天珠 用亿万年前形成的木头化石在远古羌族人制作而成的护身宝珠! 木化石年代越久远则硬度越高.越有像玉石般之光泽!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5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木珠源起于自然的崇拜,发于祖先传家的信仰,而它的价值却是人们心底追求永续的精神寄托。木珠丰富多变的面貌,是历代收藏家的不朽礼赞,而相传中强大的磁场能量,用以供佛,让人长存善念,慈悲喜舍。而木珠用以治病的奇迹也时有所闻,这都增加了木珠的无穷魅力。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6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喜马拉雅山木珠 - 用木化石所制造出富有宗教、艺术色彩的珠子是台湾收藏家及古董商的称谓.在原始羌族后裔则称为~吗虎牙(mahooya).钦人又称为~传家宝(heirlooms).国外则通称为~邦提克珠(pumtek).木珠的图腾纹是依据日.月.星.辰.山.川.闪电.风雨.动物.庙宇图腾..等所形成.都有信奉的特殊意义. 木珠实际上是木化石珠,从树木到木化石,要经历的漫长岁月与化学物理变化等过程,是只字片语所难以形容的!制珠师傅挑选木化石,而后再於其上绘制线条图腾、打孔等,於是集化石、古董艺品於一身的木珠,於焉形成!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7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著时代变迁,羌族人民在秦朝以后饱受战争的威胁,逃离世代居住的家园之后落根於缅甸,所幸一些受酋长领导的羌民才保留住自己传统的习俗,事实上,当羌民逃难时身上所能携带的也仅有珍贵的木珠(邦提克珠)项鍊,对他们而言木珠也是其家族荣耀的象徵,所以其代表的意义也格外重要! 酋长是羌族中辈分最高的领导者,拥有最好.最多的木珠项鍊,其中有些特殊意义的木珠非平常人能佩带,而是由长老,打猎英雄才有资格拥有,在二十世纪初后通常在女性的木珠项鍊上多加了钱币来当作装饰,根据各地区的项饰调查推测,过去酋长带领自己子民居住在不同的山区,因此在各村落也发展出不同的服饰与民俗,同时也衍生出羌族的迁居路线及其所到之处影响的深浅,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至一世纪左右,有四川.西康.甘肃.陜西.清海等中国地区,公元一世纪至十九世纪有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省及米罗兰省.孟加拉东部.泰国东北边界.缅甸中.西部.西藏东部.蒙古等国边界山区,十九世纪以后有尼泊尔.缅甸.中国云南省.以色列.阿拉伯等国!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9
level 9
价格别象天珠似的,只有天人玩得。。。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10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古代四川西北地区的部落羌族,分别由牛毛士官与羊毛士官统辖的支系,以两牛角及两羊角象徵牛神与羊神,供於壁上,从本源上说羌人.姜姓.及姜戎氏都是同出一族,只不过是同源异流而已,羌族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历史上甘青地区自古就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早期二千年至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卡约文化.诺木洪文化遗址,就是古羌人文化物质的见证! 这些羌人文化,以青海东部湟水流域,河曲地段和甘肃境内的洮河流域,渭水上游为中心分布,四向弧射.北及河西走廊以南,东达陜西西部,南及川北,西边可能影响到新疆西部,而在长江.黄河发源中心地带的羌人,即是现今缅甸的钦"CHIN"民族移居之前的故居!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11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12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在周朝时,周人与羌人(特别是姜氏)的关系最为密切,周人的母系祖先渊源於羌人中的姜姓,羌与周的联盟一直是周朝政权稳定的力量,但诸侯的叛变.家族的战争,才使周朝衰退,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因列国争霸.大国争强,将容崎岖於荆棘之中,依违乎大国之间,屡失故地,渐染华风,最后亦融於晋楚之中!
目前古西羌之遗裔,现居於我国四川西北边,松藩.黑水.汶川.茂.理.甘牧州的茂汶等县和缅甸钦省(chin state)的哈卡(haka).发兰(falam).滩德兰(tiangtlang).帝丁(tedim).腾澜(ton zang)地区! 尤以缅甸的羌族,从秦朝公元二二一年开始,他们的祖先长期以来就一直过著不为人知.躲避战争.四处奔走的游牧生活,木珠项鍊也成为他们怀念祖先的遗物!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13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古时的羌族人民,大都住在东亚高原的东部及中国的西北部,有些羌族先民居住的地方在长江.黄河发源一带(今青海省)和四川黄河上游南部地区(今甘牧一帯),"羌人"并不单指一个民族,而是有许多的西部游牧民族所构成,自从公元前二二一年中国皇帝秦始皇统一中国霸业之时,勤均(秦朝大将)就经常与东北入侵的游牧民族作战并攻击黄河上游的羌民,於是,一些原居住於四川黄河上游的羌民就被迫离开长久居住的故乡,渡过黄河往北迁移寻找安全又丰泽的平原居住,而在迁移的过程中,有的羌民经过青海.西康.金沙江.怒江,进入了几世纪人迹荒漠的野人山(中缅未定界) 及长年冰雪覆盖的山川至缅甸北部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区域生活,当时在长江.黄河发源地一帯的羌民也加入迁移的行径!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14
level 8
学习了,好帖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15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当时他们进入的时间约在公元初期左右,另一些住在青海一帯的羌族(没有迁移的人),经过中国长期朝政的变换和边疆的争战,到了唐朝时靠著游牧生活的羌民,有些成了蒙古人,有些已是西藏人(吐番)的身份了,但有少部份的羌民都还住在西康山区生活!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16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居住在缅甸北部伊洛瓦底江上游的羌族人民,因住在西藏和缅甸北边边界地区,由於羌族人民的种族以及中国邻近山区的少数民族亦陆续从公元十五世纪开始至十六世纪中期为止迁移至此,后来历史学家就把只要从西藏或中国来到缅甸的移民族群都统称为"西藏缅族人民"(depamanma)!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17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谈到木珠的丰彩美感,若是没有经过几千年来使用者的佩带及气候的冷朝热晒和很多的自然条件下之琢磨.催生是无法形成出纳种整体被岁月摧残.风化侵蚀,惹人喜爱耐人寻味的美感,然而珠的美,最重要的不在其表面图案的文化背景,而是其珠子本身的材质被时空搬弄所变化出来的斑驳之美!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18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当这批羌族的先民抵达了缅甸北部之后,就慢慢的迁移至缅甸的中部定居,在钦的运河又名"更的宛江"(chin-dwin river)两边生活,此河为伊洛瓦底江的一条支流,是以钦人(chin)之名命之,当时羌族即"德族",在缅甸建立"德页王国",是当时中国与罗马通商必经的要道,所以亦受中国文化影响甚深,后来被其他民族消灭,於是就逐渐移居缅甸西部山区一帯,而形成今日的钦族而被称为钦人(chin),他们和当时缅甸的骠人(pyu)相处的很好,骠人(pyu)居住在有墙壁建筑的城市里,而钦人(chin)居住在外围的大型村落里!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19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大约在公元九世纪,南诏(唐朝)就经常侵袭他们的地方,打破他们安宁的生活,骠人和钦人虽然极力平反但都徒劳无功,后来一批新的势力缅甸人(myanmar)在扩建他们的王国时一同将骠族并吞了,但他们对钦族仍保留友谊的关系,事实上,钦族这个字"chin"在缅甸有"朋友.同伴"之意!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20
level 14
那片海qd 楼主
(未完,待续……)
2013年06月11日 14点06分 21
1 2 尾页